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孩子,毁掉了年轻人的生活

2017-11-13 缪加 朔方 浪潮工作室

撰文 | 缪加 朔方

出品 | 网易浪潮工作室

欢迎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查看


每一对年轻夫妇基本上都为一个问题而纠结着或纠结过——生不生小孩?毕竟孩子出生不是一次性就完事了,这就像是买了一张不可退还的单程票,一旦启程便回不了头,更下不了车。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和东七门的朋友探讨了一番。今天这篇推送,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

扫码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东七门”,回复“东七门”,

去看看他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根据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妈妈大多数在24至26岁时生下第一个孩子。对于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而言,这时正是买房、升职各种生活压力全面袭来的时刻,一个孩子的将临,不知让多少年轻父母们三番五次地崩溃过。


2015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即平均每个育龄女性生育的子女数已经下降到1.047,比世界银行2014年公布的所有其他199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都低。


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不想生孩子?其实,或许应该反过来问:生孩子有什么好,为什么要生孩子? 


暑假“熊孩子”出没,拿妈妈万元面霜拌出“天价橡皮泥” / 视觉中国

孩子出生,折磨才刚开始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生儿育女是女性生命中再正常不过的事,以至于女性怀孕的痛苦和危险被极大地低估了。


怀孕后女性身体会做出一系列的改变以迎合胎儿的生长,在此过程中,女性需要承担的风险陡增。孕育新生命让女性血容量更高、心脏负荷更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肺水肿的风险大增。与此同时,身体对葡萄糖代谢能力降低,这让她们在家人大鱼大肉的“优待”中,更容易并发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即便女性平平安安度过孕期,躺在分娩室里,她们还有可能遭遇羊水栓塞、子宫破裂、脐带脱垂和产后出血等产科四大杀手。2010年中不幸被死神带走的孕产妇中,有27.8%死于产后出血。而羊水栓塞没有明显发病征兆,发病后短时间内心肺功能迅速衰竭,死亡率达80%以上。


33岁的刘书玲因失血性休克并多脏器衰竭死亡,留下一对龙凤胎 / 视觉中国


即便平安分娩,也有可能留下后遗症——阴道分娩的女性在日后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风险是未分娩产妇的2倍。


孩子生下来,不少新晋父母天真地以为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然而,将孩子抱回家后,真正的折磨才算开始。


中国妈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坐月子”。因为坐月子的各种奇葩禁忌,调查中有60%的女性都在坐月子期间出现了一种以上的病症。


“坐月子”要求女性产后1个月内不能外出,只能待在床上静养。在中国一项调查研究中,产后妈妈们每天待在床上的时间长达18小时。 由于产后血液本就处于高凝状态,再不运动,血液便积聚在下肢静脉,让得血栓性静脉炎的机率大增。而一旦血栓脱落,血液会流动到肺动脉,发生肺栓塞,直接导致产妇猝死。


在台湾也有坐月子吃麻油鸡酒的习俗 / Google


坐月子不能受凉也被不少家庭奉为圣经,于是大热天也紧闭门窗,还逼产妇盖棉被、戴头巾,简直是现代版酷刑。上海、山东都曾爆出产妇坐月子中暑死亡的新闻。


同时,密闭房间中空气浑浊、细菌滋生,加上很多产妇长期不洗澡,极易诱发产褥热。2013年就有两万四千名产妇因产褥热死亡,这种病至今仍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坐月子如受刑,可照顾孩子更让人痛不欲生。


在英国杂志《母婴》中,从孩子出生到4个月间,年轻妈妈平均每晚睡4小时;等孩子长到18个月,她们的睡眠才能爬升到可怜的5小时。有88%的年轻妈妈表示睡眠不足常让她们感到身体疲乏;有56%的年轻妈妈坦言疲倦时常让她们感到丧气爆表。


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不少家庭带孩子的重担依旧落在女性身上——中国一项调查中,有77%的孩子由妈妈照顾,被俗称为“丧偶式育儿”。对于因带孩子减少工作时间的妈妈来说,也基本放弃了升迁、加薪等机会。


东莞街头接孩子放学回家的妈妈 / 视觉中国


照顾孩子的不平衡,已让很多年轻夫妇矛盾频发,而女性在产后将全部感情转移到胎儿身上的移情现象,又使丈夫感觉被疏远和被忽视。研究显示,每五个男性中就有一个在成为孩子爸爸后,因为缺觉、责任负担加重和夫妻关系的改变而出现抑郁症状。


