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野是东京都23个区中的一个区,位于东京都西部,是东京都市区与郊外的八王子市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上世纪60年代,按照中国人的概念,这里属于城乡结合部,有农民有稻田,也有杂居的市民住宅。

  日本的60年代是啥概念?那是日本战后复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类似于中国的90年代。东京都和首都圈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中心,大批工厂出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来自日本东北农村和九州地区的人大量涌入东京,日本给这个群体取了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出稼ぎ労働者”,也就是“农民工”。



  对于许许多多的日本东北人来说,东京的上野车站,是他们幸福与苦难的原点。因为当时还没有东北新干线,从东北到东京来打工的人,必须坐一天一夜甚至二天一夜的夜行列车才能抵达东京,终点站就是上野车站。

  所以,上野也是东北人的乡愁之地。

  由于日本战后没有“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之分,因此大批的“农民工”进入东京,也就直接落户在这一大都市。只要你能活下去,没有人赶你走。

  上百万的农民工涌入东京,住宿成了问题。于是一些简易的公寓,甚至是木板房成了这些农民工的栖身之地。尤其是在中野这样城乡结合部,陆续出现了一批类似于棚户区的简易住宅区。许多外地来东京找工的人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简易住宅中,辛勤工作,生儿育女,寻找在国际大都市的生存的空间。



  日本经济发展到70年代,GDP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一些农民工在变成产业工人之后,也开始寻求在东京的安家乐业。让进城务工人员在东京这一大都市里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原因很简单,这些务工人员的手里,都捏着一张选票。你不给我好处,我就不投你的票。



  日本政府为了解决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居住问题,推出了两种措施:一是由政府出资,在郊外建造大批的廉租型公寓楼群,日语叫“团地”,最大的团地可以容纳3万人。

  另外一个措施,就是划出中野这一个城乡结合部,作为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建房区。政府提供优惠的土地价格和房贷利率,鼓励他们自建住宅,在这个城乡结合部定居。



  于是,在中野的农田上,诞生了一个个住宅区,而这些住宅区里的房子,几乎都是没有院子的“一户建”,按照中国的概念,叫“别墅”。中野地区农田逐渐消失,变成了以底层住宅为主的新居民生活区。到了90年代,中野区已经成为拥有30万人口的城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人,成为全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



  与住宅区建设相配套的,是从皇宫前面的东京车站始发,连接新宿区、中野区、八王子市,直通山梨县的“中央线”城际铁路,和横穿东京市中心,连接中野与千叶县的“东西线”地铁。

  由于中野新生活区的居民大多数是从外地进京的年轻人为主,因此也使得这一个地区的人口年轻度排名全国第一。这一状况令中野区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成了最具活力的地区。因此,包括早稻田大学在内的一些著名大学,纷纷在中野区设立新校区,就近招募新生入学。

  60年代后,因有许多的漫画家住在中野,因此漫画、动画制作相当兴盛。近年,因中野坂上地区的再开发,超高层建筑逐渐设立,电脑、软件制作等相关企业也逐渐进驻。

  因此,风靡世界的一些日本动漫片中的场景,大多是以中野区的平民生活为背景。所以,我们在《樱桃小丸子》、《机器猫》、《蜡笔小新》中看到的街景,大多取自中野。也正因为如此,看日本动漫片长大的中国留学生们,在东京租房子时,开始寻找儿时看过的动漫片的街景印象,中野区因此成了中国留学生居住率最高的一个地区。



  前些日子,我去中野区游逛,遇到70多岁的黑木先生,他的老家是在东北地区的秋田县,他高中毕业就坐着夜行火车来到东京找工作,先在一家建设工地打工,然后进入了一家大印刷厂当工人,一干几十年,直到退休。最初也是住在棚房,后来在中野自己买地建了一栋房子,生了3个孩子。现在孩子都已经独立出去,就剩老两口守着这一栋房子。



  在黑木先生的心目中,中野区是他的第二故乡,也将是他的人生终点站。


【自我PR】日子过得很快,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我的《徐静波锦囊第一季·立足日本》也会参加这次活动,这个专辑是帮助想了解日本,想在日本立足生活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实用方法,如果你正准备去日本留学或者工作,相信这个专辑对你有所帮助。现在到1130日,在这一个专辑页面可领取5折的优惠券,在121日到4日使用,谢谢大家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