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却因字迹太差而无缘“大学”

2017-10-24 郭世平书画工作室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郭世平,当代书画教育家;师从刘炳森、吴味淳、王遐举等名家,书法传统功力深厚,擅长隶书。常以篆隶笔法入草,自成一体;势书则另辟蹊径,独具风格。国画传统功力深厚,并将书法用笔融合在山水的教学和创作当中,卓有成效。多年来致力于势书学研究和书画教育研究,并取得很大的成就,先后提出书法的“动静乐”与“书以致用、用心修炼、书画养德、书画育人”等观点。

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莲社图记》册为文徵明1530年作。钤印:文征明印、悟言室、停云。溥儒题“此卷结体精密而有宽绰之致,侣不经意而有山阴家范,公书中之上驷也。宝之当何如哉?乙未(1955年)秋七月旅夜题”。

纸本,纵25.5厘米,横9.8厘米。

释文:


龙眠李伯时,为余作《莲社十八贤图》,追写当时事。


按十八贤行状,沙门慧远初为儒,因听道安讲《般若经》豁然大悟,乃与其弟慧持,俱儒弃落发。太元中,至庐山,时沙门慧永先居香谷,远欲驻锡是山,一夕山神见梦,稽首留师,忽于后夜,雷电大震,平旦,地皆坦爽,材木委积,江州刺吏桓伊,表奏其异,为师建寺,是为东林,因号其殿为“神运”。时有彭城遗民刘程之、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南阳宗炳、张淦、张野,凡六人,皆名重一时,弃官舍缘,远来依师。复有沙门道昺、昙当、慧敲、昙诜、道敬、道生、昙顺,凡七人,又有梵僧佛驮跋陀罗、佛驮耶舍二尊者,相结为社,号庐山十八贤。


时陈郡谢灵运,以才自负,少所推与。及来社中,见远师,心悦诚服,乃为开池种白莲,求预净社。远师以其心乱,拒而不纳。陶潜,时弃官居栗里,每来社中,或时纔至,便攒眉回去,远师爱之,欲留不可得。


道士陆修静,居简寂观,亦常来社中,与远相善。远自居东林,足不越虎溪,一日送陆道士,忽行过溪,相持而笑。又尝令人沽酒,引渊明来。故诗人有:“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迟迟,沽酒过溪俱破戒,彼何人?斯师如斯。”又云“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去还来”者,皆其事也。


此图初为入路与清流激湍,萦带曲折,踰石桥,溪回路转,石岩一,又缭而上,石岩一。二岩之间有方石,池种白莲花,岩之傍,有石梯,度山迤逦而去,不知所穷。当图穷处,横为长云,蔽覆树腰、岩顶,其高深远近,盖莫得而见也。傍石池,有高崖悬泉,下潴为潭,支流贯池,下注大溪,激石而湍浪者,虎溪也。


岩之外,游而来者二人。一人登岭出半身者,宗炳也;一人蹑石磴而下者,昙顺也。岩中为经筵者六人。一人踞床凭几,挥尘而讲说者,道生也。一人持羽扇,目注悬猿,而意在深听者,雷次宗也。一人合掌坐于床下者,道敬也。一人相向而坐者,昙诜也。一人执卷跪听于其后。童子一,舒足搔首,有倦听之意。


莲池之上,环石台坐而笺经校义者五人,石上列香炉笔砚之具。一人凭石而坐者,刘程之也。一人手开经轴倚石而回视者,张诠也。一人正坐俯而阅经者,慧敲也。一人回坐拱手,傍视而沉思者,慧持也。一人持如意而指经者,慧永也。一人捧经笈与童子持如意,立其后,又童子跪而司火持铗向炉而吹,一人俯炉而方烹,捧茶盘而立者,一人傍有石置茶器。


又一岩中有文殊金像,环坐其下,为佛事者三人。一人执炉跪而歌呗者,昙常也。一坐而擎拳者,道昺也。执经卷而坐者,周续之也。临溪偶坐者,二人皆梵僧,一人袒肩持短锡者,跋陀罗也。一人举如意据膝而坐者,耶舍也。童子一,卷发胡面,持羽扇立其后,一人露顶坦腹,仰视悬泉,坐而濯足者,张野也。童子持巾立其侧,又蹲而汲者一人。


石桥之傍,峭壁崛起,前有僧与道士相捉而笑者,远公送陆道士过虎溪也。一人貌怪雄视,捉巾瓶而立者,捕蛇翁也。童子负杖却立而待,一人乘篮与者,渊明之回去也。渊明有足疾,尝以竹篮为舆,其子与门生肩之,前者若欲憩而不得,后者若甘负而忘倦,盖门人与其子也,童子负酒瓢从之。


一人持贝叶,骑而方来者,谢灵运也。傍一人持曲笠,童子负笈,前骑而行,凡为人三十有八。马一,猿一,鹿一,器用草木不复以数计。人物洒落,泉石秀润,追千载于笔下,萃群贤于掌中。开图恍然,若与之接,挥尘而谈者,如欲悬河吐屑,肆辩而未停。默坐而听者,如欲屏息杜意,审谛而冥冥。沉思者,如欲钩深味远,叩玄关宅灵府,而游乎恍惚之庭。梵呗者,如欲转喉鼓舌,而有云雷之响,与海潮之声。行往来者,如御风而遐举。坐临水者,如骑鲸而将去。笑执手者,轩渠绝倒,达于衣冠。

盖其心手相忘,笔与神会,而妙出意表,故能奴隶顾陆,童仆张吴,跨千载而独步。非十八人者,不足以发伯时之笔,非伯时者,不足以写十八人之趣。岂非泉石膏肓,烟霞痼疾,其臭味相似。故形容之工,若同时而共处者也。


伯时与余为从兄,实山林莫逆之友。为此图凡三十八日而成,余得之,游居寝饭其下。客来观者,或未知莲社事,因记其后,览者当自得之也。图成于元丰庚申(108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越明年,辛酉(1081年)正月二十六日龙眠李冲元,元中并记。长洲文徵明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