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破白人霸权,2017年世界五百强里的中国制造业

2017-08-09 宁南山 宁南山

2017年7月20日,财富杂志发布了一年一度的世界五百强名单,中国公司有115家,其中来自大陆109家,每次世界五百强的名单出来,中国虽然占到了100家以上,占了全球20%还多,总是会有国人说,全是中字头的,都是垄断的,全部是银行,电力,两桶油,没有核心技术,没什么好自豪的。


例如下面这则留言,说“华为是我们在世界五百强里面唯一的技术公司”.

“丢人不,我们排名靠前的都是国有垄断行业 什么电网石油银行 有什么好自豪的“”

应该说,对中国世界五百强的指责或者说讽刺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榜单里面强大的民营技术公司还很少。但是很多指责其实是基于对中国制造业不了解的基础上,例如说“华为是五百强里面唯一的技术公司”。

排名2017年世界五百强第318位,营收337.4亿美元,掌握了全球70%高铁市场份额,一年有112亿净利润的中国中车集团就有话要说。


中国的国家制造能力,相当大一部分掌握在中央制造集团手里,这在2017年的世界五百强里面又得到了印证。

欧美白人为什么一直处于地球的顶端,最核心还是因为他们有技术优势,欧美澳加发达国家加起来有8亿多人,欧美以外,主要是日本发达了起来,然而日本人口只有1.27亿人,只有欧美的15%左右,人口体量无法支撑全面工业体系,只能作为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来参与欧美的工业体系,为什么日本人要脱亚入欧,日本的精英们其实很明白自己的定位,那就是日本是一个体系参与者,而不是体系建立者,更不是体系颠覆者。

日本体量不可能颠覆欧美白人的地位,其民族实力的上限只能做欧美体系的核心参与者。

每次看G8会议的视频,都能看到日本首相作为唯一的黄种人无法融入的尴尬,当西方各国领袖都在以西方礼节碰脸见面,或者聚在一起相谈甚欢,语言,长相和礼节都不相同的日本首相总是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相比之下,体量庞大的欧洲,美国,中国都可以成为独立的体系,所以欧洲人,美国人不会想着脱欧入亚,中国人也不会想什么脱亚入欧,因为中国就是亚洲,不会自己脱离自己。

由于欧美白人以外最大的发达国家日本人口体量只有整个发达国家的15%左右,所以很多中高端工业领域日本基本没有涉及或者非常弱小,所以在这个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白人霸权工业。什么是白人霸权工业呢,也就是在白人国家以外,基本找不出有力的挑战者公司。


那么这个地球上有哪些白人霸权工业呢?

1:军事工业

上图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统计的2011-2015年世界军火出口情况,前十名除了中国全部是美国和欧洲国家。美国占全球33%,俄罗斯占全球25%。

我们再看2015年全球武器装备供应商15强,美国10家,欧洲4家,俄罗斯1家。

当然上面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排名并没有包括中国军工企业,不然上面会出现很多中国公司。

由于具有要能打赢仗而不只是刚好能用的属性,军火是极高价值,极高利润的高科技产品,以空中加油机为例,日本一直没有空中加油机制造能力,2003年第一次向美国签了合同购买4架,用了整整7年到2010年美国人才交付完。

2016年9月,美国批准了日本增加购买4架预警机的请求,4架加油机包含培训等共计19亿美元,一架4.75亿美元。4架飞机19亿美元,日本要出口多少商品才能换回1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日本2016年总出口才6451亿美元,军火的利润有多高可以想象,当然以美国人的速度,等交付完肯定又是2020年以后的事情了。


中国有哪些军火巨头呢?

2017年的世界五百强里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南方工业公司)排名世界第101位,营收711亿美元,南方工业可不只是做兵器的,我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长安汽车就是南方工业的子公司。另外重庆的摩托车企业嘉陵集团也是南方工业旗下的公司。

长安汽车一家2016年的净利润就有102.85亿人民币,非常赚钱。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工业公司)营收613.3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35位。

2017年上半年,北方工业公司净利润就突破了100亿人民币,增长20.1%,

这次的财富2017年世界五百强,净利润能超过10亿美元(68亿人民币左右)的只有320家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只有一百多家。而北方工业半年的净利润就能超过15亿美元

