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散煤用户”幸好是乌龙,骂声里的民意不容忽视!
幸好,凛凛寒冬里,一则更让人寒心的消息已被证伪。
刚刚,河北曲阳再度回应“拘留2名散煤用户”——
1、消息内容有误,系工作人员失误。
2、从未对燃用劣质散煤人员进行过拘留。
3、照片张冠李戴,图片里的两人并非此次燃烧散煤的用户。
今天下午,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在网络流传:《我县拘留2名燃烧散煤用户》。
当地环境保护局昨天发布该通报称,为做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厉打击城中村燃烧散煤现象,并对其中不听劝导,二次违规燃用劣质散煤的二人,给予治安拘留处罚。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网民热议——
幸好,只是一场乌龙,公众的愤怒可以平息了。但这场乌龙里体现出来的民意,值得我们深思:人们并非不认同使用清洁能源,更不是不认同环境治理,但民意为何会沸腾?原因很简单:
第一,公众认可治理的重拳出击,但不认可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如果不顾实际地搞“一刀切”,不仅难以产生长远效果,百姓还会怨声载道,失去对政策的理解和信任。“一刀切”治理下的假象,看似雷厉风行,实则是只顾自己方便,而置民生于不顾。公共政策要向精细化管理延伸,是现代化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
第二,公众认可执法的雷厉风行,但不认可不以法治为边界的肆意而为。执法者不应缺位,但要执法有据,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法治的镜子,不仅要对着别人,更要对着自己。只有规范执法,让法治确保权力不被滥用,才能真正保障老百姓的利益。
第三,公众认可公共政策的直通人心,但不认可何不食肉糜的傲慢无情。霸座者被拘留,见义勇为者受保护,昆山反杀者被宣布无罪……这些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点赞,是因为这些处理都倾听了百姓的民心民意。每一位执法者的权力都来自人民,要时刻把握住“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坐在办公室拍脑门做出的决策不可能是科学决策,沉下身子才能和群众一道干出真正的民心工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是所有工作的初心。
人民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原本是念兹在兹的民本之策,如果不能忧人民之所忧、想人民之所想,就会适得其反。
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焚烧能不能不有损健康、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住得起房。
我们不能为了空气清新,而牺牲百姓的供暖,不能为了舌尖上的安全,而牺牲惠民的物价。如何两全?考验执政智慧,更考验执政良心。
一场乌龙里的民意再一次提醒我们:共和国的土地上,人民至上!
还不知道这些事?快戳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