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初四僧之弘仁:疏淡荒远,冷寂萧索

2017-11-30 郭世平书画工作室

郭世平,书画教育家


        师从刘炳森、吴未淳、王遐举等名家,书法传统功力深厚,擅长隶书。常以篆隶笔法入草,自成一体;势书则另辟蹊径,独具风格。国画传统功力深厚,并将书法用笔融合在山水的教学和创作当中,卓有成效。多年来致力于势书学研究和书画教育研究,并取得很大的成就,先后提出书法的“动静乐”与“书以致用、用心修炼、书画养德、书画育人”等观点。



         清初“四僧”中,弘仁的画风以疏淡冷寂著称,与其他三家迥然有别。他同时也是“新安画派”的代表画家,代表了当时遗民画风的最高水准。海外的著名美术史论家高居翰将他与龚贤称为独创主义的代表画家,称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晚明画坛与文人圈中的个人主义特质”,“也都在绘画中追求个人独特的风格,有时甚至将画风推向极端”。这种独特的评论视角让我们更真切地认识到弘仁在清初画坛的地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874fl5y4&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巨然长披麻皴技法解析

《黄海松石图》

  弘仁的艺术历程


         弘仁(1610~1664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一名舫,字鸥盟,谱名一鸿。为僧后法名弘仁,字无智、无执,号渐江、渐江学人、渐江学者、渐江僧,别号则有云隐、梅花道人等,最常用的是渐江和弘仁。弘仁出生于安徽歙县东关桃源坞,江氏乃当时歙县的望族,后来家道中落。他在年少时于歙县社学读过书,之后又赴杭州,成为“杭郡诸生”。不久,他和母亲回到了原籍歙县,拜当地名儒汪无涯为师,研习五经,准备参加科考。在此期间,他“尝掌录而舌学,以铅椠膳母”,过着非常清苦但却事母至孝的生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87brq3ox&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北苑太守法技法解析

《疏泉洗砚图》

          弘仁一生是清寂孤苦的。早年与母亲相依为命,时人王泰徵《渐江和尚传》记载他曾为母亲“一日负米行三十里”的经典故事,可见他是一个孝子。

《西岩松雪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67we1fc6&width=500&height=375&auto=0郭世平“揽胜”系列山水画课徒稿:秋至马萧萧

          弘仁36岁时即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大举进攻徽州,明末名臣金声和他的学生江天一组织军队奋起抗击,但后来均告失败,徽州陷落。部分抗清志士转入福建,投奔唐王政权。弘仁同老师汪无涯也去了福建。

《松石图》 

            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清军再进攻福建,唐王被执。弘仁到了武夷山,同一批跟随唐王的志士仁人躲进武夷山的天游峰。大约一年后,他同汪沐日、汪蛟、吴霖等人一起出了家,皈依了古航道舟禅师,开始用法名弘仁,又自取字无智,号渐江,此后,便不再用俗姓俗名。

《山水》

          顺治六年(1649年),弘仁自武夷山回到黄山。自此,他的一生的主要艺术活动集中于安徽和江苏一带,先后居住的地方有歙县、宣城、芜湖、丰溪、南京、休宁、鄱阳等地,并赴扬州、杭州、庐山诸地游历,主要的活动地则是“新安画派”的发源地—歙县,游历最多的大山则是黄山。他有一方印曰“家在黄山白岳之间”,很多资料称其“岁必游黄山”,可见山水性情是他一生艺术生活的重要内容。

《雨余柳色图》

  弘仁的艺术渊源


         弘仁无疑是清初最富个性的山水画家之一。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及其特征不是简单地用遗民绘画、简洁淡远、疏淡冷寂等词语可以概括的。他的艺术成就,是清初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是遗民情结、禅宗奥旨、山水性情、古风流韵与恬静心态在画中融为一体后的集中再现。

《丹林窠石图》

          对于弘仁的这种画风,在追溯其渊源时,我们可以看出有三种途径:

