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中庸》 第08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千呼万唤归孝道 2021-10-17


第八集


课程视频



(马老师讲于第五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请大家看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请大家来把这两段读一下。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这一段和我们谈的是真智慧,或者讲叫大智慧,具备大智慧还要有两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仁爱心和有真正的勇气。当人能够具备智、仁、勇的时候,中庸所讲的这个达道就比较容易做到。因为前面我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时候,大家体会到中庸难不难?(难)。稍微一执着,『中』就不见了。做好也错,做太好;做不好,也错,那究竟怎么做才好?不做也不行,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深入。古圣先贤给我们开出最好的药方,就是要有智、仁、勇,这个『智』不是一般讲的聪明才智,而是必须要具备仁爱心和勇。

 

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智、仁、勇这三个方面,帮助我们达到『中庸其至矣乎』,不是『鲜能久矣』,而希望你能够一直保持住。所以『全仁全勇之知』,这个『知』通智慧的『智』大家知道吗?(知道)。方名为什么?大智。【舜其大知也与】。这个『大』字把一般人所认为的智,把它区分一下。那我们看到大舜是以什么而著称于后世?(孝)。孝是仁爱心的源头,有孝心就有智慧,有孝心就有一种勇气。在很多人不能够容忍,或很难坚持的一个环境下,他能够把它突破,有时候我们面对一些困境和一些障碍,有没有有时候会打退堂鼓?(有)。不是有时候会打,而是经常(always),现在我要把英语再捡一捡。

 

很想有勇气 ,为什么勇气生不起来?实际上我们找原因,是仁爱心不足。你看有没有很多人见义勇为,或者命里有很多困难的时候。他一时见义勇为,这个还不是太难,实际上也不容易了。还有一种是他一生一世见义勇为,更不容易,那为什么能够突破很多常人不能突破的一些障碍呢?因为他有一颗仁爱心,所以『仁者必有勇』。诸位学长咱们现在的勇还不足是吧?(是)。没关系,原因是我们的仁爱心要加强,当看到人受苦受难,你觉得无动于衷,于心何忍。你递个纸巾也是尽一点力,但是发现泪止不住,就会想怎么让他少一些苦难,发现安慰的言语,发现别的一些方法也只能解决暂时。

 

所以就会想『我怎么能够帮到他?』不是说一下子就知道该怎么解决,但是常常放在心上的时候,会不会有时候突然灵光乍现,不是灵机一动,因为灵机一动有点像小聪明,叫灵光乍现。那为什么能够灵光乍现呢?因为仁爱心通性德,『性德』中的智慧就彰显出来了。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中庸》,因为古圣先贤给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大舜不光是对父母有这一份仁爱之心,他在工作中,在很多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由仁爱心生起的一种智慧和耐心。

 

在史书上记载,大舜有一次在雷泽这个地方,管理一方的百姓。这个地方民风不太好,实际上大家知道,大舜虽然贵为君王,是不是一开始就做很高的领导呢?(不是)。大家知道他作臣下做了多久?二十七年,当时希望他能够管理天下,但是尧帝为什么考察了二十七年?为什么?这是他女婿哩!他儿子都没有给,而且还让他的九个儿子跟着大舜工作,为什么?因为这个责任是太重大了。经历了许多的磨练和考验,才放心的把天下禅让给了大舜。

 

到了这个地方之后,这个地方的民风非常的不好,表现在哪里呢?就是对老人、对长辈是一种冷漠,甚至是有一点欺负。这个地方靠近一个沼泽,离水比较近,有河流,所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地方的百姓是以捕鱼、渔业为生。有一些好的捕鱼的地方,被一些年轻力壮的人把它抢了过来,在那里生活条件就会好很多!而且老弱病残的人就不理他们,他们也没办法,就到一些激流浅滩,危险的地方,没有鱼的地方,在那里讨生活。

 

