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 | 北京——帝都里别样的文艺范儿之旅

2017-06-07 一木行 一木行

点击上面蓝字  一木行▲  订阅


有人在这里大放异彩
有人在这里碌碌无为
有人在这里笑得很张扬
有人在这里哭得撕心裂肺
他们把这里叫做帝都
一座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



这次在帝都,我们想要带给大家的行走感受,一改常态,走起了文艺范儿。(不许笑!体育生也可以做文青!)


01.我与北京的前缘

大学毕业那年夏天,我只身来到了北京。那年北京因长时降雨刚刚经历一场城市内涝,在新闻里就听说了天桥底下淹死了数人。

我到北京的那天,天空仍在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整个城市都湿漉漉的。

那时北京对我来说,除了有一个闺蜜,其它一无所有。可悲的是我到北京后没过多久,闺蜜也追随其男友走了。


那时木木还是我生命里的大学好友,毕业后我们联系得很少。在北京的将近两年时光里,我除了拼命维持生活为按时缴纳房租,也在见缝插针得为自己折腾出一些乐趣。比如:

第一次背着十多公斤重的背包爬山路


第一次扎营住帐篷



海坨山的天是真的蓝,草是真的绿,丝毫没有受到北京雾霾的影响。




第一次历经16小时户外徒步

(泡在靴子里走了16个小时之后的脚)

第一次进沙漠


也第一次看到黄河



沙漠里太阳是真的大,一片片一望无际的沙漠是真的美


除了那些特别的户外经历,北京留给我的美好还有那些我一直念念不忘的美食。


都说北京人其实不会做美食。但是北京人是真的会吃。那时候我特别爱去旧鼓楼大街撸串,还有那些胡同里藏着的特色餐厅、重庆火锅店、三里屯里正宗的墨西哥口味意面…这些都构成了我对北京的爱。


我更爱在胡同里晃悠,也曾壮起胆子歪七八扭骑着自行车在胡同里乱窜。




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当离开了这座城市,最想念的,却是这些曾经的,不以为然的,平凡的日子。

回顾完了我与北京的前缘。言归正传,接下来讲讲我们此次的北京文艺范儿之旅。


02.那些胡同里别样的风光


“文化”这词儿一听就有点“大”,所以我们就把原本的“文化之旅”主题定义为了“文艺范儿之旅”。因为这次北京的行程多少都跟文艺沾上了一点边,姑且就让我们做一回假文青吧。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胡同最能展现北京的文艺范儿,木木也说,他最喜欢北京的,就是别处都没有的那些老胡同。

冬天的胡同


夏天的胡同



我问他:胡同好看吗?
他说:有历史感。好看。

木木说,一座城市,当你能看到他是有年岁沉淀的,那么他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你永远都无法讨厌他。即便这座城让你无力生存,让你备受煎熬,让你可能恨他。但是无法讨厌他。

而且很大程度上,你还会因为这种特有的魅力而爱上他。


北京因为有了这些胡同而有了张力,这是那些伟岸高大的建筑,赋予不了的关于这座帝都的灵魂。

如果你早已看过了那些趋之若鹜的景点,再到北京,能否去那些胡同里,看看还残留着的老北京的模样,透着老知识分子的范儿,貌似文艺的模样。


03.在话剧里体会别样人生


看话剧的爱好是在北京生活的时候养成的。北京剧场很多,蜂巢、繁星、蓬蒿、朝阳九剧场、保利剧院……每当有了剧,买张后排的票,一顿串的钱,或勒紧裤腰带,几顿饭的钱,就能让你亲眼目睹一场别人的人生,看尽人生百态。


《空中花园谋杀案》剧照


《空中花园谋杀案》是我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剧,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舞台音乐剧。一直想要带木木去感受一下,可惜始终遇不到合适的机会。


而《活着》这部剧是我第一次进保利剧院看剧,才知道原来大剧场的最后一排离舞台如此远,直到结束我都没有看清黄渤和袁泉的脸。


《活着》剧照


舞台上那些人物离你不过十来米的距离,没有一屏之隔,你看着那些人在台上大笑、愤怒、哭泣、死亡……你真切听到他们呼吸的急促声,还有因爱情暧昧的模样。

《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剧照

话剧的魅力就在于,虽是旁观,但更能感同身受。


此次北京之行,也完成了我这个话剧迷的小小心愿,终于看了一场金士杰老先生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我问木木:好看吗?
木木说:比三年前那场好看。
三年前,我带他去看的是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木木说他没有看懂。

我泪点低得吓人,那场话剧我没有哭。


(《恋爱的犀牛》剧照)

而《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不仅我哭了。木木也哭了。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生命的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那么很多的选择和纠结和缺憾,是不是就可以不再存在了?


看完话剧之后我们夜游鼓楼大街,鼓楼大街是我在北京为数不多的熟悉的地方,过去我常来这撸串。

这次我们依然来这撸串。


撸完串我们闲逛着溜达到了南锣鼓巷,在半夜12点的时候。从没遇到过这么冷清的鼓楼大街,也没有见过这么冷清的南锣鼓巷。


也是在那天,我们
发现,夜游一座城,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角度。




下次不妨你们也试试?


