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弟子规》第17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千呼万唤归孝道 2021-10-17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敬请关注   “千呼万唤归孝道

第十七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谨』在《弟子规》是第三章,前两章在『总叙』当中告诉我们是『首孝弟』,后面就是『次谨信』,到最后是『余力学文』,所以这三个层次非常重要。在《大学》有一句重要的教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是一件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如果本末倒置,先后颠倒,哪怕你有很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尤其包括《弟子规》的学习,也一定要把握好这个轻重,把握好次第,把握好先后。

 

如果在『谨』的学习,我们很用功,也做得很好,但是因为前面的孝悌,不是说我们没有做,而是根基还不牢,就会出现一些偏差的情况,哪些偏差呢?就容易用自己所学的一些道理,或者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去要求,甚至是去批评、指责他人,那造成的结果,别人也不受益,自己也很烦恼。

 

怎么样避免这样的一种误区?因为我们常常会听到有很多学长在讲,也想去帮助人,也知道有些人做得还有不足、不对的地方,但是有没有发现越帮助人,别人越烦他?(有)。那我们会问一个问题,我们好心帮助人,而且帮助的应该也都是符合《弟子规》,是正确的。为什么越帮忙,别人越不愿意接受你的帮助?是我们帮助的内容不对吗?(不是)。是什么原因?固然他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有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就是我们的『首孝弟』没有做好。

 

我们可以从父母教育儿女来感受一下,有没有哪个儿女一出生就是聪明过人、才智过人的?(没有)。都是什么都不会,甚至是很多错误,请问有没有哪个爸爸妈妈嫌弃他的孩子的?(没有)。但是有没有在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不懂倒也还罢了,结果懂了一点,而且还做得不错,有没有越学越容易嫌弃人的?(有)。

 

诸位学长,原因在哪里?我们不能说我没做好,这个都还很笼统,那哪里没做好?(孝悌)。孝悌的根没有,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这个次第,是『首孝弟,次谨信』。现在很多人在谨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很好,但效果是自己也不得受益。

 

因为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在一次学习过程中,应该看得出有一位学长是很用功,说话、做事都蛮严谨的,应该是谨这一章做得怎么样?很不错。在很多方面看得出来她是一个自我要求蛮严格的人,自我要求严格好不好?(好)。好,要严于律己。

 

但麻烦的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刚刚学嘛,也不是很熟悉,但是从脸色看,她不是太开心。能不能看出一个人大概的状态,不是说常常都不开心,但是会不会有一种状态,就是有点忧郁或者是闷闷不乐的。可能开心的时候还是会有,但是因为学习时间长了之后,常常看她在听课的过程中,虽然坐得都很笔直,但是看得出来脸色有点发黑,我想有可能不是晒的颜色。虽然蛮板直的,但是能看出跟人有距离,甚至可能看到别人坐得不端正,做得不是很好的时候,眼神、态度也不是很和善。

 

后来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学习,那次的学习时间长一些,慢慢地也听懂一些道理,慢慢地这个孝悌之心也有一些启发。后面我们再分享,开始分享都谈一些比较浅的,一些比较普通的。慢慢地,心就有点打开了,应该也是她内心藏得很深的一些感受,在分享当中就谈了出来。

 

什么问题呢?因为她不讲,我们知道她有问题,但是什么问题,我们可能也不是很了解。她就讲她从小有很好的习惯,很勤俭,尤其是学了传统文化,比如说我们讲绿色环保,要爱护环境,包括一滴水、一度电,都应该去珍惜。所以她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而且用她的话来讲,接近苛刻。能够有多省水呢?她用水每天洗漱,就是刷牙、洗脸、洗脚,大家知道用多少水吗?手平放进水盆,刚没过手背,就是她比喻大概多少水。可能脚都还没不到,脚没不到那怎么办?拿手这样子搓一下,洗一下。从这一点,这样的一个行为来看,我们说从节约、爱护环境来讲,做得好不好?(好)。

 

但她麻烦的是什么呢?因为在一起生活,不是说每个人都像她有这样的一个生活习惯,而且我们当时的一个学习环境,盥洗房是大家公用的,就是一排好多水龙头,所以到早上或晚上的时候,都是一起共同使用这个盥洗房。她用她的也就好了,问题是她还看到别人在用,别人是不是都有这样好的习惯?(不是)。可能用的会比较多,所以她看到之后心里老难过了,有多难过呢?说着说着就流眼泪,看到别人用水用得多了能难过到流眼泪,其实是不是难过别人用水多了流眼泪呢?(不是)。

 

难过的是什么?她那个心结,她也知道不应该这样,但是就是拗不过来。所以她每次看到有人用水多一点,她都有一种冲动,想要去帮她关水龙头。诸位学长,固然这是一个好习惯,但每一次跟大家在一起相处,每一次在『晨必盥,兼漱口』的时候,对她来讲是不是一种煎熬?(是)。

 

所以,诸位学长,知道她脸色为什么这么黑了吗?她不讲还真不知道,但是她这么一讲,哭了出来之后,应该把心里郁结很多的一些怨和不平,就把它宣泄了一点。当时看到她也很诚恳,这很难得!很多人憋了多少年,他连说都不一定说地出来。好在学了一个多月她还能把它说了出来,说出来之后,当时我也认真思考,我说她做得不对吗?从行为上,我也做不到,做的是蛮好的。但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情况呢?后来发现,原来她的心,越按照条条框框去做,她的心越来越小,越来越狭隘。虽然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是对别人要求更严格,甚至接近苛刻的程度了。

 

