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话】赵朴初的家风:“啬”
点击标题下「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赵朴初,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他曾参与发起中国民主促进会,担任过民进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著名社会活动家、诗人、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毕生考究着“啬”字,也身体力行,以这个字影响着社会和家人。
在《祝贺中国道教学院成立》一文中他写道:“‘啬’字,就是一般口语中的‘吝啬’、‘啬刻’的‘啬’。”朴老说,“这个‘啬’字并不是坏字眼,它的意义是培育和积蓄。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啬’的字义相当于‘生聚’,不仅是节约,而是有生有聚,既要培育生长,又要储备积蓄,不断地培蓄自己的能量,不断加厚加固自己的根基,充实自己的生命力。所以老子说‘啬’之一字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老子讲的这个‘啬’字,可以说是道教养生之道的精髓。”
“治人事天莫如啬贵”,这是朴老终身信守的感言。
朴老的一生“从心不逾矩”,正如其自儆的格言“俭不期骄禄不期侈,食不求饱居毋求安”那样,衣食住行都遵循这个“啬”字。
他的生活极其俭朴,“两菜一汤”而已,他在诗中说:“不知肉味七十年,虚度自渐已九十;客来问我养生方,无他奉告惟蔬食。”他的家里有什么呢?“一件现代化的、像样的家电都没有。”家具“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桌椅。”“穿的内衣补了又补。”脚上还是“一双带补丁的白色袜子”。初次到朴老的家,说实在话,我非常诧异,那些补了又补的塑料盆、桶,那铁壳水瓶,都还在服役。不是亲眼所见,谁又能相信呢?
他常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能不能兴旺发达,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有没有正确的理论和政策,而且取决于有没有艰苦创业、节俭清廉的精神。”
他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按规定,有关部门要给他换大一点的住房,朴老坚辞不受,他的夫人说:“中央给他配警卫员,他不要;换红旗车,他不要;换大房子,他也不要。”他有三个考虑,“有了警卫员,我到那些穷朋友家里去,人家还要给警卫安排房子;换了红旗车,耀武扬威的,怕把人家吓着;我们的房子够住,不用换大的。”
人们都敬佩地誉他为“三不副主席”。
他不止一次和堂弟赵国青说过:“一个人如果有钱,把它放在家里,或存在银行里,自己花不了,钱放在那里有什么用?倒不如拿出来帮助社会,帮助有困难的人,这钱就起作用了,就有意义了。”在生命的最后20年中,他将自己的生活节余和各种稿费连同给他的世界和平奖金250多万元,全数捐献给了社会慈善事业!
他给侄儿们写信:“认真对待人是‘敬人’,认真对待事是‘敬事’。敬事敬人,工作方能做好。”
“治人事天莫如啬贵”,朴老这习习家风给后辈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