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中国,我们离“选角导演”还有多远?

2017-10-05 壹娱观察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画外hoWide(ID:howwide)

原文作者:张荣棣


“我面试了上千个年轻人,还有不同的青年组合,最后Harry胜出了。”被影迷奉为“神作”的《敦刻尔克》正在内地热映,电影中,Harry Styles、Fionn Whitehead等一众90后“小鲜肉”抢尽了风头。谈及为何做出上述选择时,导演诺兰如此解释。


这背后,《敦刻尔克》选角导演John Papsidera功不可没。正是他慧眼识珠,将四位男主人选推荐给了诺兰。


在电影工业体系成熟的好莱坞,选角导演在电影制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从项目之初就深度介入,持续不断地为影片提供角色方面的专业支持。


而在国内,传统的“选角”权则更多由资本方和导演、制片人把握,“选角导演”(演员副导演)只是执行者。不过,近年该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选角工作室”开始崭露头角,“选角导演”进入行业视野。


在影视行业热衷流量明星与粉丝经济的当下,一部作品在上映前受到的关注度,大都和几位主演的知名度成正比。然而明星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位,资源的稀缺性让他们成了各大制作公司必争的抢手商品。


然而“流量”“粉丝”并不能与票房、口碑的成功划等号。不久前上映的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可能提供了最近也最受瞩目的一个反例。虽然主演杨洋和刘亦菲为影片贡献了最大的“水花”,但他们的演技也成为观众的重要槽点之一。


对于如今的一些影视作品,观众的吐槽通常集中在演员无演技、银幕上就那么几个明星“天天见”,以及演员搭配刻板、老套、无趣等焦点上。这些似乎都是“选角”要背的锅。


“选角”已经成为行业既尴尬又棘手的一个工种。


中国电影产业能否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选角导演”?这个角色未来应在行业中找到怎样的位置?带着上述问题,画外hoWide采访了好莱坞和国内选角导演及相关从业人员,通过他们的视角来观察国内选角行业的困境与前景。


成立工作室,“选角导演”谋求更大行业空间


周六的下午,北京某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坐落于此的正午阳光办公室内,一群人正忙着给演员试妆,CD home工作室的选角导演也在其中。这家工作室与近年来作品有口皆碑的正午阳光影视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选角导演是个非常有乐趣和成就感的一个职业,如果一部戏里我搭配出来的演员,播出来以后,大家讨论起演员,说这个演员好,虽然没有人会提到我们(选角导演),但是我们心里真的非常非常高兴,非常有成就感。”CD home选角工作室的创始人、选角导演魏伟告诉画外hoWide。


“我们工作室的名字之所以叫CD,是来自两个英文的首字母——CastingDirector。如果没有搞错的话,这个好莱坞概念的中国译名应该是从我们开始这么叫的。”当被问到工作室名字的来历时,魏伟回忆道。


魏伟刚入行时是从传统的演员副导演开始做起,同样的工作内容,一直以来名称却五花八门。


2009年,想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成立时,魏伟决定到要用一个“更专业、更正规”的名称。“既然中国的整个影视行业都在向好莱坞的工业化靠拢,那么我们行业的称谓也应该向好莱坞‘看齐’,我们选择了‘选角导演’这个表述。”


CD home的选角导演们


随着中国影视产业发展进程的加速,产业规模与产品数量逐年稳步提升。与之伴生的,是“演员副导演”角色的变化。据画外hoWide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开始,CD Home、牧星人、浩瀚星盘等选角工作室开始陆续成立。


截至目前,国内上大大小小的选角工作室有20多家。他们大多数服务于电视剧行业,暂时还没有专门为服务电影行业而成立的选角工作室。


这些选角工作室的经营方式是聚集若干独立选角导演,以工作室的名义分别运作不同项目。


以CD Home为例,迄今,公司聚集了12位独立的选角导演,为百余部影视剧提供了服务。“比起单打独斗,这样更有利于集中资源,获得更大话语权。”魏伟告诉画外hoWide。


内地的“选角导演”们不只想换一个好听的名字。如何发挥选角导演的真正作用,解决传统概念里“演员副导演”的尴尬地位,更好地完成行业分工,才是他们努力的终极目标。


“同人不同命”?国内选角导演产业地位有待提升


在今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众数据和电影制作”论坛上,漫威系列电影的选角导演SarahFinn获得了热切关注,她在发言中与观众分享了为《银河护卫队》选角的趣事。