那不由地让我们就思考一个问题,诸位学长,如果传统文化,我们讲守规矩、我们讲持戒、我们讲守礼,最后学到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好不好?(不好)。就算没学,我们都能够去思考,好像不应该往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首先我们要不要肯定她在节俭和节约、环保上做得很好?(要)。这是我们要肯定的,你不能说浪费好,大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也不对。但是做好的同时,可能她有一个地方缺乏了,这个在以前我也没认识到。

 

看了很多类似这样的情况,诸位学长,这位学长的这个事情,是不是仅此一例?(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您有看过吗?(有)。可能都有经历过,代表就不是一个个案,原因在哪里呢?后来认真地思考,有一次在读《弟子规》的时候,一下子有点懂了,『首孝弟,次谨信』,谨信要不要做好?(要)。但是要做好谨信的同时或者之前,我们要把什么做好?(孝悌)。

 

孝悌是一个统称,所有的德行,所有的学问,所有我们要持戒,我们要守礼,我们要做得很好、很优秀,都一定是建立在孝悌的基础上,一旦离开了这个基础,  不是说我们不重视,也很重视,但是有点我们讲叫执着、分别越来越严重,甚至执着严重到一滴水、一度电的时候,或者一张纸的时候,会不会自己活得好累?(会)。

 

自己活得好累,身边的人好像也有点对她生畏惧心,那你说你学传统文化,做得很好,当你跟人在一起生活、相处的过程当中,人一看到你的眼神就哆嗦一下,诸位学长,您还能去弘扬吗?(不能)。那为什么呢?严格有严格的必要,但是在严格的背后,应不应该有一种宽厚?(应该)。对,严格要建立在宽厚的基础上,而这个宽厚从哪里生出来的呢?(孝悌)。

 

诸位学长,这是装不来的,一定是我们在孝悌当中,对父母的一种敬,对父母的一种爱,对父母的一种顺,慢慢地不知不觉养成一个人的厚道。大家有没有常常听说中国人很厚道?(有)。厚道,它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宽容、礼尚往来,还有替人着想、多帮助人,自己哪怕吃点亏也要怎么样?也要去帮助别人,这都属于厚道。

 

那诸位学长,咱们的厚道有没有与日俱增?(有)。好,所以这一点特别重要,不是说我们天天说有,它就增加了。因为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大家一定放在心上,就是以后要学的内容都蛮多的,包括我们自己用功,还有很多方面,相信大家一定会越做越好。

 

但是在越做越好的同时,谨信在提升,有没有?(有)。『步从容,立端正』,『执虚器,如执盈』,『宽转弯,勿触棱』,会不会慢慢地越做越好?(会)。那这个越做越好的同时,请问孝悌要不要提升?如果你谨信越做越好,孝悌跟不上的话,你会变得越来越瞧不起人,越来越傲慢,甚至越来越有种优越感。

 

你在外面用水少,别人有时候还笑话你,或者是怎样,但是在特定的一个环境,你用水用得少,特别节俭,或者是哪个方面做得都还很不错的时候,会不会不知不觉有种优越感?好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傲慢)。甚至让一些初学的人望而生畏了,看似好像在弘扬,实际上把人要去学习和一种深入的心,给慢慢地就打消掉了。所以在谨信做好的同时,我们应该要努力地在厚道、孝悌这方面多下功夫。

 

如果先后颠倒,本末倒置的话,到时候可能谨信也做得很好,孝悌越来越少,结果厚道变成了什么?刻薄。会不会用自己的标准,或者是用一些做得很好的地方,不知不觉去要求所有的人都要达到像她一样的标准?(是)。

 

所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一定要深解,而且要学得深、学得透彻,不然你讲哪一方面,它都有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比如说我们讲要严格,要不要严格?(要)。我们自己来讲,你不严格,叫做『教不严,师之惰』。

 

轻松是很轻松了,大家高高兴兴的,你看大家又有手机可以拿着打电话,然后又可以叫外卖,又允许可以自由地听课,听课可以保持各种你喜欢的姿势,然后你又比较放松,就全凭自觉。诸位学长,好不好?(不好)。

 

为什么不好?你没有达到那种自觉的程度。你达到了,完全可以放开,基本上就不用再要求了。但是没有达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严格有没有必要?(有)。就是要严中有宽的地方,宽中有严的地方。你如果一味地只是说我要厚道,厚道却没有原则、没有规矩的话,这个厚道容不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呢?(有)。

 

曾经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你说稍微宽一点,宽一点之后,早上他不起来,一个年轻人,『我没睡好,昨天我睡得太晚了,我要多休息一下』。诸位学长,这个时候是严格要求还是宽容一点?(严格)。不是说要厚道吗?他会说你们学传统文化的不是要厚道吗?他会跟你这么讲。

 

诸位学长,这个时候怎么办?遇到过这种情况,他说你们学传统文化的都没有爱心?对的,就是这种情况。『宽厚者不使人有所恃』,所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你严,严得不近情理,这是不合适的。但是宽到没有原则,可不可以?(不可以)。这种宽厚是害人也害己,其实这个宽厚的背后,还是有名利在其中的。

 

这个名利在哪儿?就像吕文懿公讲到的『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想后面一大堆的后遗症。所以今天讲到厚道,但是从大的方向来讲,我们要往这个方向走。但是在往这个方向走的时候,你了解很多的一些情况,你该要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处理。不然你这个宽厚,一点原则没有,反而变成了一种阻碍了。过了都成了阻碍,所以中庸重不重要?(重要)。尤其是讲《中庸》这几年来,我越学越感觉这个中庸的味道深,任何一个教诲,只要你一执着,都会成为障碍,就能够到这么严重。

 

你说刻苦学习,好不好?(好)。好到两个眼圈黑黑的,好到上课都晕晕乎乎的。凡事它都有个度,这个度,年纪长一点的,刚学的,不同的环境,还都不一样。有一些,像我们现在这种情况,你要保持早上的精神充沛。

