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中庸》 第25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千呼万唤归孝道 2021-10-17


第二十五集


课程视频




(马老师讲于第五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孔老夫子在《论语》当中就讲到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别人对我们的一种赞叹。『法语之言,能无从乎』,这个『法语』就是『先王之法言,先王之法服,先王之德行』这样的一种符合圣贤教诲的一些道理,听到了之后,怎么能够不顺从呢?

 

『能无从乎』,为什么要顺从?现代人总是有点奇怪嘛,(嗯)。你让他哪怕做对的事情他也会『为什么,我干嘛要听你的』?是吧,都快成条件反射了。

 

所以搞到现在老师和父母也没法管孩子、没法教孩子,古时候的人他非常地醇厚,非常地善良,因为他知道这些言语是符合天地万物自然规律,是对他有帮助的教导。

 

那现在人听到这些话,第一,就是反感,好像触犯了他什么利益一样,所以就不愿意,甚至他觉得你有道理,但是他,别说大人,现在小孩子的面子都很重,他就不愿意听你的。

 

『能无从乎』,其实跟着别人走,丢人吗?(不丢人)。问题是跟谁走是吧?(嗯)。我们跟圣人走丢人吗?(不丢人)。现在人是只要跟人走他就觉得丢人,他最好是自己走,走到沟里他也愿意,现在人就是这种。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所以有时候也不能逼他太紧,逼太紧他就真往沟里跳了,现在人就是有一股那个很,说不上来,就人那个习气之重,明明是『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你说不想劝吗?反而劝了、说了,跑得更厉害。这时候放宽一点,说不定他有一天还有一点回头的机会。『能无从乎』,那对于我们,圣贤君子来讲,接触到之后,那这个『从』不是我要接受、我要依教奉行,嘴上讲没有用,是吧?(嗯)。

 

而实质是什么?『改之为贵』。很多讲到的一些道理,都是跟我们的思想和习气都是相违背的,那你真的接受不是口头上,不说一下改正,但是我想要改正,『改之为贵』。好,这个是一个好的态度。

 

就是这个『法语』之言,包不包括别人的劝谏?(包括)。对,你不管劝谏的人是不是有德行,你不管劝谏的人是不是自己做得很好,只要他讲的话符合经典,你要不要听?(要)。

 

现在人就是蔡老师讲的我才听,是吧?(嗯)。师父讲的我才听,变别人讲同样是这个道理 ,他就不愿意听,为什么不愿意听?就还是那个『慢』字很严重。

 

我们不要去管别人他是不是做得很好、做得很对。讲的不对的,不符合『法语之言』,我们听过也就听过了,是吧,不用在那抬杠。那如果讲的,他哪怕没做好,但他讲的在理,我们就应该要有个态度,『改之为贵』,对。

 

『巽与之言』,『巽与』是恭维或者称赞,人听到怎么会不高兴呢?『能无説乎』,就是内心怎么会不高兴呢?那高兴完之后,要怎么样呢?冷静、反思,就是认真地对照人讲的合不合情理。

 

『绎之为贵』,这个『绎』呢,就演绎,就是你想一想人家那个称赞合不合情理,有时候高了,自己也知道不敢当嘛,(嗯)。那有时候也讲得是蛮中肯的,那我们呢,也要有一种,就是要更努力做好,就对得起人家这份称赞。

 

『绎之为贵』,如果一个人,就是面对劝谏或者是忠言逆耳,或者是一种善言、一种称赞、鼓励、肯定的言语,那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如果是另外一种『説而不绎』,光在那高兴了,不想一想担得起吗?

 

有时候,就是自己把自己抬得很高,也不是别人把你抬得很高,是自己怎么样?所以有人就说:『印光大师,那您老人家这么多人对你赞叹』,印光大师老人家说:『我不怕倒架子,我没架子』。了解吗?(嗯)。现代人,这个架子,就自己就把自己给抬起来。

 

『説而不绎,从而不改』,就是比如说,『你讲得对,谢谢你对我的提醒』。好,就没下文了,有没有这种情况?(有)。而且不少嘛,『你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嗯),然后还是我行我素,那别人下次还提吗?(不提了)。除非真是有点看不过了,或者觉得有点可惜你、可怜你,会再提。

 

提完之后,如果就学那种套话、客气,『谢谢你,你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下次一定改正,你对我最好了』。行,这好话你给人说完之后,有时候宁愿你别讲这些话。你看看你能不能改,不能改,也给人好好说,『我会努力改,如果下次,希望你还能够给我提醒』。当然这也不是客气话,人家真看到你有颗想改的心了。

 

