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程高能!谁是你心目中的全能导师?来投票!

2017-09-08 果壳科学人

投票通道:文末直接参与投票。截止时间为9月10日晚24点。


“全能导师奖”评选活动公投阶段正式开始啦!经过评委会对报名推荐表的审阅和初选,最后推选10位导师入围本次投票环节,他们分别是:


毕彦超、白永飞、曹春香、曹志军、冯晓明、何芳良、何明光、黄巧云、孙宇、武华


同时,感谢评审团的老师们:张广宇,研究员,中科院物理所纳米实验室主任;邱介山,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第一届“全能导师奖”获得者;张德利 ,「原理」创始人;叶佳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VOD博士说」联合创始人;吴欧,果壳网副总编,科学松鼠会理事长。



“全能导师奖”由果壳网科学人主办,Voice of Doctors 博士说、原理、中科院物理所、科学松鼠会联合协办,在拥有国内外硕博导师资格的基础之上,评选出学生心目中科研能力强,教学能力强,拥有强大个人魅力,乃至对学生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导师。此次评选由学生自由推举导师,导师不参与自荐。

 

活动奖品:本次公投环节中得票数最高的导师将获得果壳网颁发的全能导师证书,同时与学生共享万元现金大奖!此外,果壳科学人会对“全能导师”获得者进行专访报道,入围的其他9位导师也将获得特别奖项。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首字母为序)



为“全能导师”投上一票




01号

毕彦超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神老板!"


一个好导师教会你的绝不止科研,而是方方面面。毕老师就是如此,她的传奇如下:

美!见过这么美的导师么?这是从“内在智慧”到“睫毛闪动”的美!每次看到她望向窗外思考,那集美丽与智慧的侧脸就想抓拍!

智慧!毕老师14岁上大学,哈佛博士毕业。她极聪明,却从不嫌弃我笨。她说,慢不要紧,认真踏实很重要。

感染我们爱科学。有次在佛罗里达开会,老师请我们在一个高楼的露天酒吧喝酒(是自己的钱)。我问老师:“您觉得做科研最大的好处是什么?”老师说:“自由吧!”她讲述了她工作早期在罗马学习一个东西,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在一起,不分种族,没有界限,共同探讨科学问题。她说那个瞬间,她感受到了科学的美,那个瞬间,我也被深深感染了!

360度全方位无槽点。对,完美导师!

赏罚分明。做的好,她从不吝啬夸奖你;做的不好,她也会很直接的指出你的错误,这种指出从不会让你觉得羞耻,而是记住并做的好。有次我投稿把杂志名称写错了,老师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老师说:“我知道你行动不便(崴了脚),但还是要当面和你说,这种错误很严重。”我就是在这种指正中成长的。 

沟通高效清晰正能量。老师有许多学生,学生只有一个导师。每次讨论都是宝贵的,老师总能用简单的话阐明重要的事情,每次讨论结束都会总结。这样可以一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感到迷茫。遇到瓶颈期,跟老师讨论完就会变得清晰,她总能理清我混乱的大脑,告诉我下一步做什么,看到她就看到能量!

爆个小料:毕老师的偶像是“春春”。追星也让她永远带着一种少女般的青春气息!

其他:出钱赶我们出国开会,带我们看世界;除了触犯原则的学术错误从不生气;从不采取“家长式”教育,科学面前永远平等讨论;英文极好听起来与外国人无差等等。

表白女神(羞涩)!你心动了么?快为我们的女神老板投上一票吧!



02号

白永飞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学生 李雅文


在科研交流方面,白老师几乎是强制的要求我们自己去找到科学问题,并且这个科学问题一定是自己所感兴趣的。设计实验时,小到花盆的直径,大到实验的技术方法,无论何时你都可以得到他的建议和帮助。深夜十点打来讨论实验方案的电话,凌晨回复我的邮件,让我觉得我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白老师总是跟我说,现在虽然让你做有关磷循环的工作,但是可能在将来你的工作中,你会和磷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我在植物所培养你们的,是一种能够发现科学问题的敏锐洞察力,是能够独立设计好实验的严谨性。这样无论将来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都会有所受益。