北方工业提供力量包括今年参加坦克大赛的96B,国产最先进的99A坦克,04式步兵战车,155毫米自行火炮,反坦克导弹等,北方工业同样也大量涉及民用产品制造。


排名世界第162位的中航工业公司,营收553亿美元,旗下的沈飞,成飞两大飞机制造厂,是白人国家以外唯一能够研发制造喷气式舰载机和第四代战斗机的制造厂。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排名世界第233位(营收421.5亿美元),我们的辽宁舰以及最近下水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就是中船重工旗下的大连造船厂制造。

排名第364位的中国船舶工业(营收298.8亿美元)旗下的江南造船厂今年就下水了中国历史性的055大型万吨国产驱逐舰首舰,同时也正在建造国产航母,很有可能使用电磁弹射。

第355位的航天科工集团,除了参加研发各种航天工程,还制造各种导弹等,营收305.8亿美元


空中加油机,现代化航空母舰,喷气式舰载机,第四代战斗机,相控阵雷达万吨驱逐舰,战略导弹核潜艇等等,是典型的高科技产品,是一个国家梦寐以求的制造能力,在欧美俄罗斯以来,只有中国能够全面制造,而这些制造能力,都掌握在世界五百强里面的这些中字头国企里面。


2:石油天然气工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一般人可能都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

例如2017年世界五百强里面被国人鄙视的两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基本印象中就是卖油的,肯定没有技术含量了。

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行业


在以前,这个地球上能够掌握从勘探,开发,设备,炼制,陆地石油和海上石油开采全流程技术和装备制造的只有欧美国家,确切的说,地球上唯一一个真正的掌握了全流程核心技术的只有美国,欧洲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算一个。

像日本这种石油缺乏国家,其石油开采配套装备产业也就没有发展起来,只在钻杆等极少数子系统领域有存在。


下图是2008年的世界20大石油装备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11家美国公司,9家欧洲公司,

全球主要产油地区,中东,非洲,南美,东南亚等,从油田技术服务(勘探,钻井,生产管理,油田建设)到对应的技术装备,都要从欧美企业那里购买,欧美企业从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下图为2016年福布斯世界2000强里面的油服公司,也还是全部欧美公司

在欧美石油体系以外,本来是没有挑战者的,除了中国。

2017年的世界五百强里面,中石油排名世界第3,中石化排名世界第四,中海油排名世界第115名,其中中石油旗下有37家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能够生产19大类,上千种石油开采装备,其中大庆装备公司,渤海装备公司,宝石机械公司,宝石钢管公司,济柴动力公司都是中石油旗下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像济柴动力就生产柴油机组,天然气压缩机等产品。


实际上,除了石油装备制造,中石油还能造下面这个东西,下图是中石油为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直径15.02米的国产最大盾构机配套的驱动箱。该盾构机由我国专业盾构机制造厂家中铁装备生产制造,之前驱动箱一直不能实现国产化,为此,中铁装备集团专门派了20多人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中石油旗下的一建化工考察,2017年6月,中石油把驱动箱给造出来了。


凭借着在本土的大庆,辽河,胜利,克拉玛依,渤海等油田的开发,中国完整掌握了石油从勘探到开发,从生产到加工,到装备制造的全套技术,在逐步实现了石油装备的国产化的同时,从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逐步向全球进行扩张,出口石油开采装备。

2001年,中国石油装备出口仅仅2.7亿美元,2005年,中国钻机首次出口美国高端市场。

到2010年,10年的时间中国石油装备出口增长了10倍,大量挤占欧美国家份额。

中石油目前每年来自石油装备制造的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出口超过40亿美元

中石油旗下的宝石机械公司,占领了中东和美国陆地石油钻机新增份额的30%,2017年6月,宝石机械公司就履行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石油装备出口订单:

从2009年开始,中东地区最大钻井公司阿联酋NDC公司,先后从宝石机械购买了39套7000米级沙漠快速移运钻机,总金额65亿元人民币,每台钻机1.67亿人民币。

以后说中国出口的价值上亿人民币的高级产品,陆地移动石油钻机是一个。

实际上,截止2017年6月,宝石机械不仅出口了231台钻机,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钻井公司在海外获得合同后,先后把310台宝石机械钻机带到了国外,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出口。

