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刘延东与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代表座谈时强调:贯彻实施好《中医药法》,加快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2017-07-06 中国中医 时事文史2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欣赏到这种好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关注《时事文史2》、《文史时事》即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切接见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代表并座谈。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陈计智摄


导读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完善服务网络,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康复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法规政策、管理体系、评价和标准体系,提升中药制造和健康服务水平。

●坚持古为今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使民族瑰宝惠及各国民众。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在《中医药法》7月1日即将实施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京接见第三届国医大师和首届全国名中医代表并座谈。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全面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刘延东指出,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对维护群众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传承创新实现突破,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养生保健潜力释放,海外影响日趋扩大,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


刘延东强调,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完善服务网络,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康复保健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法规政策、管理体系、评价和标准体系,提升中药制造和健康服务水平。要坚持古为今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使民族瑰宝惠及各国民众。她希望国医大师、名中医传承矢志岐黄、大医精诚的风范,带动广大中医医师修医德、行仁术,造福人民群众,服务人类健康。


▲图片为央视晚间新闻的截图


我国现有中医类别医师48.2万人,2016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9.6亿,中药工业主营收入逾8600亿元。■


——延伸阅读:


这是我国政府第三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医大师,也是首次评选国家级名中医。评选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强化领导,严格程序,联合成立了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评审工作办法》和《评审投票办法》,按照“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推荐,按照“两审三公示”的要求进行初审和公示,经专家评审,产生了30位国医大师人选和100位全国名中医人选。

   

国医大师表彰人选中,男25人,女5人;年龄最大的96岁,最年轻的66岁,平均年龄82岁;全国名中医表彰人选中,男88人,女12人;年龄最大的95岁,最年轻的59岁,平均年龄76岁。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携广东代表团出席表彰会


广东省周岱翰教授荣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刘茂才教授、邱健行教授、欧阳惠卿教授、林毅教授等荣获“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


主要事迹介绍:


周岱翰教授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周岱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中医师,1941年5月生,1966年9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51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1966年8月广州中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2002年被评为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


周教授献身中医肿瘤医教研工作半个世纪,是现代中医肿瘤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领头人之一,是中医肿瘤学教育的先行者、现代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的开创者。70年代组建广州中医学院肿瘤研究室及门诊,1987年创建肿瘤科,倡导“带瘤生存”理念。2013年肿瘤中心(床位189张)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周岱翰名医工作室”。2015年成立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任所长。2016年成立“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工作室”。出版《肿瘤治验集要》等专著10部,发表论文160余篇。


一、现代中医肿瘤学学科奠基者之一


重视经典理论指导肿瘤临床,拓展中医肿瘤四诊,提出肿瘤辨证施治规范始于《伤寒杂病论》,其六经、八法为临床绳墨。深化辨证论治,提出“辨证论治三层次,即辨人、辨病、辨证”。师古不泥,首倡肿瘤放疗所致“放射病”按“热毒”论,拓展了温病学说的内涵。中药“直肠滴注”、“外敷”等创新肿瘤外治法。探索证候客观化、标准化,制定“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标准”,并在国内推广应用得到验证。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创会会长,主编首部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奠基现代中医肿瘤学。


二、潜心临床,提出“带瘤生存”新理念,在同行内推广


提出倡导“带瘤生存”理念,被同行接受并推广。临证擅长治疗晚期、难治癌症,践行辨证论治三层次,诊病做到自己、病人、社会三满意。潜心临床,疗效卓著,饮誉国内(港澳台)、东南亚,每年有大量患者预约等侯求治。先后被评为全国“郭春园式好医生”、“广东省名中医”、首届“羊城名医”、“南粤最美中医”。


三、中医药对肺癌系列研究,创制国内第一个肺癌中成药鹤蟾片


基于肺癌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创“益气除痰”治疗大法及系列方药,拓展“扶脾即所以保肺”之说。1985年研制国内第一个肺癌中成药鹤蟾片并投产、04年成为保护品种,至今应用于临床。主持“八·五”攻关项目“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主持“十·五”攻关项目“提高肺癌中位生存期的临床研究”显示生存期、生存质量等方面临床受益显著。


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构建脾虚痰湿型肺癌肿瘤相关消减cDNA文库及基因表达谱,从蛋白质水平深入探索肺癌“证”的本质及分子分型研究。提出辨证论治选药可作为表观遗传调控剂治疗肿瘤的新观点。鹤蟾片获卫生部重大科技乙等奖,清金得生片获专利保护。肺癌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等重大奖励。


四、现代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奠基人


受《内经》“三因制宜”、国内中医流派成果启发,依本地区肿瘤因“湿”、“热”为著、岭南特有抗癌中草药,并基于岭南饮食文化特色、岭南人体质特点,主张辨证施膳,以“得胃气”,创立《中医肿瘤食疗学》,逐步形成具有岭南医学人文特点的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是国内首个中医肿瘤学术流派。


