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怀念的女神,都整过容
▼
撰文 | 庄帆
出品 | 网易浪潮工作室
欢迎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查看
全中国哪里的美女最多?请打开你的朋友圈:锥子状的轮廓,尖尖的下巴,肥厚的卧蚕,忽闪忽闪的大眼珠……五官P到连她妈妈都不认识的夸张,有人称之为“蛇精脸”,有人称为“整容脸”。
这种脸美不美,见仁见智,但它确实代表着当今审美的一个特征——和互联网、PS技术以及社交媒体传播结合在一起,它就成为了一种“美”。
排斥整容脸的人,往往喜欢怀念从前,比如民国的“纯天然美女”和不老的港台女星。但你以为朱茵、王祖贤、邱淑贞都是百分百天然美女吗?
其实,早就从民国开始,浩浩荡荡的整容大军就开始奔赴手术台,复制欧式立体五官,追求青春永驻的神话。
民国就有“整容脸”
民国时期的中国人就开始动刀了,你不知道吧?
晚清民国时期,女性审美发生了突变,从原先“杨柳腰、步步莲”的传统软妹,逐渐开始追求西式的健康、健美。这种转变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洋人各种痛打之后,被冠上“东亚病夫”的中国人也开始反思自己:我们的身体弱,到底因为什么?
而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哺育婴儿的母亲不够健康,在那个民族羸弱的时代,“健康”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政治色彩,弱不禁风的女子形象显然已经过时了。于是,晚清时一帮思想开明的士人开始倡导废止缠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参与其中。
民国时期老上海“月份牌”画片中,流行的西式健康美
不仅是解放小脚,女子开始追求更夸张的西式健康美。例如传统的中国人并不喜欢大胸的女子,认为是纵欲的特征,然而在崇尚西化的年代,大胸就成了乳汁充足、生育旺盛的美丽意象。
《申报》曾经刊登这样一封读者来信。一位叫冯洁的女中学生,体格弱小、发育不良,但却因为自己的柔弱而苦恼。因此她努力读了许多医学书刊,弄明白女性发育的根本在于“生殖素”,即雌性激素,于是开始服用女用生殖素,并坚持锻炼身体,终于体重上升、肌肉结实、乳房发育良好,成为同学眼中的“健美皇后”。
尽管西式审美盛行,但这一时期的外科整形手术动刀的目的,往往是弥补一些先天性残疾或事故,而并非纯粹的美容。
例如1879年8月,李鸿章的一位同乡经李夫人介绍,在上海做了兔唇修补手术;又如1903年,有位在上海某缫丝厂督工的英国女郎,在工厂里靠近机轮时被挂掉了半边脸,瞬间血肉模糊,后来紧急送医,植皮手术又把她的花容月貌补了回来。
2014年8月27日,西京整形医院用3D打印技术,给患者精确造出一件钛金属头罩 / 视觉中国
这些手术都是谁做的呢?上海最早的整形外科医生并不是中国人。1911年1月《大公报》刊登了美国整形医生吉凌汉的美容广告,而且吉跟当时著名社会活动学家汪康年也有交往,后者在笔记里也曾夸过吉医生妙手回春。
吉凌汉这波外国整形医生最早发家起源也是因为战争。一战后,很多士兵因为炮火失去五官和四肢,推动了接肢、植皮等整形外科手术的发展。到了中国来,他们做的不仅是修补手术,更重要的引发了中国人对身体美的新认识,当时的社会上流逐渐开始尝试改欧式双眼皮、矫正斜视眼、垫高鼻子,偶尔也会有做酒窝,厚唇改薄唇,割狐臭的小手术。
最早“吃螃蟹”的,当然是“靠脸吃饭”的人——电影演员。好莱坞女星的样貌给面相偏扁平的东方人树立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标尺,于是,上海的女星们也找到了整容医师。
2015年4月11日,无锡,一公交车上的整形美容的广告 / 视觉中国
30年代,中国的整容术已经相当成熟。当时上海最火的整容医师是留日归国的杨树荫。他最擅长的手术便是割双眼皮,除此以外还能够做隆鼻、脸颊注射等。
许多如今仍叫得出名字来的影星,都是他的客户。比如《弹性女儿》里的著名女星路明,就是在杨树荫的医院里做的割双眼皮。杨树荫也聪明地用路明的照片打广告,如此自然也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演员,连男演员郑重都来找他打脸颊针。