这个数据其实很有意思,宝石机械自己去开拓市场,出口了231台,然而被中国的钻井承包商带出国却有310台,在国家队带头大哥带领下去拓展市场,得到的成绩比自己单枪匹马去开拓国际市场的成绩还要高。


我们就以中石化为例子,中石化除了炼油,搞化工产品以外,就是个钻井承包商,或者说是油田技术服务商。科威特是世界石油大国,国土面积和北京市差不多大,石油储量却占世界的10%左右。在以前,科威特石油工程市场,由于油气开发技术含量高,一直是欧美公司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没有中国石油企业的位置。

2008年,中石化公司派出一个三人小组到科威特开拓市场,到2009年,首次拿下价值8.6亿美元15部钻机的钻井合同,请注意钻机平均每台接近6000万美元,一举进入科威特市场,当然这个6000万美元并不只是钻机本身的价格。

当时负责开拓市场的中石化科威特分公司总经理张从邦对记者说,“初到科威特,科方对我们并不热情,对中国人能否高质量完成项目表示怀疑”,事实上,中石化这个8.6亿美元项目,虽然是首次中标,但是报价只比欧美公司低0.2%,充分说明了中石化的技术实力。


由于中石化只是获得了钻井承包合同,属于基建性质,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在内的业主都要求钻井承包商统一配备欧美设备,对顶驱、封井器等关键设备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中石化公司作为国家队,大力推荐中国产设备,帮助国内厂家和科威特方面取得联系,同时组织多次科威特客户到中国设备厂家的工厂参观,客户才松口愿意以试用的方式使用封井器等中国设备,事实证明,中国设备在科威特夏季高达50度以上的高温中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

2014年。中石化再次拿到了科威特11.5亿美元钻井合同,创中石化海外钻井最大年度新签纪录,并一跃成为科威特最大的钻井承包商,同时国产设备也逐步打破了欧美设备的垄断,开始大量出口到科威特。


到2017年,中石化已经是科威特最大的钻井承包商,占据科威特市场份额45%,同时中石化接近100%的使用中国钻机等国产设备,欧美设备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从2008年进入科威特开始,到2017年,中石化一家就带动了中国石油装备出口40多亿人民币到科威特,在这9年中间,中石化作为承包商,使用欧美装备的比例逐渐降低,使用国产设备的比例逐渐上升为100%。

从中石化大量带动国产设备出口就知道,集团军协同作战的重要性,运用国家的力量组成集团军,在开拓市场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实际上,不只是国有企业石油装备制造商,中国的民营石油装备企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了,

山东科瑞为中东沙漠地区量身定制的高速移动钻机成功交付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杰瑞集团参与壳牌88层致密气井的压裂作业,成为中国迄今为止唯一向北美提供全套页岩气压裂装备的供应商;

华北荣盛公司的石油装备产品已经批量出口北美、南美、俄罗斯、中东、非洲、亚太全球六大主要产油区域的重要产油国家。


回到中石化,除了搞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工厂以外,光是石油工程服务一项业务,中石化海外员工总数为33095人,其中中方员工8678人、外籍人员24417人。

中石化还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企业之一,下图为中石化的2016年的各种基础化工品的产量。乙烯,合成树脂的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


我们再看看中海油的技术实力,2017年的世界五百强,中海油排在世界第115位。在这里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强调一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是高科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都是高技术公司,想要从勘探开始到最终销售石油,不要说中东,非洲和南美国家,日本,韩国,俄罗斯这些工业强国一样要依赖欧美的设备。

海上石油开采的技术难度远高于陆地石油开采,以一套钻井设备为例,在陆地上一套钻井设备租金,一天为20万人民币,当然这也是非常昂贵了,但是海上石油开采需要租用的是一套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一天租金达到50万美元,超过300万人民币,租金超过陆地十几倍,顶级石油开采平台一天的租金更是高达百万美元。因此海上石油开采平台追求高效率高技术。


旋转导向系统和随钻测井系统是全球海上石油开采的顶级技术,这两项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实时控制井下钻进方向,实现钻具运行轨迹调整,甚至可以让直径0.2米的钻头在0.7米的薄油层中横向或斜向稳定穿行,钻具的横向移动距离可以达到1000米。

