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中庸》 第02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千呼万唤归孝道 2021-10-17


第二集


课程视频



(马老师讲于第五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我最主要想和大家谈的,就是『中』这个字。它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中间、中道,或者是平衡,这个是一种相似的、相对的中。今天我们要修学最高的一个目标,就是达到一种圆满的、究竟的中。这种『中』就是性体,就是我们自性的本体。

 

蕅益大师在注解《中庸》的时候,『中』和『庸』是这样来注解的:『中』是性体。自性的本体,或者用现在哲学的话来讲『宇宙万有的本体』。就是我们给大家举的那个例子(金),假设万事万物全部都是金的话,我们看到的是万事万物的相,实际上它的本体是什么?(金)。金子,就是讲的这个『中』。

 

因为这个『中』,它既然讲到是性体,借用六祖慧能大师在开悟的时候讲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给大家稍微描述一下,究竟我们的性体具有哪些特性,或者一种现象。五句话来概括,『何期自性』,或者我们换句话来讲『何期这个中』,了解吧?(是)。『本自清净』,它一直都在『中』的状态,只是我们不清楚,有障碍,所以离开了这个『中』。只要把这个障碍去掉,你不用再去找个『中』,因为你现在就在『中』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都是我们自性所变现的嘛,也就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是一个道理。你在清净之外再去找一个清净,你会发现永远没有清净。因为清净是一物不染、一物没有嘛,你只要在一物没有的状况下去找清净,有没有在『本来无一物』当中,又有了一物呢?(是)。

 

本来就是在『中』的状态,你还要去再找『中』,找来、找去发现都『中』不了。你不去找了,障碍去除了,发现现在我们就在『中』的状态。这个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我们了解之后,才能够帮助我们恢复到这个『中』的状态。它是性体,『庸』就是性相。由这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任何的现象都有它的作用。

 

这个『庸』是什么一个现象呢?就是『庸不易』,『中不偏,庸不易』。『不易』就是不改变,代表这种相,它是一种恒常之相。因为本体,既不是物质现象又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我们无处可寻,但是从这个『庸』可以。如何让我们的生活保持一种常道?虽然不是一种真实的中,但是是一种相似的中,有没有?(是)。我们从相似当中慢慢地恢复到真实的中,这个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我们从有形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它表现出来就是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话,是最常用到的一种方式。人与人沟通,这个话讲得合不合适,这里面就有大学问了。讲的多了,啰嗦;讲的少了,别人听不懂。该讲的时候不讲,失人,为什么不讲?有一些想法不对,是吧?(嗯)。那你不该讲的时候讲了呢?多嘴,叫失言。而『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为什么智者能达到呢?智者就是在这种『中』的状态。你要去想,有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想把话讲好往往讲不好。有时候一份善心、放宽了心,一种利益别人,比较轻松的一种状态的时候,反而那个话叫出口成章,就是感觉都比较的恰当。这个是我们能够去学习、能够去把它做好的。

 

从这里(不易),我们恢复到性体。真正见到性体之后,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个性体所变现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了解了这个自性之后,所有的万事万物我们应该怎么相处,应该怎么样的生活,自然而然我们不管怎么做,都是在一个中庸、中道的这样一个情况。

 

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经文,先把第一大段的段落给大家讲一下,蕅益大师在注解《中庸》的时候,从第一段到第三段是甲一,就是一个总纲。之前刘老师跟大家讲到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一,这三段讲的是『总示性修因果』。表示、显示,『性』就是自性,『修』就是我们的修行、我们的修身,有它相关联的因和果。虽然我们有性德,但是我们被蒙蔽住了,所以希望恢复性德,我们就要修这个德。

 

『修德有功』,就像这个镜子被层层无尽的污垢给蒙蔽住了。镜子能不能照外面的境界?(能)。镜子能照,是吧?(是)。因为被污染『性相近,习相远』,不知不觉盖上了一层又一层,又一层的污垢,如果今天我们就指着这个镜子,这个镜子会照外面的事物,它能照外面的事物,但是它现在能照吗?(不能)。你光指着说『我本有自性、清净,我本有自性不生灭,本有自性具足,本有自性不动摇,我本有自性能生万法。』光这么讲,有用吗?(没有)。讲没有用,为什么呢?你不得受用,怎么办?这个镜子,你得把它擦亮嘛。你擦一分,光透一分,擦一分,透一分,有一天终于把这个污垢全部擦去的时候,这个镜子的光芒就完全照出去了,就是我们『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不生灭、不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你就拥有了。

