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106期【彰武故事】(二)彰武籍共产国际情报员朋斯克传奇

2017-02-24 彰武宣传


        为展示彰武地域历史积淀,弘扬本土特色人文资源,诉说彰武自己的故事,体现彰武特有的内涵。“彰武宣传”微信公众平台特别策划本栏目。本栏目将以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系列故事让尘封的历史讲述彰武的辉煌,让远去的故事汇成滋养读者的一泓清流,激励彰武人民传承历史,不忘初心,昂首走在“加速赶超,富民升位”的前进路上。




彰武籍共产国际情报员朋斯克传奇

1929年6月的一天,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大楼,一个戴黑框眼镜,清秀儒雅的中年人正在接见5名蒙古族青年。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时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瞿秋白。瞿秋白宣布了派他们五人回国搞地下工作的决定,并且说:“你们五人,除云泽同志外,在国内都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只是参加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是由共产国际批准成立的革命政党。你们在莫斯科学习了4年,已经是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内蒙古地区革命的火种,而且你们现在又参加了联共布尔什维克,这次决定派你们回国工作,我是代表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同你们谈话的,就是承认你们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这5名蒙古族青年中,有一位身材高大、瓜子脸、大眼睛、英气勃勃的小伙子,他叫朋斯克,他是最早参加革命的阜新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彰武县曾经是清朝的皇家牧场养息牧场,也叫苏鲁克牧场,因此蒙古人也把彰武叫苏鲁克。苏鲁克有个村子叫扎兰营子,原本属于科尔沁左翼前旗,后来前旗撤销划给彰武县。扎兰营子风景秀丽,四周丘陵环绕,山上绿树葱茏,一条小河从村西蜿蜒流过,村前矗立着雄浑古朴的喇嘛教藏式寺庙圣经寺。1905年6月27日,朋斯克就出生在这个村子。朋斯克姓孛儿只斤,汉名包凤歧,家族是蒙古台吉(贵族)出身。1922年,朋斯克在康平县立高级小学毕业,同年考入设在郑家屯的辽宁省立第四中学学习。

学校里有一位蒙文老师,叫博彦满都,是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哲里木盟负责人。他经常向朋斯克等同学宣传反帝爱国民主进步思想。1925年8月,朋斯克加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1925年12月,由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委派,经共产国际批准,朋斯克等20名蒙古族青年来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在这里,朋斯克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军事课以及苏联的革命经验,由一个单纯的为蒙古民族独立解放而斗争的青年转变为一个坚定的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革命战士。1928年12月,由莫斯科市委批准,朋斯克加入联共布尔什维克(苏联共产党)。

1929年7月,云泽(乌兰夫)、朋斯克等五人餐风露宿,披星戴月,越过蓝色的蒙古高原,秘密回到国内工作。云泽等三人回到内蒙古西部,朋斯克和特木尔巴根回到内蒙古东部。为了工作的需要,朋斯克化名陈志忠,回到家乡扎兰营子,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特木尔巴根,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化名张志远 41 36544 41 15232 0 0 3478 0 0:00:10 0:00:04 0:00:06 3478,在洮南县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解放后特木尔巴根曾任内蒙古自治区高级法院院长)。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了解,鉴于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已经分裂,在内蒙古东部的党组织已经瓦解,和中国共产党又联系不上,朋斯克和特木尔巴根决定在内蒙古东部重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组织。经过考察,他们先后在彰武、洮南、康平等地和蒙古军队中发展了哈丰阿、那钦双和尔、阿思根等三十多名党员。这些人大部分都成为坚定的共产党人,后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政军部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其中那钦双和尔是彰武县三家子人(今属内蒙古库伦旗),曾经担任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彰武县蒙古族青年甘珠尔扎布(日本特务川岛芳子的丈夫)和正珠尔扎布,赶忙跑到奉天(今沈阳),一面与日本关东军军部接洽,筹划组织“内蒙古自治军”;一面鼓动沈阳蒙旗师范学生参加“内蒙古自治军”。10月初,朋斯克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到郑家屯,在“内蒙古自治军”第三军秘书长、蒙旗师范学生骨干哈丰阿家中,秘密通过亲属、同乡等关系,向参加“内蒙古自治军”的蒙旗师范学生揭露“内蒙古自治军”投靠日本关东军,是受关东军操纵,是日本侵占东北的工具;讲述咱们都是中国人,不能自残骨肉的道理;对“内蒙古自治军”的中上层人士做了分化瓦解的工作。朋期克还把特木尔巴根从洮南接来。特木尔巴根与哈丰阿一见面就心投意合,后来由哈丰阿推荐在伪满军队中当了团参谋,以此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1932年4月初,科尔沁草原春寒料峭。朋期克、特木尔巴根在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图附近的沙坨子里,秘密召开了有三十多人参加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党员会议,讨论当前形势与行动方针。决定由朋斯克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并请示可否进行武装暴动。4月11日,朋斯克同向导骑着毛驴,由集宁出发,顶着呼啸的北风,越过茫茫草原,穿过浩瀚戈壁,5月初抵达乌兰巴托,改乘卡车又换火车,7月上旬方才到达莫斯科。12月得到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米夫接见。米夫指出,情况有了变化,不要搞武装暴动,应以长期隐蔽斗争为主。

