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雪域屠夫”荣赫鹏(3)

2017-09-05 陈永平 时事文史2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欣赏到这种好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关注《时事文史2》、《文史时事》即可。


本文导读:

11、面对雪域的冬天

12、荣赫鹏杀心渐起

13、向藏军发出最后通牒

14、大屠杀开始了

15、杂昌伏击战

16、激战卡拉山口:荣赫鹏差点被活捉


“雪域屠夫”弗朗西斯.荣赫鹏


喜马拉雅,

你旷古的绵延容纳了雪域所有的爱恨与创伤;

雅鲁藏布,

你无声的流淌孕育了藏民族所有的沉默与信仰……


那么多生命一一离去,如同掉落地面的果实。

枪炮过后、西藏还是原来的西藏,

经幡高昂地飘扬着,

胜利属于宁静与默想……

                               ――摘自《西藏的战争》




11、面对雪域的冬天

 

对荣赫鹏侵略军的抵抗首先来自于民间。英军虽然占领了帕里镇,但这里的牧民已将牲畜转移,而且村民们在喇嘛的号召下,都不再与英国人打交道,不再把食物或租牲畜给英国人。


而此时,英国人庞大的辎重补给队伍里,在牛群中爆发了疫病,再加上在翻越则利拉山口时损失的牲畜,已经影响到了英军的正常补给。断绝了给养的入侵者只好滞留在这里。

 

1903年的圣诞夜,荣赫鹏为了提高士气,在他的同学寇松的强力干预下,才从远在印度的基地大吉岭运来了火鸡和葡萄酒。但这些香槟酒运到帕里的营区时,已经冻成了冰块,即使融化后已无法饮用了。

 

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英军基地大吉岭


就在圣诞节这天晚上,出现了一件让地质学家困惑的事:自古干旱缺水的帕里,当晚宗山城堡周边突然溢出水来,英军营地一片沼泽。当地百姓认为,是绰莫拉日山神给他们的报应。

 

摆在英国人面前的下一个目标,是比帕里还要高出1000英尺的堆纳村。


1904年1月8日,英国侵略军到达了堆纳村。英国人发现,堆纳村根本没人防守。由于村里的石头房子到处都是虱子,还充满了恶臭。所以英国人宁肯冒着西藏高原上夹带冰碴的刺骨寒风,也要住在帐篷里。

 

由于此时已入寒冬,气候更加恶劣。 一场暴风雪突至,气温急剧下降到零下50度,马克沁重机枪的枪栓和转动部分已经被冻得拉不动了。为了防止影响战斗力,荣赫鹏命令在过夜时,把重机枪拆开,将零件放进军官和其他高级官员的睡袋里。

 

荣赫鹏打算在这里过冬之后再向纵深挺进,但遭到了麦克唐纳的坚决反对。因为麦克唐纳和一批英军军官受不了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

 


第二天,麦克唐纳带带着几名军官再次来到荣赫鹏的帐篷里,告诉荣赫鹏,“全军只剩下七天的口粮了,只有撤退到春丕河谷,别无其它选择。”

 

但荣赫鹏并不改变自己的主意。他告诉麦克唐纳,他以前在帕米尔高原旅行时对青藏高原有充分的了解,他不仅能够在世界屋脊上找到燃料,还能找到作为充足的野味充饥。


但麦克唐纳根本不听荣赫鹏的这一套,最后只好互相让步:荣赫鹏及其代表团人员在四个锡克人连队、英军诺福克军团马克沁机枪分遣队和一门大炮的保护下留在堆纳村,麦克唐纳自己和护卫队主力部队则撤回春丕。

 

麦克唐纳丢下荣赫鹏的和他的代表团带领主力撤退的行为,不仅被指责为有失军人职责、卑鄙胆小的行径,而且后来还在下级军官中得了了“逃跑的麦克唐纳”的绰号。


雪域高原严酷的冬天


而留在堆纳村的荣赫鹏日子也不好过。他带领的护卫队中,有许多士兵和辅助人员出生在印度的热带平原。这些人根本无法忍受青藏高原冬季的严寒。严寒中,有11名印度锡克族士兵被冻伤后患肺炎死去,许多士兵因为营养不良而丧失了战斗力,第八廓尔喀支队里有70人患了雪盲症。

 