 

如果没有修德,我们的性德,还是彰显不出来。那可能会有人会问一个问题:我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觉悟的,怎么今天不觉了呢?(迷了)。那为什么会迷,怎么迷的?什么时候迷的?跟大家讲这几个问题是根本大问。这个问题是根本大问,不是普通的问题。师父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是:你去看《楞严经》第四卷,看懂了就懂了,不懂还是不懂。因为这不是靠思维想象的,它是一念不觉。那为什么会有一念,怎么会有一念,那一念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起了一念?在迷中就更迷了。师父简单的讲,就是没有什么原因那个一念就起来了。


那你说为什么叫没有什么原因呢?还是用比喻,就是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叫紧急集合?(有)。紧急集合,在半夜你都累得不行的时候,『当当当』,就得在三分钟内穿戴整齐操场集合, 而且不给开灯的,那个时候是什么状态呢?抓住什么就往身上套,所以紧紧张张的,有的穿错鞋的、穿错袜子的、穿错衣服的,可能各种都有。有一个人下去之后,就着急『我的帽子呢?我的帽子呢?』旁边一个人说『不就在你头上吗?』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有)。本来他带着帽子,但是他到处找帽子。本来他是清醒的,但是他就去找『我那个帽子』,意思就是本来没有问题,他却去找那个问题。

 

这么讲还是有点迷,就是本来没有原因,你非要去找个原因,『头上安头』。你说那个一念为什么会有?没为什么,那个一念就起来了,你非要找这个一念,它为什么会有?它究竟是哪一念?本来没有,你又在那个里面找啊找啊找啊,找到最后是不是真正的一个结果呢?(不是)。就像现在人一直在探讨宇宙的本体是什么,各种各样的理论都不太容易让人信服,而且很多时候发展到后面难以自圆其说。因为都没有见到,甚至推断出宇宙是大爆炸。其实有一点相近,那个大爆炸的意思就像生灭,因为爆炸速度很快,一下子把它蔓延开。其实就是从无到有,一下子就一时顿现。

 

当然大爆炸不容易理解,就是『怎么一直炸呢?』其实不是爆炸,而是一时顿现,一时又收起来,速度之快一秒钟2240兆次的生灭。所以它感觉像大爆炸一样,实际上就是一时顿现,一瞬间马上就显现,那个速度是非常之快的。然后这个过程中,你去找原因,你会发现越找越迷。那怎么样才能知道这个原因呢?很简单,不找了。

 

放下执着,你清楚一点,放下分别,更清楚一点,再把起心动念也放下。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事实真相怎么样?(显现)。就在每一个人的面前。你非要去找,找了就有『一物』了,『一物』就把那个『本来无一物』就给破坏掉了。所以,这里面的道理比较深,稍微给大家介绍一下,往后大家有兴趣的话,想不想真正了解我们的自性是什么?(想)。很想是吧?多听师父讲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多听几遍之后,慢慢对这个道理多少有一点印象。

 

这个时候因为还不是我们的境界,你还是没看到,但是你有一个概念了。就是了解我们现在看到的事物,原来就是我的分别、执着、妄想变现的。虽然我现在还在这种过程中,但是我知道如果把这个放下的时候,事物的真相就显现了。虽然你看山还是山,但是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了,你是在一个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的状态下看这个世界。所以不定哪个因缘,一下子你就会心一笑,笑出来之后别人问你『笑啥?』你看看他,『没啥。』为啥?你知道讲也讲不出来,但是很多事物你慢慢就开始了解。我们不走到玄妙这一方面,最终大家要达到一定程度,把这些障碍突破的时候,应该每一个人都是上根性的人。

 

六祖慧能大师给我们表演的,并不是只有他老人家有这样的一种能力,如果是的话,那就不是自性了,人人都有。虽然现在我们是钝根和下根性的人,通过今天修德,我们有没有修行?(有)。不断地在放下,不断地在看破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从下根提升到中根,从中根提升到上根,从上根再提升到上上根性。有一天能够达到六祖慧能大师这样的一种觉悟,应该人人都是可以达到的。那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今天要了解自性大概的美好。不然我们为什么要修,为什么要学?了解了之后,我们就有下手之处,我好好地把执着、把分别、把妄想放下。

