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促进法》颁布满月,你真的看懂了吗?尹鸿、阿郎和麦田的解读会让你大呼过瘾

2017-03-31 壹娱观察 壹娱观察

(本文为“壹娱观察”独家首发,有需要开通白名单转载的公号请后台留言联系)


文/Karena


“娱乐主义,数据解读”。3月30日下午,由微影时代和微影数据研究院主办、壹娱观察协办的微影娱乐数据沙龙第二期在北京Leader Club聚乐部如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的阵容可谓是“大咖”级别,受邀嘉宾包括清华大学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资深电影制作人、编剧麦田、微影数据研究院高级数据分析师武剑以及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在两个小时的沙龙活动中,五位嘉宾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在对话中碰撞出真知灼见,沙龙内容“干货满满”。

 

沙龙开始前,本次沙龙活动受邀的嘉宾之一,同时也是聚焦影视产经自媒体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主编陈昌业为到场的媒体及观众简单介绍了本次沙龙的讨论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酝酿过程其实已有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历程中,中国电影票房从10亿蹿升至去年的450亿,随之而来的是今年迎来了中美WTO的再次谈判,意味着“好莱虎”将更猛烈地侵入,在这样的背景下,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沙龙现场


在此背景下,本期沙龙以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为讨论核心,从“中仓影片”、“国产片超过全年总和的三分之二”以及“在保护之下如何促进中国电影的进一步繁荣”由近及远地一起透视和前瞻中国电影产业。

 

中仓影片是市场警示,中国观众偏爱看电影来“施虐”和“受虐”


何谓中仓影片?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在国外市场表现平平,却在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的影片。2013年时,“中仓影片”大概有3部,到了2016年,数量飙升到8部,截至目前,2017年已经出现了3部中仓影片,分别是《极限特工》、《生化危机》和《一条狗的使命》。

 

微影数据研究院高级数据分析师武剑在发言中阐释了“中仓电影”的两个特点,即:1. 大多数中仓影片是以批片的形式引进中国,而非分账; 2. 大部分中仓电影的语言集中在动作片上,这或许是因为动作和喜剧是最能被跨语言或跨文化传播的因素。


微影数据研究院高级数据分析师武剑

 

紧接着,武剑结合近五十天国产电影的情况作出了解读。



“上映的34部国产影片只产生了4.2亿的票房,剩下7亿左右是我们春节档所熟知的5部老春节片产生的,而进口片有12部,产生了52亿票房。国产片每一部平均下来也就是1200万左右,但是进口片将近4.5亿每一部。”武剑进一步解释道,进口片上10亿票房的有两部,1到10亿之间有9部,但反观国产片,唯一一部上10亿的是踩了一些春节档人口红利的《决战食神》,而在未来,好莱坞电影将有《异形》,《蓝精灵》,《速度与激情8》,《加勒比海盗5》几部热门IP大片轮番轰炸,国产电影从现在往后的仗会“很难打”。

 

清华大学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中仓影片”的出现是一个警示,而国产电影观众的热情下降实际上与观众对国外电影的接受程度相关,过去观众偏向文化亲近的事物,但随着三四线城市观众与影院接触的频率增加,进口影片带给他们新的审美进步,这就造成了观众快速抛弃国产片的现象。


清华大学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

 

《看电影》主编阿郎则将“中仓影片”的爆款提升至人情的层次,用“受虐情结”来溯源“中仓影片”的火爆,阿郎认为,相较西方,中国人的情感是相对含蓄的,而诸如《一条狗的使命》此类让观众流泪的影片,恰好充当了中国观众感情宣泄的出口。


《看电影》主编阿郎


编剧麦田把目前“中仓影片”的现象看作是贸易逆差,同时也乐观地认为,好莱坞与中国电影在类型、题材上存在相当程度的互补,所以即便是目前的这种危机,但中国本土电影仍然有空间去做出适合中国观众的电影,倒不必太担忧。

 

国产片达到三分之二放映时间是我们“文化例外”的一道防火墙,为国产电影争取空间和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有一条提到,要求“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在影院放映时长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这种延长国产电影放映时长的方式,可能会在侧面上削减好莱坞影片的来势汹汹。

 

然而,这么高比例的国产片放映时间,我们的影院经理们能做到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事先采访了院线的四位影院经理,他们的采访回答在此一并附上(详细推文请查阅壹娱观察本月3日推文影院里好莱坞大片要变少了?“电影法”要求国产片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但这很难)。

 

某影院经理A:“一般说排片都是算场次或者票房,还没听说过按时长来算的。但是无论怎么算,如果要求海外片必须在三分之一以下,这样的规定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而且对于院线来说,没这么排片的理由。”

 

某影院经理B:“海外影片在我们影院场均人次为55人,好过国产片的45人,因此我们也没有刻意去安排场次票房来拿5%的专项资金。如果未来要实施这样的规定,肯定会影响到影院的生意。”

 

某影院经理C:“如果推行这样的排片要求,那么影院很有可能使用一些扭曲的排片政策来应对。”

 

某影院经理D:“如果减少好莱坞大片的排片,势必会影响到影院与院线的票房成绩,很容易让影院与院线寻找各种方法来应对。”


微影数据研究院高级数据分析师武剑在搜集了去年影院放映国产电影的数据后,得出的结论同样并不乐观——从放映时长看,2016年国产片不足六成,抽选了2016年TOP10院线中的某大玩家,国产片常营市场占比不足一半。



