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溯源】翻开《诗经》,看看3000年前古人吃的啥?

2017-10-06 朝阳读书

【点击关注我们,走进好书,分享感悟】    


《诗经》里的很多句子,都自带香气。


初春时节,周朝采诗官摇着木铃铛,风尘仆仆地奔赴全国各地,采集歌谣。于是,便有了充盈着乡村田野气息的《诗经》。


劳动、婚恋、服饰、美食……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在字里行间一一呈现。翻开《诗经》,一部四时美食食谱便在我们眼前铺开。3000年前,先民们都吃些什么?


    主食    


想要吃饱一顿饭,主食十分重要。


黍(也就是小米)和麦是先民餐桌上常见的主食。控诉剥削者的名篇《硕鼠》里就写道: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王风·黍离》中,不仅提到了黍,还提到了稷,也就是现在说的高粱。“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翻译过来就是说,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齐白石 《高粱》


在3000多年前,先民们的“食域”还比较杂。《大雅·生民》有“蓺(yì)之荏菽,荏菽旆( pèi)旆”“维秬(jù)维秠(pī ),维糜维芑(qǐ)”“恒之秬秠,是获是亩”的描述。这里的“菽”指大豆,“秬”指为黑黍,“糜”是谷子的一种,“芑”指一种白苗高粱。



先民们也吃面食。《大雅·公刘》里有“乃裹餱(hóu)粮,于橐(tuó)于囊”的说法。“餱粮”指干粮,包括蒸饼、馒头之类。


    蔬菜    


《诗经》时代,蔬菜既靠采集,又靠种植。


《关雎》中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鲁颂·泮水》中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mao)”。也就是说,荇菜和茆(也就是莼菜),都是先人们的盘中美餐。



除了采摘野菜,先民们也会自己种菜。《豳风·七月》里记载“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筑场圃”就是先民们圈地种植的真实写照。



在没有炒菜的年代,人们多用煮的手段处理蔬菜。《豳风·七月》中说“七月亨葵及菽”,“亨”同“烹”,即“煮”意思,可见我们的先民们会煮葵菜和豆子吃。


《大雅·泂酌》里记载“挹(yi)彼注兹,可以餴(fēn)饎(xī)”。“餴饎”指蒸饭、蒸菜。也就是说,受到不少人欢迎的“乡土菜式”——蒸菜,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大鱼大肉


“曰杀羔羊,跻彼公堂”(《豳风·七月》)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周颂·我将》)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桧风·匪风》)


牛羊鱼肉全齐,

那究竟该怎么做才好吃呢?


我们的古人,也都很喜欢BBQ呢。《小雅·瓠叶》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的描述。


“炮”是指用烂泥将连毛的兔、鸡、鸭等放在火上煨熟,咦?是不是有洪七公“叫花鸡”的感觉呢?“燔”指把肉放在火上烤熟,大块烤肉。“炙”指烧烤,指将肉串起来架在火上烤,原来就是烤肉串啊!



肉烤好了,调料也很关键,否则岂不是食之无味?早在那个时候,花椒酒成为了“烤肉届”的一剂调料。《唐风·椒聊》中记载“椒聊之实,蕃衍盈生”,“椒”便指花椒。


肉不仅烤着吃,也可以煮成“肉片汤”,在《鲁颂·閟宫》中记载有“毛炰胔羹”,“胔羹”即指一种“肉片汤”。



先民们也喜欢享用各式各样的鱼。


据粗略统计,《诗经》中出现鱼字和鱼名的地方约有30余处,直接提到鱼的名称就有20多种,有鲂、鳟、鲔(也就是金枪鱼)、鲤等等,虽然能吃上鱼的并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但是这也反映了先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食肉焉能不饮酒?


《豳风·七月》中写“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枣和稻都是酿酒原料,冬季开始酿制,春季而成,故有“春酒”之称。从“以介眉寿”这一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种酒还可以保健身心。在《周颂·载芟》中,也说“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在这里“醴”指的是甜酒。



有米有面有菜,有鱼有肉也有酒。躬耕劳作一日,做上简单的一餐,喝上些“春酒”,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成为了都市人群的一种奢侈。


我们都已经被“绑”在了现代科技的列车上,再也离不开了手机的“叮咚叮咚”,打开“订餐APP”,甚至我们都可以过上足不出户的生活,这也是一种现代的“庄园生活”吧。只不过,这样的“庄园”更像是我们自己的画地为牢。




来源:网络

编辑:亦歆



“走遍天下书为侣,

          体味世间百生相”


走进好书,分享感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