 

实际上,不管哪一个法门修行,总原则就是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禅宗是一下放下,叫作『顿悟』。教下是通过理。密宗,还有净宗,还有律宗,其实都是不同的方法,虽然方法不一样,都是通过各种手段,其实目的是什么呢?(放下)。禅宗是一下,有些是这么放(老师用道具示范: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一点),有没有?(有)。有些是一个一个放。有的是在放的时候,先放执着。就是各种各样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实际上总原则就是世尊讲的那一句话。包括我们修学《中庸》、修学《大学》、修学《弟子规》都不离开这个原则。什么原则?『一起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就是我们要把这个(三层障碍)放下。

 

所以,修学不是增加很多执着和分别,有些人学很多反而更执着、更分别,那个就错了。学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在放下,你放的越多,你的灵性就透出来的越多,而不是加入很多。这个大原则、大方向有了,我们修学就不会陷入到一种困境中。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自性当中德行的各种各样的美好,用智慧、德能和相好做代表,它是无量无边而且究竟圆满,它才能够显现出来。所以《中庸》就是帮助我们恢复自性。

 

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请大家来读一下。【天命】预备起。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天命之谓性』这个『性』,就是讲我们的自性。『天命』就是讲一种自然之道。我们中国人用自然来作代表,在佛经上用『如』这个字,『如是』本来就是这样,它就是自然的一种状态。那自然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前面和大家讲到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天命之谓性』。它很抽象,它不属于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和自然现象,但是所有的物质、精神、自然现象都是从这个『天命之谓性』所延伸出来的。

 

今天我们修行就是要恢复这种本性和自性。既然看不见、摸不着,那我们怎么恢复呢?它有道在。道就看得见、摸得着。我们顺应这种天性,顺应自然之道去做,我们就称之为『道』,按照自然规律去为人处事。

 

当然这个『道』,它包含的范围很广,我们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就是五伦大道。这五伦不是谁规定的,它是一种自然的法则。我们从父子、夫妇跟兄弟,大家来感受,谁规定的这种关系?(没有)。所以叫『天伦』。如果人人都顺应这种天伦去生活,『无过、无不及』就是讲的中道。做父亲的做得很好,做儿子的做得很好,做先生的做得也很好,做妻子的做得也很好,那你想这个家庭多美满?(是)。但是现在这种家庭的美满越来越少。

 

实际上,我们再从一个角度来看,有没有有些家庭也还是蛮美满的?(是)。但是你再去看美满当中还有不美满,再美满的家庭,只要没见性,(也会有不美满)。有没有?(有)。哪怕真的非常美满,但是你发现呢,也可能会有一些小矛盾。(是)。只是两个人的修养都很好,把它能够化解开。那人能不能达到一种完全的美好和美满呢?(能)。可以的。就是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外面人看着觉得不美满,但是你在这个其中,你是究竟美满的。

 

所以顺应这种道,我们讲有的是一般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看似好像还很好,实际上还可以更好。这就对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去遵循这个『道』,那提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如果只是在一般的层面上的话,那个容易做到,但是你会发现还是有烦恼,还是有不圆满的地方。如果真正的、完全的符合『道』的时候,实际上跟这个自性就融合为一体了。谁能够做到呢?我们的圣人,是吧?(嗯)。你看孔老夫子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达到了七十岁的境界呢?(不是)。七十岁,老人家达到什么境界呢?(从心所欲)。我们做事情有没有还要想一想合适不合适?(是)。希望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自在、很随意,而且又做的很恰当。所以夫子在七十岁时达到一种从心所欲的境界。

 

那为什么老人家从心所欲?我们从心所欲就不得了了,怎么人家从心所欲都符合这种道?诸位学长,为什么?老人家也是通过『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性德』显现的时候不管说什么,不管做什么、想什么,它都符合什么?(道)。这个『道』已经跟『性』融合了,就看融合的程度了,越来越融合的时候,人生可以达到这样美好的一种境界。

 