04.什么时候你开始听相声了?

木木说他爱听相声是在大学失恋的那次之后。相声让他不再一味想哭,还觉得特别想笑。


他的手机里,pad里,U盘里,电脑里,德云社的各路人马的相声视频都无比齐全。怎么都听不腻。有次开车回老家,同一段相声他连续听了一路。

亲眼看一场德云社,也成了他心里小小的文艺情结。

在北京大栅栏的德云社广德楼,有着一个小小的会让你不经意就错过的门脸。



检票进场之后木木兴奋得不得了。终于能亲眼看一场德云社相声了,虽然不可能看到郭德纲和岳云鹏。


我们同桌旁边座位坐着从西藏来的一家三口,他们兴奋得告诉我们,这场会有郭德纲!啥?一百多块钱的票就能看到郭德纲?!我们瞪大眼睛说真的吗?他说嗯,真的,门口那个大爷告诉他的。木木说的门口那个卖票的大爷是个黄牛。

我们告诉他们,那不是德云社工作人员,是骗你买票的。

想看郭德纲,已经不容易咯。

好在木木不挑剔,依然看得哈哈大笑。


结束后木木问我,觉得好看吗?
我说:嗯,好笑。确实让人不想哭。


05.最爱书香气56 28116 56 15792 0 0 3764 0 0:00:07 0:00:04 0:00:03 3764an>


无数次在高晓松的《晓松奇谈》里听到他聊起自己的那家杂书馆。我们提前预约了名额,决定势必要去拜访一次。


去的那天北京异常得冷,淅淅沥沥下着雨,头一天三十度的气温一下子降到18度。


杂书馆确实就是一座相貌平平的小图书馆。


也许因为是工作日的缘故,也许因为下雨的缘故,总之,三三两两的读者,显得异常冷清。


随手抽出一本书,席地而坐,在这繁闹的都市里,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闲。



杂书馆分为新书馆和国学馆。国学馆将“杂”字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泛黄的旧书籍,脱线的封边,让我们连拍照都不自觉温柔起来,生怕惊扰了它们几十年的沉睡。


除了杂书馆,还有三里屯的Page One 、798的旁观书社、朝阳九剧场边的斑马书店…


可惜斑马书店因朝阳剧场的翻修影响了正常营业,我们去的时候,关门休店了。


羞涩地
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开书店的梦想。因此每去到一个地方,我总喜欢往书店里扎。



从不同城市的书店里买书,成了我的一个爱好。不管行李再多,书总能塞下一两本。


要么读万卷书,要么行万里路。在有次我们从成都的一家书店满载而归的路上,木木与我讨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如果只能二选一,哪个更重要?

你们认为,哪个更重要?而哪个,是你能做到的呢?


行万里路在如今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而却很难听到有人说,我好想去完成读万卷书的梦想啊!


其实如果无法行万里路之前,不妨试试先读万卷书。万卷书!开玩笑啊!那么我们把“万”字去掉又何妨。你们可以问问自己,多久没有真正读完一本书了。

见识不仅仅只有旅行这一种方式,读书也可以做到。我们不想将旅行推到一个虚无缥缈的境界。

如果你的脑子空空,肚子里无货,我想即便送你世间美景,你也拿不起这整个世界。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的能力要配得起你的野心。

光有野心没有能力,那叫做——痴人说梦。


06.798里的珠穆拉玛峰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是否要亲眼去看看珠峰。但那天在798的画廊里坚定了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亲眼看看珠穆拉玛峰的想法。




去798其实是想要找两家书店。意外走进了这间画廊。整间画廊只有一个画家的画,这个人叫李新建,所有的画都画得同一个地方,就是珠峰。



同一个角度的珠峰,不同颜色的珠峰。清晨的阳光下的珠峰、夕阳余晖下的珠峰、晚上星空下的珠峰…我突然意识到高晓松在《晓松奇谈》里讲到过的匠人精神: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


798除了画廊,书店,还有一些艺术创意店、摄影作品店、文化活动中心…


还有各种可以用来当做拍照背景的犄角旮旯。


可以说在798里文艺的躯壳比内在还丰富,但也可以说文艺在这里随处可见。




而对我来说,还好旁观书社还在。雾霾之余的蓝天白云也还在,胡同里的美食还在,这就够了。

这趟北京文艺范儿之旅,其实是想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座城市不同的一面,去解读这座城市我们自己所好奇的一面。


最后,愿每个人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旅行路线。


一木行

文:一一

编辑:木木


小彩蛋~!!!!!


为了给坚持将文章看完的人一个惊喜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礼物

我们将寄出12张《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官方剧照明信片



如果你也曾有过一颗文艺心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有天能洗去浮躁,勇敢安定

我们愿意亲手为你写上这份祝福

寄给远方的你

愿这份远方的问候

能温暖你的心



如何获得明信片?如果你想获得我们寄出的明信片,只需在本文末留言板块进行留言,当你的留言被选为精选留言时,恭喜你,入选啦!(明信片有限,先留先得哦!)


(当然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一木在此万分感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