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校园新星(169期)|史雨昂:我们不仅需要集体的光荣与伟大,还需要自我的浪漫与疯狂
史雨昂
史雨昂,笔名DaDa黑鹅,咪咕文学“奇想空间”厂牌签约作者,高校科幻平台编委会成员,《舱外》科幻杂志编辑。2022年度星火奖·十佳创作奖得主,获第四届星火杯超短篇赛道三等奖和评论赛道优秀奖,作品后被推荐发表于《中国青年报》,曾在“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江苏省科普科幻作品大赛、蝌蚪五线谱龙门赛、上海高校幻想节、星痕杯、朝菌杯、鲲鹏奖、睡前消息征文等比赛获奖。第三期星火工程学员,青年人才交流会嘉宾暨筹备组成员。作品收录于咪咕《奇想》第四期、第八期、第十四期。目前正在咪咕文学进行“万花镜”系列和“人类火种”系列小说创作。
高校科幻:您接触的第一部科幻作品是什么,又是哪部作品点燃了您的科幻之魂?史雨昂:严格意义上来说,第一部接触的科幻作品是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不过那时是以外国名著的定位去阅读的,科幻启蒙的话,我认为是没有的,因为我的认知里科幻与奇幻是相通的,就像雨果奖会颁奖给《第五季》这种十分偏向奇幻的作品一样,所以说如果从纯幻想的角度,可以追溯到赛尔号,甚至是奥特曼和神奇宝贝。我的幻想似乎是自发性的,对于主流经典科幻作品的阅读也是主动的,有明确目的,所以确实没有一部具体的,属于被动启蒙的科幻作品,至于我心中的“科幻之魂”完全出于对爱的遗憾懊悔,而这样的“科幻之魂”也是我野心勃勃的“欲火”中的一部分。高校科幻:您是否经常天马行空地幻想未来或者过去,在这种想象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史雨昂:我的幻想发展速度比较快,小学就已经完成“中二”从开始到“入土”的过程,从初高中起像其他人那样,爱从一些零散且不成体系的哲学思考中入手进行胡思乱想,然后从乱想中找到几个核心试图搭建自我的体系,我认为这是我“幻想”的开始,我会幻想世界“本元”的存在,除了意识与物质的第三元的存在,万教归一的设想,人类灵魂扬升等等,进而开始像很多刚接触神秘学的小孩子那样,对于一些小众的内容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涉及了类似UMA,SCP,紫圣,塔罗,占星,现实灵异等等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虚构的内容,倒也可以算是“幻想”文学作品了,为我现在的创作积累了海量算是偏门甚至邪门的灵感素材,也支撑了我尽量不写他人已经写过的科幻灵感的原则,不过明白正道是什么后,也就不再涉及相关内容了。“中二”和“邪门”,两种不同时期都比较常见的幻想类型最后经由自己的意识,成为一长串宏大故事世界系列的构想,而我现在的创作正是在尽全力搭建这样的世界,比如从马督工那边的科幻征文作品“万花镜里的蝴蝶”系列开始,到咪咕文学的“万花镜”系列,以及散见于上海高校幻想节的《战地记者》和星火杯的《纷雨》,都属于“万花镜里的蝴蝶”系列;而星火杯的《正月里植发会复活舅舅吗?》,和获蝌蚪五线谱龙门赛冠军的《苹果到底是什么?》、获星痕杯二等奖的《夜》,以及咪咕文学《奇想》第四期收录的《第一位旅人》又同为一个经典星际探索系列;在“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获奖的中篇作品《人类火种》则是作为序章,和收录与咪咕文学《奇想》第十四期的《“云龙事件”观察报告》,以及同在咪咕的《“年”的故事》都属于“人类火种”系列。通过在各科幻交流群和各比赛审稿工作中的观察,我发现很多作者都喜欢用一个通用的大世界观稳定产出作品,这与我很早之前的设想是一致的,目前我的整体写作世界的构建计划是:欲加之罪→万花镜里的蝴蝶→人类火种→星度,这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困难的计划,但我已经决定完成这样至少四个巨大世界的搭建,世界之间有强相关的因果关联,又受博尔赫斯的《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的影响,一个虚构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联动的设定也逐渐浮现。高校科幻:您现在进行的幻想以及思考会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吗?或者说有哪些大家的思考影响了您的写作以及思考? 