那诸位学长,如果您作为这个地方的主管,到了这个地方之后,首先先要调查民情嘛,结果这么一调查之后,请问您下一个命令是什么?好像都有一种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您准备怎么烧?颁布一条命令。您看大舜,这么有孝心,看到那些老人那么的凄凉一定很难过,怎么办?把他们抓过来打五十大板好不好?(不好)。也能做得到,但是打完之后,第一板斧头,第二板斧头,就是将所有好的地方让给老人来做,可能还有一些严苛的或严厉的奖惩制度。这些年轻人服不服气?(不服)。不服气但是又迫于法令,他们会怎么做?大家可以想象这些老人在家里的日子会怎么样?更难过。

 

所以看到这种情况之后,『恻然哀之』。我们会感觉到大舜哀悯的是哪些人?老人,其实除了老人之外,他还可怜那些年轻人,年轻人怎么可怜,他们身强力壮欺负人。我们会想到人都会老,有一天这些年轻人,请问他们老了之后的果报会是什么?肯定会有比他更厉害的年轻人欺负他,他晚年的那种凄凉可想而知,『恻然哀之』。

 

很想帮助,但是环境缘分,有的直接命令就可以了,从这里大家就可以体会,不是说就只是一种方法,大家了解吗?在这种环境下,在这种条件下,大舜的一种做法,首先就是自己把一些好的环境,捕鱼的地方让给老人来生活。有一些年轻人也有同情和尊重老人的心,偶尔也做一些尊老的事情的时候,就特别的表彰。对那些做的不好的人,没有严厉的惩处,但也不会让他们没有面子,而是隐恶而扬善。

 

大概过了一年之后,整个地方的风俗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我们可以想象不是一时的,而是慢慢的化民成俗。相信大舜离开雷泽之后,应该这个风俗会一直保持下去。从哪里能看到呢?从我们学习的《五种遗规》当中,陈宏谋先生所编纂的这一本丛书,到时候也会发给大家。在清朝中叶之后,他是在乾隆、康熙前面的那个时代。

 

后面过了一百多年之后,另外一位官员到江西一个地方去任职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的民风跟别的地方有很大的差别,风俗非常的淳朴和善良,因为他也很多地方轮着去治理嘛!就很想了解为什么这个地方的民风这么的淳朴,后来一了解,一百多年前谁在这个地方任官?宏谋先生。从这里就可以了解善于管理和治理这样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在民俗和民风上,不在一时的形式的改变。

 

我们会问为什么大舜有这么好的一个德行和智慧?在《孟子》当中,讲到大舜的一个很好的德行,其实他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他的出身只是一个贫家的子弟,甚至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居住的环境孟子讲到『舜之居深山之中』,当时在历山脚下去耕种,好像还有好多的朋友去帮他,哪些朋友呢?(小鸟、大象)。

 

有个小朋友,他学了之后,有一次起床之后,就在那儿叨叨,我们的德行不行,都没有感动小鸟来帮我们叠被子。『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环境就是荒山野岭。『与鹿豕游』,跟一些野兽在一起,在那样的环境生活。『其所以异于深山中野人者几希』,就是相差不远,其实这一点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大家看到这一段之后,感觉大舜的环境怎么样?(恶略)。比普通人还要艰苦,今天大舜为什么会成为圣人,后面这句话就很重要了。『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大舜也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把这一份爱心,把它扩展和发扬光大的,其实大舜的这一份智慧、爱心我们也都有。我们也有机会听闻一些好的格言,一些好的教诲,也有机会是吧?(对)。但差别在哪儿呢?大家可以来体会一下,就是那一份勇。『及其闻一善言』,听到接触到的,『见一善行』。我们比大舜条件更好,我们看《德育故事》有多少善行?他那个环境只能看到野猪和鹿。

 

但是他难得就是在见到之后,他马上就改变。『见一善行,若决江河』。大家见过大坝,泄洪的时候冲下来的那个劲儿,或者是黄河的壶口瀑布,看那个水都很震撼。『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大家有没有感觉那一份勇气,什么样的一份勇气?从善如流。如流就是像江河一样势不可挡。

 

我们环境比大舜要好很多,听闻好的教诲的机会也不少,唯一缺的是什么?(勇气)。我们不要气馁,现在我们比他条件好是吧?(嗯)。家庭环境也比他好?(是)。学习环境也比他好。现在就差一件事(冲啊),其实就是一种从善如流,知道了就努力去做,真有一股勇气起来的时候,那种顾虑呀、担忧呀、恐惧呀,有没有就把它突破了?(有)。但是稍微一迟疑,行吗?别人怎么看我呀?我以前还有好多地方没做好。

