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为“爱你”被赖账...“微信”能作证吗?

2017-12-05 法培中心

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所熟悉的借钱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只要一个语音或一个电话,别人就可以通过支付宝或微信立马把借款转到你的账上,而且大多数都不会开具借款证明了。


据媒体报道,庚女士通过微信借给朋友杨某1500元,但在备注上写了“爱你”二字。日后,当她起诉到法院要求对方还钱时,被告却称这笔款是赠与。近日,该案正在北京通州法院审理中。


庚女士说,今年6月,杨某因急用钱,口头向她借款1500元。她出于好心,通过微信向杨某转账1500元。事后,她要求杨某还款,但对方百般推脱,不予理睬。无奈,庚女士只好诉至法院,要求杨某偿还借款1500元。


庭审中,杨某辩称,他与庚女士系朋友关系,双方感情深厚。庚女士发微信红包和转账时并没注明借款,并且每个微信红包和转账后面都备注文字“爱你”,所以双方微信资金往来并不是借贷,而是赠予。杨某认为,庚女士主张双方系借贷关系没有事实依据,请求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哪些情况下,“微信”能作证?




微信记录,能不能当证据?对此,法官分析,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显然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范畴,由于使用的普及性,目前在诉讼中作为证据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但是,微信证据要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并不容易,微信证据要得到采信,须满足这些条件:


一是要证明微信使用人就是当事人双方。


如何确认微信使用人的身份,对此,法官说,目前的司法实践主要有四个途径:对方当事人自认;微信头像或微信相册照片的辨认;网络实名、电子数据发出人认证材料或机主的身份认证;第三方机构即软件供应商腾讯公司的协助调查。


二是微信证据的完整性。这涉及微信证据的真实性及关联性,因微信证据为生活化的片段式记录,如不完整可能断章取义,也不能反映当事人完整的真实意思表示。例如本案中,应有聊天记录等作为证据链,综合证明借款性质。


三是能达到证明目的。例如本案中在微信借钱时,应备注“借款”“借钱”等字样。


当然,最好的可能还是:

不借钱


网友评论:


花果山上的小平:钱,虽然没有眼,但能看透一个人的灵魂!
冷学长:只要不借钱,我们还是朋友。
当年小甜甜如今牛夫人:爱别人还找别人还什么钱嘛…送他好了
三思逍遥:没毛病,这就是爱的代价嘛。
sk92bl:赠与可以随时撤销
成者为王958:交友不慎
奶爸教数学:如果是男的朋友,备注嫁妆是可以退的


每经编辑 赵云;本文转自杭州交通918(id:hzfm918)综合北京晨报、成都晚报、新浪微博等,仅供普法参考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