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鬼神当道,大清就亡在这儿了”

2017-05-31 庄帆 浪潮工作室


今日文章留言点赞数最高者,将获得百元现金红包


撰文 | 庄帆

出品 | 网易浪潮工作室

欢迎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查看


民国这帮喝过洋墨水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掀起了“灵魂摄影”的风潮,还趁机复辟了扶乩占卜的古术。背后的历史真相,不过是利用摄影的多重曝光技术,趁火打劫变成了一桩生意。


1918年,一本叫《灵学丛志》的杂志,发了篇文章让全上海炸了锅。


单看标题,《徐班侯先生令甥陈纪方先生刚来函》,放在今天,点击量不会超过10。


引起轰动的原因,是这位徐班侯先生已经去世好几个月了,文章里还附带了徐班侯的“灵魂照片”。


徐班侯的灵魂照片 / 灵学丛志


照片里有一个半身人影,虽然模糊却依稀能辨认出眼睛、鼻子和胡子嘴巴。徐班侯的亲属们信誓旦旦地说,这就是他本人的样子。


到底是怎么回事?还得从灵魂照相的来源说起。

舶来的“灵魂摄影”


1874年,有位中国人不远万里跑到英国,他就是日后在中华民国担任外交总长的伍廷芳。


远渡重洋、学习法律的伍廷芳,深受震撼的不仅仅是英国的国力和学术,还有灵学。


伍廷芳 / 香港孙中山纪念馆


来自东方古国的伍廷芳,在灵学上闻到了“家乡的味道”,甚至亲身去尝试了一种叫做“灵魂照相”的东西。


伍廷芳亲眼见到了照片里自己旁边隐隐约约的鬼影,回国之后对此大加赞赏并努力宣传。据说,李鸿章在访问外国时,也拍过这类照片。


除了位高权重的李中堂,学贯中西的伍博士,“灵魂照相”的第一波支持者们,还有最早倡导西学之一的严复,国民党的元老吴稚晖,精通医学的丁福保,还有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


这些文化人不仅饱读诗书,还有很多人喝过洋墨水,在他们眼里,灵魂照相可不是什么玄学迷信,而是来自欧美的最新科学成果。


其实,灵魂照相的发明来自一次偶然。


最早是1860年,美国人威廉·穆勒(William H. Mumler)在为自己拍的一张照片中,发现由于重复曝光,照片上显现出另一个人的模糊人影。


穆勒的照相广告:“恍惚中赫罗德的精神从身体中抽了出来,出现在后面。” / photographymuseum


所谓重复曝光,就是指在底片上通过多次不同的曝光叠加影像,使照片呈现出奇特的效果。因此,在只拍了一个人的底片上重复曝光另一个人的影像,就可以使得两个人同时出现,而且其中一个人会显示出半透明的、类似于气体的状态。


那就是“灵魂”了,没毛病!


威廉·穆勒从这张偶然的照片中,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于是开始四处炒作。很快,各路媒体争相报道,整个美国都知道了有灵魂照相这回事。


1869年《哈勃周刊》上的讽刺威廉·穆勒可以照出一个人死去的五位妻子的灵魂 / photographymuseum


时值美国南北战争,大量美国公民在战争中丧生,给死者拍照的灵魂照相术无疑为悲痛的亲属们纾解哀伤之情提供了绝佳的途径。


可想而知,威廉·穆勒的生意红红火火起来。他给死者家属拍照,照片经过长时间曝光后,在暗房里冲洗,家属的背后往往就能显现出死去亲人的“灵魂”。在林肯被刺身亡后,他成功为林肯的妻子拍到了夫妻二人阴阳相隔的合影照,更让他声名显赫。


威廉·穆勒拍摄的林肯灵魂照片,从外貌上看,该鬼影确实挺像林肯 / Wikimedia


19世纪后半期也正是西方灵魂学和侦探小说、恐怖小说盛行的时候。


英国成立了灵魂学研究会,研究灵魂是如何不死的;爱伦·坡的小说正在畅销,许多人对他讲述的鬼怪故事深信不疑。


柯南·道尔 / wikipedia


有趣的是,善于运用化学、生物学知识侦破案件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本是科学时代的产儿,但他的创造者柯南·道尔是灵魂不死论的坚定倡导者,当然也是灵魂照相术的有力背书者。


他们都相信的东西,谁敢妄言?


更别说,灵魂学可是西方人成立研究会来研究的东西,自然就是“科学”无疑了!

趁机复辟的扶乩古术


“咔嚓“响的快门,炫目的闪光灯,总让愚昧的中国人觉得不祥——照相术刚传入中国时,认为它会摄走人的灵魂的说法就十分流行。


早在1844年,一位名叫于勒·埃及尔的法国摄像师来到中国,就拍摄了中国最早的照片。照相术在晚清大盛,光绪帝、慈禧太后都喜欢拍照,随着照相馆日渐普遍,尝试拍照的人也越来越多。


于勒·埃及尔拍摄的1843年-1846年间的中国人 / 法国奥德赛博物馆


“摄魂”的说法,随着照相普及相信的人越来越少。但西方的灵魂学传入中国时,和中国原有的魂魄之说,忽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默契。


民国初的无锡人杨璿,正是一位相信灵魂不死的奇人。


不同于一般的江湖术士,他真的仔细研读了一些外国研究灵魂学的书籍,发现原来灵魂在欧美竟是一门科学。不过,读了书之后他感慨,这些老外的“灵魂学”学问并不精湛,还不如中国本土的传统理论——道教的学说。


道教四仙拱寿图(明代早期) / wikipedia


尤其是道教的扶乩,能够沟通阴阳,生人和死者直接对话,这才是研究灵魂的奥妙之道!


