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说“九州已死”,《海上牧云记》 会成为九州复兴的契机吗?

2017-11-21 壹娱观察 壹娱观察

 (本文为壹娱观察独家首发,有需要开通白名单的公号请后台回复“转载”)

 

文/江宇琦 

 

在经历了今年五月的“退片”风波后,改编自今何在同名小说的《九州·海上牧云记》终于将在今日(11月21日)和观众见面了。

 

对于关心九州世界的人来说,这是继改编自江南同名小说的《九州缥缈录》于月初正式开机后,本月发生的关于九州的第二件大事。在很多粉丝和九州从业者看来,相比于此前一些仅以九州作为口号的影视作品而言,这两部作品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九州故事”。一位多年的九州粉丝则告诉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无论是两位原作者还是这两个故事本身,都承载了太多九州粉丝的记忆。


 

然而还没等这股喜悦散去,被九州粉戏称为“一年一度打孩子”的江南、今何在互撕就又上演了。11月16日,有粉丝发微博称网易出品的手游《海上牧云记》涉嫌盗用了《九州缥缈录》的相关元素,江南先是转发了该微博声明《九州缥缈录》内容“不共享”,此后又多次对此发声,并说出“你们抄不到它的灵魂,抄它的皮相又有什么用?”

 

尽管江南并未直指今何在而是对网易游戏发出了质问,但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他对后者的隔空喊话,今何在不久后也发微博回应,针对九州设定的版权、《海上牧云记》被曝退片期间江南的言论等问题向江南发问,并引发了二人后续的“论战”。

                         

有网友质疑《海上牧云记》被退片是江南作梗,目前此微博已被删除

 

之所以说这是一年一度的互撕,是因为自2006年因经营理念不合以及公司账务问题,江南和今何在等人关系破裂、江南北上创办《九州志》以来,几乎每每九州有大的动作,都会牵扯出江今等人的一番论战。在这一场场的争吵中,诞生于2001年的开放创作架构“九州”历经波折,创立于2005年的九州(香港)有限公司和《九州幻想》杂志陆续消亡,直至后来甚至有人说出“九州已死”的言论。

 

而这些无休止的摩擦背后,是九州这个幻想世界必须正视的残酷现实:即便到了今天,复杂的版权问题、不成熟的商业化模式、相对小众的圈子和缺少立得住的作品,仍旧是九州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道枷锁。九州的成功商业化,真的只能是理想主义者们的一份希冀么?

 

缺少运营者、市场不看好,幻想中的九州败给了没钱的现实

 

“没钱”,是许多老九州人共同的记忆,从《九州幻想》创立到分裂,再到老九州时代的“完结”,九州历史上的每一个大的节点,似乎都绕不开“钱”这个字。

 

《九州幻想》创刊之初,凭借着独特且富有魅力的世界观设定和众多有才气的作者加持,在短时间内就聚集了一批忠实的粉丝,一年之后杂志本身和相关单行本图书更是跃升为了中国市场最畅销的幻想图书系列。但由于彼时互联网还不像今日这般发达,所能辐射到的受众范围极其有限,加上幻想类文学也相对小众,因而尽管九州的诞生在小范围内产生了不小的轰动,可普罗大众对此却知之甚少,对市场的吸引力更是无从谈起。


《九州幻想》创刊号“破军号”


被称作“九州一姐”的前《九州幻想》编辑、现出版策划人苏冰告诉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九州幻想》杂志创立之初,没有拿到任何正式投资,办公室和办公设备全由游戏代理商第九城市免费提供,稿费、印刷费都要等到销售回款后才能支付,遇到回款不及时的时候,她和其他创始人还得垫付稿费。“宣传活动一般局限于大学校园,因为根本就没有余力做更多商业化尝试。”

 

除了当时的大环境外,九州内部的问题同样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关键一点的在于公司缺少合适的运营者。无论是创世的“七位天神”(早设定东方奇幻世界九州的七位作者,分别是江南、今何在、大角(潘海天)、遥控Shakespace、多事、斩鞍和水泡),还是杂志创立前后陆续加入到九州团队里的人,在当时都是更优秀的内容创作者而非经营者。


