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庆七一·红色记忆】李克农:从芜湖马家巷1号走出去的开国上将

2017-07-06 芜湖市档案局 时事文史2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欣赏到这种好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关注《时事文史2》、《文史时事》即可。





李克农(1899.9.15~1962.2.9),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龙潭三杰”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0世纪20年代,生于芜湖、长于芜湖、求学于芜湖的李克农,正是在芜湖革命斗争的影响和推动下,逐渐成长起来,并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中共特工王”。



出生于芜湖马家巷1号


马家巷是位于芜湖吉和街(今长江中路)上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毗邻原市委党校,与冰冻街西段平行。马家巷因民国时期皖南镇守使马联甲居住于此而得名,据《芜湖市地名录》中记载:“马家巷,东起雄观江声巷,西至吉和街。清末,因军阀马联甲公馆故名。全长110米,宽2米,泥土路面。”




图为芜湖吉和街马家巷


1899年9月15日(农历己亥年八月十一日),李克农将军出生于马家巷1号的一所普通民宅。其父李道明,字哲卿,是一位普通职员。当时出生后,爷爷李培芳按照芜湖李姓的辈分起名“克农”,又按照巢县李氏辈分取了另一个名字,叫“泽田”,因为李家的原籍为安徽巢县烔炀河镇中李村。




图为安徽巢县烔炀河镇中李村



据李克农在1953年2月所写的《自传》中曾叙述:祖父李培芳在洪杨变乱(即太平天国运动)时离开安徽原籍,逃难到江苏、浙江,以撑船为生,后在安徽芜湖居住,因无子乃过继余父为子。原籍安徽巢县烔炀河镇人,寄居芜湖五十余年。父名李道明,又名哲卿,在芜湖海关及常关(雍家镇附近)当职员,直到辛亥革命时解职,以后又在税收机关供职。家中有平房十余间,坐落(在)芜湖吉和街,生活尚可维持。


青年时期的李克农在芜湖


1910年,李克农进入安徽公学附小读书,旧址位于芜湖市二街米捐局巷。安徽公学是当时安徽革命舆论的中心,陈独秀曾在此教授国文。在这里,李克农最早接收到革命思想,并结识了日后从事革命文艺活动的钱杏邨(阿英),并且终生成为好友。4 年后(1914年),李克农考入当时芜湖最有名气的教会学校——美国圣公会创办的圣雅阁学校(今芜湖市十一中)。



1917年李克农中学毕业后,在北京《通俗周报》做发行工作,因反对张勋复辟,被迫离开回到芜湖。1917年9月,李克农和赵彩英(后改名赵瑛)在芜湖结成伉俪。赵瑛与李克农同龄,曾就读于芜湖“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赵瑛家在芜湖开设了“光华照相馆”,位于中山路中段,大花园附近。




图为赵瑛与李克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芜湖是安徽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城市。李克农积极投身到学生运动中,与高语罕、朱蕴山、钱杏邨(阿英)、宫乔岩等,常在芜湖长街上的科学图书社相聚,并给《皖江日报》撰稿,后赴安庆《国民日报》担任副刊编辑。

1925年5月,芜湖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收回教育权、废除奴化教育”的学潮,李克农与宫乔岩、阿英等人创办了“民生中学”,主要接收被教会学校退学的进步学生,校址位于芜湖大官山上,“民生”二字便是由李克农取名,为芜湖一所新式的进步学校,被誉为当时芜湖革命的“水泊梁山”。李克农任事务主任,后又担任了第二任校长。



图为芜湖民生中学旧址



1926年12月,李克农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27岁。1927年,国民党芜湖县党部成立,李克农担任县党部宣传委员,同年奉中共芜湖特支指示,打入青帮内部,收集情报,这也为后来成为“特工王”打下了基础。4月,芜湖国民党右派策划反革命事变,李克农提前获取情报,及时掩蔽了中共芜湖特支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骨干力量,自己也经裕溪口转移到巢县。同年8、9月间,皖省形势相对缓和,李克农再次返回芜湖,续办“民生中学”,并使之成为中共安徽省临委的秘密活动据点。并遵照临委指示,李克农在校内成立了“济难会”,用以救济难友和遇难同志家属,后遭到国民党的搜捕。




图为李克农家人在延安时的合影



据当时芜湖《工商日报》记载,1927年11月28日,当时的公安局局长徐朝桐派人诱捕李克农,鸡窝街(即吉和街)一带形势严峻,马家巷1号的李克农寓所附近有武装警察把守封锁。

李克农虎口脱险,躲过国民党围捕,并按党组织的指示经南京潜往上海。正是在上海期间,“龙潭三杰”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三人组成的特别小组打入国民党内部,在1931年4月26日获取到最重要的情报,并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李克农此次一别,除了1937年短暂路过芜湖,等到他再次回到马家巷1号,回到故居时,已是新中国成立,30年后的事情了。



三十年后重回故乡


1955年9月27日,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并在怀仁堂从毛泽东主席手中接过3枚勋章,分别是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6月,李克农上将在中共安徽省委和省军区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芜湖,住在芜湖铁山交际处(今铁山宾馆)。回到阔别30年的家乡,李克农便问交际处处长徐锡麟:“芜湖还有油炸臭干子卖吗?”徐处长连忙点头说有,便叫人上街去买。李克农连忙阻止,告诉大家:“芜湖的油炸臭干子历来著名,吃这个东西,最好三两人结伴,晚上围着摊子,蹲在地上,借着一盏油灯之光,捧着一碗臭干子,蘸着浓浓的辣椒,边吃边淌汗,那才够味。买到宾馆里来吃,就失去了味道”。虽然离开家乡这么久,但家乡的味道依然是留在李克农心中永远的记忆!






李克农在芜湖期间,曾独自来到马家巷1号楼前驻足,久久凝视着自己曾经成长、曾经生活、曾经结婚生子,却又为了革命事业,不得不离开的故居。


唯有爱故土,方能爱国土。从芜湖马家巷1号走出去的共和国将军李克农,心里都装着故乡,装着祖国,他以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也是芜湖人民永恒的记忆。




注: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芜湖市档案馆馆藏资料:《永远的思念——李克农逝世五十周年家人纪念文集》


更多关注“庆七一·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为革命死,为大众死,死又何妨!”——王步文的自挽联


【红色记忆】“永远的丰碑”——俞昌准举起南芜边区第一面红旗


【红色记忆】恽代英:为芜湖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红色记忆】马毛姐:渡江战役中的“一等功臣”,毛主席给她取名“马毛姐”


更多精彩推荐

【档案揭秘】刘少奇同志唯一一次为高校题写校名,原来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皖南大学”

【档案揭秘】从“省立”到“国立”,国立安徽大学定址芜湖赭山

【档案揭秘】最早迁来芜湖的高等学府“省立安徽学院”

【地名寻踪】见证近代百年沧桑“狮子山路”

【档案揭秘】从清末官府到民国“滕公馆”

【地名寻踪】老芜湖人熟悉的“南关”的由来

【地名寻踪】因形似“饭箩”而得名的“范罗山”

【档案揭秘】这份档案影响了几代人命运

【档案揭秘】水乡古村后沙村的“荷莲”文化

【地名寻踪】芜湖“米市街”的悠久历史

【地名寻踪】芜湖最古老的商业街之“南门湾”

【档案揭秘】以“孝”为典范的“八都何村”


如果您觉得不错,快给我们点个“"吧!

欢迎关注「芜湖档案」
< 记录芜湖历史 传承城市文明 >
微信号:whs_daj
【提示】: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声明:本公共号文章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回复本平台我们会尽快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