 

在我们与他聊学术的时候,他会非常严肃、认真,如果你犯了错误,他也会严厉的指出,有的时候和他讨论完女生都会哭着回来。生活中的白老师非常温和,他经常说因为年纪相仿,看见我们就像看见自己的女儿。只举一个例子。我研一的时候,他会问我工资够不够花,我说差不多正好够我生活用。他便说,那再给你涨500块钱吧,你们现在这个年龄,还有社交,万一同学过个生日什么的,也好送送礼物。客观来讲,作为一个有无数事情要操心的PI,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关心他们的福祉,并非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白老师尝试去做,而且做得的很好

 

白老师经常会把我们叫到他家吃饭,他和师母去采购一大堆食材,回来让我们在他家尽情发挥。我们课题组的人比较多,每次二十多个人都把他家堵得水泄不通,但是他从不嫌我们烦。有时吃饭的时候,他还会像个小孩子一样把自己从日本带回的瓷盘拿出来展示一下,让我们用这个高级盘子盛菜。每次去他家吃饭,都好像更能和他拉进距离。




03号

曹春香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我们的导师是我们人生的标杆,是我们的科学信仰,是照亮我们前途的明灯,良师,益友!”



导师在指导我进行科研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我刚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当时自己对今后要做哪个方向很困惑。导师首先让我充分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想法,然后从课题组已有的项目中找到与我的研究兴趣最为契合的一部分内容,直接面向行业部门的需求,从应用出发确定研究课题,使我的研究内容始终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资源保障,从而可以更加专注更加高效。


我的导师与学生平时的关系非常神奇,飘忽不定。时而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一样对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经常亲手为大家做好吃的各种东西。时而又像一位严厉的父亲一样对科研和项目工作的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甚至细到每个人演讲时的语气词都要规范化。时而又像好朋友一样约同学们去散步、看电影、唱歌,玩得不亦乐乎。所以在我们学生的眼中,曹老师每天都是让人充满新鲜感的。


我的导师不仅在科研上有诸多建树,同时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自幼喜欢乐器和民族舞蹈,曾作为优秀大学生代表陪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并当场献艺。现在导师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可身体素质丝毫不比我们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差,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倒立、翻跟斗都不在话下!




04号

曹志军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牛精英联盟秘书长


“坚韧不拔的科学家,妙语连珠的传道者,勇往无前的理想家,舐犊情深的犊牛爸爸。”


作为科研者,他有来自骨子里的坚持。一年时间,一篇文章,同一家期刊,重投2次,被拒3次,申诉2次,修回无数次,最终,全文接受。在审稿人都接受文章的情况下,编辑依旧将我们的稿件拒之门外,大家都想要放弃时,只有他对我们、对课题充满信心。遇到难题,他陪我们一起解决;万念俱灰时,是他鼓励我们要坚持。在文章最后接受时,真真正正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觉得坚持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作为教师,他却给我们父亲一样的关怀在元旦时,会将所有不回家的学生叫到他家一起吃饺子,点蜡烛,喝小酒,聊人生,谈梦想。独生子女一代的我们,能够在一个犹如亲兄弟的姐妹的团队里,或许是老天的一点补偿。跟老师聊天时说想深入了解下奶业的现状,结果第二天老师就让我去参与一个关于行业发展的会议。在考研失败后,当天晚上十点给曹老师打电话,他并没有想起来我是谁,却第一时间帮我联系其他学校的调剂。只要我们需要,只要他有,都会无私帮助你。


作为教育改革者,他永远一腔热血,永远年轻,朝气蓬勃发起“牛精英”公益组织,募集资金来资助学生参加中国奶业大会等行业会议,积极改进动科的教育模式,带头与荷兰万豪劳伦斯坦大学、俄罗斯喀山农业国立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带领学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恩大学以及德国和以色列的农业院校进行访问交流。组织开展全国高校“牛精英”挑战赛。开创了动科专业教学改革的先河。我和其他上百名动科专业学生是牛精英最大的受益者,牛精英项目自2011年起至今六年,日月如梭,六年,如歌,支撑曹老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却是十几年前一个自己跟自己的小约定:“当年我的导师李胜利带我去参观中国奶业大会,那次是我这个农村孩子第一次坐飞机,当时我就想,以后我也要带我的学生坐飞机,看世界。”


