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果壳四季 | 芒种,谷物知多少


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

此时气温升高,雨水充沛

适合晚稻等谷物种植

恰如“忙种”

南方忙于插秧种稻

北方忙于收割小麦

而芒种之后

种植成活率会越来越低

故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

二候鵙始鸣

三候反舌无声

芒种阴气初生


去年深秋所产下的螳螂卵中

小螳螂因感受到阴气破壳而出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出现在枝头

这种体型娇小却性情凶猛的“屠夫鸟”

因感受到阴气而鸣叫


鸣声甜美悦耳的反舌鸟

却因感受到气候变化停止了鸣叫


有芒之谷

《通纬·孝经援神契》曰:

“小满后十五日,斗指巳,

为芒种,五月节。

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

即芒种意为有芒的作物可以播种

 

芒,从艸(同草),亡声

《说文》:“芒,艸耑。”

本义为植物种子壳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可引申指刀剑的锋芒

也可引申为光芒


哪些作物是有芒的呢?

其实“有芒”并非学术定义

而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

在农作物中

禾谷类的部分植物有芒

如小麦、大麦、燕麦、

黑麦、小黑麦、水稻等

高粱也有短芒

谷子上类似细刺的东西

不是芒,而叫刺毛

而糜(méi)子、传入中国的玉米也均无芒

自然进化出的“芒”

在植物的进化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芒可以防虫子啃食以及小型鸟类啄食

未成熟的芒是绿色的,可以促进光合作用

芒上的倒刺、锯齿

使种子更容易粘在动物皮毛上被传播

在青藏地区芒还可以缓冲冰雹的冲击力

降低麦穗折断的几率

野生禾谷类植物往往是有芒的

而且多为硬芒、长芒

但如果作物被人工培育

芒的功能则无足轻重

甚至碍手碍脚

如果小麦的芒过硬不易折断

会给脱粒造成困难

因此被人类驯化的小麦

芒会变得更软、更短

欧洲甚至有无芒的小麦品种

而人工栽培的水稻基本都是无芒

因为有芒水稻的产量更低

在被人类驯化的过程中

芒的形态总体变化趋势为

由硬变软,由长变短


四体不勤,五谷可分

谷物在人类食谱中

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

五种作为主食的谷物统称为五谷

 

《论语·微子》中有言: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一些读书人脱离劳动实践

而现在的确也少有人知道五谷为何谷

上述的谷子、糜子都属于五谷

 

谷子是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

谷穗成熟后色泽金黄

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黄色

去皮后俗称小米

古称稷、粟,也称粱

谷子


糜子为禾本科黍属植物

原产于中国北方

是中国古老粮食和酿造作物

陕北一带的炸糕、枣糕

就是软糜子碾压成面制成的

硬糜子碾成的米称为黄米

有养胃补气益肺除热的功效

但不太利于消化

糜子


谷子和糜子

就是五谷中的“稷”和“黍”

其余三谷分别是

稻、麦、菽

也有说是

麻、麦、菽


其中的“”就是水稻

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

位于北方黄河流域

而水稻主要种植在南方

因此“五谷”中最初有麻无稻

而“”则是麻子

其籽可以充饥,也可榨油

因而被列为谷物

但麻子更常用的部分是纤维

用以制作麻绳、麻衣、麻纸等

余下毫无争议的两谷中

就是小麦

则是豆类的总称

麻子与麻布


唐宋以后

水稻在粮食供应中占绝对优势

稷、黍、麦合起来不及水稻的一半

而菽和麻则退出了粮食作物的范畴


为什么是谷物

谷物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具有天然的优势

不仅富含碳水化合物

为人类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还能提供纤维、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B

但其真正被人类选择的原因不止于此


谷类是低矮的草本植物,易于徒手采集

颗粒较小,便于盛装、携带

含水量低,易于干燥,营养成分比例高

同时也易于长期储藏

人类食用的粮食就是谷物的种子

可以直接用于种植

且种植投入的劳动强度不高

一年生草本植物,收获周期短

一粒种子可收获十几倍的新种子,产出比高

谷物单位面积可种植的数量较多

意味着得到基因变异植株的可能性较大

人们更容易从中选出想要的品种

驯化效率高

此外,谷物的食用形式多样(粒食、面食)

烹饪方法丰富(蒸煮炸烤等)

与豆类、薯类等其他作物相比具有综合性的优势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有芒的麦子正被收割

有芒的稻子正被播种

在这个忙碌的时节里

你的手里在忙碌着什么

心里又在期待着什么呢

扫码分享你的芒种吧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更多阅读

文案/王语舒 网络  图片/网络  编辑/王语舒  责编/俞瑶©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书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果壳四季 | 芒种,谷物知多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