下次,『直谅士,渐相亲』,你真有几个好朋友,那真是我们的福分,『福在受谏』,对。『从而不改』,夫子说:『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有点绕口是吧,就是我拿他也没办法了。

 

夫子这样的智慧,这样的德行,为什么拿他也没办法了?他被一个很严重的障碍就给障碍住了,什么障碍?(慢)。就是这个面子,夫子拿他都没办法了,你就知道那个障碍有多大。

 

你更别说还不如夫子的人,你说怎么能够。就夫子其实讲到这一点,是指出现在,在学习上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説而不绎,从而不改』。

 

这个毛病习气不真下功夫去对治,就专门听别人的好听的话,然后他就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真正跟他一针见血指出一些问题的,就远远地见了就躲。那我们讲到要克服这一点,就是一定要有『谦谦的德行』。

 

既然讲到要克服这个『慢』,恢复我们的『诚』。『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那我们就要通过这个『谦』,在《易经》当中告诉我们,这个谦卦是一种自然规律。

 

『天道亏盈而益谦』,就像月亮一样,你看圆则缺,缺则满,『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所以『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那当时就举出几个例子,其中,有一个就是看一个人会不会发达,有没有福分,从哪看呢?不是在他的学问、文章上。曾经了凡先生因为他改造命运很有心得,那可能自己还有好多习气没克服。可能也意识到,但是没有办法马上做到,但是他能看出一些年轻人将来会不会有福报。

 

有一次去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叫丁敬宇宾。这个小伙子,一起去考试的时候,了凡先生就估算他能够考中。为什么估算他能够考中呢?『兄看十人中』,一起去考的这些人当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这个都是帮助我们如何来学习『谦』。

 

『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那还有一种叫『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我们一般受侮会怎么样?(解释)。『你怎么可以冤枉好人呢』?是吧?(是)。

 

『闻谤』,你看有些人啊这个假惺惺的,怎么怎么样,有时候没当他面讲,听到有人在说他。如果是我们,我们会怎样?『谁说的』?是吧。『闻谤不辩』,为什么不辩呢?越辩越黑。怎么样从这个毁谤当中解脱出来呢?真的就要学这种『闻谤不辩』,你越解释越麻烦。

 

那为什么不解释就反而没事了呢?《了凡四训》举了一个例子,『如举火焚空』,你看有人来毁谤你、伤害你,是吧?(嗯)。他就拿那个火把光在那烧,你不回应,就好像你就没有再给他添柴嘛,他烧一烧也就烧没了嘛。

 

你回应,你解释,他等着你呢!他后面还有更,挖空心思,无中生有就开始来了,就是恶意毁谤就开始来了。因为他就是想要毁谤你嘛。有的一些好像是事实,有的一些好像就开始毁谤了。

 

你越回应,就好像给他添那个油,加那个柴。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巴掌就越拍越响。有时候有人讲『那这样会不会吃亏呢』?其实真不吃亏。『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就是保佑他,这种人是真正的有德行、有福分的人,好。

 

那还有一个朋友,叫做冯开之。了凡先生看到他的一种状态,叫做,有一个朋友『直谅益友』,这个都是我们要来好好学习的。有时候人心直口快,『时』,有时候。

 

『面攻其非』,就是直接当着他的面指出他的过失,『时面攻其非』。诸位学长,大家曾经经历过这些境界没有?没有?(有)。『但见其平怀顺受』,我们是什么反应呢?反正很多,我们不会说『你也不怎么样嘛』!『平怀顺受』,那这是一种『谦』的一种表现。好,所以,当时预测他也应该会考上,后来果然考上。

 

为什么他能预测他考上呢?就是『福有福始』,一个人福分要现前的时候,他这个谦光就开始往外散了。『祸有祸先』,当一个人开始傲慢,听不进去,甚至是瞧不起人的时候,是什么开始接近了?(祸)。祸就已经接近了。

 

『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这个『果』,不是表面、不是形式,而是真正的『直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对。

 

那后面呢,还有一个人叫『赵裕峰、光远』,『童年举于乡』,也是很有一些学识。那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慕钱明吾』,就是仰慕一位老师的学识去请教,那把自己应该最得意的文章去给老师觐见嘛,先看一看。

 

结果老师看完之后,如果是你拿你最得意的文章去给老师看的时候,你在门外等,你期待什么?(赞叹)。结果老师呢,『悉抹其文』,什么乱起八糟的,狗屁不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从此以后,『这个老师没水平、没学问』,是吧?(嗯)。

 

『赵不惟不怒』,就是我们不是讲『谦』吗,这个『谦』字,谦德之效不好学。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形式上的你稍微先收敛一点还是能做得到,这都是境界来考验。

