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讯|“叠展时间”沈建国艺术展—美国当代艺术家比利·李教授的评论

基业艺术 2023-12-07

名称:“叠展时间”沈建国水墨·空间实验艺术展

开幕时间:2020年7月4日  15:00

展览时间 :2020年7月4日-2020年8月17日

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

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

主办单位:国际艺术大学联盟、苏州市美术家协会、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苏州雕塑协会

支持单位: 深圳软城市产业联盟、东坊画院

承办单位:苏州基业艺术馆

展览地点:苏州工业园区金芳路18号东坊创智园地A幢1楼,基业艺术馆

媒体支持:库艺术、雕塑头条、看苏州app、新华日报、雅昌艺术、艺厘米、在艺等






美国当代简约主义艺术代表人物之一:比利·李教授

比利·李教授在点评沈建国的作品方案


沈建国的水墨新空间


文|比利·李

  译|秦志昇

配图沈建国井园、立园系列


井园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古典艺术还是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市场上都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一方面归结于全球化进程,使得整个西方世界对于中国艺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归结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增长,这些都营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艺术市场。就抽象艺术而言,于自我情感的表达和夸张是其魅力之一。然而这种创作方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早就存在,而且是远早于西方的。在唐代,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尤其迅速。这种类型的绘画风格强调的不是准确性,所以在演绎主题时,赋予了艺术家一定的自由创作空间。这些画作通常是单色的,极简的,也不着重于还原自然的真实面貌;而是为了唤起一种情感、感觉或氛围,以此捕捉自然的韵律。传统风格的绘画与书法的技法类似,用毛笔蘸上黑色或有色的墨水,在纸或绸缎上进行创作。到了宋代,对于风景的刻画则变得更加巧妙。区别于西方绘画里的透视手法,宋代的绘画更多地使用了模糊的线条和边缘,从而赋予山和雾空间感,这是对自然的写意处理。西方艺术界在大约800年后,才得以实现这两种流派的抽象概念。强调绘画的精神品质,都是通过艺术家对于道家或佛教的观念的理解,来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能力所表现出来的。西方艺术家(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家)对这种在平面上表现空间氛围的想法非常感兴趣。在没有西方传统绘画工具,如透视等,辅助的情况下,以所谓的“推与拉”的视觉绘画手段进行创作,这可以被认为是抽象语言在平面上探索空间感的起点。在艺术作品中的个人情感表达的思想始于20世纪初的欧洲,这种表达方式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纽约得到发扬光大。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战后美国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运动,从而奠定了纽约成为西方艺术世界的中心的地位。抽象表现主义顾名思义,其目的是通过非传统的、非具象的手段,使作品既抽象又富有情感和表现力。尽管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与唐宋绘画的核心思想非常相似。纽约艺术家的灵感主要可以归结为超现实主义的观念,即艺术应该来自潜意识或是“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s)。这里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有两组:第一组被称为“动作画家”(actions painters),包括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和弗朗兹·克莱恩(Franz Kline)等;另一组被称之为“色域画家”(color field painters),包括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 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和克里福特‧史提耳(Clifford Still)等。而后一组,则更接近于宋代的山水画家,抓住了事物的精神本质。


井园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国艺术家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西方艺术。如何对待西方艺术成了中国艺术界的一个话题。一些在欧洲学习的中国艺术家摒弃了中国画;而另一些则试图将这两种传统的精华结合起来。创新,往往是来自于人们的反应和争论,所以才被称之为创新。


井园


2008年,中国超过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在西方抽象雕塑的发展不如绘画。20世纪之交,随着技术、工业和新材料的进步,现代主义思想开始探索雕塑曾经是什么以及可能是什么。很快人们意识到雕塑不仅仅是一个物体,空间也不仅仅是一个容器。立体主义的主要艺术家之一的毕加索(Picasso),将绘画、报纸和物品的组合引入平面,然后逻辑性地延伸到了真实的三维空间,开创了抽象雕塑创作的新方式。这也就是被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拼贴画”(Collage)。纽约的艺术家如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和英国的安东尼·卡罗(Anthony Caro)开始在他们雕塑创作过程中借鉴当时的抽象绘画手法。作为雕塑家,他们都受到了60年代大型多彩(large-scale colorful)、流畅的手势(free flowing gestural)绘画作品的影响。

立园


拼贴画(Collage),帮助艺术家们,材料的“组装者”(assemblage)打开了许多关于空间新观念,使得艺术创作不再是单一地将颜料涂在平面画板上。切割、弯曲、撕开、折叠、粘贴和叠加不同肌理和材料的过程,在艺术上引发了许多运动: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当代艺术家在不断探索新思想和新材料的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人类现实生活的状况。中国当代艺术家沈建国继续发展这些,使用与时俱进的材料,如钢材和铝材,以及墨水创造的肌理,创造出了新的,富有层次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虚幻与真实空间之间的联系与跳动。他通过使用当代材料和思想,也探索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井园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家开始受到西方艺术界的强烈关注。我在过去十年的中国任教期间,观察了很多中国艺术家和中国的艺术教育状况。我认为保护文化遗产,是作为文艺创新的基础。在当前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全球化主要鼓励的是技术的创新。为了使我们向前迈进,我们必须了解现在和过去,才能展望未来。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画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西方的影响刺激了这些画家,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在对古代艺术大师的崇敬和对现存传统技法改进的同时,也对中国艺术的传统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创新可以在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实现。一些艺术团体和艺术协会认识到西方现代主义、自我表达,无论是在传统还是在现代的艺术语言上,都是的极为相似的。这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他们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一些在欧洲学习的艺术家拒绝了中国画,而另一些则将两个领域的精华结合在一起。