 

但是在一些时候不是那么太用脑,或者精神稍微差一点,还不是太妨碍。有时候,也要好好用功。所以古人讲到『比丘常带三分病』,就好像看到一个人他真正深入、精进修行的时候,好像是精神有点不振,好像是有点睡眠不足,实际上那个不是不好,是他真的很用功。

 

但是在今天我们这样的学习环境,大家千万不要常带三分病,好吗?特定的环境你特定的该怎么去做,在这边我们不要求大家早起,但是在某些工作或者不是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要不要早起?你们怎么不吭声呢?要不要?(要)。早起稍微有点瞌睡,有没有关系?(没有)。这个你就根据情况来看了。

 

所以,『宽厚者不使人有所恃』,宽厚是我们要学习的,而且是很重要的功课,但是不要为了宽厚而宽厚,就是一方面我们要宽厚,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智慧,要有原则,不然的话,他就给你在那儿钻空子。

 

好,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提升的地方,但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之前,我们是先学刻薄、严格,还是先学厚道?(厚道)。但是大家,这个厚道,要了解,对谁?(对别人)。不是对自己哦,你们待自己都不薄。

 

我们不讲刻薄,讲严格。你不要搞颠倒了,不然的话,越学越变得放松,越变得因循,那又学错了。严格,在越厚道的同时,它越有一种责任、一种爱心,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那提出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做好的同时,大家了解,有一种做好是在外面的一种做好,还有一种做好是内在的做好,大家希望往哪个方向发展?(内在)。

 

有没有发现有一些情况他做得也蛮好,但是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显而易见,有时候他不是发自内在的,他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撑出来的、勉强出来的,这种很难持续。而真正的严格、真正的做好,外在固然要做好的同时,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为。

 

所以我们讲持戒、守礼,一些规矩,怎么去把它做好?一些形式上,或者可以量化的东西,那个非常好学,但是一些内在,你是不是真正理解了,然后我从内在开始去做。哪怕内在开始去做,外在别人一点都看不出来,哪一种更持久?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内在,他内化了,但是外在他不急着表现,或者别人也不大看得出来,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内在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外在已经达到了蛮高的一种程度的时候,诸位学长,这两种情况,哪一种能持久?内在的。  

 

古人就告诉我们,『深潜不露,是名持戒』。今天我们的修学,要往内走,不要急在外在我一些可以量化的地方,看得见的地方,你做得特别好,固然要做好,但是如果你的心神就放在外在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内在一定跟不上,到一定程度你就撑不下去了。

 

『深潜不露,是名持戒』,是不是他故意地深潜不露?(不是)。其实故意深潜不露,是不是还能够被人看出来?(是)。那还不是真正的、自然的,因为他功夫在,内在的一种内化过程中,『是名持戒』。我们讲学『谨』,很多的规矩、很多的礼仪,我们从内到外会好一些。

 

『若浮于外』,他持戒精严,但是让人一看就看出来,很明显,而且也都浮在表面的时候,『若浮于外,未久必败』,这都不会长久的,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失败,做不久。另外一种就是败露,败露什么呢?败露自己太肤浅了。大家是希望走这条路,这条路很快,很快见效果。

 

『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这条路很慢,几乎看不到什么效果,诸位学长,今天我们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很多礼仪、威仪的学习,我们是往『若浮于外,未久必败』这个方向走?还是往『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这个方向走?(深潜不露)。

 

他越往『若浮于外,未久必败』这个方向走,他不是说不会影响到内,会,但是他还是一直往外浮着,因为一直是漂的、浮的。而『深潜不露,是名持戒』,你在做,可能外面还有一些不足,但是因为他从内开始下功夫,从根上下功夫,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外在也做得越来越好?(会)。而且是收放自如。

 

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一种误会,你做得很好,你『置冠服,有定位』,那是不是现在所有的一些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每一个地方都是一尘不染呢?(不是)。那是不是每个地方都是井井有条,『置冠服,有定位』,『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呢?(不是)。

 

我们就打个比方,大学的宿舍,我们不说那个最糟糕的,也不说那个很干净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大学宿舍,一般是什么状况?(乱七八糟)。你们有没有经验?(很乱)。有多乱?垃圾、易拉罐啊,乱七八糟的有没有地上到处都是?(是)。可能都很乱,结果把你派到这个环境,住一天,你也就说算了,头一蒙,睡吧。

 

那住上两年呢?诸位学长,请问你是什么心情?(习惯了)。然后你又做得很好,蛮严格要求的,你到这个环境,你会不会觉得不适应、不习惯?(会)。我想换谁谁都会不适应一下。

 

那你想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你『朝起早,夜眠迟』,早上一起来,就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然后把你宿舍也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一种情况,他有善根的,他一看,他会很感动,他也会稍微好一点。有没有一种情况,你做得越好,他越恨你?为什么呢?他也知道你这么做是对的,但是因为他的习惯、他的认知。认为杂乱的,好像他看着还习惯一点,因为看不正常的已经久了,看正常的他有点不习惯。而且你很严格要求,又做得很好的时候,你不知不觉,没有想得罪谁,但是你把人都得罪光了。

 

诸位学长,在这样的环境,怎么生活?你必须得每天面对,你说你一直坚持,也可以。但是你坚持到一定程度,会不会被人赶出去?很有可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有善根,他都学,这个还好。他又没有学,他到一定程度,几个人合伙就把你给抬出去了。

 

除非您的心志、您的想法都很单纯,你没有想我要去影响谁,你就是很单纯的我就是这样,你喜欢我也好,你接受也好,你不接受也好,我就是这样。结果他烦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你这么做不是冲着他们来的,他就感觉,那随你吧。

 