五、中医肿瘤学教育先行者


首次将《中医肿瘤学》纳入全国高等院校专业培养体系,2005年在国内率先创办中医肿瘤本科方向班。2014年创立“中医肿瘤卓越班”。2012年,主编首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1999年起培养中西医临床博士后。培养中医肿瘤学师承人才,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在国内,培养肿瘤专业技术骨干。在海外,中医肿瘤学学术思想与经验已开花结果。


六、学术影响辐射港澳台、东南亚、澳美欧


1979年成为大陆第一批访港的中医学者,2003年创办“粤港澳中医肿瘤学术大会”,受香港中西医结合学会表彰。多次赴美国、澳洲、泰国等国家讲学。2005年,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开启了延续至今的中美专家合作。周教授是中医肿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


刘茂才教授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刘茂才,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脑病中心学科学术带头人,1937年10月生,1963年7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54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1963年7月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1997年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一、我国中医脑病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上世纪70年代,他率先开展中风病研究。针对当时普遍把手术作为中大量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认为中医药只能在中风后遗症等康复阶段发挥作用的偏见,他系统总结中医药学的精髓,率先提出“气血失调,痰瘀为患”的中风病防治理论,确立了“清热平肝、破瘀涤痰、通腑醒神”的治则,创新了出血性中风特别是中大量脑出血急性期中医治疗方法,研制了系列专科成药,彰显了中医药优势。


为了便于基层和西医医院推广,他提出了中风病阴阳类证辩证体系指导下的治疗方案,简明实用,得到了全国300多家中西医院的临床应用,并成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协作单位临床路径。


他创立的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脑病专科,发展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拥有特色专科门诊10余个、病区7个、病床400余张,是全国最大中医脑病临床中心。


突出的中医特色和疗效赢得了西医同行的尊重,2005年,著名的西医脑病专家凌锋教授选择与刘茂才团队共同创建了全国首个中西医结合脑病中心,被国医大师邓铁涛誉为“中西内外、比翼齐飞”,影响辐射海内外。


二、主持国家攻关课题,创办全国性中医脑病学会


连续40余年,刘茂才带领的团队围绕中医脑病防治不懈研究。他主持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中大量脑出血的研究”,使出血中风病死率下降12%,致残率下降13%,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评为“优秀科技成果”,是当时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以他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案为主体的研究课题,列进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支撑计划,收获了中医药治疗脑病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杰出的学术成就和行业影响力,使他被推选为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又受王永炎、张伯礼院士委托组建了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历任“名誉主委”、“终身名誉主委”,推动了学科发展,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成就奖”。


三、广育英才,为中医发展培育了一支生力军


1997年,刘茂才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刘茂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他出版《中医脑病临证证治》等专著,举办全国中医传承论坛,桃李满天下。传承人活跃在中医的多个学科领域,成为著名专家,如黄燕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主任委员,杨志敏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术带头人、国家治未病基地领头人,多人获得全国杰出女中医师、全国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四、在全国率先推动“师带徒”,为中医药强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从医54年,他始终以高尚的医德广受群众的赞誉,获评“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上世纪80年代初,他抢救脑外伤昏迷三十天的无名氏的事迹被广泛报道,引发热议,成为了当时影响社会风气的标志事件。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医传承青黄不接,他和医院同事一起率先推动名医“师带徒”工程,邀请全国名老中医到广东带徒,使岐黄传薪在业内蔚然成风,在全国产生深远影响。


他为广东在全国率先建设中医药强省积极献计,带头践行。200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突出贡献奖”。


邱健行教授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邱健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1941年02月生,1965年9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51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1965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一、精勤临床,济世救人


邱健行行医51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年门诊量近万次,曾创下一天接诊患者300例的记录,病人遍及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目前仍坚持出诊,每周出诊3次,现每次达50余人次,多次获医院窗口“服务之星”的称号。


他德艺双馨,坚持“门诊早到一个小时,晚走一个小时”,待患者一视同仁,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从不厌倦。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尤其是胃肠肝胆疾病及血证病,开发研制了“紫地宁血散”以及医院制剂“清胃祛湿颗粒”、“调肝胶囊”等多种中药制剂,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先后获得“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科技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工作者”、首届“羊城好医生”、“南粤最美中医”等光荣称号,享誉海内外。


二、创新岭南脾胃学说


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196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东较偏远的清远市中医院工作,拜当地名老中医黄峰为师,后拜岳父管铭生(清代御医之后,广东省首批名老中医)为师。1977年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作,师从邓铁涛教授。他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