立园



现在,有一些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他们不但拥有中国艺术的传统背景、教育和知识,他们对西方抽象艺术也有理解。他们的作品似乎映射了当年上海学派的哲学,即在保持中国传统水墨画文化底蕴的同时,又融合了西方抽象艺术,确立他们独特的中国方向。沈建国就是这类艺术家之一。我第一次见到沈建国是在2012年,当时他在上我的抽象雕塑课。在上课时,我就发现他是有创造力、想象力,创作也没有束缚。这使他能够在没有先入为主的情况下进行热情地创作。最近,他给我展示了《水墨新空间》的相关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把抽象的中国毛笔画和西方绘画结合在一起,还把抽象雕塑融入其中。他的新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兴奋不已。它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这部新的作品让沈建国跨越了两种文化,融合了东西方、传统和当代艺术的精神和物质艺术的语言。














立园


二维空间(比如沈建国的水墨作品)更多的是一种必须学习的技巧语言,很像写作,因为它是关于空间的虚拟感知,而三维空间则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二维图像是平面图像,我们用于阅读以及模拟三维世界,但实际的雕塑对象才是三维的。而这个雕塑主体,给了我们触觉和尺寸作为测量和参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和生理体验。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但是沈建国把它们融合为一个。有趣的是,当我们在他创造出的空间里进进出出时,空间的概念是在转换的。他挑战了我们二维阅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三维的体验。就好像当我们理解了存在时,他又不见了,变成了幻觉。这就好比解开一个谜,却发现了它通往了另一个谜,比如他的作品《物象位移》。沈建国正在尝试的第二个元素是材料和感知的差异:事物真的是它们看起来的样子吗?墨水在不同材料上的墨韵,表明时间通过他的纹理所改变的空间。他的笔触和形象添加了另一种感觉:这是一种有机的,具有自发性和流动性的姿态,这是一种自然姿态。然而与此同时,这与人造的(硬边的,规整的)雕塑平面平行而立。一些宽大的黑白笔触让人想起纽约著名的抽象派画家弗朗兹·克莱恩(Franz Kline)或克里福特‧史提耳(Clifford Still)。克莱恩的作品也以其大胆的黑白笔触以及充满活力的调色而闻名;他总是有意识地用颜料去添加白色,而不是依赖画布来承担这种颜色的主体。这导致观众质疑他的作品是黑对白,还是白对黑。沈建国作品中的第三个元素是对结构的雕塑运用,它最初是以重力为边界的,但后来被转化,并质疑其现实(三维)与幻觉(二维)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作品中雕塑元素(三维的、现实的)与水墨元素(二维的、虚幻的)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他的作品是有着丰富性,当你探索他的空间时,就像在解一个令人兴奋的谜题一样。随着我们对雕塑与绘画的全面探索,我们也将沉浸在他的作品中。


立园


沈建国的《新水墨空间》系列作品,是很多年来我见过的激动人心的作品之一。他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思想与当代思想结合起来,不仅探索了新的方向,而且模糊了绘画与雕塑之间的界限。通过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张力,他成功地平衡了自发性和精确性,真实和虚幻。折叠和弯曲的平面结构使得作品的丰富程度又上一个台阶。正是这二维和三维之间出乎意料的紧凑关系,以及对于材料的运用和创作的态度,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抽象不必局限于一种直线几何,或者简单的曲线几何。他的“几何学”有一种将流动的虚幻抽象形象与三维现实相结合的叙事形态。换言之,就像在讲述一个拥有中国寓意的西方故事。这不是一个字面上的故事,这个故事是通过他的形状和颜色来讲述的。你能感觉到他的作品是一个动作或活动的一部分。金属结构通过其平面结构和沈建国对实际空间的触觉反应,被赋予了建筑的韵味,绘画融合了人类的手势、情感和表达。建筑平面是它的线条,也提供了一个物理结构。他用墨水在金属板所作的肌理,让人想起早期的毕加索(Picasso)拼贴画(Collage),但又有一种时代的标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这也很像Photoshop中的图层,每一层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但他并没有完成每一层,让观者去想象下一层是什么。


井园


沈建国的新作品非常有趣,他有开辟今天全新艺术方向的潜力。他设法保持了两个领域的最佳状态,不仅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也融合了绘画和雕塑之间的界限。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结合起来,使他在今天的艺术界里可以独树一帜。我非常期待能看见他的新进展。


立园


7月4日


“叠展时间”

沈建国水墨·空间实验艺术展


敬请期待!








基业


艺术





儿童绘画/成人绘画/下午茶定制/私人定制课/

周末体验课/团队活动/亲子活动/定制派对/

详情查看公众号主页菜单

苏州工业园区金芳路18号A栋1楼

周二到周日09:00-17:30

0512-65953436 免费开放

地铁2号线到金尚路,公交车130、141路到金芳路创苑路

200+个免费停车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