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告白,遗憾与错过

2017-06-06 阅读 姜大白

《无声告白》



之前好几次在网上买书,系统都会推荐我买《岛上书店》,去年看《无声告白》坑爹了,让我对这种“感动全美国”的宣传语有点怕,就错过了。生活中似乎也充满了这种错过,因为刻板印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遗憾”都是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错过一本书,过后读反而还增加情趣,错过后的重新发现;但错过了某个人,有人会因此遗憾一生。


其实仔细想,《无声告白》也没那么差,但给我的阅读体验特别不好,浑身难受,折磨了好几天。童年的经历吧,一直很反感成年人把所有的过错都归过于“童年的经历”,以此逃避。凡是写华人的家庭,似乎总是要有冷战、拒绝沟通、父母与孩子的沉默隔阂。是的,它是真的,但如此反复,就觉得厌烦了,只是一部分。


“母亲抛下孩子远走高飞,父亲打孩子耳光”——内斯的这句愤怒,其实我很想说,更可怕的你没听说过。这是中国人的可悲之处,作为一个在大街上看不见残疾人的国家,我们无视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我们更漠视自己的义务,尤其是是家庭,我们都习惯“扮演”。


跟莉迪亚一样一直想逃离,同样的压抑,内斯是不被父母理解,跟汉娜一样,被父母忽视了。因为父母的大部分注意力,都被莉迪亚争取过去了。同时争取过去的,还有压力。


母亲为了自己的理想挣扎,让孩子们感到了抛弃。莉迪亚暗暗发誓 ,只要母亲回来,就满足母亲的一切,讨母亲喜欢,让母亲开心,这样母亲就再也不会消失了。


第十章母亲推到书架,看见莉迪亚藏起来的那本祖母传下来的烹饪书,明白一切时,母亲此时变成了祖母。父母的期望总是这样不经意,越是听话的好孩子越是容易被父母的期望拘束压抑,喘不过气的时候又不选择反抗,父母又感受不到,一门心思沉积在孩子表现出来的好乖乖character心花怒放!汉娜还没学会假装,所以莉迪亚驾照考试失败回来时的隐忍假装,把她吓的目瞪口呆。而父母,却毫不知觉。


个人与众不同,时代背景让博士父亲自卑,刻在骨子里的敏感。遇到了莉迪亚的母亲,相爱,但相知吗?得到了安慰,但是没得到了救赎。获得了终身博士的成功,但依然深陷在自己的自卑里出不来,自个难受,也压抑身边的人。


他无时不刻不在提醒孩子们交际重要,加上母亲无时不刻不在提醒莉迪亚学业多么重要。这种温柔的提醒,也是一种暴力。比起父亲给内斯的那一巴掌,这种压抑憋屈的长时间的精神折磨,更让这个家庭没有任何温馨可言,从未出去家庭旅游过,遇到问题都深藏心底而不交流,彼此都知道对方的秘密却交叉的死死咬紧牙冠让误会升级。


我被日本小说细腻的笔法惯坏了,所以读这本书,烦死了!


叨逼叨的叙述。


而且作者逼着读者去融入情节。


我们的性格,童年占太大的比重,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影响我们一生。这点观点并不错,但换在今天,说服力弱了很多。也许我是90后的缘故,早早的搭上了互联网时代,教育、知识,互联网有太多东西能让人得以救赎,自卑的人通过互联网交流变得开朗;知识面狭隘的人通过互联网开拓视野;童年从家庭受到的诸多压抑,都能自我完善、调节。


所以我一直很反抗,把孩子的悲剧归结于父母。


虽然李家这三个孩子受到的压抑,大多来自家庭,但作者的“作”完全体现在这点,不说真实与否,这也许是情节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但是我会认为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孩子们的成长会伴随自知,自我完善,家长的影响有时效期的。所以莉迪亚慢慢对母亲的看法也变了,对于家人对自己的关注的看法也变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正因为与众不同,所以杰克,哎。


原名叫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孩子啊,教育啊,成长啊,人生啊,F...




ios用户可扫码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