于是杨璿开始回头研究道家的奇门遁甲之术,并且设立乩坛,尝试扶乩。


扶乩/YouTube


扶乩又叫扶箕、扶鸾,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技术,通过设立乩坛、沙盘以及箕笔,呼唤神仙或者鬼魂降临,可以叩问他们问题,他们会通过操纵箕笔在沙盘上写字画画,回答问题。


看起来很眼熟?是的,前些年很流行的“请笔仙”,就是扶乩的一种变形,今日的“答案之书”也颇有这意思。


杨璿的父亲杨光熙在上海中华书局工作,也参与了儿子的扶乩,不仅如此,还邀请了自己的同事俞复、陆费逵等人也一起来。


同事们本来半信半疑,但是看了杨氏父子的扶乩实践之后都惊叹不已,立马变成了信徒。


于是,中华书局的这群读书人,包括俞复、陆费逵等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叫上海灵学会,设立了乩坛“盛德坛”为官方专属乩坛,并且出版了《灵学丛志》作为官方刊物,刊登扶乩所得的乩文和灵学相关的文章,结合西方科学知识和道家的奇门遁甲来实现灵魂照相,中西合璧玩得极溜


《灵学丛志》第一卷第一期 / 全国报刊资料索引数据库


而刊物第二期就产生了那篇“爆款文章”——《徐班侯先生令甥陈纪方先生刚来函(附徐班侯先生灵魂摄影照片)》。


这无疑给盛德坛的同仁们相当大的鼓舞,他们也开始自己试照灵魂照片。不过,比起洋人对着空气胡乱照,盛德坛的照相更讲究,要先扶乩,乩仙允许了才能照相。


比如最早翻译《社会契约论》的著名翻译家杨廷栋,就找盛德坛拍过照,要拍自己已经去世28年的老父亲。


整个过程非常复杂,盛德坛要提前请示乩仙可否照相,当时“值班”的乩仙是常胜子,可能这位真人性情有些傲娇,刚开始无论杨廷栋如何请求,指示都是:“再酌。”后来才松了口:“此事似属例外。”


于是,终于照到了两张模糊的照片,而父亲去世时,杨廷栋才13岁,又隔28年之久,记忆比照片还要模糊,也没办法确认,于是这就算是成功拍到父亲灵魂了。


既然扶乩之术比西方的灵学厉害,那么中国的灵魂照相术也不能仅满足于拍摄死人。扶乩能召唤神灵,那么肯定还有更酷炫的——给乩仙拍照。


这确实是前无古人的大创新!1918年,在第6期《灵学丛志》的一份临时增刊里,俞复写了篇《盛德坛试照仙灵记》,开头就来了一连串感叹号:“盛德坛之盛绩,灵学会之灵光!!!五百年健在之灵魂,第一次试照之良果!!!两界沟通之先导,科学革命之未来!!!”


原来,在这期杂志出版前,盛德坛成功地照到了两位真人的“照片”。一位是盛德坛的常客常胜子,一位是慈佑真人。


《灵学丛志》所刊登常胜子真人照片 / 全国报刊资料索引全文数据库


拍照之前,常胜子曾经宣示过一次照相法:先要把一张干净的底片用干净的白纸包起来,再用纯黑的厚纸张包裹紧密,防止透光,接下来,找一个虔诚纯洁的人,把底片包裹放在人的额头上,或者肚脐上。


是的,你没看错,不用放在照相机里。


因为,额头有人的“后天三味火”,而肚脐则集聚着人的“先天真元气”。


而这位肩负重任,哦不对,脐负重任的人,要在洗照片的暗房中坐两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集中精神,想象“观音菩萨在我光中”,凭着这股意念,底片就能够成像。


可惜后来,常胜子的教诲并没有被遵守,盛德坛的人用了更为简单方便的方法:直接找来一名摄像师,带着照相机,对着空空如也的神座拍了一张。


结果洗出来,照片上出现了一位长须长者,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护法大将常胜子了。


看来,不管是灵魂学研究还是灵魂照相术的应用,中国都大大超过了西方啊——感谢仙子真人们,让扶乩术在科学时代的重放光芒。

灵学生意被揭穿


为了让大众也能享受到灵学研究发达的好处,上海灵学会的诸君决定,把这项新技术“推向市场”。


于是,在一则新闻《离奇怪诞之鬼影》之后,杂志附上了这么一段话:“注意:本会翻照八寸照片,鬼影极为清楚,如要代晒,每张收工料洋五角,邮费不加。”


