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细胞研究频频登顶NCS,实验套路你也能学
作为国货之光的华为最近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鲜在媒体露面的任正非上周在华为总部接收了一众中外媒体的采访。在采访中,任正非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大家之言总是醍醐灌顶。
作为在 99% 失败和偶然 1% 成功的类器官研究领域奋斗的小学徒,当前能做好的就是博览大牛 paper 增学识,网罗八方秘籍涨技能。
大牛神操作:
尿液细胞生器官?肠道极性反转?
最近,类器官研究大拿 Hans Clevers 教授团队从健康志愿者和囊性纤维化(CF)患者的尿液中离心获得细胞沉淀物,采用包埋大法,3D 培养细胞获得「tubuloids」类器官[1]。
该患者来源的类器官对特定的药物敏感。尿液衍生的类器官可以作为疾病模型,完美还原病人组织的真实病理特征,是药物筛选或者体外诊断的重要方向。
Hans Clevers 教授团队开创性地使用 R&D Systems® 的 I 型胶原(Cultrex® 3D Culture Matrix Rat Tail Collagen I)构建出类器官的进阶版本——器官芯片(Organ-on-a-chip),并利用此平台检测跨上皮转运和药物处置功能。
微流体培养的器官芯片[1]
现在热门的肠道类器官可以与真实的生理状态类似,形成肠道内腔,并还原出内外侧细胞极性,但是常规研究内腔细胞的实验方法如显微注射操作耗时而繁琐。
为解决该问题,另一位类器官的大牛—— Calvins J. Kuo 和其他实验室合作,利用整合素 β1 在 R&D Systems® BME 基质胶(Type II 低生长因子版,货号:3533-001-02)中成功培养出极性反转的肠道类器官[2]。
让内腔细胞可以直接暴露在外,从而构造了操作简便的肠腔研究模型,并通过脂肪酸吸收、鼠伤寒杆菌侵袭和李斯特氏菌感染三个实验验证功能,该模型在评估屏障完整性、监控营养摄取和检测细菌感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极性反转肠道类器官模型[2]
如何优雅的完成类器官实验?
将 R&D Systems® Cultrex® Reduced Growth Factor BME(低生长因子版,货号 3533-010-02)及类器官置于冰上或 4 ℃,而培养板需要在 37 ℃ 预热,以诱导 BME 快速聚合,防止类器官接触培养板底部。
BME 融化后与类器官按一定比例混和(如培养胃类器官为 10,000 类器官细胞/mL),推荐使用 6 孔板,在每个孔中滴加 6~8 个 50 μL 的类器官-基质胶团(如果使用 24 孔板推荐每个孔只加一个胶团)。
将孔板放置于 37 ℃ 培养箱中,待基质胶凝固后,每个孔加入 3 mL 的培养基。
去除培养基,每个孔使用 5 mL 的 4 ℃ PBS 洗涤,随后用 5 mL 4 ℃ R&D Systems® Cultrex 类器官收获液(货号 3700-100-01)孵育 30~60 分钟,并在低温环境下轻轻晃动孔板使基质胶充分溶解。
基质胶完全溶解后使用 20 号的注射器将类器官细胞冲洗打散,并转移到离心管中,在 500 xg 4 ℃ 下离心收集,再用 5~10 mL 的 4 ℃ PBS 清洗细胞并再次离心,最后将基质胶与类器官细胞混合并再次滴加到孔板上。
大牛 Hans Clevers 和 Calvins J. Kuo 盖章认证的基质胶,想试试吗?R&D Systems® 的基质胶可广泛应用于包括支持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粘附、血管新生、体外细胞迁移/侵袭、体内成瘤等在内的多个领域。
目前,R&D Systems® 部分 BME 现货产品低至 5.5 折,价格不受贸易战影响,产品无需等待,更有知名品牌咖啡券相赠。
详情请咨询当地经销商,享受优惠记得提醒经销商使用 Promotion Code 哟!
快来联系各地经销商
活动须知:
本活动仅限中国大陆地区;
促销截止时间为 2019 年 6 月 21 日;
促销产品仅限指定批号现货产品;
下单请使用 Promotion Code,否则不享受折扣及赠品;
本促销不与其它优惠或促销活动共享;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Bio-Techne。
参考文献:
[1] Schutgens F, et al. Tubuloids derived from human adult kidney and urine for personalized disease modeling. Nat Biotechnol. 2019 Mar;37(3):303-313.
[2] Co JY, et al. Controlling Epithelial Polarity: A Human Enteroid Model for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s. Cell Rep. 2019 Feb 26;26(9):2509-2520.e4.
题图来源: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