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中国迎接的第一位国宾

马保奉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7


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年,外交礼宾工作主要是接待外国来华大使,派遣我国大使出国,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但是却没有重要代表团来访。1952年,新中国成立三周年前夕,蒙古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党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来到北京,参加新中国建国三周年庆祝活动。 

1952年

蒙古最高领导人泽登巴尔访华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待外宾

这是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个属于国宾级的代表团。建国三年来,外交部尚未接待过这么大型的重要代表团。当时的外交部甚至还没有组建礼宾司,礼宾业务由外交部办公厅交际处承担。 


究竟怎样接待国宾团?大家心里没有数。不过有一条是肯定的,即一定要十分热情、隆重、友好。首先考虑的是住宿问题,当时新中国没有国宾馆,一般外国客人来北京访问,都是下榻北京饭店。显然,让国宾住宿北京饭店是不恰当的,而当时北京适合国宾下榻的地方并不多。

东交民巷15号

东交民巷15号,即现今北京市委南边,原曾是法国大使馆,是一处带花园的大院,除主楼外,还有四栋独立的小楼,环境不错。最后由周总理决定,安排泽登巴尔一行下榻在15号这个大院里。


1952年9月28日,周总理等多位领导人到机场欢迎蒙古客人。泽登巴尔出席了毛主席国庆三周年宴会和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参观了工矿企业和农村。毛主席还在中南海怀仁堂陪同他观看了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范瑞娟、傅金香主演的越剧《白蛇传》。除北京外,他还访问了上海、杭州。 

越剧《白蛇传》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总理作为主人,在外交部办公大楼为客人举行了盛大欢迎鸡尾酒会。当时的外交部是在今天北京东城的外交部街31号。清末,这个地方是国宾馆,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在这里办公。北平解放后,先由华北人民政府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华北人民政府停止办公,外交部即进入此处办公。 


当时,院内有两座西洋风格的建筑,即东楼、西楼。部长办公室、部办公厅和会见外宾的会客室设在东楼,其他6个司局和委员会在西楼办公。西楼也住有不少工作人员,开始时,科级干部每8个人住一间房,地下室也住了不少人。只有在东楼才可举办招待会,不过必须把部长、副部长办公室内的桌椅全部搬出来,甚至连大客厅前面的阳台也要收拾干净,才能腾出必要的地方,布置成招待会会场。几百人的招待会,大厅里放不下,宾主们只得分散到大楼的几个房间里活动。 


招待会开始后,周恩来不得不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走进去向客人祝酒。此前,在这里也曾举行过几次招待会,但是有时招待会进行中间突然断电,总理就举着蜡烛到各个房间去祝酒。这类招待会在外交部办公楼只举行了数次,每次都折腾得大家精疲力尽,后来才不得不改在北京饭店举行。 

泽登巴尔访华

接待泽登巴尔时礼宾工作出现的一个差错,至今还有人提起。安排泽登巴尔一行游览北海公园,原计划两小时,不曾设想,泽登巴尔年轻力壮走得快,一个多小时就出来了。活动提前结束,车队司机却未做准备,他们按照原计划到附近饭馆吃饭去了。那时没有手机之类的通讯工具,无法及时联络,陪同的礼宾官们急得手忙脚乱。 


建国伊始,第一次接待国宾,没有经验,尽管尽了最大努力,工作中难免忙乱、无序,完全无法同今天的国宾接待相比。此外,由于条件不具备,如当时我国还没有明确划分陆海空三军,所以这位国宾到达时,虽然检阅了仪仗队但不是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1984年礼炮部队成立

同时,现在在国际迎宾仪式上已很普遍的鸣放礼炮做法,由于当时我国尚未实行,泽登巴尔来访时也未鸣放。 


作者 | 马保奉
来源 | 行知部落

排版 | 杨杨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战略合作伙伴

别去电影院了——

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 

Cine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