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深圳市推动“蓝天、低碳和经济”协同“三达”的经验与挑战
在能源基金会的资助下,清华大学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成立“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及碳排放达峰研究”项目组(以下简称“双达”项目组),将通过调研、采访等方式梳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减排政策措施、构建典型案例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城市尺度未来能源与排放动态预测模型,充分考虑政策作用下各部门技术分布、排放因子和污染控制手段的演化,全面分析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双达”之间的协同效应,为推动城市层面“双达”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也及时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为更顺利更高效地开展研究工作,“双达”项目组对目前在“三达”工作上已取得较好成效的深圳市进行了采访,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深圳市国际低碳发展研究院、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东,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副教授蒋晶晶接受了采访,分享了深圳市推动“蓝天、低碳和经济”协同“三达”的经验与挑战。
“双达”项目组:深圳市提出通过实施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到2020年将PM2.5年均浓度削减至25微克/立方米,并在2020年左右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各位专家认为现在的实际进展如何?
2018至2019年,深圳市均完成了广东省下达的碳排放强度指标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标志着深圳市已逐步站上了“碳达峰”平台。
近年来深圳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PM2.5年均浓度为24微克/每立方米,已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过渡期第二阶段目标(25微克/每立方米),提前一年实现了深圳市环保部门提出的“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
蒋晶晶与唐杰进一步补充介绍,从往年数据和模拟趋势来看,深圳市碳排放强度保持下降趋势,但幅度有限,处于“达峰平台期”,峰值有望在2020-2022年期间出现。其中,交通和建筑部门碳排放的未来走势将起到重要作用。
就深圳市具体情况来说,对于交通部门,预计2020-2022年实现部门达峰,但碳排放不会迅速下降。深圳市公共交通发展较快,客运交通减排贡献较大,但作为港口城市,深圳市货运交通减排压力相对较大,货运电气化、多式联运等结构调整措施推进难度较高。对于建筑部门,相对其他部门来说,峰值“平台期”将会更长,预计2022年或之后有望实现“达峰”。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人均建筑面积扩大、老化建筑物耗能增加等现状,深圳市建筑部门用能、主要是用电体量将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碳排放“达峰”相对滞后。对于制造业,其对城市碳排放的贡献趋于平稳,预计2020年可实现“碳达峰”。深圳市制造业用能基本以电为主,柴油发电机、燃煤锅炉等基本都已关停,生物质锅炉应用有限。
➤ 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目标能否同时实现?深圳市实践经验给出了肯定答案
“双达”项目组:为实现 “三达”目标,深圳市重点采取了哪些有效的落地措施,有哪些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从深圳市的经验来看,能源需求侧和供给侧结构调整齐发力,带来协同效应。能源需求侧方面,深圳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是全国最早推广绿色建筑、出台工业厂房绿色建筑标准的城市。此外,深圳市较早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目前已全面实现公交巴士和出租车的新能源化。能源供给侧方面,最近十年深圳市主要电力能源来自南方电网,其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较高。
再一方面,近年来深圳市大幅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些举措也为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动能,对实现“三达”意义重大。
➤ 新冠疫情对深圳市“三达”工作冲击有限
“双达”项目组:自去年年底延续至今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否对深圳市的“三达”工作带来了冲击?
总体上,疫情会为深圳市的清洁空气工作带来挑战,但对大趋势的影响较小:1)私家车使用度会提高,但这是短期现象;2)居家办公使得居民能耗增加;3)数字经济迅猛发展,能耗增大,但其能耗占比仍旧较低。
➤“十四五”深圳市“三达”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双达”项目组:在我国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当下,深圳市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推动“蓝天、低碳和经济”协同“三达”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方面,广东省将在核电厂和风能建设上持续发力。深圳市则考虑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在能源结构转变方面,从主要依托于南网转向分布式绿色能源,确保深圳市能源安全性和绿色化;二是在市场化方式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地区的合作,积极推动大湾区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未来,深圳“三达”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新阶段下,如何树立新目标、作出新贡献,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 深圳市“三达”经验,如何借鉴?
“双达”项目组:深圳市协同“三达”经验对我国城市探索“三达”路径、实现“三达”有何借鉴意义?
深圳市的探索与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实现“三达”目标具有以下三点启发:
政府要有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变革的决心。通过将环境健康影响计入发展成本,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平衡环境容量与经济发展,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将污染物和碳排放作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之一。将空气污染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与高质量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利用碳强度指标和碳交易市场等手段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科学选择具有高经济效益的绿色技术,持续推广可再生能源。深圳市优先选择经济实力相对较差的地区作为示范区,探索发挥绿色技术的经济效益。可考虑通过成本测算筛选经济效益较高的技术,并加强法律和政策的引导以及推进标准的提升。
“环境与气候”的协同管理应因地制宜:大城市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同源性较高,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其中交通部门排放贡献占比最大,其次是电力、工业部门;但对中小城市来说,交通部门减排的协同效益可能较低,电力和工业部门减排的协同效益则较高。
大部分温室气体治理措施都会带来较好的大气污染协同减排效果,结构调整类和过程控制类减排措施和技术带来的协同效益更高。在结构调整方面,深圳市城市电气化和电力供应低碳化的举措对于超大城市实现近零排放具有借鉴意义。
针对产业结构,需对环境、气候、产业政策的潜在效益进行全面评估,设计清洁化、可持续的发展方案。对于资源密集型和重工业城市,可针对单项产业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如产品低端化向高端化的调整转型就具有较大减排潜力,可产生较高减排效益。
关注公众号
览前沿资讯
闻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