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雪里寻梅

2017-08-22 一粒灰尘*陈博雅 知音驿站



编 者 按



昨天,一粒灰尘作文谜团》。既然人类生存在谜团之中,就不得不寻求真理?古往今来,寻求真理的人络绎不绝,多少傲慢的政治家不过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多少学者、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也不过是稍逊即逝而已真理是什么?》真理究竟在哪里?

 

自杀——两位世纪学者——余虹教授和诗人海子,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人生中探索,在宇宙间寻找真理,最终为什么都选择自杀呢?爱因斯坦说:“我们这些终有一死的人,命运是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马太福音》5:8

 


探索世界 追求真理


从有限中把握无限,从短暂中寻找生命的永恒。哲学似呼让我们参悟宇宙,体悟人生让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凭借主观能动性,人类在实践中将开启一个意义的世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屈原的《天问》成为千古绝唱。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有人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真理从而信靠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好像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大千世界的组成部分。

 

【伯38:5】你若晓得就说,是谁定地的尺度?是谁把准绳拉在其上?

 

【伯38:6】地的根基安置在何处?地的角石是谁安放的?

 

【伯38:28】雨有父吗?露水珠是谁生的呢?

 

【伯38:29】冰出于谁的胎?天上的霜是谁生的呢?

  

。。。。。。

 

【创1:1-】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上帝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上帝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上帝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于是上帝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上帝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上帝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上帝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于是上帝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本应:“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19-20)”可是,人就是明知故问,偏行己路。“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1:21-22)”

 

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易传》记载:“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从物体物质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己。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荀子说:“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时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觉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这正如空气一旦稀薄时,人们会更深切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及其对于生命的意义一样。

  

根据生物学的知识,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于是,有人说规律也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原来,上帝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罗1:18)”

  

荀子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夫是之谓天情 。。。。。。夫是之谓天官。。。。。。夫是之谓天君。。。。。。夫是之谓天养。。。。。。夫是之谓 天政”《 荀子·天论》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约16:13)”

  

“祂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是上帝本体的真像,常用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来1:3)”




下篇:《为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