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唯一被砍头的北大校长,万民唾弃,百年后依然悲怆

操风琴 有风来无声 2023-03-13
中国百年近代史上,记载着一件不堪回首的悲剧:北京大学第二任校长被晚清朝廷砍头。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被砍头的大学校长。

他就是许景澄。

在今天的北大官方网站上,“历任校长”栏目中,第二任校长许景澄的名字赫然在目,排在首任京师大学堂官学大臣孙家鼐之后。


许景澄的罪名是“任意妄奏,语多离间”,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因为他反对义和团攻打外国使馆,反对杀洋人。

但他不是汉奸,是真诚的爱国者。

北大是作为“独立人格 自由精神”立于中国早期教育史上的,而许景澄可能是坚持独立人格而殉难的第一个北大人。

许景澄

一百二十年前,义和团运动爆发,它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1900年春天,义和团拳民纵火烧毁了天津的教堂和教徒房屋,进而获得清廷的默许,进攻天津租界。

义和团首领们声称自己刀枪不入,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些传教士和中国的教徒被害。

面对紧急形势,西方各国要求清政府制止义和团,但清政府继续默许义和团的行动。

义和团进攻天津租界后,又向北京进发。西方列强的驻华使馆岌岌可危,它们准备联合出兵征讨中国。此时清政府也急了,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召集大臣开会,商讨对策。

御前会议上,许景澄和光绪皇帝的态度是一致的:不能听凭义和团行动。

许景澄说:“依大清目前的实力,似难敌其中一国,更不用说数国联军了。臣以为和为上策。”

许景澄一再表示:杀死外国使臣,古今中外都没有这种“成案”。随后他又与另一名大臣袁昶联名上书,要求朝廷迅速采取行动,保护外国驻华使馆,维护大局。

在上书中,许景澄认为:进攻使馆性质严重。围攻使馆,杀害公使,中国历朝历代对这种行为是谴责的,也不符合现代国际法。

这让慈禧勃然大怒:许景澄竟然维护洋人利益!是卖国。

55岁的许景澄开始大难临头。

许景澄1845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中进士。1880年,35岁的许景澄开始外交生涯,是晚清最早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外交官。他先任驻法、德、奥、荷4国公使,1890年改任驻俄、德、奥、荷4国公使。

在外交官的职业生涯中,他苦苦力撑,为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做“裱糊匠”。

1892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新疆帕米尔地区,许景澄作为中方谈判代表,据理驳斥沙俄侵略行径,但俄军拒不撤退。1898年,许景澄代表清政府与沙俄议定:在边界未划定前双方军队维持现状。

后来许景澄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并兼任中东铁路公司督办。

中东铁路由沙俄兴建,许景澄往来于北京、彼得堡和哈尔滨之间,为签订协议奔波。1898年,许景澄参加了中东铁路开工典礼。

许景澄为捍卫中国在东北、内蒙和新疆的权益,苦苦力争。但大势之下,他回天无力,于1898年称病离职回国。

当时他写道:“使俄至是事,八阅春秋,公鬓发苍然白矣。时事日非,一身将老,每一念之,凄然泣下。”

但很快他又被清廷从家乡召回到北京,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校长)。

在义和团问题上,许景澄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年少时耳闻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做官后目睹过甲午战争的惨败,深知国内混乱、国力羸弱时,与多国开战的巨大风险,这次冒死谏言,但最终难逃厄运。

大臣合影,图中右二为许景澄

很快,许景澄就被抓捕。

尽管事先已得知消息,但他并没有逃跑。

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对身边的人留言道:“各国联军行将入都,事不堪问矣,日后和约之苛不待言,君等当预筹之。”

意思是:各国联军很快就会攻入北京,事情将不堪设想,今后朝廷与他们签的和约,条件会非常苛刻,你们要预先想到这些事。

他深深为国家前途担忧,“数日之内,鬓发尽白”。

他去了俄国银行,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存在这里的四十万两银子经费取出来,交给同仁,再三叮嘱要保管好。这笔经费,是他之前经手存在这里的,他要善始善终。

北京大学旧址

他写下遗书:“吾以身许国,无复他顾”,然后赴刑。

庚子年,1900年7月28日,许景澄身负“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的罪名,与一同上书的大臣袁昶同时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

他被押至刑场时,帝都的市民和义和团拳民纷纷前来围观,一路唾骂,如同三百年前唾骂被凌迟处死的明朝大将袁崇焕。

市民和拳民愤怒地骂——

这个老畜生,墨水都喝脏了,作为朝廷的大臣,不为国家,反为洋人!

在民众的唾骂和欢呼声中,许景澄被斩首。

据记载,许景澄死得很惨。

按那时的“潜规则”:死刑犯如果想死得不痛苦,要行贿刽子手。

而许家没有拿钱行贿,许景澄死得极其痛苦:刽子手斩首时,故意先把刀砍在他的脊椎上,颈椎断了,而前胸的气管没有断,人还在呼吸,大脑还是清醒的,历尽非人的痛苦折磨才死去。

许袁二人被斩首后,无人敢去收尸,曝尸荒野,后来还是有相同政见的兵部尚书徐用仪出面收了尸。

仅两周之后,给他收尸的徐用仪,与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惨遭与许景澄同样的命运,以同样罪名被斩首于菜市口。

徐用仪被斩首时,家人已提前外逃避难,同乡筹措了纹银400两给他收尸,其中100两用于贿赂刽子手,给徐缝合头颈。

许景澄、袁昶和徐用仪、立山和联元,史书上被称作“庚子被祸五大臣”。

五大臣之死,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悲惨命运,更是一个孱弱多难的国家命运的写照。
朝廷上下,不再有异议,不再有人反对开战。

于是清廷信心满满地向西方各国宣战,连发十二道绝交书,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匈十一国同时宣战。

“宣战”没多久,八国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化装成仆妇,坐着人力车、带着亲信狼狈奔逃离北京。

第二年,清政府就与联军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并向西方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正如许景澄在被抓前的预言——

各国联军很快就会攻入北京,事情将不堪设想,今后朝廷与他们签的和约,条件会非常苛刻,你们要预先想到这些事。

家贫思贤妻,板荡识忠臣。《辛丑条约》签订的这一年,也就是1901年,“庚子被祸五大臣”获平反

可人死不能复生啊。

许景澄的灵柩被护送回家乡嘉兴,一路上万众追捧、瞻仰,视他为英雄。

而仅仅一年前,他在帝都被斩首时,民众对他一路唾弃、辱骂。

清朝许景澄像纪念铜章

一位公号作者说;
爱国,最容易做的就是说大话。可大话式的爱国,往往是祸国。但人们往往还是选择说大话,因为说大话不费吹灰之力,而且安全。

身为“晚清三个苦命人”之一,许景澄头脑清醒,说真话、说实话,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一百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作者简介:新闻人。出生于安徽,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伊拉克战争期间曾任驻中东记者。

想看作者的更多原创文章吗?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她的公众号:有风来无声——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备用号:有备而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