她力荐曾经的喜剧节目演员、当时还有点儿胖的Chris Pratt来出演男一号。在Chris搞砸了试镜的情况下,她还和导演一起说服了制片人,最终收效甚佳。


拍摄《银河护卫队》前后的Chris Pratt。看到还没减肥的Pratt,十分佩服Sarah毒辣的眼光


相比中国电影行业而言,好莱坞对选角导演的重视超乎想象。


Sarah告诉我们,好莱坞的选角导演通常会在立项初期就开始介入,与制片人和导演交流剧本,勾画角色形象,再去找演员,不仅包括主要演员,也包括了作品中每一个出现的演员,甚至只发出一点声音的演员。


在好莱坞,属于主创团队的选角导演们只负责选角,每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开始之前都会有媒体发声,呼吁设立最佳选角导演奖。


反观国内选角行业则相对混乱。在国内和好莱坞两地都很活跃的独立制作人丘雁告诉我们,在国外只要付钱找一个选角导演就可以了,而在国内,“要么就找演员副导演,要么就找经纪人,经纪手里有很多演员可以找,或者是制片主任,比较乱。如果你是电影行业的新人,很活跃的那些电影副导演你也不认识,那就看你能找到谁了。”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找演员“拼盘子”的工作通常由演员副导演来负责。在主要角色和大咖由导演、制片人和投资方定好之后,交由他们联络。其他非主要演员、群众演员等则被统一打包,连带预算一起扔给演员副导演去落实,最终再由导演来拍板。


除此之外,演员副导演还需要处理选角之外的其他事务。常和导演陈可辛合作的演员副导演孙岩接受画外hoWide采访时表示,演员副导演的工作包含一切和演员有关的事务,包括预备期给演员试镜、试戏、调戏、试装,进组之后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协调、找替补演员等。


电视剧《古剑奇谭2》执行制片人王辉和为《古剑奇谭2》提供选角的王辉工作室负责人蔡鸿远,也告诉我们,现在剧组里的演员副导演和执行导演一样,都属于导演的“副手”,称不上一个独立的“工种”。


魏伟告诉画外hoWide,CD Home的选角导演们,除了合作密切的正午阳光影视公司之外,在其他很多剧组大都要遵循传统的工作流程,“他们如果习惯传统模式,我们就尊重他们的意愿,毕竟我们是一个服务行业。”


但魏伟也强调,如果能真正衬得上“Casting Director”这个称谓,“选角导演”需要的是更好的业务能力,以及在项目中更深的参与度。


“专业度”是选角导演的价值所在


由于国内影视行业中,知名演员属于稀缺资源,是各影视公司和各项目眼中的热饽饽。这也造成明星演员片酬居高不下、四处轧戏等行业不良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Sarah在接受画外hoWide采访时表示,好莱坞也面临相同情况,“一线演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属于顶尖资源,他们必然只会选择顶尖配置的项目,小罗伯特唐尼和国内一线演员一样不会来试镜。”


Sarah表示,选角导演的价值在于挑选出适合作品、有潜力的演员,就像漫威每一部作品的主角几乎都是曾经的“十八线”,小罗伯特唐尼在出演钢铁侠第一部时片酬不过20万美金,现在已经到了上亿美金级别。


魏伟也提到,每一个演员都不想演千篇一律的角色,专业的选角导演能够挖掘演员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琅琊榜》里爆红的“靖王”王凯,由于他曾成功出演过《丑女无敌》中的“娘娘腔”陈家明,在那之后接到了很多类似角色的戏的邀约。而正午阳光尝试着让他在《知青》和《北平无战事》中扮演了不一样的角色类型,挖掘出了他硬朗、倔强的一面,这才有了“靖王”的成功。


陈家明&靖王发掘演员的多面性是选角导演的专业技能之一


在这种行业现状下,考验的就是选角导演的“专业度”,这也是采访中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王辉告诉画外hoWide,选角现在是个拼资源的活儿,关系好的演员和关系好的经纪人多,相对而言项目就会好谈一些。孙岩则直接表示,目前行业内对选角更常见的看法就是——“帮忙找人的”,“很多对表演、对剧本角色一无所知的人都凭着人脉,涌进了这个行业。”


然而在好莱坞,选角导演所做的远远不止“找人”这么简单。Sarah告诉画外hoWide,通常选角导演会在项目成立初期就参与其中,与导演和制片人一起讨论角色形象,甚至有机会决定一部作品的艺术风格。对于他们来说,“选角导演”的专业程度包括审美能力、对演员的理解、对表演的理解、对剧本角色的认识等,“要做到这些,仅有人脉是远远不够的。”