从这个境界来看会不会感觉心里一点负担都没有?(是)。我们现在心理负担有时候蛮重的,尤其在学了传统文化,人与人相处老是有点提心吊胆的,为啥?怕得罪谁,也不是说得罪吧,怕做不好让人烦恼,或者是『我昨天又说哪句话了,不行不行』,还有呢?『这个要背因果』,如果学习最后让我们每天压力都很大,都怕做这个做那个,什么都不敢做,你说这个学习还要学吗?(不要)。这个学就越学越苦了。当然刚刚开始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符合这种『道』。还有很多偏差的地方,所以我们感觉别扭不适应。但是这个在过程中,我们如果慢慢跟这种符合天道、自性的,越来越相符的时候,会不会感觉越来越有负担?(不会)。这个也是检验我们是不是走在道上。应该走在道上的时候,我们的负担会越来越少,而不是学了好多年之后负担越来越重。

 

我们在学的过程中,要把这些负担去除掉。因为真正达到一种好的境界的时候,是我们从这个『道』,恢复到我们的自性,『天命之谓性』。夫子给我们做的表演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他老人家看来,或者在他的境界中,已经没有障碍了。但是我们从旁人看,他老人家有障碍吗?(有)。七十岁的时候,儿子也死了(孔鲤),好在还留了一个小宝宝(孔伋)。孔伋是述圣,就是叙述。《中庸》大家比较公认的一个说法就是夫子的孙子,子思就是孔伋,这个大家了解是他老人家写的。

 

孔伋,字子思,后世尊崇为述圣,『述而不作』。颜回是复圣,就好像有点再现的感觉。曾子是宗圣,传心法,『开宗明义章』、『夫子之道,一以贯之』。那我们的孟子是亚圣。这个大家能够了解一点。

 

我们刚刚讲到夫子的儿子过世了,一个优秀的学生也过世了,夫子在那个时候难过不难过?(难过)。『子哭之恸』,我们看起来好像有障碍,实际上他老人家达到那个境界的时候,已经是没有障碍了。那种境界可以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为你只有到了那个境界你才能体会有多美妙,就是我们讲人生最高的享受。那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享受呢?师父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而今天我们修学,就是往这个方面走。所以我们自己来看一下,通过几个月、几年的修学,我们身心的负担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如果越来越少,那我们分享和发言是更加的踊跃还是有负担?(踊跃)。这算不算也是一个检验的标准?(算)。包括我们德育故事回馈的时候,后面还有一些学习的课程。因为你身心比以前越来越轻松一些,负担少一点,当然智慧也会起来,也不会胡说。但还有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身心的负担应该是要越来越少才对。如果学错了的话,你会发现你越学身心负担越重。不知道什么原因,是顾虑啊、是面子啊,反正就是那种执着分别让人感觉身心很疲惫。

 

我们了解,今天我们要恢复到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所不在的自性的时候,我们先从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入手。这个『道』很广、很多,我们不讲太复杂,我们讲实实在在的就是『五伦大道』。那是不是自然界就只有五伦大道呢?(不是)。其实这五伦再一展开,事物、所有的伦常都在这个伦常中(五伦大道)。那我们先不谈跟天地万物,是吧?太遥远了,先从每一天都离不开的人与人的相处做起。

 

古圣先贤给我们指出,这个『道』有父子(包括母女),包括长幼(兄弟),包括夫妇,还包括君臣和朋友。虽然自性比较玄妙,比较抽象,我们追求它,最终证到这个境界,但是现在我们从切实感受的这一点,先去做。那这种『道』当中,有没有我们可以去遵循的?(有)。简单的概括就是『父慈子孝』,这个『慈』,每一个人,每一个做父亲的做是不是都完全一样?或者有一个完全的标准?(没有)。如果他生的儿子都一样,咱能标准化。结果那个儿子就是一个特别调皮、特别不听话的,你光用一种关怀、爱护,可能还不见得能管得住他。那这个时候还需要什么?那就看你怎么去调他,虽然是打他、骂他,是不是慈呢?(是)。这个方式用到另外一家,那个手一抬起来就哭的,也把他狠狠揍一顿,这就不符合『道』了。

 

所以,古圣先贤给我们的是一个原则,但是这个原则的每一个应用它的变化是非常之多的,都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去慢慢地学习,所以这个学习就非常重要。我们知道要从『道』恢复到自性,恢复到自性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看慧能大师多少岁就到这个境界了?他老人家二十四岁,咱们多大了?你就知道,不是说到七十岁,还有八岁就到了,龙女八岁就恢复了,还有善财童子,也有年纪长一点。不管年纪长年纪小,但是都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功德圆满了。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到,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好好去做的时候,都会由『道』恢复到自性,恢复到一种美好的状态。