史雨昂:是的,会受到许多现实事件的启发,比如《“云龙事件”观察报告》中“艺术家协会”的设定灵感来源于杭州萧山机场UFO事件的处理方式,官方删除所有真实照片,然后故意流出一张造假或是拍错的照片,进而“打假”结束事件讨论,又比如《万花镜:血蝗》部分灵感来源于河南郜艳敏事件;《万花镜:哀火》灵感来源于漠河市的大火;《万花镜:间隙》灵感来源于马航MH370事件;《万花镜:归来》的结局设计源于我所了解到的一些预言。当然也有一些是根据哲学理论,比如《苹果到底是什么?》是以康德的现实二分法,也就是“物自在体”的存在进行创作,而《正月里植发会复活舅舅吗?》又是想讨论最基础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不过有关哲学理论的创作目前是浅尝辄止的状态,我想要学习旧有完整的哲学体系并开始构筑新体系的时候再开始成体系的相关创作。有关各领域大家的思考对我的启发方面,我一时间想到的是尼采的永恒回归和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之轻。再回想的话,我写的《万花镜里的蝴蝶:至愿》是受到波伏娃《第二性》的启发,不过开始认真了解波伏娃又是因为《尼尔机械纪元》里BOSS歌姬的故事,而《万花镜里的蝴蝶:蝶蛹》则是跟在《至愿》后边,受到萨特“他者即地狱”的真正理念影响(我所认为的真正理念)所创作的,至于文学大家,我更多是埋彩蛋或者用经典作品对于故事的发展进行暗示,“万花镜里的蝴蝶”系列的《新婚》《往生》《纷雨》是比较典型的代表。高校科幻:您在家乡的童年时光有没有给您的写作什么启发?史雨昂:没有,我的童年生活在城市,很少有带地方风格的独特经历,从小被奥特曼和神奇宝贝充斥,之后就是赛尔号之类的精灵养成,有一阵子喜欢高达模型,然后就是LOL,再往后就是现在啥都玩一玩试一试,没有任何家乡痕迹,失去了好大一块灵感素材来源,勉强说,济南这个在北方又胜似江南的地方或许培养了我相对温润,又保持强硬锋芒的性格吧。高校科幻:您以后的就业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这种写作与想象对您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吗?史雨昂:自知当前形势严峻,我也很热爱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所以肯定会老老实实地朝我所热爱的方向努力。我原本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是现代文学,未来就业也自然大概率有关文字,我会极度渴求进行纯服务性的创作机会,或者说我在创作时开始着重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期望,尽可能地满足读者。我有时候很浪漫,很理想化,但是也清楚地知道要用足够的物质基础来支撑自己足够美好的理想与爱情,当世界中的风月暂离我而去后,我便只能靠追求“光荣而伟大”来填充自己了。高校科幻:在课堂之外,您有没有什么爱好,这些爱好又是如何影响了您的作品?史雨昂:目前也就是看看中国近现代的书,玩游戏,打辩论,看些小道消息,听听音乐之类的。辩论上目前是第六人格和归去来兮的两个辩论战队的成员,勉强算是拿了八条通用的辩论履历,不过我打科幻辩题就没一场赢过,可能是涉及的科幻内容较多,自认为讲得很清楚但评委全都没有了解过吧(当然也有可能是现在抽象评委太多了)。现在对于辩论的原始热爱已经消磨殆尽了,尤其经历是地板论+油腻技术操作较为流行的时期后。最近我也很纠结是保留原有辩风还是彻底变成堆数据出地板论的“老油子”,不过因为我的前任在辩论上很厉害,所以单纯为了和TA至少是比肩的情况也要继续卷下去,这也是我辩论从不尝试攻辩的理由,TA是攻辩,我想有一天能够格和TA站在同一赛场上,当然另一方面,我是想追求那种“有足够当C实力但平日只是当副C或辅助”的轻松状态。至于在写作的影响上,多是要求自己逻辑足够严谨,人物行为的动机要很充分吧,毕竟前任经常凶我说的话是逻辑滑坡,所以现在变得在这方面要求相对高一些。高校科幻:最近预制菜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您对未来可能的高度工业化社会有什么看法?史雨昂:我认为高度工业化社会成立的前提必然是分配制度的平等恰当和对于自我重要性认知的觉醒,因为工业产品必然要被消费才能正常运行,可是现在似乎没有太关注作为消费核心的自我个体,所以虽然高喊着高度工业化社会,但未来的风貌特征肯定不是高度工业化,就算有工业也是高自动化的,高自动化工业中的传统工人数量将快速缩减,另外未来是要到了九紫离火运,是文化的时代,所以未来应该是一个文化昌盛,思想意识得到觉醒解放的时代,我也会为这样的未来做出努力。高校科幻:您对现在互联网“梗”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入侵有什么看法,您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状态吗?