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报国的伟大企业家:清末状元张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张謇生平展时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是谁?他为工商业、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
01.
清末状元实业救国
张謇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185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海门市常乐镇。曾经长期过着应试、当幕僚的生活,直到1894年,41岁的张謇中了状元,名满天下,官居六品,职位是翰林院修撰。可就在第二年,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痛苦深渊,张謇认定“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这位状元毅然辞官,投身于创办实业的实践中。初创之路充满艰辛,为了筹建大生纱厂,张謇利用状元身份,倡导股份制,向社会招股集资。历经四年艰难,张謇终于把大生纱厂建了起来,可喜的是,纱厂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此后,他又运用这种方式兴建了二厂、三厂和八厂。
值得一提的是,张謇那时便具有了现代化管理理念,他为纱厂专门设计了现代化管理制度——《厂约》。《厂约》共16条,对纱厂各主要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利润分配、奖惩赏罚、工资福利以至职员伙食标准、徒工学习等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为了纱厂发展需要,张謇成立通海垦牧公司为纱厂提供原材料;为了适应工商业发展和企业运输需要,张謇成立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天生港大达轮步公司;纱厂轧花棉籽可以榨油,他创办了广生油厂;垦区收获的高粱可以酿酒,他创办了颐生酿造公司。兴办实业的巨大成功,为他实现实业报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1899年—1911年,以通州为基地,以棉纺业为中心,张謇兴办了一系列辅助企业共34个,总投资900多万元。
毛主席说:“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02.
积极兴学推动教育变革
张謇还是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早在1895年,他就应翁同龢嘱托,草拟了《京师大学堂办法》。20世纪初,为实现“民智兮国牢”的救国主张,他在南通大力倡导并兴办新式教育机构,逐渐形成了“实业教育迭相为用”“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教育思想体系。
在办学上,张謇思虑缜密。他对周围人说,普及教育就要多办小学,办小学需要师资,所以首先应办师范学校。1902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学制完备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并题写校训“坚苦自立,忠实不欺”。从筹办开学到1907年,通州师范学校的办学经费多达18万两白银,三分之二来自大生纱厂的分红,三分之一是张謇、张詧(张謇的三哥)等人的捐款。张謇说“家可毁,师范不可毁”。
张謇提倡新式教育,但如何更好地发展,终究没有可借鉴的模式,赴日考察,提供了一次机缘。到达日本的第一站是长崎,张謇下了船便立即访问私立鹤鸣女子学校,教学内容、师资、学生、经费、学校建筑和课业内容,他都详细地问清楚,连学生所用桌椅的尺寸他都亲自测量并记录下来。
1912年,张謇一口气筹建了数所学校,包括医学专门学校、纺织专门学校、水产学校和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他一生主持或参与创办各类学校400多所,有力促进了近代南通教育体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03.
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
民国元年,张謇先是到南京见孙中山,出任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接着又到北京见袁世凯,任职民国北京政府农商总长。张謇在政治上相当得意,但他念念不忘的仍是长江口的南通和南通人,他筹划着在南通建立更多的慈善机构和学校。
1912年是张謇六十寿诞,原本值得花巨资隆重地庆祝一番,他却把宴客的钱和亲友的馈金一并拿出,建立了南通第一家养老院,养老院能容纳120人,十年间在此养老的有250多人。之后张謇又出资建造第二养老院,1922年建立南通第三养老院,第三养老院能容纳146人。谈到创办养老院的原因,张謇说,“慈善事业,迷信者谓积阴功,沽名者谓博虚誉,鄙人却无此意,不过自己安乐,便想人家困苦,虽个人力量有限,不能普济,然救得一人,总觉心安一点。”
张謇还创办过育婴堂和残废院,育婴堂专门收养弃婴和赤贫家庭的孩子,两年后收养婴儿多达1500人。对于残废院,张謇规定凡是残废者,不论年龄,不论籍贯住所,均可入院,包办吃饭穿衣。
创建一所慈善性质的盲哑学校,是张謇多年的心愿。1903年张謇赴日考察时,曾专门考察过日本的盲哑学校,此后致信江苏按察使,希望官方兴办盲哑学校,未果。1911年赴北京之际,又考察烟台芝罘盲哑学校。用时四年,狼山盲哑学校建成招生,这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所盲哑学校。
从1912年开始,慈善医院、贫民工厂、济良所、残废院和戒毒所先后创建。有外国人到南通参观后,发现南通街头没有乞丐、醉鬼、流浪者,原因是,一则农工商企业吸收了绝大多数劳动力,二则孩子都有学可上,三则慈善机构收治了老弱病残群体。这些慈善机构的费用,都是张謇和亲人的私财捐赠。用他的话就是,“系自动的,非被动的,上不依赖政府,下不依赖社会,全凭自己良心去做。”
张謇曾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他将纱厂盈利都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了辅助学校教育,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了改良社会风气,他兴建了当时最先进的剧场——更俗剧场;创办贫民工场,专收贫困子弟,教习各种工艺技术。
兴办实业,以商养学,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这是张謇的价值追求。世事变迁,精神不灭。很多企业家参观张謇事迹后深受感召,纷纷留言“像张謇一样实业兴国、敢为人先,把一切献给祖国人民”。我们当以张謇为范,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建设,把社会责任转化为长久之功。
马太财商扎根于犹太财商思维,致力于青少年财商教育。关注我们,学习更多财富智慧。
理财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
蚂蚁暂缓IPO,贷款消费正在透支大学生的明天
巴菲特最经典演讲: 最大的失误是该做的没做
上外静小财商俱乐部学生参访全球3D打印巨头Stratasys
成功的秘诀是掌握未来最大的趋势——比尔·盖茨
学习更多财商相关知识,请关注马太财商后续的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