随钻测井系统相当于是导航系统,能够在地下几千米,随时将“钻进沿途”的井下地质数据反馈至地面,由测井工程师完成即时的信息处理和命令传达。


两套系统并肩作战,能够实现全井段定向旋转钻进,实时调整井眼轨迹,并测量井下环境参数,可极大提升作业效率。例如下图,石油在深海是不规则分布的,如果钻头不能实现贪吃蛇一样的自动转向,那么就要通过移动海上石油平台的方式来实现,海上石油平台租金可是很贵的,一天50万美元。

由于研发难度非常大,多年来这两项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手里,美国三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垄断了该项技术,美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根据全球范围的作业量统计,每年这两项技术至少为他们带来约200亿美元的收入。

中海油从2008年开始研发这两项技术,2014年到2015年,连续成功的在渤海海上钻井平台实现作业测试成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打破了美国的垄断。


到2017年3月,中海油已经投产部署了24套该系统,除了供应国内的油田之外,已经开始出口俄罗斯。

实际上,从2002年开始,中海油服就试图获取该技术,美国三大油服公司一直对该系统只出租不销售,拒绝销售给中海油服,以赚取高额利润,从中海油成功的进行了两项技术的海上实验之后仅仅两个月,三大油服公司改变了十几年的规则,开始向市场销售该系统,并且大幅降价。

下图是美国油服公司在知道中海油成功开发贪吃蛇技术后,发给中海油服的邮件,一改以前只租不卖的态度,表示愿意提供整套技术系统,而且系统价格下降了20%,人员服务费下降了30%

所以不要小看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他们都是高科技公司

事实上,严格的说,由于我国在海上钻井系统技术方面还有待进步,很多高端子部件还不能生产,全球唯一一个从头到尾掌握了石油全套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一个。但是从整体系统来说,中国是欧美以外唯一一个掌握了全流程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和装备的国家。


3:打破欧美垄断,进军农业化学品和种子全球巨头。

在财富杂志2017年世界五百强榜单里面,排在第211位的中国化工集团,收入451.8亿美元,利润1790万美元。

单单看名字,肯定公众印象只是一家垄断的国企而已,但是由于化工产品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因此公众忽略了中国化工的制造能力。事实上,该公司国际化程度非常高,2016年有16万名员工,其中8.3万人位外国雇员或者是中方员工派驻到国外工作。一家中国的中字头国企,50%以上的员工在境外工作,恐怕出乎很多人意料。


农业是人类的核心和基础产业,粮食安全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命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告别了刀耕火种,开始进入了现代农业时代,现代农业的特征,就是大量使用优质种子和农业化学品,例如用化肥来肥沃土壤,用农药来消除病除害。

如果没有优质的种子和农业化学品,那么地球的粮食产量将会大大下降,无法承载70亿的人口,所以控制种子和农化产品,是世界各国在农业领域竞争的核心战场。


2015年之前,世界农化和种子市场是六大公司主导市场的格局。分别是:美国孟山都、瑞士先正达、美国杜邦、德国拜耳、美国陶氏化学、德国巴斯夫。

可以看出,占领全球农业竞争顶端的都是欧美企业,和民用航空工业一样,是白人霸权工业。

这里面农化产品规模最大的是瑞士先正达,种子领域全球最大的是美国孟山都。

先正达除了农业化学品规模全球最大,在种子领域份额也排在全球第三位。

除了先正达和孟山都比较专注于农业领域外,其他四家公司虽然也搞种子和农化产品,但是还有其他业务单元,如巴斯夫的石化、陶氏的化工和塑料、拜耳制药、杜邦特种化学品等。

而且其他业务单元的规模比农业部分还要大。

世界市场一直是这欧美六巨头的天下,当然就如同其他所有的工业领域的故事一样,中国人来了,凭借着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积累的大量资金,中国有钱了。

作为党国麾下化工领域的排头兵之一,中国化工集团担负起了吞并世界化工巨头的任务。


在农业领域六巨头是不好对付,市值都在百亿美元以上,中国化工集团首先瞄准了以色列的Adama农化公司,安道麦是全球农化领域的主要制造商和销售商,销售收入持续位列世界农化第七位。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化产品生产商。