就像许三多一样,后面你们看就知道,他刚一去五班,那些人松散的,他一起来就一个人锻炼,然后被子叠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很自然的一种人情。那些人烦他,给他使坏,甚至是排挤他。

 

但难得的是三多很淳朴,他不认为别人对他不好,不认为别人对他使坏,他只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一个当兵的,一个朴实的人,他这样去做。虽然心里可能也有点影响,但是我记得有一个镜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就是他们跑去拉练。结果他们全副武装去拉练的过程中,到一个旷野的时候,那几个战友就喊『啊…』。就把胸中的郁闷、废气都喊出来,几个人喊完之后,『三多,来,该你了』,三多过去,喊不出来,然后就走了,没喊。你注意有那么个小镜头,我想这个镜头的设置也不是随便的,也表现出三多有没有怨气?(没有)。有怨气他才会喊。但是那个小镜头,其实是告诉我们,因为他没有怨气,所以别人的怨气伤不到他。

 

诸位学长,您能做到这个程度吗?(做不到)。应该要往这个方向走,那种就是大智若愚了,那种真的是憨得可爱了。你这样是可以,不然的话,你一定挡不住大家排斥你的那种力量。所以,诸位学长在这种环境,怎么办?

 

这里面就要有智慧了,这个没有一定的标准,你可以选择继续做好,你也可以选择慢慢地做好,你还可以有选择性地做好,你也可以选择你是什么样,我是什么样。

 

不管你是用哪一种方式,但是有一点是不改变的,哪一点是不改变的?就是你这个『谨』,你这个『信』,在你心地当中『深潜不露』。你是不会改变的,不像学长说的已经习惯了,不是。

 

那个习惯只是外在我随着你,但是我内在还是谨信,一旦条件改变的时候,又回到了像中心这样的环境,你会不会发现,他马上第二天就变了,变成了什么?干净整齐了。因为这个环境,他自然就改变了,会不会又把以前的习惯又带过来呢?(不会)。不会的了。

 

那具体怎么去做,我们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做,不然你做得很好,你跟一些做得不好的人相处,你越跟他们相处,你越难过。你难过,别人难过不难过?(难过)。肯定难过,那这样的学习、这样的弘扬,受益就很有限。

 

所以今天我们首先就是要能够把握好这个分寸和度,『以责人之心责己』,我们怎么样长养我们的厚道,我们怎么样严格要求自己?这两句话非常地好,『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我们讲严格要求,过失会越来越少。

 

『以恕己之心恕人』,有时候自己犯了错误,容不容易原谅自己?(容易)。我们一天原谅自己几次?(N次)。那别人犯了错误要不要原谅?(要)。该说要说,说完之后怎么样?(忘了)。不是忘记,是放下,不要放在心上。『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应该要知道的。

 

我们再来看『谨』这一个字,诸位学长看到谨这个字,您会想到哪一个词,或者是哪一句成语?(谨慎)。谨慎,应该是都很清楚,而且也很明显,还有严谨。哪一句成语呢?谨小慎微。包括『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都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的一种谨慎。

 

从言行上来看呢?(谨言慎行)。在这里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谨小慎微是不是胆小?(不是)。是不是唯唯诺诺?(不是)。但谨慎,它是一种什么状态?有时候我们想到小心,就会『哟,我说话会不会说错,我做事会不会做错』,是不是一种谨慎呢?不是一种谨慎了,这种叫提心吊胆,这种叫畏畏缩缩了。

 

会有说错的地方,会有做错的地方,我们在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去认真了解,为什么我容易犯错误?我哪些地方犯错误?如果我们把容易犯错的地方都做好了,还需要每天提心吊胆吗?不需要了,因为你已经很习惯了,慢慢地该注意的地方就都注意了。那会不会还有疏忽和犯错的地方?(会)。但是人有吃一亏怎么样?(长一智)。下次你不要老是在同一个地方出错,那你就是马虎,不放在心上。

 

所以今天『谨』的学习,不是学到最后,让人变得拘谨,变得畏缩,也不是变得胆小。那是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什么话也不说,就不会做错,就不会说错了呢?(不是)。请问那这样子学习还有必要吗?(没有)。

 

有时候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发现,学过了之后,话也不太敢说,因为怕说错,要谨言慎行。事也不敢做,『你做吧,你来吧』。说话,『可能、大概、也许』,都是含糊笼统的,没有很实在的话,好像生怕说错了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泄露了,会不会?(会)。谨慎代不代表害怕?(不代表)。诸位学长,其实你越谨慎越大方,你越从容越严谨、你做事越放得开。不是越严谨越小心,什么事都不敢做,什么事都不能做,那学到最后还有什么可以成长和发展的呢?

 

请问今天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不是束缚人,约束人?(不是)。但是我们一定是先建立在我们按照规矩去好好做,把一些好的言行养成好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一种从容、大度,就是不要做什么事都常常地有一种恐惧。

 

诸位学长,您的胆大不大?有时候大,有时候小。这个胆大和谨慎,矛盾吗?其实是不矛盾的,而且两者是互相相关的,你在正知正见、好的规矩、好的道统下,你要能够有一种魄力,有这样一种胆大的心。

 

但是在做事情的时候,你要仔细认真,考虑问题严谨、周密。所以药王孙思邈先生曾经讲过一段话,叫做『胆欲大』,而我们的心要怎么样?『心欲小』,欲细、欲小,我们讲叫小心。如果没有小心,只有胆大,容不容易变成胆大妄为?那如果没有胆大,光有小心,有没有变成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种情况,就是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没学的时候,或者刚学不久的时候,我发现都蛮可爱的,有种什么可爱呢?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点憨劲儿,也不知道对错,反正有啥就讲啥。

 