 

那大家可以看出他的境界比苏东坡怎么样?(高)。对吧。就是『赵不惟不怒』,就赵裕峰、光远,他不但不恼怒,有时候叫恼羞成怒。『且心服而速改之』,你看对老师、对有学问的一种恭敬,这种人就是大器。

 

我们不常常讲要成器吗?那什么是大器?不是那种大气,这种叫大器之人。诸位学长,咱是不是大器之人?(不是)。努力啊,这是大器之人。不是那种气宇轩昂,不是那种高谈阔论。


我们不常常讲要成器嘛,(嗯)。那什么是大器?不是那种大气,这种叫大器之人,(嗯)。诸位学长,咱是不是大器之人?(不是)。努力啊,这是大器之人,不是那种气宇轩昂,不是那种高谈阔论。

 

后面还有讲到一点,就是『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这些都是我们要去学习的地方。不然大家把《了凡四训》拿出来吧,对,翻到第八十一面,这段最好把它背下来。『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那『趋吉避凶,断然由我』,如果你傲慢,你离祸就不远了。

 

那如果你谦虚,祸都能转成福,全在你一念之间。你还要在那拧,你还要在那拗,你还要在那固执,那就没辙了。那了解之后呢,把我们的心放平,把我们的行为收敛,『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那天地鬼神最同情哪些人?谦虚的人,对。鬼神最喜欢捉弄哪些人?(傲慢的人)。对,你们自己就看到。

 

『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这还不见得你受福,但是你具备了基础了。『彼气盈者』,这个『气盈』,这里面,大家可以想象那种趾高气扬,那个自以为是,那种孤芳自赏,都是那种气盈者。

 

『必非远器』,那这个都是一些小气量的人,成就也都很有限,纵发是以前积的福报,那因为没有德行,守不住。留不住,器皿太小,所以到最后也都衰败下去。

 

所以真正读书明理的人,怎么会自己把自己的心量变得跟针眼一样大呢?有时候形容人的心量小,你看你的心小的像,(针眼一样大)。其实我们的心量有多大?(虚空法界)。虚空在我们的心中才是一朵云,你知道我们的心有多大,但是偏偏就是小心眼。

 

所以『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自己把自己给框住。『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那我们就从求学这个角度来讲,那今天也不光是在这里,大家往后还是不是一直在求学的道路上?(是)。这个『求』字就很有味道,你是真的想学吗?真的想学,他一定有一个虚心受教的态度,不然就会变成我学来看看吧,走马观花。

 

甚至是为自己的学识找一些就是装点一下,为什么这个心态不端正,不但学到东西反而受损呢?不是别人不教我们或者不让我们学,是我们自己已经拒人于千里之外了。学习他有一个理,什么理呢?『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句话是《礼记》上的一段很重要的话。

 

要么你就别去学,了解吗?要么,因为这个就是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在每一个因缘中的身份、名分。如果你是做义工是吧?你学不学无所谓嘛,因为你主要是来做义务的,你把工作做好就行了。但是今天的身份是,如果你是来做别的什么工作,那个你等于是一个工作的人员的一种状态。

 

但是今天是学员的话,学员应该以什么心态呢?其实这些都是在小时候就应该要具备的。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人到五十岁、六十岁还都不知道学员该是什么心态。以至于走到哪都是一身的傲慢,就是一种傲气。他不是来学习的,我今天不是说大家好不好?(嗯)。

 

来做什么的?(挑毛病)。挑毛病的有,还有呢?那你说『只闻来学』,是不是人来了叫来学?你心没来嘛,你来学的时候,就是一定是我不如、我不足、我不懂、我不会,那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学习态度?我不知道会不会达到这种境界,但是应该有一种叫如饥似渴。

 

反正我当时到庐江我整个傻了,我觉得这么多道理,老祖先这么多道理,我怎么,我也算一个知识分子吧?我也读的大学我还出国,也见多识广,怎么这些都不懂。我不知道你们的感觉,(有)。都有种感觉吧,如饥似渴。

 

而这种如饥似渴是不是在不懂的时候才有?越学你会发现,他当然不会像刚学那时候特别兴奋,他会出一种平淡。但平淡的背后,他还是有一种刚刚学的那种,学不足、学不厌的一种态度,那这种就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

 

现在是有点求着你学,『你好好学吧,学了对你有好处啊,为了你的孩子学吧』。人会不会觉得,那个姿态就高了,一点都不尊重学问了。

 