打不进世界前六,先把世界第七拿下来,2011年,中国化工集团从Discount投资公司手中将Adama(当时名为马克西姆-阿甘)60%的股权买了下来,价格为24亿美元。中化集团一跃进入世界前七位,当然世界第七并不符合中国化工人的胃口,显然他们有更大的野心。


而之后全球经济低迷造成的农化和种子产品总体形势不好,这给中国带来了机会。

全球最大的农化产品公司瑞士先正达公司经营不好,业绩连续下滑多年,从2011-2013年,该公司利润增长率持续下滑,2014年更爆出全球裁员1000人,

在2015年,先正达被美国孟山都盯上,出价45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此时的先正达还心高气傲,竟然在2015年5月8日拒绝了这个报价,不死心的孟山都将收购价码提高到了470亿美元,仍在三个月后的2015年8月被先正达拒绝。

2015年12月,美国的陶氏化学和杜邦合并了,创造了世界化工史上的最大合并,合并后的公司总市值高达1300亿美元。

于是全球种子和农化公司由六巨头变成了五巨头,这下对欧洲公司的压力陡然变大。

再加上2015年,先正达营收下降11%,净利润也下降17%,外有合并之后的巨头竞争,内部业绩持续不好,在内外交困之下,先正达管理层心态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候中国化工集团出现了,抓住了孟山都于2015年8月收购要约被第二次拒绝之后的间隙,和先正达展开了收购谈判,并在2016年2月宣布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这比孟山都6个月前的470亿美元报价要低了整整40亿美元。

不仅如此,仅仅5个月之后的2016年7月,中国化工公司更进一步以14亿美元的价格将

以色列Discount投资公司持有的农化公司安道麦(Adama)剩余的40%股权收购,中化集团将全资控股Adama公司。

至此中国化工集团将全球农化产品的第一名和第七名彻底100%控股。


2016年9月,六巨头中的德国拜耳集团宣布以660亿美元收购美国孟山都。

至此,全球农业化学品和农药领域六巨头时代结束,变成了中国化工,拜耳,陶氏—杜邦,巴斯夫四巨头,原有的欧美二元格局被打破,变成了中美德三强格局。


2017年6月27日,中国化工宣布正式完成对瑞士先正达的收购。至此,这起耗资430亿美元、耗时约一年半、延期多达6次的中国最大规模海外收购案才算尘埃落定。

完成交易后,中国化工农药业务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23%,种子业务占据全球6%市场份额。“吃”掉先正达之后,中国化工的总资产也将翻番至超7000亿元。


我们看下2016年各大农化巨头的业绩:

先正达2016年销售额128亿美元,其中农药为95.7亿美元,种子等产品为26.6亿美元,其他为草坪和花园用产品,6亿多美元;

拜耳为99亿欧元,巴斯夫56亿欧元,陶氏益农62亿美元,杜邦95亿美元,孟山都现在2017财年的财报还没有出来,不过预计大约160亿美元左右,因为财年前三季度为120亿美元。

从中可以看出,今年底全部合并完成后,世界将形成杜邦—孟山都 300亿美元,陶氏-杜邦160亿美元,中化—先正达大约150亿美元(估计值),巴斯夫70亿美元左右的四巨头格局。

从2011年收购世界第七的以色列Adama开始,到2017年完成对先正达的收购,六年的时间,中国化工集团给世界农业领域带来了巨变。

实际上,在农业领域,除了中国化工,中国还有一家中化集团(注意名字不要和中国化工混淆),也同样大量涉及农药,种子等农业业务,也是中国最大的化肥供应商,

中化集团公司还是石油开发公司,排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后,是中国四大石油公司之一。国内很多网友对日本和韩国的财团可以说耳熟能详,事实上,中国依靠国家力量组成的国家综合集团,总体实力比日韩这些财团强得多。

2017年世界五百强,中化集团排名143位。


除了农业以外,中国化工旗下还有轮胎业务,中国化工2015年70亿欧元的收购了意大利倍耐力轮胎公司,2016年倍耐力营收为大约6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五,

倍耐力轮胎在高端轮胎领域属于主导型品牌,该公司来自高端消费型轮胎的比例在64%以上。奥迪,梅赛德斯奔驰,宝马,捷豹路虎和沃尔沃,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保时捷,宾利,阿斯顿马丁和迈凯伦,均有配备倍耐力轮胎.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高富帅从埃斯顿马丁,法拉利或者兰博基尼下来的时候,想下他豪车的轮胎是来自一家中国国有企业集团,是不是有种违和感?