在英军滞留堆纳期间,十三世DL喇嘛敦促加快制造枪支。然而,赶制出的枪支并不能替换下所有大刀长矛,因为数量太少了。

12、荣赫鹏杀心渐起

 

就在荣赫鹏在维纳村苦熬冬天的时候,西藏地方政府在主战派的强烈要求下,不顾清廷“不许轻易出兵”的指示,从各地征调军队两千余人,赶到堆纳以北10英里远的古鲁村驻扎下来,构筑了两道石墙,组织防御,形成对峙之势。这些部队属于临时调集,未经训练。藏军指挥赖丁代本、朗色林等都无战争经验。

 

荣赫鹏在得知西藏地方政府的部队在附近驻扎之后,主动提出前去拜访,以求一探虚实,理所当然地遭到藏军的拒绝。

 

与藏军对峙的英军


荣赫鹏决定以任何可能的方式与藏军进行接触,但得到总是同样的答复:“回到锡金边界去,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会进行谈判”。

 

有一天,荣赫鹏突发奇想,带着他的藏语翻译奥康纳和另一名正在学习藏语的年轻军官,骑着马镇静地走进藏军的营地,要求面见他们的指挥官。

 

当荣赫鹏这队英国军官出现在藏军指挥官的帐篷前时,多少有些吃惊的藏军指挥官与他们握手,还主动请他们在蒲团上就座。尽管巧舌如璜的荣赫鹏极力想说服藏军军官,盼他们网开一面,放他们前往江孜,但他最后得到的还是那句老话:回到你们那边去,然后我们再开始谈判。

 

荣赫鹏想起了半年前那次在岗巴宗与藏人长达数月的沉默对峙(见《“雪域屠夫”荣赫鹏(2)》)后对身边的部下说出的这样一句话:与这个民族打交道用嘴巴是没有用的,必须用军队。现在看来,这句话是对的。

 

这次会谈之后,荣赫鹏得出了一个结论:必须以武力进军西藏。至少在这一点上,他终于与麦克唐纳准将取得了共识。他命令麦克唐纳立即带领大部队与他汇合。

 

1904年3月31日,在春丕躲过了寒冬的麦克唐纳带领着一支杀气腾腾的部队与荣赫鹏汇合,在世界屋脊上重新集结起来。

 

藏军使用的火绳枪,从点火到击发需要4至5分钟时间


荣赫鹏下达了进军古鲁村的命令。

 

从谍报人员的口中,荣赫鹏和麦克唐纳得到了眼前这支藏军部队的详细情报。由于是进藏以来的首战,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荣赫鹏的杀心已定。

 

13、向藏军发出最后通牒

 

1904年3月31日,从严寒中苏醒的英军推进到古鲁村。

 

在英军向古鲁村行军的过程中,藏军曾先后两次派使者前来,对英军进行劝阻,但都没有动摇荣赫鹏的杀心。荣赫鹏告诉藏军使者,自己没有其他选择,除非你们给我把路让开。

 

在距离古鲁村还有3英里时,藏军已在一片开阔地上匆匆筑起了一道200多米长的防卫工事。广阔的荒原中央,大约1500名藏兵聚集在临时搭成的低矮的土墙后面,等待着敌军的到来。他们的人数多于英军的先头部队,但武器却落后三百年,大多数是大刀、火药枪、弯弓和弩矢,有些人还穿着中世纪的甲胄。


与现代化英军对峙的穿着甲胄的中世纪的藏军 


然而这些藏兵在来古鲁之前,就已经接到了DL喇嘛的命令,即使无法战斗也不能让开。他们的胸前都挂着一个小包,里面装着达赖加持过的符咒与祝福,达赖告诉他们这小包可以使他们刀枪不入。

 

藏军正副指挥走出阵地和英军谈判。荣赫鹏等人与赖丁、朗赛林见面后声称:“既然要议和,为表示诚意,我们先将子弹退出枪膛,也要求你们下令将火枪的点火绳熄灭!”荣赫鹏命英军士兵将步枪子弹退出一发,但士兵们旋即推动枪栓将另一发子弹顶入枪膛。当时藏军不了解步枪构造,误认为英军枪膛内已无子弹,便按协议将土枪点火绳全数熄灭。 