作为普通人,他有耀眼光芒,十足魅力。作为正经东北人自带段子技能,上课从没冷场过,肺活量不好的同学怕是会在课上笑出猪叫。总是把自己比作泌乳牛,而我们则是小犊牛。实践教学。关掉ppt,带我们走出教室,在牛场讲牛生产学,指着牛粪讲粪便评分,站在田地里讲青贮玉米制作。永远干劲满满的理想家,就是依靠这点成功吸引到师母。“12年前那个夜晚,神内柔美的月光下,你站在那里,讲述着农村的童趣、如何从边疆考入中农、要努力留校要教书育人,你坚毅的目光挺拔的身姿,只用了那么一瞬间,我就深深的爱上了你”——师母原话。




05号

冯晓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研究员

青年千人


“热爱领域,醉心科研的男神。”



冯老师是所里公认的科学狂人,与科研有关的事情都放在第一位。他常对我们说“一定要做对病人有益的研究。”他对各实验小组进展的跟进和指导中隐藏着他对科研的热情和责任,鼓舞和凝聚着我们攻坚克难。他喜欢用引导的方式启发我们思考并解决问题,对学生们充满信心。冯老师对于科研的要求很高,师兄师姐们的实验要求做三遍以上,拿实结果;重要的文献会和我们一起讨论,仔细研究其中的一个方法或一张图;经常能看到实验室的公共电脑前,冯老师和一群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同窗感叹,“冯老师是我们实验室最努力的人。”


老师的严格要求让我们充满动力也让我们受到压力,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很宽容。有天晚上10点多我和另一位同学一起看小鼠,发现小鼠死亡后都认为要立即检测,于是连夜处理做了流式实验直到凌晨3点左右,然而做得并不好。第二天,告诉了冯老师,他立马宽慰我们“实验失误很正常”,然后引导我们分析。末了,他开玩笑说“以后不要晚上去看了,多影响睡眠。”老师对待学生也很有爱,当学生在周末做实验时,经常自己给大家订外卖。


 冯老师很亲和,没有架子,当大家叫他冯教授时,他总会说还是叫我老师吧。他授课时的方法很特别,针对一张ppt,让大家提问,他来解答。甲同学提出第一个问题,乙同学又联想起另一个问题,大家争先恐后地提问、发言,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留给大家的印象也是深刻的。




06号

何芳良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大胡子科学家”



才华和个性的光芒万丈

第一次跟何老师说话,是因为我听说生科院里只有他熟悉复杂系统,于是去蹲点问他问题,他没有拒绝这些表面上跟生态学没有关系的问题,反而特别耐心地给我讲幂律分布、分岔混沌、行人看似无序的行动等等,语言清晰易懂又引人入胜,当时就被何老师的光芒震住了。

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的博学、超强的信息组织能力、激情、亲切和自信所塑造的气场。他常常邀请世界顶级大牛来实验室访问,一起谈笑风生;果敢diss主流学术观点并得到认可;可以迅速地用经验和直觉对问题作出靠谱的判断,有效地帮助对方找出问题,跟何老师聊几分钟,抵得上自己埋头苦想一个月。可以说是非常崇拜了。

 

专注,专注,专注

何老师对科学抱有极大的热忱和激情,虽然早已“功成名就”但是做学术依然超专注、超努力甚至更加。每天都让自己非常忙碌,今天一下飞机就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看看他专注有神的眼睛,就可以被感染到。

 

博学背后是有趣而丰盛的灵魂

他会在周五晚上召唤我们在实验室大厅投影看The Blue Planet和悲惨世界,会一起去梁銶琚堂看芭蕾,会给我们推杜月笙的故事,读过很多小说,喜欢坐在实验室大厅里随手翻阅杂志,从各个领域的研究中获取灵感。他的好奇、活力和审美情趣不断带给他广博的知识和见识。

 