(一)根据岭南地域、气候、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特点,认识到湿热致病的多发性,开创性的提出“岭南湿热致病”学说,拓展了清法的运用。用药上十分注重甄别清法中药及岭南民间草药之药性、药效强弱程度之差异,做到与病性、病情程度丝丝入扣,提高了治疗岭南地区胃肠肝胆疾病的临床疗效。


(二)提倡“脾胃本源学说,时刻顾运脾胃”,作为预防保健、养生治病理念,拓展了脾胃理论在“治未病”领域中的应用。


(三)创新“肝胃相关理论”,主张胃病从肝论治,肝病从脾论治。研制了医院制剂“清胃祛湿颗粒”、“调肝胶囊”,疗效显著。


(四)创新诊法,创立“验喉十法”,认为“舌比喉迟”,通过查验咽喉,见微知著,能够更早、更准地指导临床精细辨证。


(五)总结了“岭南脾胃病治疗二十法”,并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三、研发中药配方颗粒,开创中药产业新篇章


组织中药科研攻关,用现代化制药工艺提取制成单味配方中药颗粒,使之保持原有饮片的性味功效,能按配伍原则,灵活加减,方便患者服用、携带、保存。1992年主持创建了广东一方药厂,任首届董事长,现为国家首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生产基地”。至今已研发生产出721种单味配方中药颗粒,产品行销国内外,2016年产值达34亿,取得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学术研究,成果累累


他积极参与科研,“紫地合剂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获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中医血证急症诊疗规范制定研究”获四川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医名言录》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血证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黄芪多糖对骨髓造血功能影响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出版《杏林健行》等多部中医专著。


五、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从1997年连续担任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此期间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邱健行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其培养出师的五名弟子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学科带头人,弟子吕雄成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弟子戈焰获“第六届中国医师奖”、2012年获得“广东省名中医”称号,2016年他跟弟子戈焰同时获得“南粤最美中医”称号,一时传为佳话。2011年被确立为国家首批“邱健行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了硕士3名,博士1名,接收外院进修医生6名,举办了三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四届岭南内科大会消化论坛,传授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六、献计献策,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邱健行教授作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认为“振兴中医药,立法是关键”,多次提出了“关于加快制定发展中医药条例”的全国人大议案,为加速中医药立法的进程,促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于2003年4月的正式颁布与实施作出了重要的前期努力。作为走“科、医、工、贸一体化”建设的先驱者,多次提出关于“对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产品加强保护条例监控”的全国人大议案,为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以及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和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欧阳惠卿教授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欧阳惠卿,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第二代学科带头人,“十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1939年7月生,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留校至今,从医从教52年,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本学科第一位博士后合作教授,主任导师,全国中医妇科名师。1993年评为广东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欧阳惠卿教授学术思想强调中医整体观,以人为本,早期实践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和心身同治多维度相结合治疗妇科疾病。创制了医院制剂宫血饮,强调不伤正而整体调周的重要性,开展临床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四十年。早期实践补肾活血法与中药调周疗法相结合,同时从“心”论治,多维度建立难治性不孕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疾病诊疗方案,屡见奇功。发挥岭南医学药食并用,寓医于食的特色。


欧阳教授积极培养学科和学术继承人。继承人罗颂平在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主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作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学术继承人李坤寅教授和许丽绵教授均为博士生导师和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担任要职。


欧阳教授主持的课题有“宫血饮治疗细胞L型菌致子宫出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罗氏内异方I、II、III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获得科研成果有:“七年制中医专业中医妇科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肾脾虚弱型自然流产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5年)。


出版的著作论著有《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岭南中医药名家》、《名老中医之路》、《实用中医妇科学》(第二版)。发表的论文有《宫血饮治疗崩漏117例疗效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雌性幼龄大鼠乳腺发育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的基本思路》,《活血化瘀中药对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VEGF的作用》等多篇。


主要贡献与事迹有:


一、目光远大,积极引领,长期坚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缔造强大临床、科研和教学团队。


1980-1997年,欧阳惠卿担任中医妇科学教研室第二任主任,成为中医妇科学学科专业建设的承担者,培养了一大批科室管理者和技术骨干。199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点学科。目前是全国同类学科中唯一在学科建设、专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4个方面均进入国家级行列的学科,这些都离不开欧阳教授一直不懈的努力与贡献。欧阳教授至今仍为医院专家咨询组成员,继续为中医妇科学的学科和专科发展出谋献策。


二、承先启后,学贯中西,创立中医妇科学的实验平台,开启病证结合新模式,引导学科建设不断走上新台阶。


在罗元恺教授的支持下,1984年,欧阳惠卿带领中医妇科团队创建妇科实验室,成为了全国中医院校中第一所妇科实验室。欧阳惠卿作为创建中妇实验室的开荒者,功不可没。倡导中医妇科的应用基础研究,构建病证结合模型与细胞模型,这些模型研究均由其继承人后续主持研究,均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研究经费共达约400万。