用苏冰的话来说,以今何在为代表的大多数创作者,“是一帮小说写得比商业计划书来劲的人”,即使坐在公司管理者的位置上,他们也更多是内容开发者而不是商人,并没有将九州当做是“我的生意”。而真正将九州当成一门生意的江南,则在日后被很多人指出在当时缺少长线发展的意愿,他的这种“不合群”,也为九州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七位天神”共同设定的地理


因为缺少资本支持和合适的经营者,九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商业化入口和建立起完善的盈利模式。2006年之前,九州希望能通过和第九城市合作来开发游戏,彼时拥有《魔兽世界》代理权的九城对新游戏开发兴趣不高,迟迟没有推进九州相关的项目,进而导致了此后江南的离开。

 

离开九州后的江南,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他早就开始布局的新杂志和出版业上。或许是因为在他看来郭敬明的商业模式是值得借鉴的,那段时间里他也不断和身边人的提起郭敬明。

 

留守在《九州幻想》的九州人,则仍希望能通过游戏来帮助九州商业化。2010年,九州终于拿到了投资,成立了游戏公司,准备着手相关游戏的开发。但是据苏冰透露,当时资方更看重的是游戏开发,杂志本身却被边缘化了。尤其是到了游戏开发的后期,随着投资款快要见底,被投资方视为可有可无产品的《九州幻想》率先成了压缩成本的牺牲品,被迫停刊。

 

而这款牺牲《九州幻想》后做出来的端游《九州世界》命运也不太好。前《九州幻想》编辑、新九州的创始人之一的恰好(注:昵称)向壹娱观察回忆称,游戏2012年才投入内测,但彼时已经是“端游末年”了,市场前景并不乐观,加上资金链断裂,《九州世界》游戏最终也没能正式投入运营。


 《九州世界》相关报道


“游戏前后做了两年,中间还大改过一次,主要是因为最初呈现的那版质量不是特别好。其实那些年中国有很多页游化、世俗化的端游,如果我们选择先把它做出来并投到市场上,或许也能赚钱并将团队持续维持下去,但我们认为这样一款不伦不类的游戏会毁掉九州世界质感的传达。”恰好说。

 

《九州世界》失败的节点,对于仍旧迷茫、彷徨的九州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2012年前后影视化的浪潮还没有兴起,在失去了杂志这个旧平台(2013年江南的《九州志》也停刊了)的情况下,游戏化的失败意味着九州彻底失去了立足点。此后,不少作者陆续脱离了九州,部分人甚至还淡出了文坛,九州也就此沉寂了下来。

 

“后来我才明白,当时我们确实是想当然了,游戏层面未必是游戏开发者的错,也未必是我们的错,双方都有问题。”恰好觉得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九州其实是一个过于领先的概念”,一来“多人协作”、“架空奇幻”等概念近年来才大规模兴起,十多年前商业化写作在中国还没有真正稳定下来;二来当时没有IP这个概念,资本对于九州的关注度也较低,九城等公司不愿在IP开发上投入过多精力,以至于筹资花了太多时间,让九州错过了游戏化的黄金时间,也错过了延续这个奇幻世界的机会。


想打造中国的漫威宇宙?分散的版权成了九州迈不过去的坎

 

2006年的决裂,让九州分裂成了以江南等人为主的北九州和以今何在等人为主的南九州,导致原本发表在《九州幻想》上的各作品版权难以集中。井水不犯河水、各写各的,成了各作者之间的“共识”。

 

此后,在九州商业化的过程中,以《九州幻想》为主的班底曾和完美世界有过短暂的接触与合作。为了能够顺利推动九州相关的商业化进程,完美世界一度希望能搞定因分裂而分散的九州作品的版权,但最终因为作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而不了了之,双方的在游戏等方面的合作也随之而告终。

