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文人外交家李肇星的故事(一)

张晓霞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6



离任

2001年1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李肇星任期的最后一天。这天晚上,中国大使馆举行了一个虽说小型,但颇为亲密的招待会。李大使在这里与华盛顿的朋友们告别。也是这一天的早些时候,华盛顿市长威廉斯颁布文告,宣布1月29日为华盛顿市的“李肇星日”,借以表彰他任美国大使3年来的卓越贡献。参加者包括布什政府的劳工部长赵小兰、交通部长峰田、参议员史蒂文森、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在内的一大批华府政界人士。 

那首深情的歌幽幽地响起来——《肯塔基,我的故乡》。唱歌的是市长的母亲和李肇星夫妇。

人们在轻轻地应和着,轻轻地拥抱,为朋友送行。这是个深情的时刻,61岁的李肇星微笑着,向大家频频举杯。他说:“不管是欢愉的时刻,还是艰难的时刻。我知道我在华盛顿有朋友。”

这或许并不完全是外交辞令。中美关系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微妙、最复杂,同时也是最易影响国际关系未来格局的那种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之一。李肇星不论是作为外交部发言人、驻联合国大使、主管美洲大洋洲事务的副外长,还是驻美国大使,十几年来,一直在中美关系的第一线,他既是近年来中美外交的策划者之一,又是主要的执行者。在美国各界,他交了许多朋友,李肇星在不同的美国人眼里,有两种形象,一种是热情儒雅的、具有文人倾向的外交官;另一种则是咄咄逼人、不肯退让半步的斗士。

从1985年李肇星任外交部发言人开始,他可谓步步稳健,深得高层信任。他是有史以来任职最长的外交部发言人,他是有史以来驻外大使中唯一的一位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又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驻美国大使。



农家少年的文学梦 

李肇星1940年出生在山东胶南县(现为胶南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如诗如画的年纪里,李肇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梦想,他想写书、当记者、当诗人。李肇星俨然是一位虔诚的文学少年。

1959年夏,寒窗苦读十载的李肇星高中毕业,遗憾的是,他的文学梦恰恰在此时被无情地击碎。  

李肇星报考的学校是饱经世纪沧桑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是李肇星填报的第一志愿,西语系英语专业则为第二志愿。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北大却以他的第二志愿录取了他。这一让他当时颇感失落的“误会”倒成就了一个卓越的外交家。

尽管他师从鼎鼎大名的许国璋教授,尽管他成为许教授常常赞不绝口的得意门生,但他的文学梦并没有结束。

李肇星疯狂地写诗,他的诗文四处发表,甚至上了《人民日报》。1964年秋天,北大西语系高材生李肇星被分配到外交部,这时候他才注意到,原来许国璋教授的门下,也是外交官们的摇篮,大使级的学生就有十几位。李肇星是命中注定要吃“外交饭”的。

据当时亲近他的朋友说,李肇星结业时已能毫无障碍、相当轻松地观看用古典英语演出的莎士比亚戏剧,而在英美等国,这通常是英语专家一级的人员才能具备的水准。



未完待续 


文章转载自

>

侨时代杂志



从上海走向世界的“民国第一外交官”

闯过“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孙必干

生命的签证:正义与高贵的外交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