史雨昂:我认为这是一种十分健康且值得大力鼓励的状态,即使很恶俗,有很多色情暴力,审丑倾向以及庸俗媚俗,廉价量产感动等等问题,但这些内容不是由梗文化带来的,而是由当今文化环境带来的。我们缺乏一种有关美学,有关欲望,有关善良的具体思想纲领指导,外加一种从坟里爬出来的,对于苦难的歌颂,与对欲望享乐的耻辱,以及对自我的忽视,导致我们的文化力量委实过于孱弱,而“梗”文化好歹是代表着人民群众的一种风貌“入侵”文学作品,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再对“梗”文化进行向好的改造。文化可是能扭曲信仰和虚构欲望的,力量十分强大。类比郭德纲非主流的相声,最后自力更生打倒了所谓的主流相声,文化内必然要有恶俗媚俗低俗,要看文化创作者怎么进行改造了,怎么使之处于一种合适的状态,还要能真正融入人民群众(这段是真心说的),你看外国什么法国红磨坊还要撩裙子才能吸引观众来看,艺术原本就是要么是靠贵族来支撑,要么是靠人民群众来支撑,我支持后者,如果现在代表人民群众风貌的“梗”文化有不好的地方,让文化创作者进行改造便是了,做不到不是梗文化有问题,而是创作者的实力达不到。高校科幻:科幻写作是科学与幻想的结合,您有没有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一些您未曾探索过的学科领域,同时为了作品的完整努力探索并学习未知学科的内容,这种学习对您的综合能力有没有什么帮助?史雨昂:确实发现了一些未曾探索过的学科内容,也确实对我的综合能力有所帮助,比如《“云龙事件”观察报告》中为写“塑料纤维”病毒而学习了一些生物学,医学的知识,以及有关硅基生命,朊病毒等等的内容,为写妈祖的祭典而了解一点民俗学,宗教学的内容,《“年”的故事》里专门查询了关于永久性氚元素发光材料的相关论文,又比如《万花镜:血蝗》中有关4-乙烯基苯甲醚对蝗虫的影响,乙酰胆碱,催乳素等物质对于人的影响,东亚飞蝗的天敌雏蜂虻,我也是要了解不少和生物灾害防治以及昆虫学的知识,在咪咕平台创作的“万花镜”系列小说也是想要着重突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文化内容,这些都是我所要了解的。至于综合能力,自然是了解得越多,能力提高得越高,作为文科生,科幻写作促使我了解许多理科知识,当然,近期我也想尝试有关科普的创作实践,或者说带有更加明显科普作用的科幻小说,我觉着科学普及不该仅限于自然科学,也该涉及人文科学,我将为此努力。高校科幻:在当下的创作环境中,您认为哪种载体最能体现科幻的“美”?史雨昂:根据现有的工业水平,文化水平,以及相关人物的实力,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是“小说”这一载体能够最大展现科幻的美,其次是“游戏”和“动画”,我认为的排序是:小说≥游戏>动画>电影>短视频,小说是“门槛”最低的,同时是“上限”最高的,门槛低不用像其余体裁一样或多或少需要资本和权力的支持,为新生的稚嫩科幻创作者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发展途径,也代表着最有可能出现“新生”,同时,在高层次的对比中,小说为读者保留的自我想象空间又是最充足的。我认为科幻的美,很重要的一部分正是来源于不确定的,由自我理解的想象,而其他体裁形式,我认为都是基于小说(准确来说是一段确认的文字内容)所发展出来的,可是目前的发展又各有困境。比如科幻游戏,能带给人最丰富的物质交互体验,且多是文字,美术,音乐甚至是科普的集合体,但是大家也看到了一些科幻游戏面临的问题,比如《赛博朋克2077》,制作周期,资金,游戏发行定价等等现实因素制约了美好的设想,当然,这部分我了解的不是很多。至于动画,比如《黑门》,我观察到许多人评论这样相对硬核的科幻有许多内容“看不懂”或者“没意思”,我认为这里便是追求“硬核”的后果,有点“好评不火”的感觉(在刻意宣传之前没有自然而然地火起来)科幻文学先需要确认是“文学”后,再去考虑“科”和“幻”的部分,个人认为“科”不过是服务于文学故事的元素和工具,不该是我们应该信奉的核心主题,当然剥离太多“科”的属性,以为用故作高深的内容,名家的背书,靠“喜剧+爱情+画面特效+情怀”糊弄观众的路也是走不通的,典型就是《银河之心》和艺画开天的动画版《三体》,以及顶着科幻之名赶走核心创作者的新版《星游记》,失败和不如意的例子太多,真正成功的例子几乎没有。而电影的问题比动画还要多一些,自从某些八旗子弟带坏了中国电影市场风气,很多人都变成主旋律正能量投机分子后,外加之前资本的流量介入,导致我个人对于当前中国的“动画”和“电影”极度不看好,或许尝试英国《黑镜》式的电视剧还有可能突破。