三、重启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工作


欧阳惠卿教授现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会顾问,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年至2004年)。由于历史原因,分会工作曾停顿多年。欧阳教授担当起重新组织和筹备妇科分会换届的工作,经过她不懈努力和多方协调,2000年她在广州主持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学术大会和换届筹备会议,使得妇科分会工作得以恢复和延续。


四、博览善思,孜孜以求,无惧岁月,惠众行医


欧阳教授平生勤于研读,擅长于临床,享誉国内外,曾被英国和香港邀请长驻当地临床带教。如今古稀之年每周出诊4次,诊后用业余时间学习砥砺研修。善治不孕和棘手妇科疑难症,把治愈患者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乐趣。由此几十年来教授往往是家族几代人、一地区数家庭的健康守护神,影响深远。


林毅教授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林毅,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教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1942年3月生,1965年7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52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1965年7月广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2012年4月被评为广西“桂派中医大师”,第二、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一、开拓中医乳腺病学科


林毅于1984年桂林市中医院建立全国首个中医乳腺病专科。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唯一一家“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带出广东、广西两个国家级乳腺病重点专科,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国家中医药乳腺病治疗的主力军。一手将乳腺病从外科专业中独立出来,成立了国家级二级学会。1999年起一直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9年创建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并任主任委员,2016年3月晋级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担任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她“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杰出贡献奖”荣誉。


二、攻克乳腺病疑难复杂问题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现代医学的难点,林毅根据“祛腐生肌”理论总结形成的“平衡脏腑,提脓祛腐”中医综合疗法,形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在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网络协作委员会得到应用和推广。

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预后差,是现代医学治疗的难点和盲区。林毅从扶正祛邪理论出发,认为该类患者的病因病机主要属于脾肾两虚,尤以脾虚为主,提出巩固期治疗以健脾为要,临床运用证明能有效防止乳腺癌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为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寻觅生机。


现代医学防治化疗骨髓抑制药物存在着维持时间短、对红细胞及血小板疗效不理想,常引起骨痛、发热等副反应等缺点。林毅按子午流注纳支法择时内外合治,很好地解决这一疑难问题。


三、创新现代中医乳腺病理论


提出“识病为本,辨证为用,病证结合,标本兼治”作为中医临床指导思想,确立“从六郁治乳”的乳腺病总的学术思想。发表《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与中医未病先防策略》、《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化—一个中医乳房病学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乳腺增生病与中医药周期疗法》等论文。


主编《现代中医乳房病学》、《产后缺乳与乳腺增生》(海外版)、《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等6部著作,其中《现代中医乳房病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二等奖。


创立中医乳腺癌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提出“乳腺癌分期辨治”,“平衡内环境预防乳腺癌发生、复发及转移”、“激素受体阴性重在健脾,激素受体阳性重在补肾”等一系列重要学术观点,运用“子午流注纳支法”理论结合“健脾补肾生髓法”防治乳腺癌化疗骨髓抑制症,确立了中医治疗乳腺恶性肿瘤的阶段优势。在她的中医乳腺癌“分期辨证”理论指导下,建立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以及巩固期4期中医药治疗方案,已形成行业标准公布执行。


创立“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周期疗法”。并牵头制定“乳腺增生病诊断与疗效判定行业标准”,确立了中医药治疗优势。


创新乳腺炎系列治疗方案。她提出“揉抓排乳法”治疗乳汁郁滞,“火针洞式烙口”治疗乳腺脓肿,“平衡脏腑、提脓祛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中药介入治疗导管炎性溢液等中医药治疗方案,具有明显优势。1996年主持科研课题《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治疗乳腺脓肿》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揉抓排乳法”和“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术”于2012年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适宜推广技术。


构建完善的乳腺病“治未病”体系,主张防治并重,身心并治,创立“女性导引养生功”,率先将情志疗法、五音疗法、团体治疗等引入乳腺病防治体系中,形成完善的治未病方案。


研制纯中药专科制剂14种。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新药发明专利1项,“消癖颗粒”获得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研究批件,并成功技术转让,完成新药三期临床研究。


四、师范两全,桃李满天下,弟子成绩斐然


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其学术思想影响广泛。培养学术继承人10人,培养1名国家级、1名省级分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6名省市中医乳腺学科带头人,多名各级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常委,成为中医乳腺病学界骨干力量。2012年国家中医药局“林毅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并于2016年6月通过国家中医药局验收。


林毅两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授予“大医精诚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南粤最美中医”等荣誉,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座右铭——大医精诚!






声明:本公共号文章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回复本平台我们会尽快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