 

彼时的人们或许不会想到,九州的版权问题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一次合作,在影视化浪潮席卷九州世界的今天,这一问题又再次被摆到了台面上。

 

2015年初,有人在知乎上提问:“九州还有重新崛起的可能么?”在众多回答里,一篇来自《九州幻想》的创始人之一、九州作者潘海天(大角)的回答各位惹人注目,他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发了一则公司的招聘启事,号召关心九州崛起的人来一起做点事。他说:“其实九州已经很幸运,原本我一直以为九州需要50年时间才能从纸面走向其他媒体,但这个时代突然进入一个强兑现的时代,我们此刻就站在惊人一跃的起跳点上。”

 

大角所说的强兑现时代和起跳点,其实都连接到了一点上,那就是IP改编热。2014年前后,随着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于精致内容的需求开始显现,IP改编热潮由此兴起,人们终于看到了九州作品背后所蕴藏的商业价值。

 

2014年,上影寰亚与专门运作九州IP的九州梦工厂合作,买下了包括大角、唐缺作品在内的多部九州作品版权,正式开启了九州的影视化进程。后来双方合作终止,作品版权按照协议归了九州梦工厂,上影寰亚便联合唐缺开始打造原创九州故事《九州·天空城》。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已经对外出售或达成相关合作的九州IP接近三十部,包括江南、今何在、大角、唐缺、唐七公子等诸多著名九州作者的作品。当年那些失意的九州人或许想不到,几年前还不被资本所青睐的“九州世界”,在短短几年后的今天会为他们带来如此大一笔财富。

 

 

许多九州人也借此机会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和工作室:2016年,江南成立灵龙文化, 收获了奥飞娱乐一亿元的注资,他本人则对外宣称“有个IP光电视剧版权费就有近亿元”,而这很有可能就是《九州缥缈录》;大角在《九州幻想》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竺灿文化,并与优酷达成了1000万的合作协议;恰好和曾任《超好看》主编和《盗墓笔记》产品经理罗斐一同成立了新九州公司,创作、开发完整的全新的庞大且统一的九州内容;苏冰则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一面进行老九州作品的出版,一面推动相关作品的影视化工作……

 

苏冰和恰好都认为,比起文字或者游戏,以影视为代表的视觉化传播的确更容易扩大九州的影响力,无论对作者还是对题材都有好处。唐缺更是表示:“影视化也许就是目前唯一一个可能让更多人知道九州存在的载体了。

 

受这股浪潮的影响,有不少人开始构想,九州能否像同样由多部风格各异作品组成、拥有庞大且统一的世界观架构的漫威作品一样,生产出一系列互呼应的影视作品,将九州作为一个影视品牌打出去呢?

 

这样的想法很美好,但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绝大多数漫威IP都掌握在漫威自己手中,从第一部电影《钢铁侠》开始,漫威就对旗下作品的影视化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方向,并按照规划有序推进,可以细细打磨每一个环节。而当下有影视化改编计划的九州作品有数十部,共涉及十余名作者和大大小小好几家公司,因为不涉及共同利益,过长的开周期远不及尽快变现对公司的益处更大。因而在九州影视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单部作品的质感还是对九州整个世界观的开发与塑造,都难像漫威一样有一个统一的把关和管理,导致制作出的效果良莠不齐。

 

目前已经与观众见面的《华胥引之绝爱之城》、《九州·天空城》、《鲛珠传》(采用了《华胥引》的故事背景)豆瓣评分分别只有6.1、5.1和4.4分,其中《华胥引之绝爱之城》收视率仅在0.3-0.5%之间徘徊,投资2.5亿的《鲛珠传》更是只有1.2亿元票房。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作品虽然都打着九州的招牌,但是不仅相互之间毫无联系与呼应,对于“九州”本身影响力的扩大和受众基础的培养也没有起到特别明显的作用,甚至有九州作者和读者向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抱怨,这些并算不得真正的九州作品。


