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为泗水人,你怎能不了解咱的母亲河:泗河?!

2018-04-13 独家首发➨ 泗水热点大爆料

咱泗水,是咱们的母亲河,乃至是济宁的母亲河——泗河的发源地,泗河文化、圣源文化、儒家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泗水人。


可是,作为泗水人,你对泗河真的了解吗?看完此文,相信你会全面了解泗河,如此,你对朋友说起泗河时,就可以滔滔不绝。


泗 河:

儒家文化的母亲河


杨义堂


  在中国的江河水系中,济宁的泗河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流,然而,在中国文化的版图上,泗河的地位却不可小觑。在她古老的河湾里孕育了源远流长、厚德载物的儒家文化,她的一泓碧波从远古流来,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里回旋激荡,并从这里流向全国和世界,虽在万里之遥的边陲,也有她汩汩流淌的清音。可以说,泗河,是一条儒家文化的母亲河。


泗河泗水盛鼎


  泗河古称泗水,发源于泗水县泉林的陪尾山麓。这里曾是东夷族群聚居之地,也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在泉林以东有一片广阔的低洼地带,上古时代曾是一个碧波荡漾的巨大湖泊,据史籍记载及当地传说,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古雷泽湖,是三皇之首的伏羲和五帝之一的虞舜生活的地方。《史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寿丘即今天的曲阜,负夏亦称负瑕,即今天的兖州。可见舜帝生活的范围,就在泗河之滨。当地一些古老的地名透漏了伏羲、虞舜当年生活的痕迹,如这里的华村、华胥山、华胥湖,不禁让我们想到东方之母华胥氏因为踩了巨人的脚印而生伏羲的传说。来到舜帝出生的姚墟、耕作的历山、生活的舜井,更能让我们对大舜这位以孝着称的古代帝王有更真实的触摸。

  雷泽湖夏秋时节积水成湖,秋后冬前湖水泄漏,“湖响如雷,三日漏涸,故曰雷泽秋声。”雷泽湖的水从陪尾山前涌出,有大泉十数,渟泓澄澈,称之泉林。其中尤以趵突、洗钵、响水、红石四源并发,汇流成河,泗河因之得名。泉林景色宜人,历代歌咏诗文众多,宋朝朱熹曾至此游春踏青,留下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咏叹。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经驻跸泉林,后来乾隆皇帝南巡,又九度驻跸泉林。当时修建的石舫至今仍伫立泉水之中,依稀见得当年的繁盛。


泗河边


  泗河之水涌出泉林,流向西南400米,就是卞桥。卞桥是中国最早的石拱桥之一,始建年代无考,金代重修,为3孔拱桥。桥面两边各有13块拦板,上面刻有历史故事、人物、珍禽异兽、山石、云水、花卉,是古代建筑雕刻的精品。相传每到中秋之夜,卞桥下的水中会出现两个月亮,有“卞桥双月”之称。桥西有一处春秋时代卞国故城的城墙遗址,卞国有两个勇敢的人,一个是卞庄子,卞庄子是个孝子,他的母亲在世时,他随军作战,三战三败,朋友看不起他,国君羞辱他。及其母死三年,鲁国兴师伐齐,他请求从战,三战三获敌人甲首,以雪昔日败北之耻,最后又冲杀七十人,战死在将场上。孔子对弟子称赞卞庄子之勇,说这是成为一个完人的重要条件。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卞国人子路,也是一个勇敢的人,孔子很喜欢子路,但也深知这个弟子性格鲁莽,时时点拨他。子路曾经问孔子什么是强。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之强、北方之强,还是你所当行的强呢?南方之强教人宽厚柔顺、逆来顺受,为君子所遵行;北方之强掼甲提刀、死而不惜,为强者所遵行。一个君子,心平气和而不为流俗所误,那才叫强啊!直道中行而不偏差,那才叫强啊!国家有道,不改变最初的操守,那才叫强啊!国家无道,不变节媚俗,那才叫强啊!”泗河潺潺流淌,一如孔子和弟子们流传千载、直达心灵的絮语。


泗河泗水大桥


  泗河一路欢快地向西奔流,来到曲阜境内,南侧有一条洙水河成为她的一条支流。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之后,晚年来到洙泗之间的杏树下,在这里带领弟子们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着春秋。《庄子》记载:“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真是一段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孔子在洙泗之间讲学的这个地方,汉代至宋金时期都称为“先师讲堂”,元代时改称“洙泗书院”,这里应是世界上第一座书院吧?就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两河流域是西亚文明的滥觞一样,洙水和泗河流经的地方,也是儒家文化的两河流域,是圣贤教化之地的代名词。千年岳麓书院就有一个美丽的别名——潇湘洙泗,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有一个大牌坊,名字就叫“洙泗渊源坊”,就连日本、印尼,也有泗水的地名呢。


  泗河温柔地流过孔子家乡之后,汇入了沂河等支流,河水大涨,到了古九州之一的兖州城东,开始折向南流。这里是古代的泗河、济水、淮水与黄河等“四渎”交汇的地方,是大禹治水的古战场。鲧采用堵塞的办法失败被杀,大禹则采用疏导的办法,不屈不挠,三过家门而不入,“尽力乎沟洫”,才止住了洪水。大禹是中国儒家经典中所称颂的尧舜禹三代时的圣君,而三代是儒家理想的社会形态,大禹带领人民治水的精神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泗河边起古城


  在兖州城东、泗河之上,有一座金口坝,堪称历代人民治水的见证。金口坝古名石门,始建于汉代。隋文帝元年(581年),兖州刺史薛宙为治理泗河水患,在这里“积石为堰”,挖府河西流,灌溉农田。金口坝全长130米,设有5个泄水孔。元朝实行“泗水济运”,通过金口坝上的黑风口引水闸,将泗河之水进入府河,然后汇合汶河、光河之水进到济宁天井闸,补充运河的水源。金口坝还是古代驿道上的交通咽喉。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赋诗云:“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当年,李白、杜甫相会于兖州,石门宴别,赋诗酬唱。如果说唐诗是中国文学最灿烂的天空,那么李白、杜甫就是天空中最为耀眼的太阳和月亮,泗河水见证了一段中国文学史上“日月相逢”的千古佳话。


  泗河从兖州南折向西南,这里地势平坦,阡陌纵横,泗河像脱缰的野马,左右冲突,经常泛滥。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还经常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泗河防洪。


泗河明月 | 摄影 杨斌


  泗河再往下进入微山境内,在鲁桥汇入京杭大运河和微山湖。今日泗河仅限于鲁桥以上159公里,流域面积2350平方公里,共有32条支流,7处闸坝,1座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22座小型水库。建国后,通过多次治理,在防洪、灌溉、供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受到泗河之水的润泽,这里的人民长期以来形成了见义勇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历史上和建国后,涌现出一大批豪杰志士和英雄模范,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们身上,依然流淌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儒家血脉。


  马年来临之际,济宁市委、市政府从大济宁融合发展和建设“首善之区”的高度出发,决心对泗河进行生态景观改造。惟希望能挖掘泗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恢复和建设一系列文化景观,使之成为生态景观、文化长廊、亮丽风景线,在让人们体验“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泗河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让我们在泗河涣涣流水中,倾听孔子那不老的叹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除特别标明外,文中图片为自媒体:泗水热点大爆料原创图片)


你有什么想说的?请点击下方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泗水爆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