《绝涧寒窠图》

(一)法古人—尤其是师法倪云林

           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传世画迹表明,弘仁的艺术最直接的渊源来自于“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张庚《国朝画征录》谓其“山水师倪云林,新安画家多宗清嗤者,盖渐师导先路也”,指出不仅是弘仁宗法云林,连以弘仁为先导的新安画家也是宗法云林的;而弘眉在《黄山志》中也说渐江画“凡古今名家悉究其法,晚岁尤爱云林笔意”,说明弘仁是在博采诸家的基础上,在晚年艺术臻于化境时仍然偏爱云林笔意;冯仙贏等《图绘宝鉴续纂》说他“初师宋人,及为僧,其画悉为元人一派,于倪、黄两家,尤其擅场也”,说他在倪云林之外,尝受到黄公望的影响,不过从传世的画迹来看,黄公望的影子似乎并不明显;时人周亮工谓其“喜仿云林,遂臻极境”,说他的画因为学倪云林的风格而升堂入室。

《仿倪山水图轴》

          弘仁也多次提到对于倪云林的钟爱,视倪云林之笔墨为宝,供奉为师,如他的一首《偈外诗》曰: 疏树寒山澹远姿,明知自不合时宜。 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

《松壑清泉图》

          从诗中可以看出弘仁对倪云林的推崇。不仅如此,在很多画作的题识中,还能看到他对倪云林画风的痴迷与崇尚。如在一幅《吴中山水图》中,他题道: 漂泊终年未有庐,溪山潇洒树扶疏。 此时若遇云林子,结个茅亭读异书。

《山水》

         弘仁一生未有功名,也较少世俗的应酬。他因心灰意懒而出家,心静如止水,在空寂与幽静中专心于艺术创作,将内心的孤独、无助与寂寥通过对真山真水的感悟,以绘画这种特有的语言诉诸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清俊、冷寂而又充满艺术灵性的画僧形象。他以参禅为主要的生活方式,用笔墨作佛事。在他的艺术经历与画作中,几乎看不到对于生活的激情与对生命的热爱,海外的学者更称其画中“纤细的树木几乎充满了脆弱和冷淡,而整幅画是没有空气的,并且很苍白”。这正是作为遗民的弘仁向我们展示的特有的生命意志,也正是他有别于他人、在艺术史上名垂后世的重要因素。

《山水册》

         弘仁也长于书法、诗歌,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书法方面,楷书学唐代颜真卿,行书学元代倪云林,同时也工八分书和篆书;诗歌方面,其诗集主要有许楚辑录的题画诗《画偈》、其弟子郑膛辑录的《偈外诗》以及近人黄宾虹辑录的《渐师诗录》、《渐江画偈》等,反映出他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溪山春霁图》

(二)师造化

          和古代的很多山水画家一样,弘仁艺术的一个重要渊源是师法造化。他自己提出了“敢言天地是吾师”的口号,与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主张在真山真水中寻求灵性,将山水之真性情通过笔墨表现出来。

《黄山图》

         弘仁对黄山情有独钟,他数次亲临黄山,又数十次忠实地将黄山真景搬入画图之中。在他的传世作品中,以黄山为主题的就不下60幅,并且每幅都注明景点名称,如始信峰、仙镫洞、散花坞、白龙潭、松谷庵、天都峰等。所以石涛在跋弘仁的《晓江风便图》时说: 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丰骨泠然生活。

《山水梅花册》

          说明黄山于弘仁艺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同样,弘仁的老师萧云从(1596~1673年)也说: 天下至奇之山,须以至灵之笔写之。渐师归故里,结庵莲花峰下,烟云变幻,寝食于兹,胸怀浩乐,因取山中名胜,制为小册。诚画中之三昧哉!

《高桐幽筱图 》

          萧云从所谓的画中三昧,实际就是弘仁“以至灵之笔”写真山真水的一种境界。黄山给予画家以灵性,同样,在画家笔下,黄山也被赋予了生命力。弘仁这种师法造化的创作实践使其艺术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不至于泥古不化,反而极具灵气。这是他的成功之处。



购买推荐

定制款山水画创作专用笔


扫描二维码购买咨询


高效+实用=全新书法教学新模式——书法vip尊享年卡会员

郭世平楷书横幅创作演示:聆听

郭世平曹全碑集字创作演示:隶书横幅—励精图治

王羲之《圣教序》原帖笔画起笔规律分析

白描菩萨/观音/侍女经典

无论到什么地方去,画家都带着他的世界观去,而不是纯客观的,艺术是有倾向性的。

三国隶书:刀戟旌旗烈烈

中国花鸟画蕴含的生命精神

高清!齐白石大师笔下的经典草虫

纵观唐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唐、盛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