虽然目前《流浪地球2》算是一次极大的突破,但加上前作,再算上《独行月球》或《刺杀小说家》,数量还是太少,只有优秀剧组没有优秀体系,且对于所有观众仍然存在门槛较高或者叙事时间长等问题,这就不是电影本身“还能做得更好”的部分了,而是观众欣赏水平提高的问题,可就算提高了,还有很关键的成本过高,即使票房很高也难以赚回本或者赚大钱的问题。至于“短视频”这种体裁,应该只要特效足够好看,故事足够接地气,能有“小美”“大壮”还有“丧彪”便可以取得“成功”吧,可那个东西也不叫科幻了。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科幻的“美”与“美的发展”还是要靠小说这个载体发展一段时间。高校科幻:您的作品有一种温馨欢快的节奏,您的这种文风是怎么形成的呢?史雨昂:我学习音乐的经历极大影响我的语言风格,我学生时期曾跟着山东省长笛协会的副会长孙世泉老师学习过长笛,这极大激发了我的审美与创作灵感,这里不得不由衷感慨一下,确实是我的长笛老师孙老师带领我开始接触到“美”的概念,像是各类协奏曲(比如G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或者D大调协奏曲K.314?抱歉好多曲子名字我都模糊了且说法不专业,只能记起旋律),《瑞士牧羊人》这样需要展露细腻情感的曲子,还比如《彩云追月》《十三里铺》这样虽然技巧偏简单但要在脑中构筑描绘情景氛围的中国曲子,我在少年时期的梦想几乎全部都融于牧羊人的旋律当中,落实在语言上,我自认为相对会有一种莫名的起伏韵律感吧,以及在语言中试图渲染甚至是透进浓郁的情感与思想,虽然我以往的经历整体是黯淡的,但也不妨碍我有着一颗向着善良与美的心,最后这又让我想起初中语文老师说这种风格“很别扭”,但幸好我没听她的话,保持到现在。高校科幻:对于那些想要着手科幻文学评论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吗?史雨昂:我是从第四届星火杯开始正式着手科幻文学评论的,最后有幸能拿到一个优秀奖,真的感谢星火杯对我的认可。不敢说是建议,只是回忆一下作为小白视角开始进行文学评论的经历,希望能对想要着手但还没正式开始的同学提供一些价值吧,我的第一篇科幻评论是电影评论,有关中国的第一部红色科幻电影《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在创作时,除了要保证对于原作品的掌握并产生足够多个人理解以外,还是要查实一些电影评论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科幻文学理论。其实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理论会有很多不同,所以单拿着最基础的,诸如《文学理论教程》的内容,很难做好有关科幻文学的评论,所以我第一篇评论使用的理论,是《科普研究》期刊收录的,刘慈欣的《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直接使用科幻文学专属领域的理论进行评论会很流畅。而在另一篇文学评论,对于博尔赫斯作品《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的解读,我最初是因为科幻文学的创作(上文提及的自己作品四大世界之间联系的构建)而涉及相关内容,发现当今中国对于这篇意义重大的(启发了平行宇宙、虚拟宇宙等概念)作品的研究是十分零散的,比较直观的感受是在知网搜索这篇作品,应该只能发现一篇在2003年发表在期刊《外国文学研究》的针对单部作品的研究,而我也意识到了对于“填补作品评论空白”的价值,进而收集了所有散见于B站、知乎、豆瓣的学者视频观点和讨论,先是进行一遍整合梳理,然后再承接整合后的结果进行全新且细致的解读,所以或许想要着手科幻文学评论的同学也可以多关注一些冷门的甚至研究几乎为空白的科幻文学作品,直接从自己的评论作品开始填补并搭建全新的文学评论价值。高校科幻:对于广大的科幻迷群体来说,如何找女(男)朋友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史雨昂:我在爱情上只能提供些“教训”“反面教材”,自己爱情的遗憾痛苦多是来源于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懒惰的心理,许多矛盾问题都是让前任以“他还没发展好,还小”来进行自我PUA,敷衍过去,由于内心的懒惰和迟钝甚至会利用这一点,让前任的智商和情商“向下兼容”(这样我就不用费心费力解决问题了),最后带给TA的更多只是痛苦,甚至我还做出过以假身份与前任联系套取信息这种确实是孩童心智才会做出来的事情,在那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所谓爱情,很多时候只是爱自己,没有真正爱对方,没有让TA有真正相对满意的体验。