从2011年开始,倍耐力一直是全球F1赛车比赛的唯一轮胎供应商,合约一直到2019年。

除了消费型轮胎,中国化工还是世界第四大商用车轮胎制造商,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事实上,中国化工拥有全球轮胎75强中的四家,按照美国《轮胎商业》2015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风神轮胎以销售额13.3亿美元位居第26,双喜轮胎以销售额5.3亿美元位列第44,青岛黄海橡胶以销售额1亿美元,重新进入75强排名。倍耐力排名保持第5位,销售额79.9亿美元。他们都是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轮胎企业,中国化工目前已经对这些企业进行了重组整合,集中力量专攻商用和乘用车领域


中国化工在收购倍耐力之后,还在往中国搞制造业转移,2016年,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与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南省焦作市成立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倍耐力轮胎(焦作)有限公司。作为一个乘用车轮胎生产基地,总投资额为人民币10.5亿元,其中倍耐力拥有其80%的股份,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其20%的股份。


实际上,中国化工集团还是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的供应商,简直是万万没想到,2016年1月中旬,中国化工集团以9.25亿欧元(包括2.5亿欧元的债务)的报价收购了加拿大Onex基金拥有的克劳斯玛菲集团100%股权

中国化工集团就和克劳斯玛菲集团的业务形成了互补,克劳斯玛菲机械公司为宝马或者奔驰提供仪表盘或者挡泥板的制造设备,中国化工集团为可口可乐提供PET塑料瓶生产设备和塑料挤出机。被中国化工收购以后,克劳斯玛菲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订单,例如比亚迪采购了25台克劳斯吗啡的机械。


实际上,除了军工,石油天然气和农化产品三大领域以外,五百强以外也有强大的中国力量:

1:民用航空也是典型的白人霸权工业,全球市场被波音和空客这样的欧美公司垄断,支线客机则还有巴西,加拿大等国的公司。

中国商飞这次没有进世界五百强,但是支线客机ARJ21飞机一年来在成都航空公司商业飞行非常顺利,累计载客上万人,2017年7月9日首次获得中国民航局发放的生产许可证,到今年底将开始首次批量化交付5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同时我们的大飞机C919今年也成功试飞,白人霸占的工业又将被中国逐渐打破。

到了2025年,C919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天空进行商业飞行的时候,意味着中国和西方在这一领域又在并驾齐驱了。

这些打破欧美霸权的公司,都是中国的中字头企业,所以不能一看中字头,就说没有技术,垄断,集团作战是中国的优势。


2:利润率堪比苹果公司的中国高技术国企

中国还有一家高技术公司,这次没有进入世界五百强,就是中核工业集团,

这事实上是世界上技术和规模都第一流的核工业集团,随着以后全球的核电站主要在中国建造,欧美日基本停止新建核电站,而在英国,阿根廷,巴基斯坦,南非,土耳其等国的核电站中核集团都有参与,中核集团将形成事实上的全球垄断地位。

例如2017年可能要和中核集团合并的中核建(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该公司负责核电站核岛建设,2016年全球在建的60台核电站机组,有24台是该公司建造,全球市场占有率40%。中核建今年预计会被中核集团整合。


2017年1-4月,中核集团收入规模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11.3%;1-4月份,中核集团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同比增长21.3%。利润率达到惊人的20.8%,和苹果公司20%的净利润率差不多。


中国目前在同时推进两种三代核电站技术,和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建设。

目前从美国引进的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正在浙江三门核电站紧锣密鼓的施工,今年投产后将成为世界首座运用AP1000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比美国本土的进展还快,

中核集团在核电站建造过程中,按照国家战略,牵头带领中国公司将大量装备进行了国产化,例如核电站主管道等。


中国一重副总裁王宝忠坦言,AP1000主设备采用大型铸锻件整体制造技术,制造工艺难度较大,2012年一重在三门1号和海阳1号机组的核电锻件制造上就曾出现过不合格、废品率高等问题。而五年之后的2017年,中国一重做出的锻件用在了三门1号、海阳1号两台AP1000机组上,批量化生产三代核电锻件的能力已经具备。