 

这是夫子在《论语》上讲到的,在经典上我们跟大家讲一下,达到一种自性、究竟圆满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理无碍』,道理你都通达,没有障碍。『事无碍』,做任何事情你没有障碍,这个还只是暂时的,『理』跟『事』可能还有一些冲突。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些道理之间是互相有矛盾的?(是)。

 

为什么会有矛盾呢?因为要帮助人放下的分别执着不一样。比如说这个人特别执着,比如说贪。特别执着贪,这个时候你要跟他讲什么道理?不贪,要放下,讲『空』,讲『无』;有一个人他不贪,他也无所作为,他着空,那就要跟他讲什么?(有)。要积极努力去奉献,是吧?(是)。有些人奉献过头了,要跟他讲『别无事生非』。那究竟是无事生非好,还是积极奉献好?(都好)。但是不懂的人,会不会感觉这两个道理有点矛盾,好像理有矛盾。当你真正通达之后,你发现理和理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就是这个道理。境界呢,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上提升,理和事之间没有冲突、没有障碍,就达到一种『中』的状态。

 

那事和事之间有没有障碍呢?你看夫子他要求一官半职嘛,最后没求到,有没有障碍?(有)。但是也幸好没求到,后来老人家就回去教书。你会发现很多我们看起来有障碍的事情,实际上是没有障碍的。可能我们只能简单跟大家这么讲一下,而我们现在麻烦的是什么都有障碍。(是)。理也不通,事也不会做,理事更是搅得不得了,事和事之间更是一团糟。所以,我们今天修学就是要达到一种轻松、自在,一种很好的状态。那怎么样达到呢?就是在这个『道』当中,我们要学习怎么去把它做好。

 

原则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或者是『妇听』都可以,『君仁臣忠』、『朋友诚信』。这些是不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每个人做的程度又不一样,怎么样才能做到少过失、恰到好处呢?就需要『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以教学就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做得很好,我们向他学嘛。但是学了是不是马上就能做得很好呢?不见得,我们在有错误、有矛盾、有冲突当中,不断地把这些障碍、烦恼一点点去掉。这些是我们可以下手的地方了。

 

从这里下手,我们慢慢做到越来越合适、越来越圆满,那这个『道』就跟什么合为一体了?(性)。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这个(天命之谓性),我们就从『修道之谓教』恢复到『自性』。而这里是我们可以下手的地方(理、事、理事、事事),因为现在我们很多都偏失了『中』,没关系,慢慢的通过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们是已经见到这儿了(道),了解吗?(是)。他不见到是说不出来的,这个我们可以了解吧?他是已经见到,但是他的境界是我们无法体会的,跟我们说我们也不懂。他看到我们那么苦,看到日子过得难过,他们却过得很美满,自然而然就生起一种『都是一体』的念头,希望帮助我们。

 

所以像《大学》、像《中庸》、像《论语》,这些经典都是觉悟的人把他们走过来的经验写下来的,这些经验都是经过实践的,应该都是很实用的。因为他们觉悟了,再回过头把这些话讲出来,那个都不会有错误的。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教导,虽然很难,通过一步一步的我们就能够恢复到这样好的境界。

 

在讲到这一点之后,给我们讲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请问我们现在离开『道』了没有?没有,这个『道』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或者我们一直走在一条道上。问题是什么道?这个你就了解,他的自性本来是不动的,但是我们不管什么原因,现在动了。现在都动了,这一动,妄想分别执着跟着起来,跟着起来之后,它会有作用的。他不是说起了妄念、起了分别、起了执着就没事了,就像我们今天坐在那发呆,你说我起个念头又怎么了?你不知道你那个念头,它跟物质会有互相作用的。

 

这个就要跟大家讲到物理学上讲到的一个变化,方便我们来理解。自性本来是不动,但是它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变现成极乐世界这么美好。自性变现的,黄金为地,白银、琉璃、玛瑙为树,种种无限的美好都是自性变现的。因为迷了,我们有了妄想、有了分别,如果你只有妄想还好,那个大概是一真法界,妄想的习气还在。它有四十一个等级,还不是究竟圆满的自性。究竟圆满的自性是大光明藏、常寂光净土,那个是一念不生了。在一真法界,也是一念不生,但是它有妄想的习气在。