 

会不会这些顾虑就起来了,有些人想做好,但他有一种顾虑,怕别人说他『别装了』,为什么?因为以前做得不是太好。比如一个人平时对人都不是太关心,突然有一天问你要不要喝水呀?旁边的人会感觉有点怪怪的,因为刚刚做也不是很自然嘛。那自己心里也有点坎坷,别人的眼神只要稍微这么一看你,有点不对劲,下次就不做了。谁吃亏了?(自己)。所以我们常常被自己的这一份恐惧、顾虑、担心给打败了。想要成圣人,就得把虚伪的、虚荣的面子放下。真正改变之后,大家再看到你的时候,会发现你是发自内心地改变了。

 

所以我们了解,这个【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这『两端』就是『过』和『不及』,或者我们叫『善』和『恶』都可以,就是取中道。【其斯以为舜乎?】,我们也要了解,智慧是从哪里来的?从我们的清净心来的。我们在学习和力行当中,最重要是让我们的心没有杂染,心要能够安定下来。其实在学习过程中呢,这一点也特别的重要,这两天大家在抄师父的教诲的时候,虽然手会有点酸嘛,但是感觉专不专注?(专注)。晚上好不好睡觉?(好睡)。不好睡,还是好睡?(好睡)为什么?(累了)。其实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专心,没有太多的杂念。其实人累,累在烦恼和杂念太多。所以我们学习呢,也就是真正启发我们的智慧,就是从清净心,清净心是把心中很多的顾虑、忧虑和杂染的东西能够慢慢的把它放下。虽然我们心里可能还有好多的杂染,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你的心专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杂念就少很多。而一天两天不大容易看得出效果,如果大家有条件一直把它保持,根据你生活和学习的情况,能够把时间延续的更久一点,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你的心就清净了。

 

朱子他在讲到读书的时候,有一段蛮好的『关了门,闭了户,正是读书时节。』因为在求学和修学的过程中,方向目标确定之后,是不是常常都萦绕在心头?如果常常都萦绕在心头就变成了一种什么呢?负担是吧?(是的)。变成了一种忧虑、担心,重要的是能够把心定下来和安下来。

 

『正是读书时节』,怕的是『人心纷扰』,当然每个人被纷扰、被影响的都有很多,甚至是每个时间点都不一样,『要长要短,须是一切断除』。如果有这样的一些情况,我们自己就要觉察到,自己就要下功夫,看能不能把它减少,甚至是先摒弃掉。『须是一切断除,养心莫善于寡欲』。我们不敢讲欲望一下子就没有了,但是尽可能的把它减少。

 

怎么样才能减少呢?你越想要减少,发现有时候欲望越重。不吃不吃,吃的更多,就是晚上不吃了,但是偶尔吃一下,把昨天的全都补回来了。这个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是靠压,它有的时候会反弹,这个很正常,那我们怎么办呢?不去想它,把念头注意力转一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转移我们注意力的方法。

 

怕的是又看到了,是吧?(嗯)。看不到,中午还在想『件件看破,都没要紧』。我们今天学习呢,要有一个能力就是慢慢看到事物的真相。其实有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忧虑、担心的事情,是不是都是十万紧急的事情呢?(不是)。不是十万紧急的事情,您老放在心上,这个就是我们巨大的障碍,心就不清净,智慧就出不来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去想,什么是特别紧急的,那你该要处理的把它处理好。如果不会死很紧急的,放一放,两年后再说,五年后再说,这五年我就安安心心的、踏踏实实的做我该做的事情,别五年之后这个事情就一直萦绕不去,那就麻烦了。

 

『件件看破,都没要紧』。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很多忧心和担心的地方?(有)。现在想一想,哪一个是很要紧的?(没有)。我自己也会,看到这一段,比如小学有小学的担心,中学有中学的担心,大学然后工作。结果发现很多担心的事情,有的也现前了,好像也没那么严重,比如考试考不好,又担心、又顾虑,很多,都没要紧,但是养成了一种很严重的得失心。

 

