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娱匠|要做“英剧”的王东辉:制片人在国内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职业

2016-09-13 壹娱观察-娱匠 壹娱观察


(本文为“壹娱观察”独家首发,有需要开通白名单转载的公号请后台留言联系)


精益求精凭的是耐力和天才

十年磨剑靠的是执着和手艺

机灵、投机、豪赌不该是工匠的应有之义

制片人游走在商业和艺术之间

周旋在投资人和导演之间

他们理应是影视产业里首当其冲的工匠
娱匠 001 期


文 / 郑茜 陈昌业

 

从《绣春刀》到现在,我觉得最大的困惑还是在于制片人的工作远远被低估了。”

 

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近日在《绣春刀》制片人王东辉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沙发上散落着一套电视剧剧本——《大唐狄公案》,“这部作品磨到现在,应该是第四年了。希望今年能够把剧本全部完成,明年就可以进入到制作阶段。”

 

我希望按照BBC制作的英剧标准来制作一部国内的电视剧。” 跟打磨《绣春刀》一样,王东辉愿意花最多的时间用在剧本上,并深知要做到英剧的品质,首先就是真正地做出英剧的底子——剧本。

 

2013年末,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访华时开通了个人中文微博,并在回答网友催播英剧《神探夏洛克》时称,“我会尽最大努力告诉他们,中国粉丝希望看到更多的夏洛克剧集和更多改编版本。”2014年9月,《人民日报》同样是在微博,发表了评论文章,称该让英国知道中国有个叫狄仁杰的神探。

 

实际上,西方很早就知道了中国的“大唐狄公”。荷兰外交官、作家高罗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为中国的这位神探写就了《大唐狄公案》,一经出版便风靡西方,并成为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

 


《犯罪心理》剧照


王东辉告诉壹娱观察,这些年的《犯罪现场调查》(CSI)、《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等英美大热犯罪剧都有买过《大唐狄公案》里面的某个故事,借以改编。

 

想法萌芽之后,王东辉便为了促成这件事开始不断地漂洋过海,就是为了雇请英国编剧参与中国电视剧的剧本创作。这也引起了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BAFTA)的关注,对于英国电视行业而言,这次的合作非同寻常,英国媒体近期也对王东辉的这部制作进行了专题报道采访。

 

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正是看到了这篇报道,找到了王东辉,想知道为一部电视剧酝酿如此之久,又大费周章、自找麻烦地邀请英国编剧是为什么?

 

“我就是想做个和国内电视剧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单集剧本要跟电影一样过硬”

 

王东辉在接受BAFTA采访时谈到找英国“外援”的初衷, “美国编剧擅长故事的规模和结构的安排,而英国编剧则在人物的提升塑造方面更加擅长——这就是我需要带给这个项目的东西。”

 

从高罗佩的儿子手中购得改编权之后,王东辉便开始四处联系合适的编剧,其中就包括著名编剧Jim Keeble和Dudi Appleton,两人分别是英国Sky1电视台出品的《警长索恩》(Throne)和BBC出品的《无声的证言》(Silent Witness)的主笔编剧,但他们当时都没把王东辉的邀约当回事儿,邮件也没回。

 

直到经纪人Tor Belfrage(奥斯卡最佳演员Daniel Day-Lewis和Judi Dench的经纪人)的出现,事情才开始有了起色——她了解了王东辉的计划后,当即帮忙联系上了Keeble和Appleton的经纪人,这才促成了他们在伦敦的第一次正式会面。

 


从左到右:Phillippa Giles、Dudi Appleton、王东辉、Patrick Irwin、Andrew Clifford、Jim Keeble


然而,两位英国编剧一听说王东辉的想法,根本不是惊喜,而是满满的怀疑。

 

对于英国编剧来说,40集体量的连续剧在他们的职业经历里前所未有、闻所未闻。


在英美的制作流程里,一季电视剧通常在10-12集,类似《神探夏洛克》这样的剧一季就三集;此外,制作方通常会只先制作一集试播片(pilot),等电视台通过了,并决定购买该剧了,编剧们才会全面开工,当然这样的一单“生意”也就是10-12集的工作量。

 

而这次王东辉带去的,是40集的“订单”——没有试播,直接就是40集——相当于四季英剧的工作量。

 

难以想象,自然存疑。

 


张嘉译


直到王东辉向编剧们表示,这部剧将会请到张嘉译共同担任制片人,并有可能由其担当主演,而他的上一部剧在国内就有一亿两千万的收视人群,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男演员之一,这才让英国编剧们看到了这部戏播出的可能性。