 

习气是什么呢?就那个酒瓶子倒空了,洗干净,你再闻闻,有没有酒味?(有)。明明没酒了,有酒味,那个酒味就是习气。它已经不起心不动念,因为以前起心动念的习气还在,会变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四十一个等级。如果再有分别,没有执着呢?世界变现的就是四圣法界 ,就是我们讲十法界的佛、菩萨、辟支佛和阿罗汉。如果妄想有、分别有、执着也有,这就麻烦了,六道轮回就出现了。执着善的,就变现三善道;执着恶的,三恶道。我们实际上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这个『道』,现在我们在什么道?(人道)。以前在什么道?(不知道)。你们真可爱。虽然不知道,但是佛告诉我们,六道当中哪一个地方咱都去过。最低的地狱,去过;天人,也去过。你说我怎么没概念?等你觉悟了你就知道。

 

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前生是做什么,但是佛不会骗我们,佛告诉我们,我们从很久、很久以前,整个过程中一直在这六道中。因为我们的执着一直放不下,放下问题就解决了。而这个执着不是别人给我们造成的,是我们自己坚固的执着,这个变现也是我们变现、自己享受,麻烦就在这儿。你不要小看起一个念头,善念、恶念,它跟物质会产生作用的。所以现在科学家发现,宇宙之间没有物质,只有一个能量,或者叫能量场。它是不同的名称,以后大家看的时候,你就知道有这么个概念。他们觉得宇宙万物的起源叫零点能量场,我们师父在讲的时候就说,可能他们没有见到自性,但是把这种比喻成相近于自性的一种状态。因为他们学科学的,用零点能量场来描述这个状态。


这一种状态,它再延伸是这个世界由三个方面组成,哪三个方面呢?是能量、信息跟物质。我慢慢讲,好吧?(好)。我要跟大家讲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不是我们想离,你离不了,你离了试试?你看你离到哪里去,要么在人道,要么在什么道?反正你就一直是,不管你怎么变,你说那灵魂呢?它也在一个『道』当中。这个『道』你是离不开的,为什么呢?功能很强大,『不可须臾离也』。所以古圣先贤是看到了,不谋而合给我们指了出来。

 

所以这个零点能量场,现在有能量、信息和物质。换句话来讲,在经典上讲到这一念不觉之后生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这个大家了解一下。师父告诉我们它是一个概念,它叫业相、转相。它是阿赖耶识的三细相,知道有这么个概念就好。这个概念我们现在不容易理解,我们用这个(能量、信息、物质)来说明,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境界相就是物质。

 

首先我们看,我们能不能不起心不动念?(不能)。你只要起心动念,它是不是只是起心动念起个念头就完了?(不是)。其实我们现在讲的起心动念,我们是妄想分别执着都是一起的。其实这个一下子就都起来了,这个起完之后,哪怕你坐那儿什么事不干,你都走在道上,问题是你走在什么道上。如果我们起的一念是贪念、欲望,不管你贪什么,今天学佛了,也贪佛法。比如佛像很好,往家里搬,佛经也很好,都把它收藏起来,不给人看等等。

 

所以师父说这个也是贪,佛法让你去贪心,不是让你换对象。这个贪心起来,哪怕贪佛法,请问他走在什么道上?(三恶道)。不是说他想走在三恶道,如果是想,我想没一个人愿意到地下去嘛。那为什么会呢?因为这个信息它有能量,信息一起来跟物质就产生作用了。就是你这个念头会变现成一种境界相或者物质的现象,谁去享受呢?(自己)。为啥自己去享受呢?自己想的,就是你把你自己带到了这个环境中。

 

其实,我们今天虽然大家都在同一个环境,我们是不是在同一个道上呢?(不是)。不在吗?大分在人道,其实每一个人都在每一个人各自不同的道。因为我们起的念头很乱、很杂,什么念头都有,问题是往后我们的人生是走在哪个道上。(正道)。那你的正念要多。正念也有,恶念也有,但恶念占百分之七十、九十,正念占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你只有等到百分之七十恶的消完了,百分之十的善的才起作用。

 