那我们怎么来克服呢?『件件寡去,寡之又寡』。这个『件件』也蛮有味道,通哪个字呢?『渐渐』。『件件寡去』,就是慢慢的少;『寡之又寡』,就是不再被物欲所蒙蔽。如果不知不觉当中发现淡了,甚至是没有了,『以至于无』,这个『无』不是说看不到,不接触,而是不放在心上。

 

现在大家的智慧跟大舜有没有区别?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装了太多东西了,学习就是把这些东西慢慢、慢慢放下,别边丢,又边捡。当然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是需要好多年,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不是到外面求什么智慧,而是从我们的内心深处把这些牵挂的地方把它放下。

 

『以至于无』,就会有一个现象出现了。『则此心空明灵妙』,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空是本来无一物的那个空。就是本自具足的那个空,这个『空』起的作用是什么呢?能生万法,这就是我们本有的般若智慧开始起作用了。很多人看到这个空,好像什么都不想,那个是叫无明,了解吧?如果这么修的话,会修到哪里呢?会修到四空天,就是什么也不想。他那种也叫一种定,他那个空是着了空的相,而这个空,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什么他都很清楚。这个就是我们要达到的一种效果。

 

『则此心空明灵妙』,那种般若智慧一现前,真的是让人拍案叫绝。『人品自高,文章自妙』。所以前面的关了门、闭了户,大家能体会到那种味道了吧?就是把一些影响减到最少。『此是善读书之本』,善读书就是学习,所以我们重在培养我们的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智慧,这个般若智慧,『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知而无知、无知而知』。它不是绕口令哦,它就是我们要追求的一种真实智慧。

 

后面给我们区分。【人皆曰予知】,人皆曰予知的意思就是:人都觉得他自己很聪明,但是【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结果不知道被什么东西驱使,都跑到野兽的笼子里,掉到陷阱里面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叫自投罗网?都是哪些人自投罗网?绝大多数都是些聪明人,那种聪明就是我们讲到的『知而无知』,它是一种知识,一种常识。他还是知道的很有限,加上自己的一种烦恼障和所知障,他就把真正的智慧给蒙蔽住了,『知而无知』。

 

而真正的智慧是『无知而知,无知而无所不知』。现在人是追求知识吗?(对)。现在我们追求的是智慧,智慧是什么?清净心根本智。所以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贵以专,就是先求根本智。不能乱,不能杂,『无知而知』。

 

『鼓叩而鸣』,就像叩其两端而竭焉,我们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鼓叩而鸣』,为什么它能够发出声响呢?如果里面是实的,能发出那么大的声响吗?(不能)。原因是什么?空的,『不叩不鸣』。所以,我们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这也就是大舜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随心应量。根据缘分,根据情况,根据人真正的需要,他去帮助。『随心应量』,我们讲这个就是高等的智慧,善巧方便了。

 

所以避免了我们在第九段所讲到的【子曰:人皆曰予知】,这个『知』,跟前面的大智有区别,认为自己有聪明才智。【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纳』是『入』的意思。『谷』是『网』,就是捕鸟兽的网。『罟擭』就是有机关的捕野兽的笼子。『陷阱』,大家也知道就是捕野兽用的。虽然很多人掉到自己挖的坑里,这个应该叫自掘坟墓,话有点儿不好听,但有时候想一想还蛮有道理的,你看有没有很多聪明的人犯罪啊,这都是自己把自己给送进去了。【而莫知之辟也】,『辟』是躲避。迷惑颠倒还不了解,原因在哪儿呢?就是没有办法达到中庸之道。【而不能期月守也】,可能也能做到一时,但是不能长久。实际上这个对我们的学习,也是一个提醒,有时候我们学习会不会感觉状态不错?(会)。但是会发现再往后面学,有时候状态甚至还不如刚学的时候,为什么?你细细去想一想,一定是你有新的执着和分别又起来了,或者以前的一些忧虑和顾虑又起来了,一下子就会受到影响。起来不怕,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去对治,不然的话你就会感觉有点灰心丧气了,这个就不好了。

 

