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国铸剑在绵阳,这才是绵阳最值得骄傲的!

2017-10-26 时事文史2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欣赏到这种好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关注《时事文史2》、《文史时事》即可。


九院,一个如雷贯耳却又十分神秘的名字,它是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现在它的名字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地点在绵阳。


1969年,九院离开西北,搬迁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开展工作。直到1983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绵阳近郊建立新的科研基地。到1990年,九院才开始逐渐向新基地绵阳科学城(839地区)调整搬迁,那些长期在大山沟里的科研人员们从此开始走出大山,走进了绵阳市。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艰苦奋斗,九院来到绵阳


一名曾参与九院选址的老同志回忆起当年的工作经历——1964年底,从九院青海基地走出一支六七十人的神秘勘探队。当时交通不便,他们的任务就是用双脚踏遍西南的崇山峻岭。缺宿舍,大家就住牛棚、睡稻草;缺水和食物,大家就喝泥水,吃野菜和苞谷果腹;没有通电的夜晚,就一群人围在一起唱歌、说笑、逗乐……


选址经过了三次大规模实地查勘后,决定把最重要的九院中枢机关定在梓潼长卿山南麓的山脚下。


两弹城精英门


1984年,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此时,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已有20年。对于这场核试验的细节,外界知之甚少,但懂行的人尤其是那些超级大国的核专家们知道,中国已拥有了新式核武器,那些“外科手术”的叫嚣应当适可而止。


借绵州这方山水,大国铸成重剑,民族挺起脊梁!


两弹元勋邓稼先旧居


 

无私奉献,扬国威于天下


今年3月,95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来到绵阳。此行,正是为了追忆自己的老友——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



从1969年邓稼先随九院来绵阳,到1985年因重病返回北京治疗,邓稼先与一大批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在绵阳工作、生活了16年。在邓稼先离开之后,他的战友又在这里战斗至今。


邓稼先和杨振宁晚年合影


让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为举世瞩目的核大国,离不开无数人的奉献,邓稼先便是其中一个。


但长期遭受核辐射,也让邓稼先50余岁便罹患癌症。


癌症晚期的邓稼先提出,想去天安门看看。扎根西南多年的邓稼先,已很久没见过天安门。但他亲手锻造的大国重剑,却屡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上,扬国威于天下。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绵山苍苍,涪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郭永怀是两弹一星中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曾任九院副院长。


上世纪60年代末,郭永怀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不幸的是,飞机临近北京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了玉米地,腾起一团火球。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他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对我国科研事业极为重要的资料。


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2年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郭永怀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2015年1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他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向于敏颁发奖励证书,89岁高龄的于敏坐在轮椅上,与习近平握手。威震世界的中国“氢弹之父”,此刻已无法站起来。


然而仅仅在十多年前,于敏这个名字都是秘密。但在于敏长期工作过的绵阳,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故事。



 

精英到来,锻造出绵阳的工业筋骨


一大批科技精英的到来,不仅锻造出绵阳的工业筋骨,更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绵阳市区的跃进路,因为“四厂”“两院”的到来,顿时热闹起来。全国各地知识分子的到来,让绵阳重文兴教之风更盛。



如今,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18家国防科研院所以及西南科技大学等14所大专院校,荟萃了包括26名两院院士在内的17万余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


绵阳的教育资源更是称雄川内,绵阳中学、南山中学等名校声名远播。2016年,绵中、东辰、南山三所中学有114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占了四川录取名额的半壁江山。文脉传承,在这些莘莘学子中,或许便有未来的邓稼先、于敏、郭永怀……



来源:廉政瞭望、作者:龙在宇,部分修改






声明:本公共号文章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回复本平台我们会尽快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