对于这项规定,亲身参与“电影法”制定的清华大学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分享了自己的见解:这个规定实际上是预设的防火墙,让未来遇到更多进口电影时,我们适当地利用国际规则来为国产电影发展留点空间和时间,同样的做法,韩国也曾经有过。目前的规定是为日后细则的出台奠定参照标杆。《看电影》主编阿郎在讨论中也提及了法国为保护影业发展而做出的配额限制,1946年的法国规定一个季度必须有四个星期放映法国电影,这引发了大量美国电影在法国开设分公司,而面对国产电影会不会涌现“合拍片”的情形,尹鸿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资深电影制作人、编剧麦田

 

“(合拍片)在欧洲国家非常明显,但是中国还不行,企业合资进入到中国首先肯定有门槛。合拍片有限制,题材有关系。主创人员三分之二必须是中国人,当然不受时间放映限制,你就要更多反映中国,带动中国电影工业,反过来也可以带动自己的电影市场。这个事情对中国来讲它的实际意义更大。当然这个缓冲对我们很有影响,我们能不能借助于这三分之二的缓冲,能够让中国电影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就是我们将来失去保护仍然能站住脚,我觉得这是关键。”尹鸿说道。

 

新法能够促进中国电影“有高原缺高峰”的难题吗?“当全民都变成审查者的时候你活该没有好的电影看”


不只是对中国电影,整个中国文艺目前都是呈现“有高原缺高峰”的状态,面对中国电影相同的境遇,几位嘉宾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所谓的有高原无高峰,指的是作品整体大家整体创作水平有提高,但是很少有杰作了,很少有一部作品可以是这个时代的代表和里程碑。

 

在尹鸿教授看来,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市场面临多元化,这也是时代发展带给中国电影的难题。



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

 

“文艺创作内容哪个领域都缺高峰,为什么?可能还是因为这个社会高速变化,时代的变化很快,但是我们认识它,认知它,把握它的能力始终跟不上它的角度,再加上从管理来讲文艺创作显得更加复杂,管理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做,让它又要繁荣,但是它又不能繁荣的远远离开我们的想象。”尹鸿教授同样提到了影片审查的问题,面对现在几乎是“全民性”的审查,尹鸿认为观众要理性批评。

 

《看电影》主编阿郎则从一个媒体的角度解释了“审查”这件事。“当全民都变成审查者的时候你活该没有好的电影看。这是第一。第二,我特别要说媒体,媒体有时候是分裂的状态,媒体在平常的报道当中,都是在为资本家操心他们钱的问题。有多少时候是回到电影本身在谈电影?包括《长城》,已经遭到那样的批评,是不是有很多媒体哗众取宠,在借机碰瓷和消费?”

 

同样作为媒体人,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也对影评之“苛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家普遍愿意对国产片“找茬”,一旦找了一个茬,就认定这不是一部好电影,但好电影的标准实在是太宽泛了。编剧麦田也认为,“现在的观众不够松弛。”

 

沙龙进行过程中,嘉宾的话题也谈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取消三证、简政放权的问题,作为《促进法》的参与者之一,尹鸿教授也做了权威解释,《促进法》实际上是通过立法层面使得审查更标准、更规范也更严肃了,至于细则将会在未来三年内落地。作为创作者,麦田更加关心知识产权这方面的法律补充,还提到了当前电影编剧严重缺失的问题。

 

阿郎在沙龙当中也分享了他近期研读这部《促进法》的一些感受,他认为《促进法》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这个法叫电影产业促进法,‘促进’两个字给我特别大的刺激,就表明我们准备在这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准备去管理和发展这个事情。”


尹鸿也给沙龙现场带来了来自官方背景的更多探讨空间:“在《促进法》里面有一部分谈的不够详细,(比如)我们在支持那些多元化的电影,怎么做?刚刚讲到专项资金,5%(的票房),一年就有20多亿,所以这次在《促进法》里面专门有一条要正确使用好各项专项资金,用来鼓励多样化的创作,专门有这一条。但是究竟鼓励哪些影片是对的,谁来判断,应该支持什么样的电影,这可能法国电影经验有很多,因为国外是支持和反映文化多样性的电影。所以我们要吸取经验,当然总体这个法是针对大产业,不是针对特殊类型,所以特殊类型将来细的详细规定还会再讨论。”


新法颁布恰逢此时满月,其后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尚难预估,但对于这一首部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法律而言,其里程碑意义不言而喻。法律一方面是固定了既有的经验并确定成了规范,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实践不断赋予更准确的理解,以及更多的实践去不断完善和细化。


壹娱观察 Karena

kailin.hu@inyoutech.com


你还可以看


我们用数据仔细解读了今年褒贬不一的春节档,这些发现颇为与众不同


都在批评阿里腾讯没有做出好电影,但这是他们必须做到的吗?



本文首发壹娱观察(yiyuguancha)

关注回复“另有影情”即可探索影视产业背后的秘密与新知;“朔方”即可收到某大型电影公司副总裁独家撰稿;“EVA”即可知晓前华谊首代告诉你的好莱坞秘辛;回复“张昭”即可收到乐视影业CEO独家十问;回复“陈昌业”即可获得主编每周语音推送回复“娱匠”即可收到娱乐产业的匠人匠心。更有“线上沙龙”、“烂片”、“导演”、“阿里影业”、“娱匠”、“票房注水”、“封杀”、“3D”等关键词背后的精彩内容!


另有读者群每日畅聊电影和泛娱乐产业一手资讯

并招贤纳士有偿征集优质书评。

回复“读者群”即可进群(不定期福利活动)

回复“壹娱荟”即可参加沙龙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