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四季·芒种 | 有芒之谷可种
节
气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
“芒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元代书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稻谷类有芒作物到了播种期。
芒种时期,我国南北方均呈现气温显著升高的特点。其中,北方尚未进入降雨集中期,而南方季风雨带稳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进入梅雨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芒种亦“忙种”,农事进入耕种忙碌的阶段。“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北方冬小麦成熟,农民开始了争分夺秒地收获,赶在阴雨季的到来。南方雨季来临,晚稻种植季到来,正是“才了农桑又插田”。
范成大在其诗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中描述了一幅幅农家夏日繁忙的生动场面——远处池塘稻田里蜻蜓飞点水面,近处长草繁花的原野上蝴蝶翻飞;西风来了,吹熟了麦子,紧接着便吹来了阵阵的稻花香气;桑树长得很好,蚕也吃得白白胖胖,日夜结着茧丝,就连新嫁娘也连夜在绢机旁忙碌;槐树繁茂,给过路人遮出一片阴凉,遥遥看向远处,那农家的小儿正弯着腰在田垄上忙碌。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七》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月榴花照眼明”
熏风入夏,火红的石榴花也在墙边无人在意处热烈地开出花来。
石榴,原产于波斯(今伊朗一带)。晋朝张华《博物志》一书中提到“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
因榴花明媚,果实繁多,自唐朝始,石榴在我国文化中常寓意着“多子多福”;宋代时,更是以石榴果裂开时的果粒数量来占卜预知科考上榜的人数,“榴实登科”一词便流传开来,寓意着金榜题名。
《题榴花》
[唐]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青苔落绛英。
芒种·物候
一候螳螂生
螳螂于上年深秋产在林间,此时应时而生,破壳而出。
二候鵙(jú)始鸣
鵙即为伯劳鸟。
伯劳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有很多,《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中有“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化为成语“劳燕分飞”,比喻别离。《西洲曲》中亦有“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之句,一方面用伯劳来表示季节,另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伯劳善鸣,鸣声急切刺耳。《诗经·豳风·七月》中说:“七月鸣鵙”,其实“伯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已然是仲夏的象征了。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习俗
送花神
袁宏道《满井游记》记载“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节”,此后天气回暖,百花次第开放,逢其时迎接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此后百花凋残,结出果实,民间举行祭祀花神仪式,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便描绘了“送花神”的场景: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
如今,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这一传统习俗。
煮梅
南方,五六月份正是梅子成熟季节,此梅正是“望梅止渴”之“梅”,味道酸涩,但营养丰富,因此人们常常采用“蒸煮”的烹饪方法,方便食用。
《三国演义》中就有一段“青梅煮酒”时节的故事:
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树木葱郁的六月,是雨季,也是收获季。
麦子要收,稻子要种。
一年的时光已悄然过半,大人们田间劳作,孩子们河边嬉戏,每个人在为生活忙碌着,播下的种子,有的露出嫩绿芽尖,有的于土壤中积蓄能量。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光影。也别忘记找一片宁静,享片刻闲余。每一次弯腰和抬头,都是对生活的尊重与热爱。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脂砚斋评《石头记》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2]罗贯中. 三国演义 [M].北京:中华书局,2009.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