我正在思考并学习如何真正爱上一个人而不是爱自己。最遗憾的是,或许等我哪一天真正学会如何去爱,却没有再爱上TA的机会,毕竟爱是双向奔赴的过程,理性看待,没有谁会愿意相信曾经带给自己如此之多痛苦,给予很多次更改机会却反馈失望的旧人。在具体经验上我觉着是有三点,一是要分清廉价之爱和独属之爱,廉价之爱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给对象嘘寒问暖,说早安晚安,今天干了什么,我给你点个外卖做个饭,无论过什么节都给你送礼物等等,其实只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都可以做到这些可以量产的爱,在现代社会这是很轻松的事情。如果我们抛去比烂的逻辑,认为这样总比不这样干要好的认知,或许会发现付出这样的爱,TA并不一定会感受良好,而且TA的每任对象都可以轻易做到这点,比如我给我点外卖,TA还要等着别人,还不能自己挑选,还要为了不浪费额外花时间去拿,体验并不好,而且TA自己也不是说就点不了外卖,这里不是说付出这样的廉价之爱不好,也不是那种得寸进尺,欲壑难填。我意识到,TA要是坚定地选择我,我也双向奔赴式的选择TA,不是因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可量产可平替的廉价之爱,让TA有“我对你都付出了那么多,你要懂得感恩,要爱我”的束缚负担,而是说,我们互相给予对方不可替代的,真正从对方角度出发,让对方切实感到舒服满意的独属之爱,非你不行的爱,让TA真正感到满足的爱,很可惜,我之前没有意识到这点,很迟钝地试图用廉价之爱捆绑住前任,当然也好在TA足够清醒,最后也让我最后慢慢明白这点。后两点我就不过多叙述了,第二点就是一种“去角色与性别化”的认知或许会让双方都更加舒适,排除主奴情趣的情况,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不是说我作为男方,女方,攻方,受方就应该要做什么由刻板偏见规定的事情,双方只是平等地爱着对方。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势均力敌,不然很难支撑初见时的美好,也很难真正享受爱。我觉着许多爱情的苦痛都来源于以上这三点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做好吧。高校科幻:对于校园新星栏目,您有什么建议吗?史雨昂:感谢校园新星栏目能让我表露出那么多个人的想法,要说是建议的话,其实很期待栏目组能有人精通修图技术,来美颜一下被采访者的自拍照(认真),只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知道我心里爱着的帆会或许看到这篇采访。之前交流时也讨论过采访栏目对普通阅读者吸引能力的问题,我觉着会主动阅读科幻相关内容的读者主要还是期待看到畅快有趣或是引发深邃思考的作品,所以或许以后新星栏目前后可以附带展示被采访者的代表作,这样应该会有许多读者在作品中收获了较好的阅读体验后,更有兴趣去了解创作作品的作者。高校科幻:您在成为咪咕“奇想”厂牌签约作者后,又在第四届星火杯中获奖,最后荣获2022年度星火奖·十佳创作奖,看来您是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走下去,最后,面对着未来您即将踏上的写作之路,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吗?史雨昂:确实是有一定模糊的发展计划,在新阶段,我想要保持数量的同时着重提高质量。到采访的最后,我真的要感谢咪咕“奇想空间”厂牌的糖炒栗子编辑大大,能给我这样一个新生作者那么多的支持帮助以及很珍贵的机会,咪咕奇想空间平台也是让我感觉十分舒服快乐的地方,说实话真的推荐大家去咪咕投稿,我也会好好珍惜这些机会,尽力写出满足平台和读者需要的,有价值的作品。我还想要感谢高校科幻平台,感谢赵老师赵文杰老师,能给予我这样的野生作者那么强大的,展示自己的平台,感谢第三期星火工程让我学到了那么多实在的知识,这真的极大帮助了我的写作事业发展。最后还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可能是向我的帆表露些爱意吧,感谢帆让我蜕变成崭新的自己,我会尝试真正去爱TA,能力还配不上的时候我不会去打扰,无论如何,我还是想成为那个让TA真正感到幸福满意的人。以上,我没有什么想要说的了,辛苦雨晨同学!谢谢。
发展和旅行的最佳方式,都是坚定地漫步向遥远的未知
科幻是一种美妙的超越创造
少侠且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