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刁钻”提问首席大检察官两个半小时!
1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办2019年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张军和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童建明,身着制服佩戴检徽出现在发布会现场。
长安君(ID:changan-j)注意到,虽然名为“最高检改革内设机构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发布会”,但实际上,张军检察长“发布”最高检内设机构改革的相关情况只用了不到20分钟,而剩下的两个半小时,都在回答国内外记者提问。
“发布会”开成了“问答会”,面对每一个“刁钻”提问,没有回避“打太极”,每一次真诚作答,都引来一次刷屏,网友惊呼:
最高检承包了3号早上所有的热点!
何以如此?唯有二字,公开。
有了解才有理解
有理解才有支持
对大部分人来说,检察院是个“神秘”的地方。
对于这种“神秘”,中国首席大检察官张军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他在发布会上的介绍环节讲了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去年10月份,我到中央党校讲检察工作,问一个搞社会科学的领导干部,知道我们检察机关是干什么的吗?
他说,我知道,抓人的。
我说,这是过去反贪职能中的部分侦查权,现在转隶了,整体划为国家监察机关,我们监察机构做了改革。
“神秘”同时也就意味着不了解,这个不了解可能是全方位的:不了解工作内容,不了解职责任务,不了解成绩贡献,也不了解在其中埋头苦干的人……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就像我们普通人之间的交往一样,没有人愿意无条件的信任一个陌生人,也不会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这样的情况,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遇到了太多,在社会热点案件、争议事件中,当批评指责一边倒地涌入司法机关面前时,很多人非常委屈:我们做的没错,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为什么没有人理解,为什么没有人支持?
因为缺乏了解,所以没有理解的基础;因为没有理解,所以没有支持的动力。了解从主动公开出发。这个公开可能不是正襟危坐地读报告,不是一脸严肃地讲大道理,而是交流、沟通与互动。
最高人民检察院虽然有“最高”二字,但姿态不高,架子不大,并非“高高在上”。在发布会上,艰深难懂的法言法语被两位大检察官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解释的非常清楚,两个半小时的“问答会”没有念稿子,而是像张军检察长说的那样,“我知无不言”。
主题是最高检的内设机构改革,但问答却“发散”出去,从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一分为三”到保留的侦查权如何运行,从逮捕公诉到未成年人保护,内容“跑偏”却变得全面立体,让人看得踏实,让人看得有安全感。
这安全感来自实实在在的司法业绩,也来自“知无不言”的司法公开。
有真诚才有沟通
有沟通才有共识
沟通凝聚共识,而真正的沟通不是自说自话,而是理解相互的想法,坦诚交流。
在“国”字头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都很含蓄,对于一些曾经有广泛争议的问题换了一种说法——“业界有一些讨论”。媒体口中“业界有一些讨论”指的是检察机关的捕诉合一。
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顺坡下驴,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摆明事实?在长安君(ID changan-j)看来,首席大检察官给出一个满分答案——
对于捕诉合一,张军检察长讲了一个故事:
捕诉一体,专家学者一开始是不赞成的,后来我们请他们到江苏、吉林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
在江苏的时候,专家学者们是抱着不行的态度,这样做怎么能够很好地落实你们的法律监督职权?
到了吉林的时候,思想观念就有了明显转变,大家讨论的是怎样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捕诉一体的问题。
张军检察长介绍,捕诉合一的争议来自于两个,一个是监督,一个是效率。以前逮捕和公诉两个职能分离的时候,在制度设计上有内部制约机制——“捕错了不一定诉,诉错了,回头总结总结捕的问题”。
张军检察长则把之前现实运行情况挑明:
很多地方检察机关,包括最高检是由同一个副检察长分管,我们能想象这个内部制约的效果会怎样。
现在,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司法程序作保障,有检察院内部调整后的监督机制做支撑,案件质量大幅上升,而效率方面,先行先试的吉林省检察机关,批捕和提起公诉的时间分别缩短了12.3%和12.4%。
公开需要彻底的坦诚,把话说明白,把道理讲到家,把对话者当做自己人,不闪躲不回避。少一些提防,多一些真诚,信任就会来得更快一点,共识也就来得更彻底一点。
把实践、数字、效果都自信地摆在台面上,把过去、现在、未来都清清楚楚地表达清楚,是坚持“看起来很美”的捕诉分离,还是坚定地走捕诉合一的改革之路?听了张军检察长的回答,相信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这答案来自直面争议,敢于让人民监督的司法自信,也来自真诚沟通的司法公开。
有关切必然有回应
有回应才能有公信
司法机关,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是人民的期待也是司法机关的职责。毋庸讳言,相比制度变化机构调整,社会更关注进入司法程序的热点案件。
此次发布会也是如此,最近的两起热点案件被记者问到——
路透社记者:
关于被拘留的两位加拿大公民康明凯和迈克尔,请问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会正式起诉这两位加拿大人?
张军检察长在发布会“秒回”:
这两个案件媒体上都有了很多报道,国内外都比较关注。
按照中国法律,他们处在被调查阶段。在办理这个案件过程当中,都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没有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
毫无疑问,两位加拿大公民在中国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现在接受调查是符合程序的,相信会按照程序向前推进。
依法、依规,稳步推进,专业严谨地答复让人放心:不管是谁,在中国的土地上触犯刑法,都会严格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接受调查,进入司法程序,这其中,有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更有司法机关及时的公开,接受人民的审视。
透明,意味着司法权力依法在阳光下运行,也意味着“无可奉告”四个字在司法公开的浪潮中被“拍死在沙滩上”。正如评论所说——把案件放在社会聚光灯下,也是司法担当的体现:
案件办得对,就是一次普法教育;案件办错了,能够敢于担当、改正错误,也能扶正公平正义的天平。
及时、全面回应社会关切,不仅是一种自信,还是一种定力,拥抱舆论又不被舆论所左右,公众对法治的信仰、司法的公信力才能在公开中同时树立,比翼齐飞。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开,就是铁案与人民群众内心感受中唯一的桥梁,没有公开,公平正义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间,永远隔着一道天堑。
新年新气象,新年国新办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让人激动。不仅因为发布会承包了今天的“热点”,也不仅因为问答中呈献出检察机关改革欣欣向荣的全景图,而因为这体现出政法机关对公开的重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切切实实的能力提升。
让司法机关不再“神秘”,让信任、支持来得更快,前路依然漫漫,但路已在脚下,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还不知道这些事?快戳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