1933年4月,朋期克返回东北。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哈丰阿家里召开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骨干会议,传达共产国际指示。确定打入敌人内部,长期潜伏,开展统一战线,加强在青年学生和农牧民中宣传抗日爱国思想,慎重积极地发展革命力量;确定由特木尔巴根、朋斯克、哈丰阿三人为核心负责人,仍由朋斯克与共产国际远东局联络。为掩护身份,朋斯克出任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三农垦局代局长。6月,朋斯克赴北平(今北京),在天坛附近的一辆汽车里,与化装成意大利商人的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国际指导员)潘柯夫接头会面。潘柯夫要求重点搜集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兴安军的动态情报。朋斯克还护送苏联红军远东第四军团一名特工,化装成喇嘛医生,到沈阳、“新京”(今长春)搜集情报,完成任务后又护送其返回北平。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朋斯克先后活动于彰武、通辽、洮南等地,搜集情报,在伪满军队中秘密发展革命武装,组织领导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抗日救亡斗争。1936年初又在大郑铁路线通辽以东的欧里车站专门开了个小商店,以此为掩护,秘密搞情报工作。朋斯克和特木尔巴根通过一系列秘密工作,给共产国际提供了伪蒙疆政府在东蒙招募部队的计划,日军针对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修筑军事基地的军事路线及地图,日伪军政机构和重要人员名单及地方警察机构的设置,日本关东军动向等重要军政情报。朋斯克定期到北平向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汇报,其中有一次还向苏联远东军第四军团(驻蒙古东部哈拉哈河)朱可夫将军提供了有关满洲里日本特务机关的情报。这些情报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苏联红军进军东北,一举消灭日本关东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11月,组织上让朋斯克去蒙古乌兰巴托开会。12月的一天,天阴沉沉的,白皑皑的冰雪覆盖着乌兰巴托的大街小巷。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桑靠夫把朋斯克找到蒙古内务部,突然宣布以“反革命嫌疑罪”逮捕朋斯克及其向导。在乌兰巴托经两年关押审讯,查无实据,最后莫名其妙地以“侵犯边境罪”判处朋斯克有期徒刑8年。此后,直到抗战胜利前夕,朋斯克在蒙古监狱里做皮靴,缝皮袄,度过了漫长而屈辱的劳改生活。

1945年6月,朋斯克得以平反。蒙古内务部告知朋斯克,苏、蒙要对日本宣战,进兵东北,要求朋斯克随军工作。8月9日,150万苏、蒙联军分三路进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8月19日,苏、蒙军队开到海拉尔。由于日伪的反动宣传和破坏,老百姓对进来的苏军和蒙军怀有戒意,街面上所有商店关门停业,造成后勤供应很紧张。随苏、蒙军队来到海拉尔的朋斯克负责司令部生活供应,立即设法和海拉尔各行各业头面人物串联,动员商店开市营业,满足了军队生活的急需。10月,苏、蒙撤军回国。朋斯克按照苏军情报部门和蒙古内务部的指示,在海拉尔开个饭店做掩护,蒙古内务部还给他配了个助手,搜集国民党的军政动向和社会情况,通过电台,及时报告给苏军情报部门。一晃到了年底,蒙古内务部调朋斯克回到乌兰巴托。

1946年2月,蒙古内务部来人看望朋斯克,要求朋斯克给接受苏军情报部门报务训练的两名蒙古青年当俄语翻译。几个月后训练结束,内务部一位厅长请朋斯克带领两名报务员回内蒙古王爷庙(乌兰浩特),搜集美国和国民党军事方面的情报。7月的科尔沁草原芳草萋萋,百花盛开。朋斯克回到内蒙古王爷庙,这时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已经解散,党的工作统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不久,中共兴安省委负责人张策约见朋斯克。朋斯克在苏联没有履行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手续,由张策、特木尔巴根介绍朋斯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委会常委、东蒙总分会组织部副部长。朋斯克离家8年多,音讯皆无,妻子和孩子仍然住在扎兰营子老家。哈丰阿和张策决定让朋斯克把家眷接来。扎兰营子当时还是游击区。为了安全,朋斯克带了一个骑兵排,赶着一辆马车,日夜兼程地从王爷庙南下。到家后只住了两天,便带着家眷和参加革命的几个侄子赶回了王爷庙。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朋斯克当选为政府委员,被任命为自治政府公安部部长。后改任交通部部长。1949年9月,朋斯克到北京以候补代表的身份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光荣地出席了开国大典。回到王爷庙后,蒙古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派人召回了报务员和电台,朋斯克彻底结束了为共产国际和苏联提供情报的工作。12月,朋斯克调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任办公厅副主任,多次给毛主席和周总理担任俄语和蒙语翻译。  

1958年,已被任命为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未到任)的朋斯克,考虑到内蒙古更需要干部,主动要求下放回内蒙古工作。先后任内蒙古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政府)副主席等职务。

1983年朋斯克离休。一年后的8月下旬,80岁高龄的朋斯克同家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彰武县大四家子乡扎兰营子。1991年10月25日,天低云暗,草木萧瑟。蒙古人民的好儿子,苏鲁克革命火种的传播人朋斯克,因病逝世于呼和浩特。弥留之际,他深情地嘱咐儿女,将骨灰撒在内蒙古和东北家乡的土地上!


以上资料来自:2012年版《阜新故事》供稿人:王紫晨


   编辑:刘晓亭


相关视频:阜新故事--苏鲁克革命播火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769mcy3e&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相关链接:


【彰武故事】(一):1928年阜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彰武成立



彰武宣传 征稿启事

为展示彰武形象,发布权威信息,传播彰武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彰武宣传微信公众平台现向社会征集稿件,稿件内容包括:彰武美丽景色照片、彰武历史故事、老照片、原创的字画、歌曲、诗歌、朗诵作品、彰武好人好事、百姓关心的话题、身边的有趣事等等,稿件可以是图片、文字、音频、视频。

投稿方式:1、将稿件整理打包后添加附件发送至zwxwwxb@163.com电子邮箱,请标明微信投稿。2、在微信平台对话界面直接发送稿件。我们期待您的大作哦!


更多推荐: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