我们再来看第十段,这一段讲的是仁,请大家来读一下,【子曰】预备起。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这里讲到的是颜回,颜回是一个代表,我们都知道在《论语》当中,夫子赞叹颜回的好学,是吧?(是)。就是他的一个智慧,其实除了他的智慧之外还有他的一种勇。

 

这种『勇』表现在哪儿呢?甘心过贫苦的生活,其实能够在大家日子都过的不错的情况下,他不是说没有条件去改善一下生活环境,但是他还一直甘于一瓢,就是箪食瓢饮嘛!其实在这个背后有没有一种勇气?(有)。因为你生活条件差,你跟家里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你的表弟、表妹都买房子了,都开好车子了。诸位学长你坐在那里的时候,听着他们在谈这些,你是什么样的反应?每个人反应不一样是吧?(对)。有人说,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是一种反应;还有一种坐卧不安,那还有一种,有机会我也买两只股票。

 

其实甘于一种平淡,或者是贫苦的生活的背后,需不需要有一种勇气?(需要)。其实这种勇气不容易的。他为什么甘于一种平淡和一种清苦的生活呢?我们不要去想,我做不到。的确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这种境界,但是我们想一想,他傻吗?(不傻)。他不傻,他傻的话就不会是贤哉回也了。应该是个聪明有智慧的人,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一个道理在,这个道理在哪里呢?大家可以想一想。

 

其实像子贡,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子贡蛮有钱的,口才也很好,但是境界呢?不如颜回嘛。颜回是复圣,就好像圣人再来一样。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境界呢?应该他的心比较清净,你说那我也有这些东西,难道心就不能清净吗?理论上讲,你是可以清净,你拥有很多很多,你不放在心上。实际除非真的到了圣人的这个境界,他是真不受影响,但是一般的人,还是容易受影响。心上有一些杂染的东西在,就很不容易清净。

 

所以,颜回他的这种『仁』一直保持。在《论语》上讲到,能保持三个月之久,而他的同学们,夫子的学生,大概也只能是一天两天。其实我们就要找到原因嘛,原因就是他的心清净。当然人各有志,每个人所追求、向往的也都不完全一样,不能要求别人一定要过一个比较清苦的生活嘛。我们会了解清苦的生活背后有一种真乐,而红尘之乐,不能说没有乐,但是有副作用;清苦之乐,它没有副作用。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他自己去体味,自己去选择的。

 

【择乎中庸,得一善】我们向他们学习。【拳拳服膺】,大家看『拳拳』就是紧紧的握住,握住什么呢?(善)。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诲嘛,把它放到哪里呢?胸前,形容如获至宝。你看小孩子去抢一个东西的时候,是什么状态,我们现在听闻到圣贤教诲,一些好的道理,有没有一种感觉?(有)。拳拳服膺,如获至宝。人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之后,你就会发现很多外在的东西,不是说他不会觉得它好,而是觉得还有更宝贵的东西,原来就是这些好的教诲。

 

讲到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大家知道,我们的老祖先给我们留的宝贝是不是那些古董?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嘛,大家以后问话要点到为止。你看我问的是『是不是那些古董呢?』你说是,就是嘛;说不是,也是一种宝。但是还有更宝贵的,现在外国人,已经开始认识中国的宝贝了。《智慧的符号 和谐的篇章——各国学者论汉字文言文举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习,懂得一些常识之后,仍然学习这些宝贝。昨天我们在听《三字经》的时候,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为什么鬼神泣呢?他无所遁其形,把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过我们的汉字写出来。

 

以前人是很尊重的,所以他们读书写字成就很高。因为历史原因,将近两百年忽略了,被西方的坚船大炮一下子把信心给打掉了。实际上我们的孙中山先生(国父),在《三民主义》就讲到:西方除了科技比中国强之外,没有任何一样比中国强。现在就是追求一些科技方面的,你说再发展,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各种危机和能源都还存在,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认识这个宝。回头放在后面,大家看一下。

 

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现在我们的手上有没有握住老祖先的宝?(有)。但并不是说每天就抱着书,把书抱在胸前,上下课你都是这样。而是慢慢的放在我们的心上,感情也要慢慢培养嘛。当你发现它真的是一个宝贝的时候,我想就像颜回一样,【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实际上现在我们所学的都还太浅、太薄、太少,只是从这里开始奠定一点点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将来大家要具备自学的能力。就是借助一些工具书,简单的字典,然后我们可以自己来阅读一些古文,当然有一些难的,一些字要查字典,但是一些语法和字句里面的一些含义,我们要自己看得出来。