 

于是,两位编剧便找来其他十几个编剧共同组成了一个17人的编剧团队,分阶段地将故事大纲、梗概、初稿和定稿完成。与此同时,王东辉作为制片人的工作就开始变得更加复杂,他自己需要双语切换地统筹剧本的推进工作,同时还要保证定稿剧本的翻译转制成国内可执行的中文剧本。

 

第一年最辛苦,跑得最频繁。即使平时会通过视频会议来沟通,但王东辉算了算,平均下来他基本上还是要每隔一个半月就飞去英国一次。

 

尽管费时、费力当然也费钱,但王东辉想的是品质最要紧。

 

“我一直认为在剧本的开发阶段,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 我对这部剧的要求是单集的剧本也要像电影一样过硬,我就是想做个和国内电视剧完全不一样的作品。”

 

“真正的制片人”与“被低估的制片人”

 

王东辉在与英国编剧的“磨合过程”中逐渐地取得了他们的信任甚至是钦佩,在接受BAFTA的采访时,他们评价王东辉是“真正的制片人”。编剧Appleton毫不掩饰对王东辉的赞赏:“通常制片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好比观众席里最蠢的那一个——不管我们写什么,都得保持信任。但王东辉不是,他压根没打算当个‘事后炮’,如果他觉得这个行不通,就会立马告诉你。



BAFTA对这次“中英合作”的报道


英剧编剧擅长的单元剧,与国内电视连续剧在“工艺”上有所不同,尽管编剧可以各自主笔不同的剧集,但单集与单集之间的暗线联结是关系到40集这样的大体量电视剧能够在每日连续播出的市场环境下持续勾住观众的关键,因此王东辉对于剧本的要求都要精确到每一集。

 

他要求编剧们把每十集作为“一季”,每一集里面都有暗线连接,但不影响每个单元季和每一集的故事情节方案。就整部剧来说,每十集便会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连接,“我希望观众们看到狄仁杰这个人物,在剧情的一连串发展之后,会被影响,有所改变。”

 

原著里的涉及到的部分敏感内容也让英国编剧担心该如何适应中国的审查尺度。王东辉不想让他们在创作上有太多的束缚,初稿的进行过程中都鼓励编剧们放手创作。在他看来一些具体的规避方法会在拍摄制作的时候完成,剧本阶段要做的就是给之后的拍摄提供一个能够攀上新高度的前提基础。

 

“好的东西就是要一点点磨出来,我没办法相信,你拿五、六个月做出来的东西会很不错,我觉得那个成绩太低了。”

 


《绣春刀》当年入围了五项金马奖


回想起这四年的奔波以及自己入行制片人以来的所见所闻,王东辉直言,“从《绣春刀》做到现在,我最大的困惑还是在于制片人的工作远远被低估了。”

 

“其实我很羡慕一些人到好莱坞也好,到欧洲也好,你说你是制片人,大家都很尊重你,然后知道你的作用有多么的大,你的角色多么的重要。但是在国内来说,制片人是非常被低估的,经常看到制片人很容易就可以被挂名,帮你谈一个广告植入、帮你联系了一个演员,就能挂上制片人的名字了。这让我在很多场合下都感到很困惑。”

 

从曾经《绣春刀》,到现在的《大唐狄公传》,王东辉所做的一切总会把“影片质量过硬”作为底气根本——这本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想了想,却并不是制片人都能达到的标准。

 

尽管已经花了四年在这部剧上面,王东辉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操作其他电视剧了,但他依然认为——值。

 

“我经常跟人聊天说我干这行有时候也挺苦的,但是我反过来会告诉自己,我除了干这个不会干别的,我干这个又这么喜欢,我没有理由放弃。”


壹娱观察 郑茜qian.zheng@inyoutech.com



本文首发壹娱观察(yiyuguancha)

关注回复“EVA”即可知晓前华谊首代告诉你的好莱坞秘辛;回复“3D”电影即可收到谁在逼我们看3D电影;回复“票房注水”即可获得行业内揭秘;回复“封杀”即可收到哪些被误读的封杀。更有“烂片”、“导演”、“阿里影业”、“答尔闻”等关键词背后的精彩内容!


另有读者群每日畅聊电影和泛娱乐产业一手资讯

并招贤纳士有偿征集优质书评。

回复“读书群”即可进群

回复“壹娱荟”即可参加沙龙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