那时候杨树荫的脸颊针并不是瘦脸针,更像现在的“脂肪填充”,是为了让脸更丰腴饱满,更年轻。这自然和当时的审美取向有关——要健康,自然喜欢饱满肉感的圆脸,正如好莱坞默片时代最富盛名的演员之一Mary Pickford,生就一张线条匀称而饱满的圆脸。
Mary Pickford / Wikipedia
在这种热潮的带动下,割双眼皮简直成为要踏进娱乐圈的单眼皮女性的标配。
大名鼎鼎如女神周璇,也被曝割过双眼皮;曾有报刊报道上海“百乐门”夜总会的首席红星何苹,虽然以“学富五车”著称,是夜总会里的才女,但也割了双眼皮。可见这项手术在当时是多么地兴旺。以至于许多人眼中的民国第一女神林徽因,也一直被“割过双眼皮”的谣传所围绕,但至今未能确证。
周璇双眼皮手术前后照 / 视觉中国
许多人喜欢的民国脸,饱满圆润的脸颊、硕大有神的双眸,其实也正是当时的时髦外貌——它代表着健康、西式和美丽,即使是人工加工的。
整容曾是一种特权
1949年后,整容手术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在医学院中,因为物资短缺,整形外科也主要是为先天缺陷和疾病服务。
中国最早的整形外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老教授孔繁祜曾回忆道,1949年创建科室时,没有细的手术缝线,尤其是给烧伤患者缝合移植的皮肤时,手术缝线太粗。 每次手术前,他和其他大夫都会向护士“借头发”,虽然只揪几根,但也经不住这样揪,于是护士们轮流值班供应“手术缝线”。手术前,护士得把几根头发泡在酒精里彻底消毒。
因为当时没有手术刀,孔繁祜和另一位教授朱洪荫跑到百货商店买刮胡子刀片,刀片一掰四瓣,可以当四个手术刀。他们把筷子的方头劈开一条小缝,把刀片夹住,又用细线绳绑紧,他们用这样的简易手术刀,帮助很多患者做了冻手冻脚和面部的疤痕手术。
2014年3月5日,福建第一例烧伤患者的“换脸”手术 / 视觉中国
真正开始做整形美容手术的是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创立者之一宋儒耀教授曾留学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师从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和颌面外科大师Robert Ivy。宋儒耀学成归来,1951至1953年间,曾率领西南整形外科医疗队参加抗美援朝,治疗了大批凝固汽油弹烧伤和炸伤伤员。直到60年代,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才开始拓展到美容领域,在民间,普通人做整容手术几乎不可能。
有意思的是,部分特殊人群的需要,在国家力量安排下的整容手术依然存在。比如少数国家一级艺术家,包括演员和歌手,拿到“介绍信”,才能做整容手术。例如60年代,宋儒耀曾给多名国家一级歌唱家做过整容手术,著名外科医生张涤生也在上海文化局、上海保健局的安排下,给一批领导人和演员做了割双眼皮、除皱、消除眼袋等手术。
这两位医生并非民国流行的那种民间诊所、私人开刀的美容医师,而是正规的整形外科专家,主要做的是对先天或后天器官、组织缺陷或畸形进行修复的那种整形,比如说张涤生医生的成名作,就是“张氏阴茎再造术”。
两名医生都是著名医学家,张医生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整容手术能有如此规格,可以看出,在当时,整容是一种上流社会的特殊待遇。
2016年7月15日,山东青岛,整形医生在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 视觉中国
好景不长,“欧式双眼皮手术”很快被冠上了“姓资”的名头,医生如果擅自帮人做了,就是“帮助他人实现资产阶级思想”,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也因此在1967年被关闭。