 

那与其花一些时间看一些什么呢?有的无的,不如花一点时间看看书,我现在也在慢慢培养。十分钟看不了,十分钟还没有定神,半个小时以上是吧?(对)。定定神之后,哪怕一句两句,可能不经意当中哪一句话,能够解开我们心上已经沉积多少年的烦恼。老祖先都走过来了,只是我们现在很少读这些书,所以一直放在那里,也就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读。相信大家取得这些书籍,应该都不是太难,慢慢培养自己爱读古书,培养自己能够读得懂古书的一些基本的能力。

 

虽然我们不能像小孩子一样,深入文字学,那个可能要小一点来学,他基础打的比较好。但是我们只要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能力和技巧,这一些古书只要多读、多背,应该都能把它恢复起来。

 

这个中庸不容易做到,从几个方面来给我们做比较。【天下国家可均也】,这个『均』是治理公正,大家想治理一个家不容易,国呢?(更不容易)。但还是能够做得到的。【爵禄可辞也】,就是放弃高官厚禄,他不放在心上。【白刃可蹈也】,有艰苦、艰难的一些考验,他还是勇于去承担,不是说真拿一把刀你往上面去踩,而是形容那个艰难和困苦,我们要有一种勇气,这些虽然难,但还是可以做的到的。哪个不容易做到?(中庸)。你就知道中庸它的一个不容易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都有执着,只要你把这个执着放下,中庸就得到了。

 

一个人他【爵禄可辞也】,好像物质方面不放在心上,但是可能还有一个没放下,什么没放下?(名)。在《菜根谭》当中有一句话,『名根未拔者』,可能还有一点贪名的心,不是很重,但是有,『纵甘一瓢』,纵是纵然,『甘一瓢』,就是形容像颜回一样箪食瓢饮,『轻千乘』,以前四匹马的车叫一乘(sheng)或一乘(cheng) ,这个应该是拥有很大的富贵了,虽然能够做到这一点,【爵禄可辞也】。但有一个没放下,什么没放下?(名)。

 

『总堕尘情』,还是做不到中庸,虽然已经是很可贵了,但是心上还是不清净。『客气未融者』,没有把它化解开的话,『虽泽四海,利万世』,我们光看这个泽四海、利万世功业大不大?(大)。但是还有没放下的,『终为剩技』。『客气』二字,你去体会一下,这个有时候讲好像有点不容易。有种矜持在其中,这个客气呢,跟我们平时讲的礼貌也有一点关系,比如有的时候会说别客气嘛,是吧?(嗯)。就是有时候客气太多了,有没有一种见外?(有)。实际上他是觉得怕自己做不好啊,还是表现的谦卑一些。很多事情自然一点,有时候有一些适当的礼节,但是如果太重的话,就是信上可能还有一些杂染。

 

今天跟大家谈,不仅仅只是在一些形式上了。形式上的东西不难做,只要你缘分具足,你有钱,有一些机缘,哪怕开一个上万人的论坛,这个都不难。但是有一个很难,什么呢?就是我曾经帮了多少人,曾经做了多少事,这个真不容易。

 

在《德育故事》廉篇,有一个叫《罗伦还钏》的故事,他进京去赶考,结果盘缠都不够了,就是没钱吃饭,路费都不够的时候,然后有点为难,他的书童就说『主人不用担心,我这里有个金钏子。』罗伦接着问道『哪来的?』书童『外面捡来的,就是我们前几天在哪个旅馆,出门的时候呢,看到地上有这个金钏子,那拿这个可以换钱,我们就可以赶考。』如果是你,天助我也。当时罗伦就说『你怎么不早说啊!这万一是哪个人弄丢的,会出人命的,回旅馆。』书童『这来不及了,这都盘缠不够了。』罗伦毅然说道『不行』。

 