耐心指教也要学生独立思考

曾经在小白板上给我从头讲基础,步步引导,直到落到具体的问题留给我解决;但在我向他抱怨“这里有困难啊这个分布真的能这么用吗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呀”的时候严肃地告诉我“That's your job”。

 

其他萌点

在说了一句有趣的话之后,自己就开始嘿嘿嘿地笑个不停,大胡子一动一动;

拥有超强的diss功力,炫耀过好几次Nature编辑夸赞他反驳有力的邮件hhh;

喜欢说“因吹斯汀”;

生态学家经典搭配T恤大裤衩凉鞋配中筒棉袜,但是可以搭配得超有高级感。




07号

何明光


澳大利亚新西兰皇家眼科学院院士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员


“我的导师何明光教授是一位极好的导师,真是三生有幸。”


我的导师非常善于观察和倾听,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启发和引导我更深入地认识这个世界。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他的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有一次在年会上,老师让我给外国专家翻译,虽然我基础单薄做得不好他仍然微笑鼓励消除我的自卑心理,并邀请我参与到来自全国各地眼科前辈的临床研究设计讨论中去,我很感激他寄予我的学术平台,崇尚真理与科学,用心感受学习带给我们的快乐。


能成为他的学生非常幸福,他会像一位慈爱文雅的父亲那样爱护陪伴我们


何老师非常幽默有趣,跟他一起学习很快乐轻松。




08号

黄巧云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


“高富帅导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德者才之帅也!”

——爱您的孩子们


黄老师在每年新生见面会上都会说:“希望大家能热爱自己的专业,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研究生开始阶段就是让大家找兴趣点的。”研一的时候我基本是“随大流”,看了一些相关文献,与师兄师姐们交流讨论,但老师没有立即给予我们明确的答复,只是说你再多想一想!研一结束的时候,黄老师又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商量课题,大家都找准研究切入点,而且都有了清晰的思路方案。而我却还没有一点具体方案。黄老师知道后,让我先和一位博士师兄一起做试验,嘱咐我不要着急地只是“空想”方案,要在试验的过程中去“悟”,并让师兄启发式的“引我上路”。果然“老带新”方法不错,一段时间后我也开始独立开展自己的课题。对于博士,黄老师鼓励他们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开阔视野,获取新信息和灵感,激发他们科研兴趣和创新欲望。往往有些博士“另类”的“奇思妙想”,黄老师非但没有批评,而且还鼓励他动手实验论证自己的想法以期寻找“新大陆”。我总结出黄老师的“黄氏牧羊人法”:研一:散养式放羊,让学生找准自己“爱吃的草”;研二研三:分区域放羊,让大家在各自领域里“多吃草”;博士:觅食式放羊,给博士一个“水肥草美”的方向,让他们自己去“觅食”。

 

记得去年期末实验室组织羽毛球赛,本来我球技很烂,也没打算上场。谁知道黄老师从对面场地走来,要和我打球,我只好接球。本以为会出洋相,谁知黄老师十分耐心,全程有意让着我们,而且在对打过程中不停地教我们怎么接球、发球,瞬间又觉得黄老师还是蛮和蔼的。今年毕业生欢送晚宴上,黄老师还唱了一曲日文版的《北国之春》为我们助兴,又让我们看到了黄老师的另一面,原来平日不苟言笑的他,也会那么风趣、幽默、平易、随和


在坚持学术育人的同时,黄老师还以慈父般的人文关怀感染并鼓励着学生们不断进取。他精心记录了实验室每个学生生日,每到有人过生日,他总会给学生订一个蛋糕,大家一起过生日,这让远离父母的学生心头泛起暖暖的热流。学生生病了他比谁都急。2005年,一位研究生因急性胆囊炎突然住院,并急切需要手术治疗。黄老师获悉后,立即筹款送到医院,探望病情,并嘱咐她不要担心课题,专心养好身体。从师母口中得知,工作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黄老师,生活中却是温情细腻的“暖男”。 他对女儿疼爱有加,每次女儿从国外回家,他都会亲自下厨,让久违的女儿一定要尝到中国菜,尝到家的味道!