甚至有没有,有的时候我们在一方还有就是讲学或者是给大众介绍的这些经验,是吧?那你在这种情况你是给人介绍嘛,但是今天我们换一个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态呢?学生嘛,对。『未闻往教』,那在这个背后就是一份对学问的尊重,对。

 

所以这个『谦则受教有地,取善无穷』,我们的亏就是吃在这个地方了,就是容易自满自是,把它克服就好了。大家把这两段背下来,这两段非常好的教诲。

 

好,我们再来看后面,我们把文字给大家过一下,『而道,自道也』,这个『道』也通那个『导』,领导的导,引导的导。这个道路实际上还是在自己要选哪条道路,十条道路摆在我们面前,哪十条道路呢?这个六道加四圣法界,你自己看选择哪条道路。

 

『诚者,物之终始』,那事物才能够有序的、持续的发展,『不诚』,那任何事物都会灭亡衰败。包括我们讲学业吧,这个是我们最关心的,这个也是。

 

所以『君子诚之为贵』,『诚者』我们不是为了仅仅成就自己,如果现在学习就是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得失。有时候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的学长,谈到修学的时候都是怎么样对我自己修学有利,是吧。

 

话好像没错,从来没听他说我怎么做对团体有利。很少听到他说我怎么样对文化有一些利益,好像是为自己利益没有错。我不利益自己怎么利益别人是不是?实际上连一点利人的心都没有,其实跟外面人赚钱差不多啦,只是换一个对象。

 

但多少人看不清楚自己那种很严重的自利,服务别人,花时间,是吧?去给人去做一些什么事情,耽误了我的修学,耽误了吗?(没有)。但是很多人认为耽误了,对,所以到最后你就什么事也不做,你就好好学吧。能学出来吗?(不能)。

 

师父告诉我们根本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呢?自私自利的心。『所以成物也』,成己的背后也是一种仁,现在人成己的背后就是一个私,所以全都修到三恶到去了。

 

大家知道念佛第一个果报是什么吗?堕阿鼻地狱,对。没听说过吧?好,给大家讲清楚,不然又把大家给讲糊涂了。当时师父老人家看到慈云灌顶法师,在注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时候,就讲到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

 

当时的第一种果报就是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是什么地狱,就是无间地狱,就是地狱当中的地狱。了解吧?(嗯)。不是有个无间道嘛,就是那个最惨最苦最深的那个地狱。

 

当时师父看到以后很震惊,念佛他不往生也不至于造这么重的罪业、堕这么严重的地狱。当时就跟李老师就请教,李老师看到这个问题,说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不单独跟你回答,我在讲经的时候给大家做一个回复。

 

那李老师讲经的时候就讲到,因为他念佛的时候,或者修行的时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心在修行,都为了谁?自己。请问这份心哪怕是念佛,他只是口善,心不善,请问堕到哪里去?阿鼻地狱。所以诸位学长,是不是学了圣贤教诲,从此以后咱就高枕无忧了?(不是)。

 

你还是自私的心,还是不要损害我的利益的心,那最后跟外面就是争夺一些名利的人,不是没什么区别吗?但是现在人看不清楚这一点。『成物,知也』,那这种知,就是真正有智慧去帮助到人。『性之德也』,那这个性是『仁也,知也』,这种德行。

 

『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时措』,『时』是时间,『措』就是措施、实施。就是符合时宜,最合适、最恰当的方法。那这里面的意思就很深了,帮助自己一种方法,一直坚持到底就可以了,但是是不是自己的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所有的人呢?(不是)。为什么?万物的根性不一样嘛,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法,怎么去帮助,这个都是要有智慧的。


我们再来看第三十八段,请大家来读一下,【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 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至诚无息』,这个『无息』就是个停止,就是前面告诉我们的『诚者,物之终始』,为什么不讲『始终』呢?开始结束就完了嘛,(嗯)。这个结束之后又是另外一个开始,代表生生不息,一直不断地循环。所以这种至诚的力量,他永远都不会停止,那就越来越长久。

 

这种长久之后就有一些征验、效验,这个『征』就是征验,就是我们讲的效果。『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他的这种影响力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高明,所以覆物也;博厚,所以载物也』,那就能够承载万物。

 

就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那这个『高明』也形容人的智慧,你能够看得清楚,不然都迷在其中,你怎么能帮到事物呢?『悠久,所以成物也』,这个就是把至诚的效果给我们展现出来,用天地来形容,我们讲叫天长地久,『悠久无疆』,为什么能够天长地久呢?

 

在《老子》当中有一段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我们的地有多久啊?都是用亿年有没有?(是)。天能『长且久者』,它也有它的原因,因为世出世法都不离因果,那它的原因是什么呢?『以其不自生』,大家发现天地自私吗?(不自私)。对,它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生存。舍不得把光给别人吗?