还是回去了,回去之后,因为同住这个旅馆的,有一个大户人家,他夫人在洗脸的时候,金钏子不小心就掉进盆里面了,掉到盆里面之后呢,那个女仆就倒出去了,也可能浑浊,看不清楚,粗心大意的就都倒出去了。结果发现没了之后就误以为是她偷的,于是就把女仆打得半死,这个时候罗伦回来了,把金钏一还,要不然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这一还,相当于救了一条人命,诸位学长考得上吗?(考上了)。不但考上了,还考上了状元。

 

德行不低吧,但他自己讲,我二十年才放下“状元”两个字。考上状元是一个蛮荣耀的事情,但读书人他自己知道心上的功夫还不纯熟,虽然有时候客气、谦虚,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但心上还放不下。我们今天修行,当然比一般的大众来讲,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今天我们的标准是不是只是比一般的社会大众德行好一点?(不是)。充其量是个善人,或者是个君子,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君子,君子出不了六道轮回,那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圣人)。就要以圣人的标准,圣人的标准就是心上把这些杂染的东西,一点一点的都要清掉,所以他那个功夫用的很深,用的很密。

 

『终成剩技』,诸位学长在我们的心上,还有没有很多很多东西没放下?(有)。这些都是要努力突破的地方。

 

所以颜回的这个仁,『全智,全勇之仁』,他这个仁不是普通的仁。首先他好学有智慧,再来他有一种勇,就表现在生活上的箪食瓢饮。他们家的环境不差,在书上记载至少有四十亩的田,虽然不是很富裕嘛,四十亩的薄田,四十亩不少了,他不是说没有条件改善一下生活,也不是在那装穷,了解吗?他在那样一种环境中不改其乐。所以,『全智全勇之仁』,才是真正的仁,方为『真仁』。

 

我们再来看勇,请大家来把十一段来读一下,【子路】预备起。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路有一次问什么是强?这个强也包含了勇,因为他有一个特点,子路的特点是什么?(勇)。勇武过人,他说他的志向,就是在千军万马之中,能够保卫国家,能够有这样一种勇武,这种勇武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和智慧的话,容易变成一种什么样的勇武?匹夫之勇。匹夫之勇后遗症很大,稍微一言不合就拔剑而起。当然现在是没有拔剑,全都是你再说一遍,那他再说一遍,这个话你就很为难了,人家说了你,这个时候你也下不了台。所以『全智,全仁之勇,方为真勇』。

 

所以,一而三,三而一。夫子为了把这个强、这个勇,讲清楚,就做了比较,那你所问的强是南方的强?还是北方的强?在当时地域上,北方是游牧民族,非常的勇武。当时秦始皇也做了一个伟大的工程(长城),实际上大部分的长城是在明朝的时候建立的,保护我们中原地带,不受这些游牧民族的一种侵害。保护了上千年,虽然偶尔有一些争斗,汉朝、宋朝都有一些跟边疆上的争斗,但只是限于边疆这一块,对于我们中原内陆,基本上没有受到战火的影响。

 

那你所问的强是哪一种呢?问了三个。【抑而强与】,或者是你认为的强呢?其实这个也是在启发,不直接给你答案,而是让你思考一下,其实有时候我们在问一些问题的时候,内心有没有一个预设的立场,或期待得到的答案?(有)。所以要善于引导一下。那南方的强,是一种宽厚、柔和,难得的是有一种教化,教育的力量。【不报】,『报』是报复,有些人伤害他,对他不好,他不报复。为什么能够有这样一种效果呢?原因还是教化的一种力量。

 

你看人一般被人欺负,只要你有能力反击的时候,好像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能力那叫做忍气吞声,那是另当别论,但是只要逮到机会,还是会报复回去。你有能力报复,但是你不报复,诸位学长难不难?(难)。为什么能够做得到呢?【宽柔以教】,这个教育的力量在这个地方就显现出来了。因为对立和冲突,甚至是互相的争斗,这都是两败俱伤,而君子他是崇尚这样一种强。

 

