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全文浏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边疆社会科学
2024-09-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陈 智赵文铎


摘 要:“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双重历史向度中加以理解。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性和底色:“大一统”的价值观念奠定了统一安定之道;“天下为公”的价值理想确立了责任伦理之道;“尚和合”的价值追求提供了中和守正之道。这些思想观念所蕴含的共同体智慧,蕴藏着化解从多元走向一体现实困境的丰富经验,启发我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寻求公与私、内与外、秩序与自由的平衡,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待深入发掘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两个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考察与实现路径

谭亚莉;李亚楠


摘 要:马克思交往理论揭示了交往对共同体及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框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在“现实的人”的头脑中生发,随着交往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人与人之间逐渐积累起众多的共同性,这些共同性逐步推动各民族结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凝结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应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拓展民族交往的平台空间、增进中华民族的共同性,进而使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铸牢路径




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的内涵意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 洋;何生海


摘 要:我国官方话语中多次出现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具有多重意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根脉传承,是自古以来家国同构的政治话语表述,也是我国各民族情感交融的生动阐释。中华民族大家庭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象呈现、动态刻画和同一表述,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充分的内涵一致性和高度的建设同构性。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有效地将个人、家庭、民族和国家建设纳入统一的社会建设工程中,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政治理念导向和价值判断基础,为族际交往、家庭兴旺和个人成就提供价值积淀和行动指引。重视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负载的内涵意蕴和建设资源,发挥其情感生发、多元塑造和实践指导的功能;加强面向广大群众、抱朴归真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体系建设;深化以“家和”理念为核心的民族叙事和民族团结实践,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中华民族大家庭;同构建设;话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本位:家国秩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申光明;李向平


摘 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塑造基于历史上大一统的家国政治传统和互鉴互通的民族文化交流实践,是空间地理上的自然凝聚和政治文化形塑的双重过程,伴随着近代从天下观念到国家观念的转变,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在国与国关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民族观念政治社会化和共同体身份认同法制化的中国本位。家国秩序则是这种中国本位意义上,在家国同构、忠孝一体的政治传统中塑造的关于家庭和国家的儒家道德秩序结构,是个体与社会、意义与秩序、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化权力关系联结,也是一种大一统政治文化塑造下的集体心灵秩序表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发挥“家国秩序”这一政治文化符号在构建家国共同体的集体想象中的重要功能,以家国秩序的培育塑造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集体的文化符号认同,以铸牢文化共同体的家国观念增强国民共同体意识,从而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政治共同体的统一性,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关键词:家国秩序;中华民族共同体;国家认同;文化符号;中国本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边疆社会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