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再恐同日|联合国:保护性少数难民免遭“虐待和侮辱”
难民署图片/Tito Herrera
英国将采取行动禁止针对LGBT人士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同转化治疗,并向LGBT社区中曾经不得不接受此类治疗的人们提供更多支持。
来自萨尔瓦多的性少数群体权益活动人士任命来自萨尔瓦多的性少数群体活动人士比安卡·罗德里格斯(Bianka Rodriguez)今天在5月17日“国际不再恐同日”到来之际,被任命为联合国难民署的首位“变性人高级支助者”。
难民署负责人格兰迪今天在5月17日“国际不再恐同日”到来之际表示,对于难民群体中的性少数人士而言,“虐待和侮辱已经成为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且这些令人痛苦的经历“常常源自他们自己的家庭,始于他们自己的家人”。
格兰迪呼吁各国“向需要寻求庇护的性少数人士敞开大门”。
格兰迪同时在声明中“骄傲地宣布”,任命来自萨尔瓦多的性少数群体活动人士比安卡·罗德里格斯(Bianka Rodriguez)为难民署的“第一位变性人高级支助者”,加入难民署的工作,共同为全球被迫流离失所的性少数群体的安全保护而奔走疾呼。
格兰迪表示,由于变性人的身份,比安卡曾经遭遇持枪威胁、被自己的母亲虐待,甚至被从学校赶了出来。如今,她正努力确保法律公平,并为萨尔瓦多的性少数群体,包括那些由于性别取向或性别认同原因而被迫逃离家园或社区的人建立支持网络。也是2019年难民署”南森难民奖”美洲区域的获奖人。
格兰迪表示,目前,同性关系在全球70多个国家被视为犯罪,在其中六个国家甚至可能被判处死刑。而在其他国家,性少数群体也同样面临歧视,致使他们难以求学、就业或是从事商业活动。
格兰迪表示,性少数群体在抵达邻国时也常常会遭遇类似的污名化,他们面临性虐待和暴力的高风险,却很少或是完全无法获得警察的保护。与此同时,他们往往也难以获得医疗保健和法律援助等基本服务。
格兰迪表示,联合国难民署致力于保障被迫流离失所的性少数群体人士的权益。“为此,我们将继续与民间社会、私营和公共部门,以及学术界的盟友合作,确保这一群体的呼声能够被听见,并被纳入将会影响他们和所在社区的决策过程。我们需要像比安卡这样的人来指引我们,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格兰迪表示,目前,国际社会为难民提供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少。“对性少数群体而言最为安全,且常常是唯一选择的第三国重新安置数量正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我在此呼吁各国,只要基于性别取向和性别表达的迫害仍然存在,就必须加大对性少数群体的保护,他们常常面临最高的风险,和最迫切的安全保护需求。”
格兰迪表示,“每一位性少数群体人士都理应能够和平与安全地在自己的国家生活,难民署将继续为了这一目标而呼吁。在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之前,我们需要各国慷慨接纳那些寻求庇护的人。难民署也将确保性少数群体难民能够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支持,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
同性恋在一些国家仍遭受不平等的对待。
伊朗近日传出有荣誉杀人(honor killing)事件(为维护家族名誉而进行谋杀),1名20岁男子因为性向申请免疫批准后,竟被几位家族成员带至郊区斩首杀害,目前警方已将其行凶人员逮捕,不过因同性恋间的性行为在伊朗仍属犯罪,若是凶手宣称,其杀害动机是发现被害者与男性从事性行为才动手,可能会减轻其判刑。
综合外媒报导,伊朗20岁男子蒙法列德(Ali Fazeli Monfared)原先计划搬去土耳其与伴侣巴亚特(Aghil Bayat)同住,因此依据伊朗条文「男性若有精神疾病(同性恋)可免役」向军方申请免役成功。
在得知蒙法列德免疫消息后,早看不惯且时常批评他穿衣风格的同父异母哥哥燃起杀心,4日与几名堂兄弟将他诱骗上车后,带至郊区将他斩首杀害,并打电话给其母亲,告知行凶地点请她过来领她独子的尸体并逃逸。警方表示,因蒙法列德的母亲曾住院治疗,为了安抚她的情绪,先谎称已将涉嫌犯罪的3人逮捕。
蒙法列德的父亲也对此事相当痛心与愤怒,表示儿子因为身份在伊朗遭到压迫,因此想移居至土耳其寻求庇护,但没想到“那张把同性恋视为精神疾病的免役令,最后夺走他的生命”。
据悉,伊朗是法律仍保留对同性性行为判处死刑的国家之一,而根据人权组织观察,在伊朗,对同性恋性行为的惩罚有从31到100下鞭刑。
参考来源:联合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