因此,当时美容整形的风险,不仅仅是来自于手术。根据上海九院王维医生的统计,截止1976年,全国正规的整形外科医生仅有174名,相对当时10亿人口来说,整形医生可以说是相当稀有了。
但80年代后,整形手术迅速得以 43 35201 43 15289 0 0 2847 0 0:00:12 0:00:05 0:00:07 3031解禁,1982年全国的整形科医生火速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学术会议,并在1985年出版了第一本学术刊物《整形与烧伤外科研究》,新一代的整形外科医生才开始了正规学习之路。宋儒耀也在1979年重新开张了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除了烧伤植皮、修补兔唇这样的基础手术,变美才是刚需。1991年至2004年间,北京的外科整容机构数量增长了118%,其中只做基础修补手术的,增长了33.9%,专门做美容手术的,增长了336%,正印证了那句广告词,变美,刻不容缓。
2006年8月3日,一位即将走入大学的女生在郑州市一整容医院做割双眼皮、隆鼻等面部美容 / 视觉中国
普通人距离变美只剩下一个门槛——“钱”。意料之外的是,中国女性在整容上,相当豁得出去。截止2006年,全中国的整形医生每年会完成超过百万台手术,整形产业每年也在以20%的速度扩张。
想想看,10年前,中国的整形产业就已经超过了24亿美元,钱还是中国女性整容的门槛吗?
欧美审美的复制
中国整形市场能发展到如此庞大,也有日韩和好莱坞影视剧的功劳。中国最早的整容市场就是欧美和日本医生开拓的,外来技术并不稀奇。
但奇怪的是,几乎每个城市每条街道都可以看到“韩式整形医院”的广告牌,韩式整形独占鳌头,看上去整容业的江山已经易主了,这是真的吗?
2010年6月25日,韩国旅游发展局的医疗整容美容宣传片 / 视觉中国
有人认为,韩国美容的兴起代表着亚洲对欧美主流审美的反叛,实际上并非如此。
其实,韩国整容的技术几乎都是欧美人发明的。肉毒杆菌是加拿大人在1992年发明,随后美国品牌“Botox”将它推向全世界;玻尿酸是瑞典人在1998年发明的,以及激光祛斑、抽脂、胶原蛋白注入等长盛不衰的美容项目,都是欧美人的专利。
韩式整形医院的韩国专家都是怎么来的呢?2010年,即有记者调查发现,整容业的医生“走穴”现象十分严重——即请来外国整容医师或公立医院的正牌医师,为小机构背书。一次走穴的费用有时可以抵得上一位三甲医院主治医师一个月的工资。
2016年12月,韩国国会就“干政门”举行第三轮听证会,讨论朴槿惠“整容风波” / 视觉中国
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协会副会长江华在一次学术交流中,和韩国整容医生谈及“韩式整形”,结果令人尴尬——对方听后一脸懵逼,他们直言不讳地说,在韩国整形并没有统一标准。
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的“韩式整形”,从民国至今,除了整形技术上的飞跃,在审美上依然追求的是欧美人种深目高鼻尖下巴的立体五官。每个整形医生首先要调整的,就是亚洲女性的扁平脸盘和细长单眼皮。
常被人诟病“千人一面”的韩国小姐,则是走向了亚洲的另一个极端——大双眼皮、高耸的鼻梁,玻尿酸填充后的丰唇,完全是安上了欧美五官的亚洲人。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整容脸”。
2017年7月15日,首尔,韩国小姐大赛获奖者在首尔出席了某购物中心的宣传活动 / 视觉中国
为什么排斥整容脸?这跟每个人种先天的对外来种族排斥有关,打个比方,天然混血儿昆凌的脸,显然没有后天加工的“半混血”Angelababy来得亲民。以著名直男论坛虎扑的女神评选来看,连续两年评选出的女神,一位是高圆圆,另一位是邱淑贞。而整容脸比较明显的女星杨幂、柳岩、范冰冰在第一轮往往就被淘汰。
追求纯天然美女有错吗?没错,这是男人的天性。但是虎扑直男们没想到,从高圆圆到邱淑贞都是动过刀子的整容脸。
1987年邱淑贞参加香港小姐比赛,下巴因伤做了手术,结果大赛在即,另一参赛佳丽黄莺指责邱下巴垫了假体,引发舆论风波。最后,在大会的劝说下,邱淑贞退出了竞选。
另一位直男女神高圆圆,也是Angelababy式“牙套整容”的另一个奇迹。从刚刚出道时的正宗亚洲饼脸到如今标准的瓜子脸,20年来,高圆圆做了眼鼻综合调整,颧骨后推,打了瘦脸针,实现了从村姑到女神的完美蜕变。
