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几个网红化学实验,结果……一言难尽 | 树洞
作者:悲催的铊宝宝
编辑:Yuki、小爽
10月3号,代表化学研究最高成就的诺贝尔化学奖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揭晓。感觉自己离高大上的诺贝尔化学奖距离太遥远?别遗憾,你可以试试下面这几个网红化学实验来自娱自乐一番。
十一长假,在路上的他们一定都是这样的: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而你在实验室里根本不需要排队,环境也好。最主要没强制性消费还全面覆盖WIFI。做着有趣的实验,感受到轻松、欢快、充满童趣的气氛。
金属盐接触到硅酸钠溶液后,会生成各色硅酸盐胶体。胶体与硅酸钠接触的表面是一层半透膜,由于膜内的盐浓度大于膜外,所以硅酸钠溶液中的水不断流向膜内,涨破半透膜,使得金属盐再次接触到硅酸钠溶液,再次形成半透膜、涨破……最终形成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硅酸盐沉淀。我们来看个示意图:
硅酸钠+硫酸锰的版本白里透着一点粉,生出的气泡仿佛水晶球,映出了整个烧杯底的沉淀。整体上静谧美好得像童话里的冰雪世界:
(10倍放大)
硅酸钠+硫酸镍版本非常小清新:
(8倍加速)
还有硅酸钠+氯化钴版本,这个长势最快,也最喜感,可以看到它顶着泡泡不断努力生长,几秒钟内就拔地而起了:
(4倍加速)
可是到了氯化铁这儿,画风就变了。不同于之前几种往上窜的金属盐,氯化铁偏偏喜欢长成一个个疙瘩:
(8倍加速)
有那么一瞬间,我真的被它丑到了。但是我用我这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再端详了一会儿这坨沉淀:咦?挺像肿瘤呀?老师和学妹:你闭嘴!
最后我们把四种金属盐放在了同一个大容器里,做成了全家福:
海藻酸钠糊在氯化钙溶液发生交联反应,糊的表面会变得柔软有弹性。利用这个反应,我们可以做一些Q弹可爱的小物件(饮品里吃的“爆爆珠”,就是在食用级海藻酸钠里加了浓缩果汁后出来的)。
首先要把不同颜色的海藻酸钠倒入模具:
然后浸泡到氯化钙溶液中交联脱模:
一张笑脸就做出来啦。
这个实验看着简单,其实要做好挺不容易的。如果倒得太快并且下层太满,上层会把下层还处于流动状态的糊冲开,比如这只叮当猫的嘴巴:
脱模之后你将得到一只笑到炸裂的叮当猫:
如果倒得太慢,下层的糊已经先开始交联了,上层倒上去之后,难以与下层黏连在一起。脱模时,先交联的色块会掉下来,比如这个独眼鼠:
当然这都不是最一言难尽的,做完实验之后还剩了一些黑色的海藻酸钠糊,我们打算用掉它。
老师:“来,给你们做碗芥麦面吧!”
学妹:“学姐快来伸手接面条!”
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甚至有一丝丝想把学妹扔出去的冲动。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看过螳螂体内寄生铁线虫的视频,我觉得这根“面条”和铁线虫真的很像了。
另外有一小块海藻酸钠,捞起来之后蜜汁像蛞蝓,我用闪光灯把它拍出了地外生物的感觉:
做实验剩下的海藻酸钠
蛞蝓。图片来源:Didier Descouens | wikipedia
说完我的联想之后,老师和学妹一致决定叫我闭嘴。可是这真不是我脑洞大啊,毕竟编辑大大第一次看到视频的时候,也以为我在野生水体采样寄生虫。
不能用这么一言难尽的图片结尾,所以放一个人造雪小彩蛋:
白色的聚丙烯酸钠固体在吸水后,会变成得蓬松,像雪一样。实际上的手感比真的雪再软糯一点,黏性更大。没错,这只小雪人的眼睛和嘴巴,都是上一个实验里的海藻酸钠凝胶。
排版:小爽
部分图片来自:叶小桐
微信公众号即将全新改版
如果你还想找到“我是科学家”
请尽快将【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设置为“星标”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