魏伟非常认同Sarah对选角导演职能的解读,“这是我们给电影导演和这个项目加分的唯一途径。让演员真正适合这个角色,他才会真正散发出光彩。就国内行业现状而言,‘把演员负责好’是我们体现价值最直接的途径。”


魏伟介绍了CD培养选角导演的具体做法——挑选表演或导演科班出生的学生,从零开始培养。表演专业毕业的孙岩相信,这个行当的专业度会越来越高,“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选角导演群体的整体教育程度提高,‘江湖气’也就没那么浓了。”


行业现状需要选角导演们主动“破局”


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作品中参于度太低,是制约选角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结果。


孙岩告诉画外hoWide,他看过一部讲好莱坞选角导演的纪录片,谈到里面关于选角导演能不能用“导演”这个称谓的争论。他坦言,不太好意思称自己为“导演”。


“我决定了什么呢?我什么也没决定。‘导演’是有决定权才能成立的,(演员副导演)没有决定权。在好莱坞,选角导演的话语权比内地大很多,他们会上片头的字幕,但目前这在国内还很难达到。”


参与度低、缺乏话语权、在行业内缺少尊重,是演员副导演们面对的普遍现状,尤其在电影项目中。


由于电影项目风险较高,片方对于主要演员的选择都非常谨慎,由导演、制作人和投资方决定之后交给演员副导演去联络,演员副导演只是一个“传话的”。这样的模式下,演员副导演的工作只能是导演的助理,没有真正起到“选角”的作用。


魏伟认为,现在的演员副导演普遍的心态是,“我就是个副导演,制片人和导演说怎么弄我就怎么弄。把自己放到这样的位置,就很难有什么突破和独立的想法。如果选角导演不主动对角色进行自己的理解,并尽力筛选这个角色最合适的人选,就失去了这个位置的意义。电影艺术创作是很复杂的事,既然你是剧组的主创之一,就一定要参与到创作中去。所以选角导演要懂戏、要会看剧本。”


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如今,国内选角工作室开始积极向好莱坞模式靠拢,“有的剧,我们尝试全盘扛起所有角色的搭配。”魏伟介绍说。


对于正午阳光的大多数剧目,CD home都是从项目初期开始介入,从男一、女一选起。虽然很多片方还是更习惯于传统的方法操作,但魏伟表示,一些常合作的公司已经开始慢慢接受CD home的工作方式了。


“包括几家长期合作的影视公司。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某些积极的影响。不是说我们全盘确定这些事情,而是双方一起沟通、商量出来的结果。”


选角工作室的话语权在逐步增加,但能量并未辐射到整个行业。除提高自身素质之外,魏伟认为,不管是演员副导演还是选角导演,都需要有勇气去主动参与到项目中去,打破现在的模式,才能真正发挥自身价值。


为选角导演“正名”,实现工业化还需行业整体提升


谈到未来,每一个行业受访人都表示中国影视产业正在逐步走向工业化、正规化,普遍对选角行业的未来有信心。


魏伟表示,已经有电影项目尝试来找专业的选角团队,“主要是一些大导的项目和文艺片,这些没有被粉丝经济捆绑得太严重的项目。”


他开始要求工作室的选角导演们和片方商量,要求在片头出现选角导演的名片页。“基本上(片方)都认可。因为片头出现的是主创名单,如果我们是重要的主创成员,为什么不能出现在上面呢。”


除了为选角导演“正名”,魏伟还希望整个行业能给予这个角色更大的创作空间,“这样才能体现出行业工业化水平提高后,分工细化的真正意义。”


对于未来选角导演行业的发展前景,魏伟在充满信心之余,也看到困难所在:“这跟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有关,这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正如Sarah在采访中指出的,“一个项目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选角导演能不能邀请到汤姆克鲁斯来演主角,还取决于故事的好坏。说到底,终归是作品捧红演员,而不是明星带飞作品。



热  门  文  章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看不见的客人》票房过亿,好莱坞套餐吃腻了,非美批片迎来机会?

美国的编剧版权出现纠纷时,如何处理?

“猫眼微影”估值200亿,但他们和淘票票竞争的点,不会在票补与市场份额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台回复

另有影情|朔方|EVA|陈昌业|张昭|

关键词|转载|合作|读者群 

即可收到相应内容

咨询请加yiyuguancha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