看到这里,你也别幸灾乐祸。即便高圆圆、邱淑贞动了刀,朱茵开了眼角,依然是无数人心中的女神。为什么?因为老天爷赏饭吃,人家底子好,整个容,脸蛋更完美了,依然有超高识别度的独特美貌。另外一位不老神话王祖贤,即便胶原蛋白流失,玻尿酸坍塌,也远远超越大多数平庸的同龄人。
怀念90年代港台电影中的女演员固然没错,喜欢称她们是“没有PS时代的自然美”,并赞颂她们的“不老”和“冻龄”,恰恰忽略了只有药物或者手术才能对抗人体的自然衰老。
而普通人想要改变先天的样貌,只有整容。
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整容大国,整形仍然是一个禁忌话题。女星Angelababy坚决否认自己整过容,甚至带记者去找医生做公开鉴定,而公众讨论起某某演员又去整容的新闻时,也总是语带嘲讽。然而娱乐圈的整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真的是“嘴上说不行,身体却很诚实”。
来自倪萍阿姨对娱乐圈口是心非小朋友的蔑视 / 视觉中国
2016年,倪萍阿姨就“勇敢”地在央视的节目上来了一句:“哪个明星不整容?连我这样的都打针。”在那档节目中,倪阿姨和几名学生讨论整容的问题,她指着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学生说:“你这么好看,肯定整过!”另一名观众表示自己没有整容,倪萍当即回答:“你没整,所以你长得难看。”
倪萍阿姨的说法堪称社会主流看法的一个样板了——整容有罪,但长得丑更是罪上加罪。两者相权,还是整一整好。
参考文献:
[1] 汤嘉. 美人制造:民国女性身体之美的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 曾繁花. 近代医学整形技术引发的身体观念变迁[J]. 医学与哲学(A),2016,37(09):90-93.
[3] 姚同伟. 容貌至上主义:韩国女性整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4] 北京图书馆编. 民国时期总书目 1911-1949 自然科学·医药卫生.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5.11.
[5] Wen Hua. Buying Beauty:Cosmetic Surgery in China.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3.
[6]新京报. 八旬老医师回忆创业艰辛. 2004.
[7]Guerrerosantos J;Fernandez-Diaz OF;Fernandez-Diaz H.A Brief History of Plastic Surgery: A Mural's Perspective. Aesthetic Plast Surg. 2015.
[8] Krueger N;Luebberding S;Sattler G;Hanke CW;Alexiades-Armenakas M;Sadick 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 medicine and surgery. J Drugs Dermatol. 2013.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置顶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 温暖秋天的不仅有烤红薯,还有羊驼 』
王三三开了一家铺子,把自己印在了一些每天用得到的小物件上。这些周边我们都用了很久,直到编辑部里每个人都点了头,说一声“好用”,才让它们和你见面。希望它们带给你的温度,和我带给你的一样多。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商品详情)
后续还会有抱枕、玩偶等
更多三三周边商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