所以了解之后,原来每一天的起心动念都走在道上。这个道不是别人变现的,你说那些恶道、那些不好的,我们感觉很反感、很恐怖,实际上不用反感、不用恐怖,都是自己造成的。


章太炎老先生,他德行学问很好,所以东岳大帝就请他老人家去做判官,帮助做一些事情。当时就讲到,他感觉地狱中的一种刑罚非常的残酷。哪一种刑罚呢?就是炮烙。炮烙这种刑罚就是把铜柱子烧得火红,然后让罪人抱上去。别说抱了,咱们想一想,听见那个声音,冒那个烟,闻那个味儿,都感觉已经毛骨悚然了。他觉得这种刑罚太残忍了,能不能减轻一点?因为有一种慈悲的心,他就打报告。因为跟东岳大帝说得上话了,请他老人家废除这个刑罚。东岳大帝笑了笑,说,来带章先生去看一看这个地方,看一看那个受刑的地方。两个小鬼就抬着轿子走了一段时间,停下来之后说到了。下来一看,什么也都没看到,他说是在这儿吗?就是在这儿。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刑罚不是阎罗王设计给这些罪人受的,是这些罪人做了这些罪,『自己变现自己来受』。所以当时章太炎看到之后,他觉悟了。觉悟在哪儿?他没犯那个过失,就算炮烙的刑罚在他面前,他也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他没造这个业,他没走在那条道上,所以那条道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也看不见。如果我们造了呢?是不是谁规定你这样做呢?不是。才了解原来都是罪人自己做自己来受的。

 

今天,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当中的言语、行为、举止、起心动念有没有走在道上?(有)。走在什么道上?今天是把一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讲了出来,科学家也告诉我们,只要有信息,就是讲的我们的念头开始转,它跟物质就会产生作用。所以现在人分心理学还是物质还是唯物、唯心都还不全的,其实它们俩是一体的(信息、物质)。有物质就有精神,有精神就有物质,它不是一个相对、对立的、分开的。

 

了解之后,『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每一天都难免会起各种念头,我们说话、行为都是各种念头在指使。所影响的就是我们往后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刚刚我们讲到的,如果是贪心,或者贪欲、贪念比较多,那我们走在什么道上?(饿鬼道)。有没有人想去饿鬼?(没有)。但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说怎么人死了都变鬼了?发现现在人的贪心都比较重。等于贪心变现这样一种法界,或者一种道。

 

十法界叫十条道,这个念头一起,这个法界就形成了。是不是要等到我们要看到它的时候,才说我们已经走在这个道上了呢?(不是)。这个念头起的时候,虽然你现在看不见,但是它已经形成了。因为它的速度很快,它的能力很大,自然马上就形成。但是不是马上我们贪心一起就看到饿鬼呢?没有,它得等一定的时节因缘,等到什么时候呢?当然就是时节因缘成熟,你多少年前甚至是多少万年前所起的念头,这个法界就开始变现了。因为它永远不会消失。阿赖耶识、藏识就把所有的这些信息全都给你记录下来了,因为它的能力很强大。

 

这就是我们了解自性,它有它可爱的地方,极乐世界美好,它有它可怕的地方,可怕在哪儿?你一迷,那个也是自性变现的。变现之后,在极乐世界感受的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吧?那在地狱呢?『但受诸苦,一点乐都没有』。而且那个时间是非常之长,为什么时间非常之长?大家看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一秒钟多少次的生灭?2240兆次的生灭,你就知道那个形成的力量有多强。

 

今天我们讲到一个事实真相。我们的古圣先贤把这些道理都给我们讲出来,不是谁要求我们一定要遵循,你可以不遵循,了解吗?你不遵循之后,如果你都是善的,这个还好,你是恶的呢?将来你也拖累不到别人嘛,别人是善的,跟你还是各走各的道。

 

如果是嗔恚呢?我们讲贪欲是饿鬼,愚痴,是非善恶不分,哪一些呢?就是是非善恶不分,这一种法界就形成了,形成是畜生,这样的一种物质境界就开始现前了。如果是不高兴、发脾气,嗔恚,大家知道为什么地狱都是火了吧?连寒冰地狱,我们觉得都是不会有火的,师父讲那也都是一片火光。为什么地狱都是一片火光?大家有没有看《圣经》上讲地狱也是一片火光?(是)。为什么?因为嗔恚它是一种火,变现的是地狱。因为地狱也很复杂,为什么呢?因为你起的念头也都是很复杂。