母亲总是很疲倦,父亲总是被忽略。不少夫妇发现,孩子还没养大,感情已经磨耗殆尽了。美国心理学家Gottman夫妇的研究指出,有娃夫妇的婚姻满意度下降速度是无娃夫妇的两倍有余。德国的学者调查了2000对父母,得出了一个更残酷的结论——一个新生儿的降临对他们幸福感的打击甚至大过离婚、失业和丧偶。

养孩子,像打怪


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中国年轻人来说,生孩子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打怪闯关游戏。


孩子还没生,第一个怪兽就出现了——在公立医院,想要产检并预留分娩床位,首先得建档。没错,建不了档,可能孩子都没地儿生。


2016年,北京有28万新生儿出生。北京的医疗资源每月能够应付得来的产妇最多为2.3万到2.5万人,而2016年3月,北京市社区孕产妇的建册数就突破了3万。开放二胎后,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更捉襟见肘,年轻的准父母们为抢夺建档名额,常常要连夜排队,身心俱疲。


2014年,北京妇产医院大厅内挤满大肚子,建档名额显示已满 / 视觉中国


而生了孩子,又愁孩子没人带。中国法定的产假为98天,还只有62%的女性能真正享受到。即便能休满产假,在妈妈回归工作岗位到孩子上幼儿园这段空窗期,孩子该由谁来带?专业的托儿机构是本应是城市双薪家庭的次优选择,可惜供不应求。就拿上海来说,上海每年有25万新生儿,而托儿所只有40 所,总共只能招收6000多名幼儿。


拉拉扯扯终于盼来了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刻。精疲力尽的中国父母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找幼儿园。且不说北上广一线城市,就是南京的父母,也很难给孩子找到一个好的幼儿园。


2010年,就为一张报名表,南京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门前,400多户家庭带着被褥在雪里排了两昼夜的队。而另一家有名的公办幼儿园,只有80个招生名额,却收到了800多张“打招呼”的条子。


出现这样令人心酸的景象,说到底还是性价比高的公办幼儿园太少,在全国23.98万幼儿园中,仅三分之一是公办幼儿园。


湖北孝感报名季公办幼儿园报名火爆,家长自带小凳排“长龙” / 视觉中国


好的公办园无法招架庞大的儿童数量,私立幼儿园便来接盘。但选择私立幼儿园,只意味着一件事——更多的钞票。按照北京私立幼儿园的均价,每个孩子一个月学费在2600元到4000元,三年幼儿园上下来,至少得花10万。


然而,幼儿园还是小热身。对于在大城市工作却没当地户口也没房的父母来说,孩子上小学这事儿才是能让他们崩溃的怪兽。


像在北京,没房没户口的家庭不仅要缴纳一定期限的社保,还必须办全“五证”才能有资格申请小学。不少家长光是办各种证明,就跑断了腿。很多不符合资格的只能挥泪将孩子送回老家上学。


而就算过关斩将取得了资格,还不一定能等到名额。毕竟学校总是先招有房有户口的孩子,没房没户口永远只能排在待录取名单的最底端。


一家海外置业投资机构打出“抢占英伦高端学区房”标语吸引中国买家 / 视觉中国


虽然今年住建部提出“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但是不少城市政策对租房上学设定了很高的门槛——在广州,孩子父母必须满足要么是本市户籍,要么有人才绿卡或符合积分入学等各种条件。


上海学区房最近涨到每平方米8万至15万,一套学区房总价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而即便是有学区房的人,以往都要摇号才能上民校,如今增加了租房家庭,资源只会更紧张。如何分配?自然还是拥有更多资本的人占优势。


中国父母在抚养孩子上面临的一道道关卡,说到底都是资源紧缺、政策又跟不上的产物。

焦虑会让你喘不过气


如果说生养孩子本身已经让人疲于应付,那么孩子带来的经济焦虑感更让人喘不过气。


就拿奶粉这个刚需来说,有了娃后,不少人才发现,中国奶粉价格居然也能全球领先。


各国奶粉平均价格 / The Competition Commission of Singapore 


2016年新加坡竞争局对多个国家和地区5月份奶粉价格进行了统计,同样900克奶粉,在中国要花约230元才能买到,远超平均水平150人元。要是考虑收入水平,更是惨不忍睹——中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当于英国的17%,而奶粉价格却是英国的2.5倍。


低价位的奶粉不是没有,然而想想几年前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哪个当妈的敢买100元以下的低端奶粉呢?