北方就崇尚力,崇尚武,他们生活的环境比较的艰苦,常常要自卫和保护。所以连睡觉的时候,『衽』是睡觉时候卧的席子,睡觉的时候都要穿上什么?(盔甲)。穿上盔甲和拿上兵器,诸位学长大家能够想象一下吗?就是整戈待发,连睡觉都要随时(防御),其实这也是武力带来的后遗症,怕别人报复。虽然他有能力去欺负别人,弱肉强食,但是他内心是很恐惧的,怕别人用偷袭啊,或者别的方法报复。所以睡都睡不安稳,你觉得那个日子怎么样?(不好过)。

 

【故君子和而不流】,这种性情平和,但是不随波逐流,不会没有原则,他内心还是很有主见,很坚定的,但是跟人相处还是有一种和谐、和平在其中。【强哉矫】,形容一个人坚强的样子。另外又谈到【中立而不倚】,就是在坚持中道的时候,他又不执著中道,大家能体会吗?他坚持中道,但是不执着中道。因为你执着有个中道的时候,你这个中道跟两边又对立了,你那个中就已经偏掉了。【而不倚】,就是不会随便的摇摆,所以这个都不容易理解,不然的话就变成了墙头草随风倒了。

 

如果我们把它概括一下就是不偏不倚,这也是一个坚强的样子。【国有道,不变塞焉】,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塞』是堵塞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在穷困的时候,一般人在穷困的时候容不容易发奋向上?(容易)。为什么?穷则思变,这也是有一种希望,可以改善和一种向上的心态,但是当情况渐渐改善,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当年的那一种志向就开始消磨掉了?(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国有道,各方面都很顺利,条件很好的时候,不改变你当年的那一份初心,在你很穷困的时候,在你很艰难的时候,你当时的一份发心,一直还能够保持不改变。

 

【国无道,至死不变】,在很艰难的一种环境当中,不改变自己的初心。所以蕅益大师引用《论语》上的两句话,让我们来体会『国有道』和『国无道』。『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方为真强』。我们来看隐居,隐居是一种什么状态?不管是隐居于市,隐居于野,还是隐居于乡,他都处在一个别人不知道,或者环境比较的闭塞。那人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容易出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消沉。现在还有一种人躲在家里,那种叫宅男宅女,这种人容易在那种环境中,就他跟人接触少,他隐居嘛。但是这一种他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隐居,他在努力的追求自己的一种人生的志向。

 

《三字经》当中讲到那个隶书的创始人(程邈),他被关到监狱里,一般人会很消沉,他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是可以做得了的。他只要请人给他一些书,就算没有也可以,以前的人读书也多,都记在心上,他就正好借助这个环境,做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造字)。人一般在这个环境中会悲观,或者是郁闷而死嘛,可能类似这样的情况也都有,但是他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还是有一种追求自己的志向和理想的一份心。

 

人都有一种志向,都有一种理想。你不信你去问那个打游戏的小孩子,你曾经有过理想吗?(有)。没有啊?(有)。有的嘛,只是种种环境,他有时候拗不过自己的坏习气,难的是如果环境都很具备,你这个理想实现,他这个是很好的,但是容不容易?(不容易)。就是从古至今真正能够达到这种很好的理想,这都是要能够耐得下心,长期的一直深入下去,这一门才能够得到一种成就。他难得是在这种环境中,他的内心外表看起来很消极,但是他的内心呢?自强不息。如果一个人急着让别人知道,了解他,容不容易做出一些让别人尽快了解他,和知道他的一些事情来?(会)。为什么?不然的话别人不了解嘛,你默默无闻的,谁会多看你两眼嘛。怎么样让人多看你两眼呢?

 

就是我们讲没有办法沉得下来了,可能也能够做的好一点,但是可能慢慢的跟他所希望的就渐行渐远了。因为任何一件事业,或者一件事情,都是背后有一种很坚定的决心,这个很坚定的决心背后要有一种很坚韧的力量在其中,这一种有一种强在其中。哪怕在一个很简单普通的环境,别人都追求很多事情的时候,但是他还在追求自己的一种道义,这个就很难能可贵了。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这些都是建立在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执着善,虽然不是说很圆满,但是我们先从执着善开始,如果一开始连善也都不坚持,不执着的话,那这个就无从下手了。『守死善道』,这都是在《论语》当中夫子对我们的教诲,『方为真强』。

 

好。这一节课就先和大家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永久性公益教学)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由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