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粉丝经济比肩流量明星,虚拟偶像产业值得一试!

涂涂 七麦研究院 2019-07-05


七麦研究院 作者 - 涂涂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靠的不仅仅是面包,也不仅仅是真实。”《纽约客》专栏作家约翰·格里尔逊曾这样论述虚拟的力量。随着大众对于真人偶像的审美疲劳,潜伏了十二年的虚拟偶像产业开始受到关注。

 

什么是虚拟偶像

 

按照往常的概念,很多人觉得虚拟偶像就是如同二次元或动漫中,如柯南、路飞、葫芦娃等,这些在平面(图书、漫画、荧屏等)上的虚拟形象。其实不然,虚拟偶像是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将人物投射在舞台当中的一个很立体、拟人化的形象。


目前虚拟偶像的创作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原创人物形象,一个“复活”动漫 IP 角色。


原创虚拟偶像成吸金石


1、虚拟歌姬带火行业发展


虚拟偶像的定义是由日本虚拟歌姬初音未来带火的。起初初音未来只是一个虚拟歌姬,但随着受众人群的增加,开发者开始加大研发力度,运营团队全方位铺开渠道,初音未来开始参加综艺、各种代言等,甚至还可以举办个人演唱会,从单纯的虚拟歌姬成为了虚拟偶像,人气甚至还高于许多真人明星。


目前初音未来的身价已经过百亿日元(约 5 亿人民币),每年都会举办演出会,虽然演唱会门票高达一千多元,但很快就会被粉丝一抢而空。虚拟歌姬是拥有电子合成的独立声库,最初只是为了唱歌,而虚拟形象则是附属。


随后国内厂商开始引进这个领域,洛天依在加入中国元素后,也一跃成为国内最火的虚拟偶像。2017 年开始,推出原创虚拟偶像的厂商逐渐增多,目前中国市场虚拟偶像及团队已经超过 30 多位。


(部分虚拟偶像名单,数据来源:刺猬公社)


2、虚拟直播、短视频深挖国内市场


B 站作为国内最大的二次元聚集地,成为了各大开发者率先推出虚拟 UP 主的主要阵地。虚研社率先在 B 站推出“虚拟次元计划”,其中虚拟主播小希不仅唱跳俱佳,连十分接地气的相声也熟练,B 站的二次元用户纷纷被圈粉,打赏,目前小希的粉丝已经超过 29 万。



从 2017 年 HeZ(荷兹)参加《明日之子》备受网友诟病,到去年 3 月底,洛天依和京剧名家王佩瑜在央视文综节目《经典咏流传》同台献艺,可以看到,虚拟偶像领域正在逐渐被大众接受。而且能够登上央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一种官方认证了。



“复活” IP 角色

 

热门 IP + 超级平台 = 高曝光高收益。相比创作原创虚拟偶像,“复活” IP 角色的虚拟偶像,基于强有力的粉丝经济,能够极大的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提高实现商业变现能力,同时挖掘潜在用户。


1、动漫领域开始发力


在 2017 年,凯撒文化联合腾讯动漫开始“复活”动漫 IP 角色,打造了首个国漫虚拟偶像“苏苏”。此虚拟偶像角色来源于《狐妖小红娘》,《狐妖小红娘》是近年来国内最具号召力的动漫热门 IP 之一,目前此漫画的点击量已超 120 亿,拥有坚实的粉丝基础。


(凯撒文化 CEO 吴裔敏与苏苏现场互动)


凯撒文化和腾讯动漫两家品牌的合作,不仅是基于《狐妖小红娘》长期以来自身积累的价值,以及腾讯动漫平台庞大的用户群,更是想利用粉丝经济带动“苏苏”这个虚拟偶像的发展。


2、游戏领域易成爆款


网易推出的二次元手游《阴阳师》在上线前期,就定位在忠诚度极高、消费能力极强的二次元用户上,产品发布后更是线上线下联动,大力发展虚拟偶像领域,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用户的喜好。


同样去年爆红的虚拟恋爱游戏《恋与制作人》也是踩中了用户的兴趣。在上线一个月内,下载量就突破 700 万次,还受到 App Store 精品推荐 25 次。同时间段,关键词“二次元”的搜索量居高不下。可见在游戏领域,如果能够抓住用户的喜爱,并适时的调整产品的优势,是很容易就为产品增量的。



与动漫热门 IP 接轨、自制原创虚拟偶像,这对于资金充足、技术强劲的大厂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来说,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类开发者可以借助虚拟偶像的热度,打造相关“周边”,蹭一波热度。


虚拟偶像跨界

 

并不是只有与二次元相关的领域,才可以打造虚拟偶像,家具电器、智能手机也可以。小米也在去年加入到虚拟偶像领域当中,利用 AI 技术结合二次元形象创作的虚拟偶像:小爱同学(如下图)



虽然小爱同学本质上也是一个语音助手,功能与苹果 Siri 和微软小冰很相像。但她拥有立体的形象更容易让使用者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将虚拟偶像运用在智能手机和家电行业,这一些也值得开发者探索。


虚拟偶像产业未来可期

 

近日,微博、克拉克拉等十余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国内首支「虚拟偶像发展基金」,预计投入价值 1 亿元的资源,帮助降低各大企业内容产出的成本,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这对于想要涉足虚拟偶像产业的企业和开发者无疑是一个喜讯。毕竟虚拟偶像要涉及全息投影、人物动作捕捉、3D 角色模型制作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加持。单单是技术门槛高这点就可以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虚拟偶像领域经过近十二年的潜伏蜕变,涉及直播、短视频、动漫、游戏、手机软件等领域,不管是推出原创虚拟偶像,还是“复活”各种动漫、游戏 IP 角色,在国内都有一大批的消费主力在支撑着。


这批消费主力军主要从“90 后”开始,他们出生于互联网时代,对于科技娱乐的新物种具备一定的好感度,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付费。尤其是二次元用户,具有高强度的忠实性,消费能力也比较高,所以中国的虚拟偶像市场仍有很大潜力。


总结

 

目前虚拟偶像产业已经被运用于各种领域当中,深受年轻用户的喜爱,拥有一定忠诚的粉丝基础。同时国内泛二次元人群也在逐步上升,虚拟偶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但对于企业来说,想要涉足这个领域还得想清楚经济和精力的成本。如果拥有足够的经济和精力,能够自家打造一款演出虚拟偶像,自然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但如果开发者没有这么多的成本,可以选择相对较小,但有热度的动漫、游戏 IP 合作,同样也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增量。


- end -


本文由七麦研究院专栏作者【涂涂】原创,转载需联系七麦研究院获取授权,七麦研究院有权向非授权转载追究责任。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万万没想到!App Store、iPhone 3G…十年间有如此大的变化?!


代购“已死”!?海淘 App 该如何切入市场,顺利获量?


抖音、综艺哪种带量平台更靠谱?从卫视招商给各位开发者的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