1904年3月31日,在古鲁村藏军前线指挥官拉赖丁和朗色林在一座土墙前与英人谈判。坐在右边的是荣赫鹏(头戴遮阳帽者),跪着说话者翻译弗兰克·奥考鲁。


荣赫鹏知道,火绳枪的火绳熄灭后重新点火射击需要4至5分钟时间,便立即下达了最后通牒:所有藏军必须十五分钟时间解除武装,否则就将进攻。

 

就在藏军指挥与荣赫鹏进行谈判之时,麦克唐纳按照头天研究好的作战方案悄悄下达了命令,派英军从两翼迂回,占领了阵地侧翼的制高点。

 

麦克唐纳将他的马克沁重机枪和锡克步兵团增援部队派去包围藏军的右侧,廓尔喀兵团偷偷地迂回到藏军的左侧。骑兵部队在马克沁机枪后面,在藏军背后600码的地方完成了合围。

 

在藏军的正面,英军的轻型火炮一字排开,瞄准了藏军的阵地,同时,英军的正面部队还负责压制藏军火力,为英军突击队清扫前进阵地的任务。

 

马克沁机枪、现代步枪、重炮,一齐对准了藏军。那一道低矮的土墙,隔开的不仅是两只军队,还有文化、时空与信仰的悲剧式深渊。


而此时,在两军阵前的荣赫鹏则再次喋喋不休的提醒藏军将领:他的政府十几年来一直希望能与拉萨进行谈判,他们现在己失掉了所有的耐心。如果西藏将军在15分钟之内不把军队从英国军队前进的路上调开,那么,麦克唐纳的军队将用武力做到这一点。

 

此时,麦克唐纳的各支分谴部队已按照预定计划到达了各自的阵地。而藏军则根本没有察觉英印军队的战略意图,全然不知自己已陷入英印军队绝对优势的火力包围之中。


看来,一场惨烈的战斗至此已不可避免。

 

14、大屠杀开始了

 

双方的陆地前开始了十五分钟可怕的沉默,就连高原的风也是沉默着刮过乱石磷磷的大地。沉默的空气中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然而,此时英军的锡克族印度士兵突击队已悄悄地摸到了藏军先锋部队的石头胸墙工事之前,双方的距离只在咫尺之间,而这个距离,也就是战场上每个人生与死的距离。

 

英军包围了藏军,试图解除藏军的武装(英军随军记者摄于大屠杀之前)


荣赫鹏和麦克唐纳看到刚才在阵前与他们答话的那个藏军将领。那员藏军战将已被锡克兵团包围,阴郁地盘腿坐在锡克士兵中间的地上。荣赫鹏命人再次前去劝降,但藏族将军并不理睬他,继续端坐在那里。

 

早已不耐烦的麦克唐纳下令驱散被围困的藏军。印度士兵听懂了这项命令隐含的意思,开始抢夺藏军手中的火绳枪。

 

对于军人而言,在战场上被敌人缴械无异于奇耻大辱。眼间英军开始疯狂的抢夺自己士兵的武器,藏军将领突然从地上跳起,蹿上马背,大声地命令士兵开始抵抗!随后,他催动坐骑,向身后的大部队跑去,想与他的人马会合。


一名印度士兵一跃而起,抓住了他的缰绳。藏族将军抽出左轮手枪,一枪打在了印度人的下巴上。


与此同时,藏军的大部队从后面跑过来接应先锋部队。早已埋伏在阵地两侧的廓尔喀兵团及锡克兵团从侧翼用重武器向藏军射击。

 

一场屠杀开始了。炒豆般的枪声和呼啸的炮声打破了千年万年以来雪域高原的寂……

 


四分钟之后,七百多具衣衫褴褛的藏人尸体倒在荒原之上,包括赖丁、朗色林将军和帕里地区的官员切波克,也在这次战斗中阵亡。他们身上的符箓沾着血迹、散落四处,在高原血腥的风中飘荡……

 

这时令英国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剩下的藏人停止抵抗,转过身去,没有逃跑,而是低着头慢慢地走开。士兵兰登回忆说:“他们那缓慢的步伐,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每日邮报》的随军记者埃德蒙·坎德勒默默注视着溃散的藏军,看着他们痛苦地表情,他尝试着理解他们的心境:“祈祷、咒语、符箓,以及至高无上的圣人都背叛了他们。他们低头而行,就像是他们的神幻灭了。”

 