同时中国将对AP1000技术进行完全国产化后再创新,形成CAP1400路线,美国西屋公司方面承认中国在CAP1400为自主知识产权。

CAP1400技术依托的关键技术装备经过多年研发,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国产化,下图正在山东荣城建设的CAP1400示范工程。国产化范围实现了从机械类设备到电气仪表类设备全覆盖。首批机组设备总体国产化率将超过85%,后续机组将达到90%以上,余下的10%是国际上价格合理的通用设备。换句话说,已不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南非推进的核电站投标项目,就是用CAP1400路线。

同时中核集团联合中广核从法国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站,该技术已经确定2020年在阿根廷开工,预计会带动300亿人民币核电装备出口,这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


除了两种第三代核技术路线,目前在山东荣成石岛湾建设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预计将在2017年建成,和第三代的百万千瓦压水堆相比,该堆只是示范工程,20万千瓦的机组,但是对第四代技术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全球范围内首座具有第四代系统安全特征的核电机组。二期工程将会使用清华大学和华能集团研发的60万千瓦机组。


3:世界五百强里面,还有大量的中国高科技公司,例如航天领域的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是白人国家以外唯一同时拥有全球航天测绘体系,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系统和空间站体系的国家。


例如今年新近榜单的阿里巴巴也是典型的高科技企业,市值刚刚在2017年8月8日突破4000亿美元,其云计算市场份额全球仅次于亚马逊,微软,谷歌,排名世界第四。阿里自己研发的飞天技术平台用于阿里云。

在人工智能方面阿里进展也非常迅速,典型的是2016年已经在杭州上线的城市大脑项目,阿里云机器视觉科学家华先胜介绍,城市大脑是全球唯一能够对全城视频进行实时分析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给出全城车辆运行轨迹,是的交警完全摆脱了人工劳动。


阿里目前已经在全球进行扩张,下图为阿里在全球建立的数据中心的分布图,欧洲,美国,日本,澳洲,新加坡都有阿里的数据中心,阿里云的野心不只是在中国,明显是要和美国公司全球竞争。

4:全球最赚钱的低端工业公司

说起低端工业,可能大家第一想起富士康,但是富士康其实也算是高科技企业,他们也生产液晶面板,苹果手机金属壳等等,如果不算富士康,也不考虑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种食品工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是全球最赚钱的低端工业公司了。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561.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12.2亿美元排名159位,较上年提升4位。

山东魏桥集团拥有2家香港上市公司、国内外11个生产基地、16万名员工、2500亿元总资产,是全球最大棉纺织企业和全球第二大铝业生产企业。

在铝业生产方面,中铝公司,魏桥,俄罗斯联合铝业,美铝,力拓是世界五巨头,这其中中铝世界第一,魏桥世界第二,但是魏桥的利润远远超过其他四家,高盛甚至说魏桥是全球唯一赚钱的铝业生产公司,苹果手机壳体90%以上的铝板材料都来自魏桥集团。

魏桥集团旗下的魏桥纺织是全球最大的棉纺织公司,这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魏桥集团还是中国唯一拥有独立于国家电网之外的自建电厂的企业。


如果要细细的一家家去窥探世界五百强里面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你会发现中国制造业的强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2017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将几乎等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和,这巨大的产值背后一定是有大量的制造业巨头作为基础来支撑,但是普通大众脑海里却只知道一个华为,这其实是对中国制造业的误解。


2017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在这么大的产值的基础上,竟然继续以6.9%的速度增长,这是什么概念?2025年中国制造业规模将逼近整个发达国家之和,14亿对9亿人,总体工业产值届时将会不相上下。


往期文章链接:

锂电池产业链的中日韩大战

富士康与中国版图的工业化

伪满新京真的是亚洲样板城市?

一封海外留学生的来信

从日本官方报告看中国科技实力--全球进入中美科技时代

拒绝阶层固化论,高考是中国平民子弟的最佳出路

如何看待我国存在雇员时薪1美元、每天工作12.5+小时的企业?

电子产业链国产化--中国光学器件的崛起

中国人,让民族自卑感到我们这一代人为止

不可忽视的世界第八大工业国---韩国

国产供应链---手机结构件领域的中国力量

中国还会成为发达国家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