 



09号

孙宇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专业的素养,拼搏的精神,惊艳的颜值,绅士的品格,这些使他成为一个如春风般的导师。”

——肿瘤耐药组全体学生


为了保证我们得到严格的训练,孙老师亲自带我们做实验。刚来实验室那会儿,某周六早上要做实验,找不到想要的试剂,恰巧师兄师姐都不来实验室,正当我百般着急的时候,有个人踩着七彩祥云,像个英雄一样出现在我面前说:“哈哈,看来只有我能救你了”。虽然孙老师平时很严厉,但是教我们做实验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孙老师第一次带我做半干转实验,在打开滤纸前,我说:“会不会转反呀”,孙老师一脸傲娇说:“我转的,能反吗?”那一刻孙老师的傲娇脸好萌。

孙老师在科研方面严肃认真,雷厉风行,在生活方面温柔体贴。比如刚开始我做PPT很粗糙,孙老师总是在组会上严格地指处不完美的地方,反复强调,做图要严谨,做PPT要美观。再比如,有一次孙老师前一分钟还因为实验,把我狠狠地批评一顿,一个不留神,我开冰箱门时把头撞了,孙老师立马跑过来温柔地问:“撞哪了?我看看!”那一刻疼哭了,心却好暖。

孙老师的个人魅力:孙老师的颜值已经得到本所以及邻所的一致认可。孙老师擅长各类运动,还鼓励我们积极锻炼,他说,运动让人年轻。都说认真的男生最有魅力,孙老师绝对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老师,没有之一。综上,孙老师的个人魅力为: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实力的绅士!



10号

武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十载千里思乡情,一身技能誓归国。刚毅的他,铿锵有力阅风霜;儒雅的他,桃李芬芳遍四方。有胆识,敢担当,虽不是那颗最闪亮的星,但却依然是我的仰望。”

——学生 张贺伟


我的导师武华先生,或许没有手把手教我做实验,但是却用自己多年国外积累的实验技巧和实验思路影响着我。记得刚入学研究生做猪轮状病毒实验时,实验不太顺利,凌晨时给导师发封邮件,询问实验事宜,老师半个小时后就把自己曾经在国外积累的轮状病毒的资料发给了我,当时莫名的感动。接下来的时间,武老师直接或者间接的指导我的实验,无论从病料的采集,以及病毒的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等。偶尔闲暇时,导师会单独和我讨论实验的方向。每一步都有导师的鼓励和支持。这对于没有过多科研基础的研究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其实,我觉得好的导师不在于手把手教你实验,而在于教你怎么去用自己的双手织一张网,一张能在科研大海打捞出“成果”的网。他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使我对科研一直充满信心。


武老师是典型的东北人性格,豪爽但不失分寸。他对学生严格但又充满关爱。由于农科院博士生导师是一对一的,所以,每年的博士名额非常少。很多导师都希望把学生留在自己身边做实验。但是,武老师考虑着我未来的发展,鼓励着我博士期间出国联合培养。他及时帮我联系学校和导师,报销我的签证费用,同时联系他美国的朋友接机等。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去年11月份出国时,他在临走时塞给我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1000美元。他说,刚到美国花钱的地方多,钱多带点儿以防不够用。当时特别的感动,那一幕,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与其说,他是一个导师,不如说他是一个父亲型的导师。曾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那抹白发那份情》是我对武老师最真实的感受。


科研之外的导师,关爱家人,曾在很多人面前,谈到在国外忙碌事业而让师母一个人在医院看病时的情形,留下泪水。体贴学生,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红娘“,曾有一次撮合一对成功的经验,从此充当“月老”乐此不疲。



投票区


全能导师奖对于导师的要求,是在拥有硕博导师资格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一个科研、教学能力强,拥有个人魅力且多才多艺的人。希望大家在阅读后投出认真的一票。


投票时间截止至9月10日24点,如有恶意刷票行为,将被取消活动资格。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果壳网科学人所有;本文导师照片由推荐者提供并授权使用。


感谢活动合作方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来自果壳网

转载请联系授权: sns@guokr.com

投稿请联系scientificguokr@163.com

看完转起来~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全能导师”活动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