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读 | UCASer 书单 第23期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问》战国·屈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唐朝·刘禹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唐朝·王维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日出入行》唐朝·李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与诸子登岘山》唐朝·孟浩然


秋意日益浓,风色已高清,时序代谢,乾坤静肃,思哲怀远,邃密的逻辑思辨与灵动的生命意趣,交相辉映。本期书单,人文学院的同学带你从不同角度领略世界的繁复景致。



1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作者:[美] 罗伯特·所罗门/凯思林•希金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雁栖三层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B0/21


原文分享

生活的意义问题不是那种需要或能够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的确,它更像是一则不可或缺的隐喻或是对生活的看法和洞察,从中你可以看出自己正扮演着何种特定的角色,有着哪些合理的期待。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对它的看法从多方面决定了你未来生活的走向。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十一个章节,每一个章节对应一个哲学主题,如实在、自由、正义等,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

荐读心语

虽然每一章节都用一个很简单的话题开始,但之后逐渐深入的哲学讨论是需要一定耐心去读的,读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日常问题重新进行审视,能够真正享受到思考的乐趣。这也是一本哲学考研必读书,如果你只是想要了解一点哲学,觉得这本书太厚,那么下面的书或许可以让你轻松接触哲学带给你的快乐。



2

《思维的艺术》


作者:[德]延斯·森特根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馆藏地:玉泉中文流通书库

索书号:B0-49/1;B0-49/2


原文分享

哲学家本身就是思想收藏家。读书——哲学家的首要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收集形式。读书和收集,这两个词在最早的时候是一个意思,即通过整理找出值得保存的东西。一直到今天人们还用Weinlese(可理解为采摘葡萄)。采摘葡萄同阅读一本书很相像。读者在字里行间穿越,就像是穿过葡萄园,不时在路上收集精神果实。

内容简介

作者用轻松欢快的语调,向读者介绍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哲学思维方法。书中的每一种思维方法,都关联了一位哲学大师以及他的哲学思想。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到康德、帕斯卡、尼采,再到哈贝马斯、海德格尔,几乎贯穿了整个哲学历史。

荐读心语

书本不厚,添加的插画和文字相映成趣,文字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并且引用了新闻事件以及身边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哲学命题。每一节独立讲述一个主题,读者可以随时开始阅读一个主题,碎片化时间也可用来学习一个思考方法。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哲学家们是怎么去思考问题,从而想要探究事情背后的真实原因。



3

《谈谈方法》


作者:[法] 笛卡尔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雁栖三层流通阅览书库

索书号:B565.21/15


原文分享

思想这个名称,是指一切在我们心里、被我们直接意识到的东西。因此一切意志活动、理智活动、想象活动和感官活动都是思想。

内容简介

作者以半自传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自己新的哲学方法及形成过程。提出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步骤和方法规则,以及由这些方法规则引导出的行为准则。本书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

荐读心语

这本书是笛卡尔第一次发表的著作,是一本相较于其他的哲学著作易读且较薄的书本,是笛卡尔最初对科学的理解。透过书名,虽然读者以为笛卡尔想要介绍一种人人需要遵守才能正确运用理性的方法,但是作者谦逊地告知读者有理由不必遵循。作者像一个长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娓娓道出关于理性运用的方法,值得我们通过阅读来反复思考。



4

《寂静的春天》


作者:[美] 蕾切尔·卡森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雁栖一层第一书库

索书号:H319.4:X-49/1


原文分享

是谁有权力做出决定,认为一个无昆虫的世界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尽管这样一个世界由于飞鸟耷拉的翅膀而变得黯然无光?这个决定是一个被暂时委以权力的独裁主义者的决定;他是在对千百万人的忽视中做出这一决定的,对这千百万人来说,大自然的美丽和秩序仍然具有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深刻而极其重要的。

内容简介

本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荐读心语

虽然本书常被当作生态保护的科普读物,但是作者以环保为切入点引发更多对技术应用的反思:人类不断扩展生存空间,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占,有多久我们没有在清晨听到窗外啾啾的鸟鸣;当我们试图除掉一种植物时,却没有注意到这种植物对其他生物的重要价值……除了以上这些,在所有这些情况中,需要我们去认真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是谁做了这个决定?当我们尚未调查清楚一项技术应用的危害时,谁有权决定怎样使用这项技术?运用在哪里?造成的后果由谁负责?



5

《科学传播简史》


作者:李大光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已帮你荐购

 

原文分享

科学的大众化的主要特征就是交流,或者说,秘而不宣是科学发展的阻碍力量,而思想和成果的交流能够纠正谬误,加速科学发现的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从历史角度探索了从希腊化时代至今,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审视了科学传播的发展,将中国科学传播的历史和现状融入世界发展大趋势中,使读者在全球大形势下观察中国科学传播的发展与进步,试图将科学家的活动与公众对科学可靠性的认识融合在一起。

荐读心语

作者把科学传播发展的历程写得很清楚,系统且权威。我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通过读史,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科学传播的走向和规律;另一方面,可以用来学习历史上科学传播的成功经验,规避失败教训。从而真正做到在了解不同语境中的科学大众化基础上,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科学普及,实现“公众理解科学”。



邀你共创UCASer书单

累计推荐且被精选书籍最多的同学

学期末会获得纪念品一份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更多阅读

文案/刘芳  图片/网络  编辑/段顺霞  责编/楚鸿飞©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书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读 | UCASer 书单 第23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