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个时候蛮可爱的?还不太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的时候,可能讲出来还比较初级一点,但是他还有一种勇气去讲出来。

 

诸位学长,有没有学了两年,学了三年之后,这个讲话也不太敢讲了,分享也每天都提心吊胆的,你们有没有感觉,有时候分享的压力比背书的压力还大?为什么?照理说我们初学的时候有这么一股胆气,那学了两年、学了三年,应不应该更有胆气?(应该)。结果发现不但没有胆气了,一个一个都变得小心翼翼了。诸位学长,为什么?我觉得你在分享的时候、在谈的时候,应该在一种真诚、友爱、互助的这种氛围当中,只要是你很合情合理的一个感受,应该都可以分享出来。其实你越分享,有的时候越突破了自己的一种恐惧。

 

你这个恐惧不突破的话,你说你学,但是你学到最后越不敢讲,越不能讲,越怕讲错,诸位学长,你给谁去弘扬啊?当然你也不能学到最后什么都敢讲,那个更可怕。有那种胆大的情况,但很少。大多数会变得好像知道越多越怕。我们应该越学越认真、越仔细,同时越放得开。

 

你们放得开吗?我看你们已经很久不知道什么叫放松了吧?以前,你说谁不会放松,都会放松,实际上我们已经很久不懂得放得开,也不懂得放松了。打一个比方,来一位学长跟我配合一下,好吗?来,掌声有请。

 

你现在尽量练放松好吗?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都很熟悉,也容易放松。突然在陌生人面前不容易放松,在平常人前,你该仔细、该认真,你要小心,但是也要能够放得开,能够放轻松。

 

来,你把一只胳膊抬起来,完全放松。大家有没有发现,他还没放松。如果完全放松,我托着的这只手一拿开,他的胳膊自然就垂下来。放松的状态,就像这根粉笔,一松手它自然就跟着下来的情况。

 

大家看,这是我们的身体,了解吗?他其实只是托我胳膊这一点,我要整个身体全部放松靠着他,他就支撑不住了。其实有很多方面,像武功,有时候他们其实自己不用力,在那瞬间一放松的时候,整个千钧之力,一点就过去了,大家知道了吧?好,掌声感谢。

 

因为正好遇到我们的李毅多老师,他会太极,也是很精通精深,二三十年都是这么练的。所以当时我们也稍微了解一点,虽然没有学到很多,但是我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一点,就是放松。

 

以前我的状态就像学长这样,好像放松了,实际上我们整个肌肉是紧绷的,所以做什么事情就容易绷紧,你绷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还好,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一天绷三个小时,或者八个小时,累不累?(累)。那如果一年,不敢说三百六十五天,你总有几天放松的时候,其余三百天都是紧绷的状态,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整个身体会越来越僵化?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们做事情谨慎,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但不是让我们什么话都不敢说、什么事都不敢做,如果学成这个样子,谁还要学传统文化?没有必要了。

 

所以我们应该要能够放得开,要能够放松。而这个放松和放得开,要不要在一些规矩和道统之中?(要)。对,我们学了这些道统,学了这些规矩,在这些规矩中,我们放松。

 

第一,气血畅通。你做什么事情,哪怕三个小时、五个小时都不会感觉很累。你坐火车,坐飞机,有时候坐一天下来很累。那我们一天坐八个小时累不累?同样是坐,在飞机上还能靠着,为什么感觉坐飞机会更累一些?因为那个时候是紧张的。如果我们学会了放松,哪怕工作很多、事情很多,甚至在旅途当中,你比较放松的时候,即使每天很多事情,也都不会感觉很累。

 

所以诸位学长,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怎么样能放得开呢?你们不是说在联欢的时候才放得开,联欢的时候放得开,这很容易。做手语的时候放得开容不容易?(容易)。打排球的时候容不容易?(容易)。我们同时还要学会在课堂上放得开。

 

但是在课堂上放得开,不是放肆,一定要区分开。不然又变成了放肆,那是不行的。身坐端正,坐习惯了也就不会感觉很累,在坐好的同时,最主要的是你的心要能够放开。放开之后,你勇于把你所体悟的、感受的,你觉得对大家有帮助的,我觉得都应该来分享。我自己刚刚开始学也很紧张,也很拘谨,那我就观察,怎么老师都很放松,而且也很轻松地谈一些,哪怕很严肃的问题。我也在思考,后来老师告诉我们,他也就是学会了这个放松和放得开,大家要不要学一下?(要)。好,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往后的讨论分享当中,把我们的心灵打开。

 

『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它都是相关联的。你不学习,只知道一味地小心,也只能说在那儿提心吊胆。你越学会越知道哪里该怎么做,哪里可能会是什么问题,那就很从容了,不会在那儿前怕狼后怕虎。这样的学习,我觉得就很累了。

 

甚至你谨和信做得很好的时候,有的时候突然或者是临时让你做一个人生很重要的决定。有的时候一些人生很重要的决定,是不是给你三天五天的时间考虑?有的时候会,给我几天,一个月的时间考虑,有。有没有人生一些很重要、决定你一生成败的决定,就在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内,你就得下决定。你要不要你都得下决定。诸位学长,我们想不想,到有这样情况的时候,你当时下完这个决定,就不后悔?(想)。能不能做到?(能)。凭的是什么?正知正见。凭的就是我们对这些道理、道义都很清楚,事情一来,哪怕当下好像你损失很大,甚至是很多问题,你不怕,你心里很笃定。

 

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谨小慎微,小心这个、又怕那个是绝对错误的,真正的『谨』做得很好,『信』做得很好,那个决定一下下去,绝对不后悔。『智欲圆,行欲方』,所以这个决定下下去,你不后悔,你心里有十足的把握,你这么决定是正确的。

 