荣赫鹏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墙后之藏人挤作一团,有似羊群,……另一方我之马克沁机枪与大炮已向彼等瞄准,相距不过二百码,……数秒钟后,我之来复枪与大炮已将彼乌合之众扫射无余,拉萨将军本人开始即被杀死,数分钟后全部工作告竣,平原遍处皆藏人尸首。"


 担任藏军阵地左翼指挥的首领左手已被英军的炮火打掉,右腿也被一发炮弹打成碎片


屠杀的制造者荣赫鹏毫无人性地写信告诉他的父亲:“和屠宰牲畜没有什么两样,这些可怜的家伙全部被困在离我们的枪支仅数码的地方。”

 

一名在荣赫鹏手下服役的少尉后来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场面,我对屠杀感到厌恶。尽管将军下令要尽量扩大战果,但是我还是停止了射击。”

 

被俘虏的藏军战士


英军上尉奥康纳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是彻头彻尾的大屠杀,但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因为必须这样做”。

 

虽然遭到敌人强大火力的打击,但藏军并没有如英军预料的那样溃败,而是“低着头慢慢地从战场上走掉”。藏军撤离战场时的从容,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反使得英印军队的士兵们心里感到震撼。马克沁机枪部队指挥官哈多中尉在家信中写道:“我希望我永远不会再射击那些走着离开的人了”。

 

但荣赫鹏和麦克唐纳非但没有停止大屠杀,反而动用了火炮,对正在撤离战场的藏军继续进行远距离轰击。

 

英军部队追杀藏军


传说牺牲的藏军遗体都被英军抛掷于深不见底的“堆姿”泉水中。没有人知道传说中的泉眼在什么地方,人们只说那是被鲜血染红的河。


 这场利用欺骗手段得手的大屠杀,使与世无争性情温和的藏族人民愤怒了!

15、杂昌伏击战

 

大屠杀稍稍休息之后,荣赫鹏命令军队向古鲁以北大约60英里的江孜城继续挺进。


被俘虏的藏军士兵


荣赫鹏本以为,古鲁一战的胜利,会使藏军意志崩溃,从此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捣雪域圣城拉萨了。

 

但是,荣赫鹏马上发现,西藏人民并没有因为古鲁之败失去斗志。相反,大批没有受过什么军事训练的农牧民和喇嘛增援到了江孜。西藏人民反抗侵略的斗志,令侵略者震撼。

 

荣赫鹏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尽管双方火力相差悬殊,但藏军将领并不缺乏战术素养。在古鲁村至江孜这短短的几十英里距离之内,我们不断遭到藏军战术意识明确的迟滞性进攻。

 

4月5日,英军继续向江孜进犯。沿途群众自动组织起来阻击敌人的军火和粮食,封锁消息,破坏交通,用长刀、梭标、棍棒协同藏军阻击敌人。

 


4月9日,荣赫鹏率领英军向杂昌推进。杂昌是通往江孜的必经之路,这里有一条约1公里长的峡谷,悬崖峭壁,深涧激流。藏军在这一带集中了4000多兵力,决定利用这一天然屏障阻止英军的进一步入侵,保卫江孜。

 

当时英军派了30余骑兵作为先头部队侵入峡谷,藏军缺乏作战经验,行进过程中惊动了敌人,但仍然利用所处的优越地形,将土枪、土炮、滚木和飞蝗石子一齐向敌人打去,打得敌人团团乱转,无处逃生。进入峡谷的英军先头部队全数被歼。

 

富有作战经验的麦克唐纳见先头部队遭到伏击,立即命令英军用重炮轰击峡谷两侧的山头和山坡,然后亲自指挥步兵在大炮掩护下,从山后和两侧夺取藏军阵地。

 

4月11日,英国人终于见到了他们代表团公开宣布的目的地――江孜城。

 

由于驻守江孜的军队大部分调往南面各隘口防守,因而与英军相比,兵力悬殊。在此情况下,江孜守军主动后撤。

 

4月13日,荣赫鹏率领英军进入江孜城。

 

占领江孜后,英国侵略军将其大部分骑兵和步兵及荣赫鹏的指挥部驻扎在江洛林卡一带,将部分侦察部队和骑兵分散驻扎在郭村一带的藏军防区附近,不时出动小股部队巡逻侦察。

 

进英军向江孜城行炮击


江孜失陷后,西藏各地民兵又重新动员起来,征集军队达16000余人,聚集在江孜、日喀则及由江孜到拉萨的大道上。

 