 

你看有时候人帮助别人一点会不会怕别人沾他的光啊?(会)。太阳有没有怕人沾它的光?(没有)。太阳是怎么样?尽量用,是吧,越多越好。人嘛就有一点,你有点小名气了,怕人沾你的光,你有点小利益了,怕人沾你点光。

 

怕什么嘛,好像你付出了花点时间去帮助别人,『哎哟,我亏了,我的功课还没做完』,有没有?你们都没有这种情况?你们真可爱。那其实这一念心起来的时候,是不是就一种自私的,当然也不是说忙了别的事把你自己都忘掉了,实际上很多事情是把你耽误到你的修学都没时间修学了吗?(不是)。不是的了。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但是这一点完全是自己的认知,你是靠别人讲稍微激动一下,那个还是不管用。大家看师父修行自私吗?(不自私)。一路给我们表演的,师父常常讲万缘放下嘛,那结果我们真『万缘放下』了,是吧?(嗯)。那你看看人家师父是怎么万缘放下的。

 

那我们看到李师公很敬佩,还记得李师公去跟他的祖师就是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就那一面嘛,但是有一些书信来往,临走的时候印光大师怎么嘱咐我们的师公老人家?(回去好好念佛)。这句话如果让我们听到了呢?那你看人家是怎么回去好好念佛的,自私吗?(不自私)。你看哪个自私的人能往生是吧?(嗯)。

 

但他也不攀缘,他刚刚到台中,是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大规模呢?(不是)。开始就是,有人觉得你这个中医嘛,帮人治点病,这个就是有一个好的缘分。听说也会诗歌,也会佛法,也会传统文化,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我们也想了解。

 

那就到一些朋友家里面,三五个、六七个,觉得很好,又把别的朋友就请来。慢慢知道的人多了,就坐不下了,那就开始找地方,有的是借,有的是租,这还是不够了。就买了一小块地方,大家凑钱,就那么大能力,那就凑钱有一块小地方,然后发现慢慢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

 

那大家再凑钱,把旁边的再买下来,再凑钱再买下来,再凑钱再买下来,这样慢慢的有一个大讲堂,有了台中莲社。是不是一开始就咱先搞个大规模?(不是)。都是随缘随分的,『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长地久的原因,就给我们讲出来了。请问李师公这么辛苦,老人家活到多大年纪?(九十八)。师父老人家辛不辛苦?(辛苦)。从这里就能看到为什么会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那个都有很深的哲理的,或者你从因果去看,你就知道了。记得当年孟老夫子在的时候,跟他同时代,有一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学过历史的呢,您大概还有点印象,叫张仪、苏秦,都是有很高学问的人。不然你试试你去跟楚国讲一讲,人家那个相印就给你了,不是一个国家给你,六国相印。

 

诸位学长,您就说他就凭口才,你凭口才去做个县长让我们看看。还有公孙,就是好几位。当时孟子跟他们是在同时代的时候,请问孟子的,就是我们讲辩论也好,学识也好,在不在他们之下?(不在)。

 

孟子不去参与这种风起云涌的事情,孟子做什么事情?(教学)。教学。我们从一种后面的影响来讲,那这些人物在当时代可以说叫做飞沙走石,排山倒海,那种气势之甚,六国相。但是孟子不为所动,他知道他要做什么,可能有人说你看看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样。

 

但今天,两千年过去了,诸位学长,咱们看一看谁更是昌盛?(孟子)。所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那可惜他们(张仪、苏秦)学问还没到这个程度,到的话,我相信,应该就了解。其实他们的福报是很大的,学识是很高的,但过了也就过了。这一段是曾国藩先生给我们说破了,如果不说破还真是看不出来。

 

『外其身而身存』,现在人对自己就是太爱护了,自己的利害得失、利益看得太重。『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那这个『成其私』就是恢复了自性。所以古人曾经讲过一段格言,『能外形骸者』,筋骨是越用越强壮,是吧?(嗯)。精神是越养越萎靡,精神要越用越出来,你精神差你别老在那养,你越养越萎靡,你补啊,你在那养,其实都把自己的精神全都给压掉了。

 

你精神差一点怎么办呢?越用越出,对。『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其实怕死的人死不死?(死)。不怕死的人死不死?(死)。『天不能死,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就像孔老夫子、孟老夫子一样,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概。

 

『天不能绝』,好,所以这样的一种效果,就展现出来。『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好,那下个星期再把《中庸》给大家做个总结。好,谢谢大家。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由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