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果壳四季 |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壳  季 · 二十四节气故事

处暑


农历 七月廿六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用。

接着天地万物开始凋零,充满肃杀之气。古时的“秋决”,就是为了顺应天地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中“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告诫人们秋天是收敛的季节。

“禾”指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意思是开始秋收了。



· 文化习俗 ·


秋爽来学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一则轶事:京师小儿懒于嗜学,严寒则歇冬,盛暑则歇夏,故学堂于秋日大书“秋爽来学”。

说的是在京城里很多孩子懒得读书,冬天歇冬,夏天歇夏。天冷、天热都是不读书的理由。所以到了立秋的时候,学堂就会贴出四个大字,“秋爽来学”。天气既不热也不冷,便没有借口来逃避学习了。

秋爽宜人是学习的理由,春华秋实、夏放冬藏,四季也蕴藏着哲理的风华。


开渔节

处暑之后,除了庄稼丰收,也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沿海地区,为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有“开渔节”的习俗。比如中国(象山)开渔节、东海(舟山)开渔节、南海(阳江)开渔节等,此时鱼虾贝类生长得比较成熟了,适合捕捞收获。



丰收祭祖

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处暑前后正值中元节,也叫做七月半,最早是上古祖先“农作丰收秋尝祭祖”的活动。

古时候,民间认为自己的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有了祭祖的习俗。恰巧又赶上了小秋的农作物收获,这天的祭祀活动晚辈还要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


迎秋吃鸭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天上的云彩疏散而自如,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七月八月看巧云”,有“出游迎秋”之意。

古时候处暑这天,民间有吃鸭子的习俗。老北京人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部分地区做好鸭子菜会赠予亲朋邻里,表达“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祝愿。



· 果壳er说处暑 ·



来自成都生物研究所融化的冰说:

秋老虎在虎视眈眈,今夏的青藏高原尤其炎热,看着冰川融水哗啦啦的流向远方,原来被白雪覆盖的山峰赤裸裸地伫立在原地,触目惊心的场景经常浮现在眼前,全球变暖是如此的严重啊!


来自半导体研究所暗河说:

处暑到了,那吃的可就太多了。莲藕正是新鲜,洗干净了白白胖胖的下锅一炒,清脆可口。玉米也是最嫩最好吃的时候,把最外面的皮一剥,带着最里面的几片叶整根的煮熟,软软糯糯还带着玉米香,一口气就能吃完一根。


青藏高原研究所星河说:

处暑时节,迎来了久违的凉爽。“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傍晚的国科大奥运村校园,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绿草茵茵、夏虫啁啾。奥运塔灯光四射,整个塔身玲珑剔透,不断地变换着各种图案,给处暑时节的夜晚添加了几分寂静。此时此刻跑个几公里下来,浑身舒爽,既调节了紧张的科研和学习生活,又强壮了体魄,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


地球环境研究所昌昌说: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大家可以欢庆高温的离开👏 👏 👏

此时可以吃些润肺清燥、止咳化痰的梨,以缓秋刑。

除此之外,“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


未来技术学院天水说: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刚入初秋,夏日的暑气还未完全消散,突如其来的阵阵微风带来了千金难买的舒适与惬意。怡人的秋色慢慢铺陈开来,秋云飘逸,秋水如镜,秋阳透亮,伴随丝丝凉意。

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

——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


处暑送凉,白露为霜。

下一个节气,初秋的白露。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云青山,露下秋草。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诉说你与白露的故事。

四季光影,果壳随行

欢迎投稿节气相关的照片、视频、创作

你会收到以下部分纪念品

@融化的冰@暗河

@星河@昌昌@天水

恭喜你们获得上期活动纪念品~

纪念品将于学期末发放

届时请留意查收邮箱信息


与你一起说节气

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更多阅读

文案/毛岚  图片/网络  编辑/毛岚  责编/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书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果壳四季 |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