没有人给你算卦,你没有时间去请教任何人,但是你很有把握,我这样做有把握,十拿九稳是正确的。诸位学长,这个胆气从哪里来的?(谨慎)。就是从谨出来的,你平时做好这种规规矩矩的很多事情,到时候选择一来,什么是正、什么是偏、哪个是正道,你自然一目了然,做决定之后你不会后悔。『行欲方』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有一个人物一生谨慎,诸葛孔明先生,是不是代表他无所作为了呢?(不是)。那下决定的时候,他的胆气是很大的,但是他做事情很谨慎,所以两者是不矛盾的,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把第十三段来读一下,预备起。【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谨』从哪里做好?其实『朝起早』,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要珍惜时间,第二从我们开始起床的时候,每天还没有开始做事情,就要有一种谨慎,就是做事情有规矩、有条理、不会慌乱,从每天一开始到晚上的休息,养成好的习惯。

 

你很多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会不会还每天担心自己做对还是做错呢?(不会)。为什么不担心了?习惯了,而且肯定会正确的。这就是你与其将来做任何事情都在那儿担心会不会做对、会不会有错误,还不如现在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时候我们把太多的时间耗在了无谓的担心上,甚至比做那个事情本身多耗费了几十甚至上百倍的时间。

 

你与其在那儿忧虑、担心,不如想一想,这个事情的正确做法是什么,该怎么做。你只要按照正确的做法去做,做完之后,晚上睡觉,踏不踏实?(踏实)。为什么?你知道可能有错的地方,错了,我们反省、我们认识、我们改正,然后就把它放下,不会一直放在心上,好像有块儿小石头。

 

诸位学长,咱们心上放了多少块石头?有的是巨石,有的是一块一块的小石头。这些小石头都从哪里来?其实就是我们每天的言行,这个事情我做得合适不合适,这个话我是不是又讲错了呀?与其担心那个,你不如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句话讲错了,你拿出来想一想,是不是我们有不合适的地方,把这个考虑清楚,我们把正确的做出来就好了,不要每天在那里担心。

 

这里讲到『朝起早,夜眠迟』,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有没有给哪个人多一个小时?(没有)。有没有给我们少一个小时?(没有)。那些伟人、那些圣人,他们会不会每天多一些时间呢?(没有)。他们的时间跟我们一样,是完全一样的。那他们是不是一开始就是伟人?一开始就是圣人呢?(不是)。可能跟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那请问,他为什么会成为圣人,为什么会成为伟人?他就是珍惜时间,把时间用好了。那我们也用同样的时间,别人在学习,别人在用功,我们在干什么?可能很多事情也都在做,那以前不了解,很多不一定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时做的时候觉得有意义,但是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人生还有更有意义的事情要去把它做好。

 

蔡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让我们看清楚我们的时间的宝贵和有限,也正是因为它有限,所以它宝贵。请问时光能不能重来?(不能)。不要以为现在我们二十岁,不要以为现在我们都还年轻,大家有时候想一想,在初中的时候,有没有感觉有一些场景还历历在目?(有)。大学毕业也二十年多年了。但是想起那时候刚刚毕业,好像都还蛮有一些憧憬,蛮有一些理想,大家有没有感觉,时光实际上过得很快?(是)。

 

你稍微不留意,又过了十年 。到十年之后,我们再来看自己的这段时光,有些人是微笑的,有些人是无奈地叹气,别人问十年前你不是说遇到传统文化了吗?『哎!一言难尽』。诸位学长,你想不想十年之后是这样的一个感慨呢?(不想)。

 

我们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后,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以前虚度就虚度了,至少从我开始明理,至少从我开始读《弟子规》,至少从我懂得『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就活在当下,不是活在过去,也不是活在未来,这样把握好我们的光阴,那我们这一生实际上都没有空过。因为以前,就算空过,也是不了解,或者不知道做什么更有意义,现在了解了,应当要努力。

 

『往日真知可惜』,每一期我都会讲,因为这一句话对我可以说是当头棒喝。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曾经让自己感觉虚度光阴的时候,在那儿说闲话、在那儿上网,做一些无聊的事。

 

但是了解了之后发现,有时候也觉得自己虚度光阴,想要奋发图强一下,你们曾经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但是这个奋发图强持续了多久?(三分钟)。所以『往日真知可惜』,我当时在看《续小儿语》这一句话的时候,真是当头棒喝。应该是在十一二年前,应该是在零七年的时候,我看到这一句话的,零七年到现在已经十年多的时间了。那如果让我现在再看这一句话,我不敢说这十年我全部每一天都把握住,但是我感觉这十年,这每一年也好,或者每一个因缘也好,我已经在尽我的努力,我在珍惜好每一个因缘。

 

现在我在努力珍惜好每一天,因为你越学习、越做事情,你发现你的时间越不够,还有好多要去学、要去做的事情。那时间从哪儿来,几个月、几年,我们不谈那么远,就把每一天的一些事情、一些时间,安排合理得当之后,有时候是化整为零,一点点地积累起来的。

 

将来大家也会有很多的因缘,说给你最好的一个学习环境、一个最好的人事环境,大家都理解你、支持你。很多人都有家庭、都有工作,都要忙很多的事物,那诸位学长,时间从哪里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半个小时有没有?(有)。一个小时有没有?(有)。你不挤,一松,你感觉每天也忙,也就过去了。但是你每天挤一点,积少成多,化整为零的话,你会发现,那个效果还是很可观的。

 

『往日真知可惜』,就是一些时间没有把握好,给大家举个例子,来形象地比喻一下,我们画两个图,差不多一个对比,我们假设一个是一个人一生的长度,是九十岁的话,前面二十年,我们大多数都在学习,都在接受家里,尤其社会,还有国家的照顾,包括我们读大学,国家都是有相当的补助和投入在其中的,不然就凭那点学费,你是上不起大学的。

 

前面二十年我们有没有在读书?(有)。后面的十年,会不会体力衰弱一些?从八十岁开始,你们就幸福地养老,可以吧?也能做点事,但是那时候可能就差一点,这个时候去掉了三分之一,三十年。那剩下的还要再分个三分之一,因为要睡觉,睡觉也不安生,也在那儿胡思乱想。又三分之一过去了,就昏睡过去了,其实你有没有发现,睡觉就跟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一样,你什么也不知道,你睡得很香,把你身体抬走你都不知道,所以那个时间,过了也就过了。有时候我打个妄想,人能不睡觉该有多好!