郑嘉颖、蒋欣主演的《华胥引之绝爱之城》 


“有的资本喜欢九州的架构内容,有的喜欢九州的热度与话题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最容易拍出来的一定是深度最浅的。据我所知,现阶段找一个有专业水准的团队来做九州,光拍摄和后期就需要两到三年,当然也有人说半年就行,但能明显感受到那种不靠谱。这不光是技术问题,铺垫等也都需要花时间,就连漫威做《复联》,几部之间都隔了很长时间。”恰好和罗斐介绍说,考虑到故事的架构、深度等因素,如果从现在开始认真打磨一部九州的影视作品,要三到五年才能见得成效,但不管是当年做游戏还是现在做电影,都存在资方拼命砸钱、希望靠用户红利赚快钱的情况,真正专注于内容挖掘、维持用户群的人并不算多。

 

“即便版权不分散在不同作者手里,也很难有一家大公司把所有作品都吃进并加以开发。”苏冰解释说,因为各作品题材不同,一家理性的制作方肯定会有所选择,没被选择的作者不会希望自己的作品闲置,很大可能会找别的公司,最终还是会走向多开发者的结果。

 

而除了影响整体的规划,因为九州本身设定比较复杂,所以对并不真正了解九州的人来说,很容易出现此次手游版《海上牧云记》的情况,即在一部作品里不慎用到其他作者的作品中的设定,从而引发版权争议。


江南微博发声:“不共享” 


苏冰担心,版权问题会导致资本对于九州的“热情”降低,因为越是大公司,越担心版权风险和“跟风”问题,不愿意自己投了大量真金白银之后,陷入“版权归属不清”的泥淖或者为其他公司做了嫁衣。手游事件后,她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或许会看到一些资本为了避免法律风险而索性抹掉九州二字甚至抹掉九州的痕迹。

 

这种变化,对于资本来说是最稳妥和最方便的,但对于九州人和关注九州的人来说,却也是最无奈的。


一个IP“伪命题”:九州需要一部标志性作品

 

虽然版权分散是一个门槛,但是更现实的问题是,九州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部“全民级”的作品。前九州作者A向壹娱观察指出,《九州幻想》在分裂之前的巅峰销量也不过八万册,即使每一册杂志传阅率能达到一比三甚至更高,读者圈子也是非常小,比不过现在任何一个网文大神的单本作品,而那时候九州背后是十几个主力作者和他们的所有作品。尽管九州近年来被资本炒为“中国版《冰与火之歌》”,但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就是,受纸媒时代发展不顺所带来的限制,九州更多还只是一个小圈子文化。A十分直白地说:“现阶段九州的影响力应该说是没有影响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市场和创作的博弈间,资本会选择牺牲掉九州元素,背后折射出的是九州改编中的另一重无奈:一部九州作品,最受人关注的可能并非九州本身。在和资本打交道的这些年里,苏冰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很少有人单纯为了“九州”而去关注一部九州作品,大多数人看的还是故事中的其他商业元素,她坦言,所谓九州IP还只是一个“伪命题”。

 

事实上,无论九州的创作者们是否乐于接受,粉丝转化才是传统IP影视化的最底层逻辑,粉丝数量越多、类型越集中,IP的影响力就越大,原作者对作品影视化的把控也更强。

 

这种现象,并未随着影视化的到来有所好转,想“利用九州影视来吸引九州粉”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受圈子壁垒影响,九州的世界对于路人并不是那么“友好”,而所谓老粉非但难为影视作品贡献较高的热度,还有可能因为粉丝内部的“互掐”而产生一些内耗与负面影响。唐缺甚至曾表示:“靠老粉没能拯救过去的九州,光靠老粉更加无法带动未来的九州。

 

一部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受众范围过窄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作品的收视成绩。除了作品自身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外,九州本身热度偏低,在极度依赖口碑传播、网络舆论的当下,也是其收视、票房成绩不佳的原因。现阶段包括《九州·天空城》在内的许多奇幻IP剧都会以中学、大学的年轻女性作为目标受众,这部分观众同时还是互联网上发声最积极的人群。然而“九州”的用户画像则显示其受众多在30岁以上且有不少男性,在A看来这些人早就不属于目前影视市场上的主要消费人群了。