《灵学丛志》上所刊登的灵魂照片 / 全国报刊资料索引全文数据库


而在杂志刊登了上述杨廷栋父亲的照片后,编辑添上了一段“附记”,里面写着,自从杨廷栋之后,又有四川人王姓、无锡人江姓、扬州人张姓等等来求拍灵魂照片,一旬之内已经成功拍摄了8张。


连《申报》上也刊登了盛德坛代人拍摄灵魂照片的广告,可以说,这项新兴技术已经被敏锐的上海灵学会作为很好的商业变现手段了。


从杂志上公布的收入状况看,拍灵魂照片给灵学会带来了不少收入,确实是一桩好生意。


除了代拍灵魂照片,在试拍“仙照”成功后,灵学会也说明了,所有仙人照片都是可以售卖“以供科学研究”的,每张收取工本费若干,不包邮。


不过可能是因为比起拍摄灵魂,拍摄神仙显得太浮夸太不可思议了,销量不佳,也颇有人质疑,所以盛德坛拍了这两次之后就没有再拍了。


不过他们不拍,后起的其他乩坛倒是拍得不亦乐乎,比如悟善坛拍出了“关圣帝君关羽”和“孚佑帝君吕洞宾”的照片。


悟善社拍摄的吕洞宾照片 / 全国报刊资料索引全文数据库


灵魂照相术这门生意好景不长。因为,自从《灵学丛志》发了那篇最早的爆款文章,批评之声也可谓铺天盖地而来。


首先,这项技术的始作俑者在外国已经给人扒了底裤。发明灵魂照相术的威廉·穆勒偷偷做的手脚就被揭穿了——因为他照片中所谓的“死者”被认出来是一个活生生的波士顿居民。


灵魂照相术背后运用的多重曝光技巧也被公开,有摄影师用这种方法成功拍摄到“林肯”的灵魂,更是揭穿了灵魂照相术的骗局


为了揭穿灵魂照相,著名马戏团老板P. T. Barnum让摄像师给自己和林肯拍了张合照 / Wikimedia


甚至还诞生了以拍摄假幽灵照片为乐趣的新玩法,来恶搞灵魂照相术。


对灵魂照相术的批评,中国人火力也不比外国人差。


这已经是民国七年,虽不敢说科学昌明,但至少“科学”已经和“民主”一样,成了不容怀疑的正义。因此,灵魂照相术当然引来了很多骂声。


比如鲁迅,就在写给许寿裳的信中大骂,说现在出的书都是十恶不赦的大害,比如《灵学丛志》刊登的所谓“徐班侯灵魂摄影”,“状如鼻烟壶”,“人事不修,群趋鬼道”!


巴兰德兄弟恶搞灵魂照相术的著名照片《幽灵巷》 / Library of Congress


最猛烈的批评者,是当时在中国媒体中影响力数一数二的杂志《新青年》。


1918年,在这本杂志的第四卷第五、六号上,当时青年人的意见领袖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陈大齐等人都发表文章,对所谓“灵魂照相”和“灵学”猛烈开火,直接批评灵学会诸人是“妖孽”,是“奸人作伪,以欺人牟利。”


之后,《摄影杂志》等刊物也发表专业的揭秘文章,指出灵魂照相背后用的多次曝光、暗覆底片等技巧,来了个釜底抽薪。


Henry Evan 拍摄的恶搞照片 / Wikimedia


这么搞,盛德坛的神仙们也下不来台了。同时,杂志和照片的销量也越来越差,看来事情玩得有点过了。


但毕竟是神仙,总得找个台阶下。于是,灵魂照相在盛德坛存在了几个月后,有一天,乩仙突然对灵魂照相之事大发脾气,在乩录里指示:“以后灵魂照相事,永远谢绝,不得妄渎。”


灵学会的“灵魂学科学家”们也就顺理成章地结束了这出好戏。


但灵魂照相停止之后,上海灵学会的主事者之一俞复还念念不忘地问乩仙能不能继续拍。


可惜连乩仙都觉得俞复太过执着了,直接劝他赶紧消停。为了堵他的口,还说这是非常时期,要小心谨慎,末了还加了句:“鬼神道张,国运可悲”。


翻译成白话就是:鬼神当道,大清就亡在这儿了。


乩仙的苦心没有白费,多年以后,有人做出了异曲同工的规定:建国以后,动物不许成精。



参考文献:

[1] 上海灵学会编. 灵学丛志[J]. 中华书局. 1918-1921.

[2] Spirit photography . Wikipedia.

[3] 黄克武. 灵学与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民初知识分子对科学、宗教与迷信的再思考. 载于杨正显,魏彩莹,黄克武,梁裕康,曾国祥著. 思想史2.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03.

[4] 王宏超. 神界灵光:上海盛德坛之灵魂照相活动[J]. 上海文化,2016,(06):67-76+126.

[5] 王宏超. 徐班侯灵魂照相事件[J]. 书城,2015,(07):101-107.

[6] 黄克武著. 近世中国 惟适之安 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05.

[7] Howard Timberlake. The intriguing history of ghost photography. BBC.

[8] 许地山著. 扶箕迷信的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置顶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特别说明:评论点赞计数仅限当日有效,灌水跟帖无效哦!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