 

这个时间,有没有要结婚?(有)。有没有要旅游?(有)。有没有要洗漱、吃饭?(有)。有没有说闲话?(有)。有没有看微信?(有)。有没有逛街?好,你们说用掉多少时间?(三分之一)。好,三分之一又过去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前面二十年是学知识技能,我们今天学传统文化,是不是三天两天的事情?(不是)。

 

我们就拿这一天在中心的学习来讲,早上半个小时,上午两个半小时,下午是两个半小时,晚上的时间不算,一天算六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实际上学习的还都是蛮有限的。将来你在工作、家庭的环境,都要花好几年的时间学习,剩下的这些时间是我们奉献社会、奉献大众、弘法利生。

 

当然也不是说只有这点时间,包括我们吃饭,包括我们睡觉,很多功夫深的人连睡觉都在修行,可能他也都能够利用起来。但实际上看看,我们的一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去为这个社会、国家做一点什么的时间有没有限?(有限)。

 

所以人最宝贵的不是他的名誉、不是地位、不是身份,而是我们的时间。那我们的时间可以用去玩,可以用去做很多别的事情,但是如果了解它的宝贵,知道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来日不可追,但是往后的时间,还是能够把握好。

 

哪怕就是往后的二十年、三十年,有的可能是四十年的时间,你就把这四十年的时间,哪怕是二十年的时间,你好好地把握好。请问在这二十年当中,我们能不能从普通人,凡夫,庸庸碌碌无为,你说有精彩,也有伤心难过,反正这一生过了也就过了,都归尘黄土了。那如果我们在这二十年当中好好利用,有没有可能我们这一生成圣成贤呢?(有)。诸位学长,是很有可能的。成圣成贤,是不是孔老夫子说了算,还是上帝说了算呢?(不是)。请问谁说了算?(自己)。那自己怎么说了算?其实就从『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开始做起。

 

『往日真知可惜,来日依旧因循』,『因循』就是有的时候自己意志力不强,又容易回到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如果这些道理懂了,『若肯当年一苦』,把时间利用好,做任何事情都要吃苦耐劳。『无边受用从今』,就从今天开始我们把它做好。

 

讲到珍惜时间,不是说要珍惜大块的时间,有时候大块的时间,还反而容易空过。就像我们放假,一二十天,有没有曾经也有一个小计划?这个计划是要看的书、要听的课、要背的书,可能都有一些计划,那有的可能抓紧了,有的可能也没抓紧,都是情理之中,因为是在家过年的这个期间。但没有抓紧的时候,会不会内心有一种想法,已经空过了,再空过两天。然后一看,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回来上课了,作业有的还没做好。你会感觉时间好像有点空过,但是从一年的角度来讲,这一二十天,是不是很多呢?(不多)。其实是不多的时间,那有的时候我们一年一年又一年的空过,但自己并不知道。

 

那为什么会一年一年的空过呢?因为我们没有把每一天的时间利用好,把每一天的当下来利用好。如果我们懂得科学地或者是有智慧地来利用好时间,哪怕你每天很忙,哪怕有好多事要做,好多功课要去努力学习,但是你会感觉每一天都会有所收获。

 

也不是说每一天都收获满满,如果每一天都收获满满,你一定要过来告诉我好吗?我会特别留意你,我会给你加餐。不容易,有个三五天有一天你收获很多,其实也蛮不错的了,你要希望每天都要像那一天收获那么满,你会发现你很累,反而有一两天没达到那种效果,又有点后悔、又找原因,把很多时间又耽误在在那里懊恼,和在那儿找不必要的原因当中。

 

那今天我们的时间怎么来用好,它是一个很综合的问题,大的问题我们讲《大学》的时候再来跟大家谈。那你说小的细的问题,我们不说珍惜好每一秒,那个有点夸张了,但是功夫到相当程度的时候,他真的是每一秒都没有空过。

 

我们没有到这种程度,也不是说每一分钟,我们能不能在每一个小时这样的一个限度当中,我们把每一个小时安排、利用好?可不可以?(可以)。哪怕我们每天吸收得少,要学得东西很多,但一天积累一点,一天积累一句好不好?(好)。你一天积累一个道理,一年就是三百个道理,十年多少个道理?三千个道理,我们去掉重复的,至少三百个道理到五百个道理,你是很清楚,那你再做事情、你再学习的受益就不一样。

 

现在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是习惯按自己的一些方式方法在学,甚至是像考大学那样的一种精神在学。这种精神蛮好的,但是这种方法和学习的一些态度,或者是一些心态,他是适合学知识的,知识你要靠这种刻苦。但是今天圣贤的心性之学,它是要靠我们用心来体会和领悟的。

 

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我只是提建议了,我不要求任何人用任何方式。重要的你能把课堂上所吸收的,你感觉对你内心有触动的,不是说你觉得这个道理好,我把它记下来,重要的是那个道理对你内心有触动的,大家能感受我们觉得这个道理好,和对内心有触动的区别吗?(能)。你要能分出来。不是说这个道理很好、这个故事很好,我记一下。记下来,就像精彩的故事、好的道理,哪儿都有,在微信上、在很多地方都有很多好的,但问题是有没有触动到你心灵深处的东西。