虽然江孜的生活条件比堆纳村舒适得多,但经过近一年的行军与作战,英国人的补给运输线也被他们自己拉长了。这条补给线不仅穿越世界屋脊的崇山峻岭,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而且随时面临各族人民的袭击,随时有可能被切断。

在与荣赫鹏商议之后,麦克唐纳再次率领大部队返回春丕河谷。这样一方面保障了补给线的畅通,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物资运输的压力。

 

16、激战卡拉山口:荣赫鹏差点被活捉

 

5月,西藏军民发动反攻,一路集结在江孜以东的卡拉山,既牵制了英军主力,又切断了英军后路;另一路袭击英军大本营,攻破江孜堡垒,取得江孜阵地主动权。

 

面对藏军的反攻,荣赫鹏与留在江孜协助指挥卫队的布兰德上校商量,在藏军大规模增援部队集结之前,必须先发制人,将其迅速击溃。而此时,已经没有时间调麦克唐纳前来增援,布兰德带着他的士兵,强占江孜与拉萨之间道路的战略要地、海拔16000英尺的卡拉山口。


 现在的卡拉山口风光


当布兰德到达卡拉山口时,发现有大约3000名藏军驻守于此。藏军在山口处筑起了一道六英尺高的石头护墙,将山口拦腰截断。在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布兰德命令廓尔喀兵团和锡克兵团的士兵向藏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面对火力占绝对优势的侵略者,藏兵坚守石头地堡,战死400余人,地堡失陷。

 

1904年5月4日黎明,就在布兰德带着重火力和英军留在江孜的大部分部队进攻卡拉山口之时,在夜色的掩护下,大约800多名藏军向江洛林卡英军营地发起攻击。由于藏军不惯偷袭,喊声将睡梦中的英军惊醒。清醒后的英军用机枪反击,藏兵死伤达二三百人,最后撤退。而另一处炮兵营地,几十名英兵一夜之间全部被杀死。几乎全歼了敌人。荣赫鹏在极度恐慌中带领40名士兵仓惶南逃至康马村,途中又遭到袭击,几乎被杀死。

 

据英国侵略军官华达尔的记载:“我们突然被西藏人的奇怪的战斗喊声所惊醒,几百个西藏人粗暴而尖锐的声音,‘基、呼、呼、呜、呜!基、呼、呼、呜、呜里’,这样的喊叫,就在几码的距离,在我们的矮墙外面,接着就是几百枝短枪的爆裂声,子弹从四面八方呼呼飞来,他们的枪炮喷出长条的火舌。”

 

进攻江孜前的英军营地


荣赫鹏十分侥幸地逃过了这一劫,在暴风雪中与布兰德会合了。尽管荣赫鹏逃出了性命,他的护卫队损失也不算大,但他们在江孜的容身之地已被藏军占领。布兰德没有足够的兵力重夺古堡,只好等待着麦克唐纳及主力部队的返回。

 

5月26日,英军另一部分增援部队从亚东赶到江孜后,重新占领帕拉村,藏军拼死抵抗,打死了英军的加斯丁大尉。

 

江孜军民打退敌人疯狂进攻后,全民出动,和藏军一起夜以继日地修筑工事,地道从白居寺可直达宗山和强扎洞,从街巷的屋舍到宗山的南面都连接起来。白居寺的制高点上设有炮台一座,台枪一杆,并建立了值班哨制度,寺内喇嘛全体出战,使英军在两个月内陷入被动,没有进行大的军事行动。

 

就在这时,荣赫鹏收到了伦敦方面的电报:如果西藏人在一个月之内不在江孜与代表团进行谈判的话,那么,荣赫鹏的使团就可以向拉萨进军,直接与清政府的驻藏大臣进行交涉。

 

荣赫鹏向在江孜驻守的藏族将领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到6月25日不与自己进行谈判的话,英军将攻占江孜,向拉萨推进。

 

当年的江孜古堡


在最后通牒期限满期前一天,麦克唐纳带着他的部队和从印度派来增援部队,抵达了江孜。这支从印度增援的部队与荣赫鹏和麦克唐纳以前带领的部队有所不同,因为这支部队以白人为主,战斗力更强。

 

一场更大的血战即将展开。

(请关注《雪域屠夫荣赫鹏(4)》)




请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再点击关注,听老海军讲述更多秘闻故事



 





声明:本公共号文章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回复本平台我们会尽快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