 

2017年暑期档,《鲛珠传》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狭路相逢,对比同一时间段两部片子的百度搜索指数后可以看到,前者搜索指数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华胥引之绝爱之城》的豆瓣评论人数也仅为同档期统统题材的《花千骨》的六分之一。这种热度上的差距,也都体现在了票房和收视率上。

 

作品影响力小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原作者的话语权太低。有业内人士向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指出,现如今很多IP作品影视化之所以难让人满意,主要是因为很多甲方比较看重流量,有时为了流量甚至会对剧情改动有硬性要求。而一旦作者本身影响力不够,很多时候很难争取到话语权,“经原著作者同意”的条款不少情况下更像是一句空话。在版权难统一、没有合适把关人的情况下,原作者话语权的丧失,令作品在最后的呈现上,失去了最后的保护伞。

 

相反,江南、今何在之所以对自己作品影视化的把控了相对较强,恰是因为作者自身的影响力较大,尽管这份影响力是由《龙族》、《悟空传》等非九州作品带来的,但确实赋予了其更多话语权。苏冰就说:“想要真正改变这种情况,要等到作者们有了一定有影响力的作品后才行,届时他们才能比较平等地和甲方对话。”

 

更有影响力的作品,意味着更少的让步与妥协,在被大环境改变之前,九州人也在学着自我改变。靠作品“翻身”已成为很多九州人的共识,“九州不必承载那么多”的概念开始被提出。A认为九州此刻真正需要的是一部立得住的作品,这个作品不要太端着,而需要超越本身的圈子,具有更普世的东西,从而像金庸、西游记一样可以打动任何背景的普通人,如此一来讨论让九州重新获得关注才是有意义的。

 

这一理念也正好是罗斐与恰好做新九州的初衷,他们希望能在下一个黄金五年、黄金十年到来之前,为九州打造一些合适新的作品。恰好说:“影视化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好的影视作品需要专业的世界设定,让这个世界真实自洽、有延展性;需要专业的故事作者,让故事感染人;需要专业的影视制作者,来将作品的理念传达出去。只有这三个东西都做好了,这个作品才能做好。作为九州创作者,我们要努力做好第一步和第二步,然后去寻找合适的影视化人才,放权给他们,但前提是第一第二步你得做好。”

 

有影响力的作品的出现,不仅仅能够提升作者的话语权,从而对影视改编有一个更强的把控,对于整个九州在商业化过程中的种种不适应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海上牧云记》片花曾获得舆论好评


恰好和罗斐都十分期待与新九州存在竞争关系的九州梦工厂所出品的《海上牧云记》,这种期待甚至超越了商业竞争本身。“需要有一部作品让市场和资本看到九州的世界感,在这个环节上达标了、成功了,那么九州就有路可走了,至于是不是刷新了影视行业,反倒不那么重要。九州作品的影响力起来了,很多问题都会有好转的机会,比如版权问题,一旦九州的牌子立起来了,市场号召力越来越强了,大家就真有可能归在一个统一的版权体系之下,一起去运作。漫威也是在电影做好后,才把《蜘蛛侠》的版权拿回来的。”

 

都说现在时机不好,可都不去做、都在抱怨,下一个黄金期到来的时候,九州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么?


(实习生杨丽娅对本文亦有贡献)



热  门  文  章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电影发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东方快车谋杀案》票房扑街了吗?

迪士尼福斯爆出潜在交易背后,越来越多老牌好莱坞公司将被收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台回复

另有影情|朔方|EVA|陈昌业|张昭|

关键词|转载|合作|读者群 

即可收到相应内容

咨询请加yiyuguancha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35271 100 35271 0 0 9871 0 0:00:03 0:00:03 --:--:-- 9868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bod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