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最精英的家庭,一定就是他们家了吧……

2017-10-23 时事文史2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欣赏到这种好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关注《时事文史2》、《文史时事》即可。


 2016年4月14日10时52分,91岁的火箭专家梁思礼在北京去世。

  


悼 念


梁思礼院士家摆着他的遗像,亲朋及同事前来悼念。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火箭专家”梁思礼院士生前照片

  这位老先生是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这些头衔,都极有分量。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身份:梁启超的儿子


左图:小时候的梁思礼  右图:青年时代的梁启超

  梁启超,上过历史课的人都知道,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


  但历史书上一定没有告诉你,除了上述各种“家”,梁启超或许还是近代史上的“最强老爸”!

▲梁启超和长女梁思顺、长子梁思成和次子梁思永

为什么这么说呢?来看看梁启超教育出了怎样的一个精英家庭吧。


  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1934年,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左起)在天津“饮冰室”前。

  也许有人要说了,这是因为基因好啊,天生聪明,而且出身名门,起点本来就比普通人高。


  但是莫忘了,名门子弟中,也出了许多不成材、不成器,甚至为非作歹的例子。像这样兄弟姐妹九个人,各自都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成就,一定与他们接受的家庭教育分不开,与他们的父亲分不开。


  于是问题来了,梁启超这位“金牌老爹”是怎样教育出这一家子精英的呢?



中国最精英的家庭


一个“另类老爹”


  首先,梁启超是一位十分另类的父亲。在当时是另类,甚至在现在,也称得上是另类。


  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父亲都很难十分直白地对孩子表达爱。但梁启超经常会告诉孩子们,自己有多爱他们。他曾在给孩子们信中如此表白: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梁启超抱着子女合影


  九个儿女,各个性格不同,梁启超要确保他们都能感受到父爱,而且都觉得自己是父亲心中特殊的一个。他给大女儿思顺取爱称“大宝贝”“我最爱的孩子”,三女儿思懿被他取了个外号叫“司马懿”,小儿子思礼的代号则是“老白鼻”(老baby的谐音)。


  对长子梁思成,他说:“你们若在教堂行礼,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国习惯叫作“思成·梁启超”,表示你以长子资格继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誉。”  



人生没乐趣,要来何用?


  如果梁启超生活在现在,他是绝不会去写《我的儿子读哈佛》之类的畅销书的——因为“读名校”“升官发财”之类,根本不是他对子女教育的目标。


  那梁启超看重的是什么呢?在他给子女的家书中,大概能窥见一二: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梁启超的子女中,大多学的不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但凡是真心喜欢,且对社会有益,他必定全力支持。梁思成主修建筑史,梁启超深知这个专业找工作不易,但依然全力支持儿子的学业。次子梁思永立志投身考古,他便亲自联系当时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自掏腰包,让梁思永有机会参加实地考古工作。


▲梁启超家书手稿


  他也会给子女提建议,但绝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本来,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思庄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他便又忙写信道:


“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梁启超对子女的学业非常关心,却并不在意一时的考试成绩。梁思庄在刚到加拿大时,一次考试在班上只得了第十六名,十分沮丧。梁启超得知后,立刻写信说:


  “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后来,思庄经过努力,成绩一跃成为班上前几名。梁启超高兴之余,特意写信嘱咐: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梁启超自己曾经走过旧式科举的道路,且是科举的成功者(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大概相当于一个小学毕业生参加高考,而且被省重点录取了,随意感受下)。但正因如此,他才对科举应试那一套深恶痛绝。他在《学问之趣味》中说:


  “我认为,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生活在有价值中,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通俗地翻译一下,大概就是:人生要是没乐趣,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他在给梁思成的家书中曾这样写:


 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之某部门,稍多用点功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越多越坏”



▲青年时代的梁启超






来源:人民日报(ID:rmrbwx)、环球人物杂志

小编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觉得不错请点赞!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
↓↓↓






声明:本公共号文章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回复本平台我们会尽快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