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网信部门今年17次举措讲了啥?6图看懂→
“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 “强化网络平台责任”“健全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工作机制”……9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为网络空间治理要义提纲挈领。
时间回溯到2016年4月19日,在一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一重要任务。我国网络空间的风险点在哪里?如何治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5年来始终是治理层高度关注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成体系的治理行动有序铺开。
今年以来,国家网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多项举措印证,网络空间正朝着精细化治理的方向发展。比如,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相关法规再修订,再如,延续“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在8个方面部署,对饭圈乱象、PUSH弹窗等问题集中出击。
当前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重点领域有哪些?哪些互联网群体、行为将进一步规范?本文梳理今年1-8月国家网信部门发布的17份相关文件及通知,拆解要点,解读趋势。
发布10份文件
涉直播、网络安全、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
自今年1月以来,国家网信部门牵头印发至少10份文件,围绕直播管理、数据安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领域作出部署。
其中,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方面,首先是两部法规的再修订。1月8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于2000年实施,此次为重新修订。对比旧的管理办法,此次修订稿对信息发布及信息安全有了新要求,例如提出“建立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制度”等。
1月2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呈现出专业化、组织化、商业化等诸多特点,而修订目的正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规定》共23条,明确了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运营者的主体责任,并从内容分类生产、提高发布门槛、强化原创保护、扶持正能量内容四方面倡导优质内容生产。
其次,进一步强化直播管理,先后出台指导意见和规范性文件。如《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网络直播行业存在的内容生态不良、主播良莠不齐、充值打赏失范、青少年权益遭受侵害等社会关切问题,从13个方面提出管理细则,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而《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则对直播带货进一步规范,明确了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等主体的权责边界。
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发布实施《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对39类App划定了必要个人信息范围,App是否涉嫌过度获取索权首次有判别标准依据。此外,在算法、区块链、IPv6等新兴技术领域,以及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方面,也先后有了标准化的管理规范,体现着网络空间治理与时俱进的特点。
《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深化公众账号、直播带货、知识问答等领域不文明问题治理,开展互联网领域虚假信息治理。
今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包括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整治春节期间的网络环境、打击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治理算法滥用行为、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规范网站账号运营、整治PUSH弹窗等8个方面。
1-8月,“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序开展,截至8月底,已先后启动春节网络环境、饭圈乱象、未成年人网络环境、PUSH弹窗、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等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同时,针对今年以来渐趋严峻的不法行为,如摄像头偷窥黑产、跨境赌博等,展开集中打击治理。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
涉14类领域、11类群体、25种行为
通过对相关法规文件和专项整治行动的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国家网信部门对互联网信息内容生态的治理切口更细,集中在直播、短视频、社交平台、资讯平台、公众号等14类领域,且更注重信息服务提供平台、相关运营者等群体的管理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25种行为被国家网信部门纳入了重点查处范围,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限定的20类违法及不良信息相呼应,适应当前的信息服务形态,并加以延伸。
如在直播规范管理中,明确了主播法律责任及用户行为规范,特别强调了直播平台上经常发生的跨平台违法违规交易、组织变相赌博、煽动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在“饭圈”乱象整治中,先后点名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攀比炫富、造谣攻击、应援集资等十多种有害信息和行为;在PUSH弹窗突出问题的整治中,列举了传播虚假信息、渲染恶性案件、炒作低俗恶俗、滥用算法、违规推送新闻信息等5类违规行为。
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服务
至少19种行为被禁止
未成年人,是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保护群体。“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国家网信部门至少有4份文件、4次专项整治行动提及未成年人,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至少19种行为作出禁止。
如在关于直播规范、算法推荐管理几份文件中,特别设立未成年人保护章节,提出“严禁为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提供主播账号注册”“向未成年人用户提供‘青少年模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充值打赏服务”“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要求;在加强饭圈乱象治理行动中,“严控未成年人参与”是重点措施之一,对未成年人打赏、应援消费、担任相关群主或管理者、投票打榜、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线上集会等行为作出限制。
而“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作为“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8个重点任务之一,已经持续开展了两届。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专项行动新增了对不良社交行为、不良文化现象扭曲青少年价值观,以及“青少年模式”效能发挥不足等问题的处置排查。如在相关部门近日的发文中,首次将“娘炮”“耽美”列为不良文化,要求坚决抵制。而在对“青少年模式”的优化方面,专项行动要求,重点解决“青少年模式”入口不显著、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不够丰富、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此次专项行动中,国家网信部门还对有关平台进行约谈,如针对快手、腾讯QQ、淘宝、新浪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责令平台限期整改,并实施相应的罚款处罚。
从“规制”“管制”到“治理”,网络空间治理理念正在实践中不断革新。而在治理主体方面,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莫琳
校对:方正
审核:郑俊良
来源:南方+、南方都市报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