 

那个就是我们的悟处,你是把它记一下,你是把它回味一下,你慢慢就从这一点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多。从这一点你就知道什么叫用心学习了,而不是用脑学习。我们太习惯用脑、用思维去学习、去评判了,我们已经好久不会用心了。用心,一句话不说,心就有共鸣。

 

不敢说多,这四个月,你把这个能体会到受益会非常大,我自己是终身受益无穷。以前也是听不懂,怎么讲,懵懵懂懂,但是一次两次触动到我内心深处的时候,『哦,这个叫用心』。

 

你说我们也受过高等教育,不说是见过很多的教授,听过课,但一般的道理,好不好,精彩不精彩,还都是听得出来的。但是它不是触动到我内心和心灵深处的东西,不是说每个人触动到心灵深处的都一样,是不是都一样呢?(不是)。但是你有没有心灵深处被触动的东西?(有)。

 

如果这四个月一次都没有,我该好好反省了。哪怕一天就一次,不多,我不敢说多。这一堂课就那一次触动到你,这一堂课你整个精神是不一样的。我自己有体会,有时候有点昏沉,有点听得还不是很清楚,但是那一次触动到我内心的时候,你说是眼泪水流下来了?重点是那个时候我才学会用心。始有的时候是几天一次,后来是每天,或者是每堂课,或者一堂课有几个点。后来我发现触动的点都不完全一样,有的是同一个点,有的是不同的点。慢慢地我才能体会到老师想给我们表达的,就是心境,蔡老师常常用『心境』这个词,我一直似懂非懂,但是后来我体会到用心去学习。

 

好,把每一天用到点子上,就是你的时间积少成多,每天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你不要寄希望给我三个月,每天八个小时学习,在现在这个快节奏、变化多的时代,你很难找到,就算找到了,其实在那个环境,你也不见得能安心地学得进去了。那怎么办?就是在现在的环境中积少成多,哪怕有一两点对你有触动的地方,我们慢慢地积累,不要一口吃一个胖子,那都是太贪心和急于求成。

 

还记得阙党童子吗?他条件很好,别人也蛮欣赏他的,也有一些好的机缘,愿意去栽培他,但是如果他不改变的话,会不会成就?(不会)。为什在他十五岁就已经把他看透了呢?他缺了什么呢?『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就是缺了累积、积累的这份心,恨不得一口就吃一个胖子。请问一口能不能吃一个胖子?(不能)。怎么才能吃成一个胖子?慢慢地。形容我们的学问、德行,它需要慢慢地积累。积沙才能够怎么样?一个一个沙子很小,但是积成一个很大的塔,它也都是从一个一个小沙子积累起来的。

 

珍惜时间,单位时间我们所做的事情,那一些分心分神的,尽量以快的效率把它做起来。因为你会发现,你做别的事情,一个小时还真能干不少事,有没有?(有)。但是你坐那儿学一个小时,诸位学长,能够学到多少东西?

 

昨天大家有没有自习?(有)。你自己去感受,大家在一起自习一个半小时,跟你一个人一个屋自习的效率一不一样?(不一样)。差别在哪儿?有没有氛围是大家都在学,你自然也就很专注,如果自己学习,上洗手间都不知道上了几趟了,可能还会再喝个水。你就知道,虽然我们已经很抓紧时间,但是你去观察,一个半小时你没学到多少东西。所以就像『积沙成塔』,一点一点慢慢地积累,虽然没有多少东西,但是时间久了效果相当可观。

 

有一段话,我们都很受益,也跟大家一起分享。『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有很多人,他一回头已是百年身了,人生没有机会再重来。『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就是做人品行不是很好,自己其实也了解。『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生活庸俗』,好像也过,过得都是庸俗的生活。『而愧疚』,不会因为这些而后悔,那他在临终的时候,他可以这样子对自己说『我把我整个生命,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当然原话是为了人类的解放,那我们今天为了人类的觉悟行不行?(行)。为了人类或者是我们家乡的人民,我们不讲远的,再近一点,家乡人民的觉悟,行不行?(行)。哪怕是家乡人民,十个、二十个,哪怕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的兄弟姐妹,请问我们有没有在从事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有)。

 

大家想不想到我们晚年的时候,哈哈哈哈哈,仰天长啸,这一生无憾?(想)。那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呢?『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整齐、干净、卫生,这背后是让我们的心要清净。心要清净,因为受染浊、习气的影响都比较多,它不是靠水能够洗下去的。如果今天我们的心能拿自来水冲一冲,有没有感觉问题就简单了?因为它是无形的,所以没有办法用有形的去把它冲洗掉。

 

经典有一句话我最喜欢,特别有味道,『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大家清不清白?本来清白,但是现在清不清白?(不清白)。『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我们脸上脏了,可以用什么来洗?你会不会拿脏水来洗?(不会)。用清水来洗。那我们心上有偏斜的、有污染的、有错误的,诸位学长,用什么来洗?能不能用一些错误的再来洗?越洗越脏。我们用什么样的清水才能洗呢?每天早上读一遍《弟子规》,晚上我们读《太上感应篇》,大家有没有发现,它像一股清泉,把我们千年、万年积累的尘垢,一点一点地在洗濯。

 

『洗濯垢污』才能够『显明清白』。所以我们从身清净,再要提高到一个层次,心清净。大家要知道,心净则国土净,我们的环境才能够清净,不然好像是一尘不染,但是心不清净,还可能都是五浊的恶世,这是我们要去努力的。

 

好,就和大家先报告到这里,谢谢大家!

感恩您快乐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由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