 

这大的分是这几种,其中还有一种是嗔恚中的一分,是哪一分呢?嫉妒。嫉妒心很重,诸位学长,去哪一道?(地狱)。你就知道了,因为它是嗔恚中的一分。如果人起的念头是五常,仁义礼智信都大体比较符合这样的一种伦常,那人变现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呢?就是人道。大家知道我们今天得人身的原因是什么了吗?我们曾经都种下这个因了。但是每个人种的又不完全一样,所以有贫富贵贱、有相貌的差别、有出生,各种各样的差别。

 

所以大家了解,今天我们投生到哪一家是不是父母决定的?(不是)。不是的啦,是你的善恶。如果你真的做善事,你的福报很大,你会投到哪里去?(富贵人家)。那个小王子、小公主,是吧?(是)。你就了解,这都是有相应的一种关系,跟父母是有很深的缘分,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的五常。在佛法讲叫五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它都是相应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有十善,当然五常当中也包含『十善』,但是这个善,还在中下,不是很高。『上品十善』感召到什么样的道呢?『天道』。天有二十八层,看你的善的水平有多少。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大概这个就能够到天。天当然也包括阿修罗道。阿修罗也是修上品十善,但是他带着一种严重的习气。什么习气?好争、好怒。所以他福报很大,也容易去欺负人、伤害人。

 

阿罗汉是四谛,叫苦集灭道。四谛这样的心,这是一个概念大家了解一下,他们已经把这种执着放下了,这些法界跟他们就没有任何关系了,但他们也不是达到一种究竟的乐,因为还没有见到自性,但比我们已经好很多了。他是四谛,苦集灭道的心的时候变现的是阿罗汉的法界。如果他是十二因缘心的时候,这个也是个名词,大家了解一下就好,变现的就是辟支佛的一个法界。如果是六度心,六度就是我们讲服务大众的六个方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最后不能离开般若,如果离开般若的话,那就不是菩萨的六度了;离开般若的话,就是世间的善,所以这个般若就非常重要。那如果我们起的是六度的心,我们在哪个法界?(菩萨)。所以有没有人中菩萨?(有)。他每天就不仅仅停留在五常这个层面上,他是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心在行事。外在的事相一样,但是内在不一样,将来的法界,有人是到这里(人道),有人就到这里来(菩萨道)。

 

成佛的因缘也很多,我们从这里讲,六度的心、十二因缘的心,就是他的念头,嗔恚的心,那就是我们每天都走在不同的道上。那成佛在世,这个已经接近我们讲到见性的这样的佛。他最主要的因,就是要生平等的心。如果我们今天生的是这个心(菩提心),请问我们到哪一个法界?跟这个都没关系了,因为在这些法界当中都没有这个(菩提心)。这些法界当中,就是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最后我们的法界到哪里了?就是『极乐世界』。

 

诸位学长,我们想到哪一个法界?(极乐世界)。麻烦的是现在我们是走在哪条道上?如果是这个比较多的话(嗔恚、贪欲、愚痴),这个气氛就相应了嘛(地狱、饿鬼、畜生)。你说做不了主,那你做不了主谁能替你做主啊?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性的功能是很强大。古圣先贤佛菩萨恢复了自性,他们有无量无边的智慧神通,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替你决定你要走在哪条道上。只有我们觉悟了,你真明白了,虽然我们还会常常有这些习气在,但是今天十条道摆在面前,你觉得要享受一种人天的富贵、人天的美好也可以,那就教你『修五戒十善,上品十善』,将来得大富大贵的一种果报,但是不圆满。

 

真正觉悟的人看到这些『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如果我们能够发这样的心(菩提心),将来的结果就是这样的结果(极乐世界)。其实道理就是那么简单,但问题是在修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样把这些障碍、烦恼习气,慢慢地克服掉。而且在克服的过程中,我们以前有没有起过嗔恚?(有)。愚痴和贪欲?(有)。那些都会起现形的,我们讲叫业障就开始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能够耐得住、能够坚持住,不管障碍有多大、不管诱惑有多大,谁都不会影响我这一生,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们就懂得【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至于哪条道,我们自己来选择。

 

好,谢谢大家!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由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