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上热搜——乌合之众的群情激奋

一只狐 虹鲤 2021-05-1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几日,一位普通女大学生上了微博热搜,起因是在某个社交平台上,一位女士发布了一条一家四口的幸福视频,下面一名女生评论“姐姐,一家五口,你咋把我忘了呢”。

随后有人曝光,这位评论的女生与视频上的有妇之夫有不正当关系,当了别人的“小三”。由于评论中对她身世的爆料,和她一起冲上热搜的,还有她的母校临沂大学。有网友调侃她“以一己之力让自己的学校上了热搜”,而她本人也受到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谩骂。事件经过各个媒体的报道后,该女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布了道歉。

这件事本来只是个人的私事,然而经过网络的发酵,俨然成为了公共事件,而且还把临沂大学也牵涉其中。很多网友把这名女生的个人行为直接上升到学校,有的对临沂大学、甚至全校的女生都进行了无端的辱骂,还有的把整个山东省也一起“连坐”了,谩骂的言语不堪入目。有人直接跑到临沂大学的官方微博下留言,要求学校严肃处理这位女生,这样的留言有几千条。


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临沂大学已经和这位女生的名字牢牢绑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词条,其他想对事件和该女生发表评论的网页也纷纷在该词条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都极其迅速,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台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在平台ID的“掩护”下,可以比在现实面对面的生活中更加肆无忌惮地发言。


事情的起因只是一条评论和捕风捉影般的爆料,仅凭这些,就有网友盖棺定论,对女生进行网络暴力,并且直接开炮轰击学校,有的“正义使者”发出“如果不立刻开除就让学校付出代价”这样的激进言论,甚至有人开始煽动网友买花圈寿衣寄到学校。


这种事本就是个人私事这点暂且不论,如果说女生的行为确实应该收到道德的谴责,那也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学校、对学校的其他人、对整个省份进行抨击。通过一个女学生来否定一座大学,到底是网友们满腔的正义使然,还是对普通人开炮不够过瘾、要找到一个靶子来“有的放矢”地攻击呢?


几个月前,有人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某明星是“老赖之女”,被该明星的粉丝发现后,运用各种手段进行身份搜索,得知她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名学生,于是跑到学校微博下要求学校对其进行处理;有人在社交平台吐槽某译文书籍翻译得不好,立刻被译者及其朋友一齐攻击,扒出他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学生后,还把他举报到了学校。这些套路都与这件事及其相似。运用自己在网络上使用虚拟身份发言的权利,秉持着自己心中的“道德感和正义感”,对与自己意见向左、挂念相悖的人进行居高临下的“审判”。除了这些上热搜的大事件,这样的事每天都在网络上发生。


很多事情与学校无关,但一旦当事人被人肉搜索出是某个学校的学生,这个学校就成了现成的“靶子”,成了很多人发泄不满的出口。网友、媒体和一些无良营销号使用网络舆论,迫使学校出面对学生进行处理,直至得到他们满意的结果。


把私人情感问题上升到公共事件,把个人行为上升到学校行为。网友情绪的不断冲击让问题不但扩大化而且越走越偏。如果事情是真的,那这位女生确实有不端行为,在道德上应该受到谴责,并且原配妻子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这始终是他们之间的私事,不应该被人肉和网暴,学校也不应该无端被他人抹黑和“威胁”。我们可以发表不满,但不应该被声浪冲昏头脑做出一些激进的不合理的举动,在使用个人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在伸张正义的同时也要保持头脑清醒,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


整件事情从始至终都是对该女生的谴责,而对当事男子的追问却少之又少,除了学校之外,还有地域歧视和厌女情绪的多重叠加。舆论的风吹着一茬又一茬的墙头草随势而倒,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小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理性被吹散在了风中。当然,面对这样的事件,学校不应该和稀泥,也不应该在舆论压迫下草率决策,应该就事论事、公平公正地作出决策。


理智冲浪,别被群情激奋的乌合之众“冲跑了”。








//  主编:狸 | 责编:猕  
//  编辑:狐 | 排版: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