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资界的超级巨星:彼得·林奇

专注青少年FQ的 马太财商 2022-05-0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里,基金资产由原来的2000万,增长达到了140亿美元,收益率高达29倍,堪称投资神话。美国《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称誉他是股票领域一位超级投资巨星。这位“全球最佳基金经理”就是彼得·林奇,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紧紧地抓住每一个投资者的注意力,让他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



01.

从球童到基金经理


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陷入困境,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

 

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富商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免费的股票教育课。

 


就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像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于是,他专门学习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点学习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认为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

 

因为球童的兼职和奖学金做经济后盾,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买入的价格是每股7美元。后来,这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涨。随着这只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做实习生,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

 

获得MBA证书后,林奇在军队里服役两年后退伍。当年,富达公司就给他提供了一份企业与商品分析师的工作。几年下来,30岁的林奇就升任为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为他更深入了解证券业务、驰骋投资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年之后,林奇被授命主管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


02.

须鲸般的投资基于勤奋的调研


在管理麦哲伦基金期间,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的股票总数高达15000多只,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大家都说,从来没有见过一只林奇没有喜欢过的股票,因此他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

 

在彼得·林奇进行PEG指标投资过程中,他会对筛选出来的股票用一种类似于须鲸的方法进行买卖。须鲸是鲸鱼的一种,它们没有锋利的牙齿,在捕食过程中会连同大量的河虾、蟹一同快速的吞食到嘴巴里,然后将水吐出去,将食物留下来。在股票投资策略上,彼得·林奇也是用类似的方法。先大量买入经过筛选的股票,之后用时间验证自己的决策,对于表现不好的股票,坚决止损卖出,对于表现好的再仔细研究,逐步加仓,将最后留下来的那部分股票长期持有,其余的则卖出。

 


林奇说:“我的选股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未变。”

 

彼得·林奇的日常生活:早晨6点离家办公,晚上7点回家,路上时间在阅读中渡过;午餐时间通常用于与公司管理层洽谈;平时陪家人逛街时留意中意的公司;度假时,如果公司离得近,会随时跑去调研。

 

曾有电视台主持人问他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他说:“我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阅读700份年度报告。1980年他拜访了214家上市公司,1982年拜访了330家上市公司,1983年拜访了489家,1984年拜访了411家,1985年拜访了463家,1986年拜访了570家。根据这个速度,即使加上周末和假日,他也几乎平均每天要访问2家上市公司。

 

1982年,他调研汽车公司,结果发现福特公司不错,克莱斯勒财务状况更好,有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资产,而当时华尔街认为克莱斯勒会破产。随着进一步调查,林奇发现克莱斯勒产品卖得不错,开发创新上也充满活力。他坚定地作出判断,压上监管允许的最大投资规模,不断地买进克莱斯勒,把克莱斯勒打造成他的第一重仓股。很多同行都说林奇疯了,竟然在一个不景气的行业,投了一个快破产的公司。到了1984年,林奇从福特和克莱斯特两只股票上分别赚到了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汽车股的丰厚回报让麦哲伦基金的业绩瞬间扶摇直上,脱颖而出。

 


麦哲伦基金所属的富达公司,会安排基金经理和上市公司高管共进午餐,有时是晚餐或下午茶。林奇养成了一个定期交流的习惯:每隔一个月和每一个主要行业的代表人物至少交流一次,以免漏掉这一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

 

大部分人并不容易时常接触到上市公司高管,但林奇说,只要接触某一行业的工作人员,不论是供应方,还是销售方,总会知道行业的相关信息。比如一个设备的销售人员或供应商,对于设备是否好卖,市场情况什么样,产业链上下游状况,他们都有切身实地的感受,和他们交流,往往能比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研究报告更快地了解到行业发生的变化。


不管是投资什么,都需要投资者做好调研,掌握更多信息。股票投资本就是一场信息战争,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谁就具备更多战胜市场的可能性。

  

彼得·林奇判断公司的信息不仅来自调研,还来自生活,他在陪家人逛街时发现了一个投资技巧,那就是购买一个股票前,先问问自己是否喜欢他们家的产品。一次他去购物,看到玩具反斗城里孩子们玩得流连忘返,就知道这会是个牛股。结果不出所料,玩具反斗城的股价从25美分一路涨到36美元,涨了144倍。林奇的一个朋友靠着技术分析买进了一家磁盘驱动器公司的股票,他的妻子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个品牌的服装。这个朋友觉得妻子真是败家,整天就知道买买买。而在妻子眼里,丈夫才是真的败家,买的股票从来不赚钱。结果,林奇朋友的股票跌了一半,他妻子所买服装公司的股价翻了20倍。投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03.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1990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当时,他还是市场中最抢手的人物,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职演说:“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

 

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地离了场。

 

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还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

 


“如果你够幸运,和我一样赚了相当多的钱,当赚的钱多到一定程度,这时候你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继续为了赚更多的钱而生存,辛辛苦苦一辈子只是做金钱的奴隶呢,还是让你赚的钱为你服务,从此成为金钱的主人,让自己享受更多的人生幸福呢”  


彼得·林奇创造了投资神话,获得了让人羡慕的财富和声誉,但他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他的投资理念广为投资者们参考模仿,他的勤奋实践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而他提前退休的决定也告诉我们: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马太财商扎根于犹太财商思维,致力于青少年财商教育。关注我们,学习更多财富智慧。







往期精彩推荐

理财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

蚂蚁暂缓IPO,贷款消费正在透支大学生的明天

巴菲特最经典演讲: 最大的失误是该做的没做

上外静小财商俱乐部学生参访全球3D打印巨头Stratasys

成功的秘诀是掌握未来最大的趋势——比尔·盖茨

犹太人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学习更多财商相关知识,请关注马太财商后续的分享哦

动动手,为马太财商点一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