全球不同国家、地区购买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每月最高与最低成本 / 全球化监察


奶粉、尿布、衣服、幼儿玩具上的开销还是小事。教育才是对年轻父母财力的终极考验。


中国长大的孩子,基本上都听说过一句口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摸爬滚打的年轻家长们,自然也对这一“真理”感同身受。


在上海,0到6岁的孩子中近六成都报了早教班,家庭花在早教上的钱每年有17832元。但在孩子教育的漫漫征途上,这充其量只能说是初期投入,在中国教育学会的调查中,80%以上的家长都认为孩子上中小学后必须报课外辅导班。32%的家长表示给孩子上辅导班不管花多少钱都愿意。


俗话说“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暑假来临,才是焦虑的父母们比拼财力的时刻。2017年《法制晚报》关于暑期消费的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孩子暑期花掉了5000元至10000元,近两成花费过万。其中有55.6%的孩子在暑假要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难怪有妈妈感叹“月薪3万也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然而,为培养孩子投入这么多,真的能获得等价的回报吗?事实上,大部分人的阶层在他们一生下来就已经确定了。工薪阶层再怎么含辛茹苦培养孩子,最后依然无法实现阶层流动。


郑州一家写字楼内,各类的培训广告摆满大堂,暑假学习班异常火爆 / 视觉中国


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2013年的研究发现,中国贫困地区参加高考的学生上四年制普通本科大学、211工程大学、顶尖大学的几率,要比城市学生分别低8倍、11倍和43倍。


李中清的研究表明,1994到2014年,超过一半的教育精英来自有产家庭和特定重点高中,在国家重点高校里,一直是具有更多文化、经济和社会资本的强势社会阶层子女占较大份额,能打破阶级固化魔咒的人凤毛麟角。


长沙一29岁男子啃老被赶出家门,状告父母不养 / 视觉中国


此外,“每个孩子都是自带口粮而来”的时代早过去了。对很多孤身在大城市打拼的孩子父母来说,“养儿防老”遥不可及,因为他们自己活着,可能都还需要父母的接济,生了孩子,当然是继续啃老。


上海对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研究显示,只有2.5%的已婚子女会对父母的生活进行补贴。不少年轻人不仅无法补贴父母,还得靠父母养着。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而根据世邦魏理仕发布的《千禧一代:塑造房地产未来》研究报告,中国22至29岁的千禧一代里,有61%的人目前与父母同住,而那些已经买房的,也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依赖父母的资助。


扫码并关注“东七门”,回复“东七门”,

他们用事实告诉你,女性在生育问题上承受的压力。


耗时数十年、投入巨资,带给父母的经济回报却微乎其微。难怪社会学家们打趣道:“孩子感情上珍贵无比,经济学上一文不值”。


生孩子到底为了什么,每个有孩子的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只要孩子一出生,你就永远都在闯关打怪的路上,无法删档,也无法重启。


参考资料:

1.陈辅取,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市场竞争分析和发展前景预测,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

2.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孕妇、0-6岁),2009

3.田吉顺,《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让你含着眼泪微笑的酸甜孕事》,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4.周远洋等,《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0),934-937

5.张毅, 刘素梅. 135例产褥热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J]. 实用预防医学, 2001, 8(2):149-149.

6K.M.范德赫拉夫、R.沃德里斯(著),高秀来、张茂先译,《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麦格劳-希尔(Mc Graw Hill)教育出版集团,2002年8月版

7. 夏骏, 阴山. 居住改变中国.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8.张平,究竟是谁推高了进口奶粉价格?,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

9.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2016

10.艾瑞咨询,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2016

11.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上海幼儿早期教育(0-6岁)状况调查,2017

12.2017年中国幼教市场规模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

13.南京晨报,上幼儿园比考公务员还难?省两会后天开幕,多个民主党派关注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2011

14.全球化监察,榨干榨净——奶粉公司把牟利凌驾科学,2017

15.法制晚报,两成家庭暑期花费过万,报班和旅游是“大头儿”,2017

16.法制晚报,暗访新东方泡泡英语 应届生成“教学经验丰富名师”,2017

17.Houseknecht, S. K. (1987). Voluntary childlessness. In Handbook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pringer US.

18. Beyond the Bricks: The meaning of home,2017

19.The Importance of Fathers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20.Pollmann‐Schult, Matthias. "Parenthood and Life Satisfaction: Why Don't Children Make People Happ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6.2 (2014): 319-336. 9  

21.Buddelmeyer, H, D Hamermesh and M Wooden (2015), “The Stress Cost of Children”, NBER Working papers No.21223, May.

22.Miller A R. The effects of motherhood timing on career path.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11, 24(3):1071-1100.  

23.Myrskylä M, Margolis R. Happin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kids[J]. Demography, 2014, 51(5): 1843-1866.

24.Deaton A, Stone A A. Evaluative and hedonic wellbeing among those with and without children at hom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 111(4): 1328-1333.

25.GBD 2013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sex specific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of death, 1990-2013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元起。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置顶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